导读:本文包含了德性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性,资源,荀子,亚里士多德,康德,行政管理,儒家。
德性资源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云峰[1](2018)在《“德性自育”,资源从哪里来?——李庾南班主任工作智慧给我们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一词,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古希腊语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亦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我参与了一项以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6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智慧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课题,课题的核心概念就是"德性"和"德性自育"。在这个课题中,"德性"指人的道德与心性,更具体一点说,指师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品质、个性心理、处事(处世)风格等等,一言以蔽之,泛指师生的内在世界、心灵生活。"自育"即自(本文来源于《教育视界》期刊2018年09期)
刘爱军,董芳芳[2](2018)在《青年德性养成教育中的儒家文化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作为青年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方面,其养成教育在当代正面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等多重挑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则为青年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照系。以德性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儒家思想尤其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养成具有多重的思想价值。儒家传统文化既注重德性主体的道德自我意识培养,又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来担负起对子女道德教化的责任,更关注在社会交往与社会合作中践行道德规范,这些都为当代青年的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方熹,汤书波[3](2017)在《德性涵养:高校道德教育的实然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涵养既可理解为德性修养,即德性主体成己的内心信念和成人的行为品格;又可理解为涵养德性,即德性由内而外的践行和现实化过程。在知性僭越德性、德性涵养环境缺失和德性供给方式单一的当下,道德教育很容易异化为知识传授亦或规则学习,道德教育和德性涵养难以相互融通,致使教育与德性疏离,甚至成为德性涵养的异己力量。高校道德教育应在现有规则、制度等应然资源的基础上,呵护道德教育的育德本位,培育涵养德性的生成场域,并在生活中体验德性涵养过程和形成"相互教育"的氛围,将道德教育引向"以行为主体为中心"的关注品质的德性教育,促使主体将实然资源内化为自在的德性涵养,从而涵养成脱离外在规则束缚的听从内心召唤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人。(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赵素锦[4](2014)在《目的论视域下西方德性论道德哲学形态的嬗变——以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伦理学为学术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与康德两位伦理学家的思想内容和理论体系,具有某种相似性,但却是"形似而神不似"。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目的论观念与德性伦理天然结合,以善为纽带相遇在宇宙自然和人类生活之中。但在康德这里,目的论思维与德性论却呈现出变异改造的景象。于是,古希腊以来的德性传统在结构模式、价值根基、幸福追求等多方面发生了嬗变,一种以善为最高价值追求的德性伦理形态渐渐退隐,逐渐让位于一种以应当为至上目标的规范伦理形态,悄然改变了德性论道德哲学形态的发展样态和行进轨迹。(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张宜海[5](2011)在《传统德性资源与现代公民德性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是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人的德性就是既使得一个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动的品质。我们认为,公民德性是指公民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追求幸福生活和实现社会的善,正确行使一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而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体现在道德、理智和实践叁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性资源,这些德性资源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公民德性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1年03期)
吴圣正[6](2011)在《儒家德性观对现代政治的资源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政治仍旧需要一定的道德作为基础。儒家德性观对现代政治的资源性价值在于其"修身为本"的人生价值观、"弘道"的社会责任感和"慎独"的自律精神。儒家德性观欲实现在现代政治建设中的价值作用首先需要一个现代转向:由古典伦理转向现代伦理,由狭隘的家族性道德观转向开放的公民性道德观。(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陈光连[7](2010)在《论荀子德性教化的养情思想——基于《郭店竹简》为理论资源的比较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学者的基本理路是通过教化而成德,或通过养性,或通过养情,其目的都是使自己的行为、情感获得一种普遍的伦理实体的认可。在道德践履中能够情感合度、行为适宜,并把情感、气质、理智获得了某种普遍性之后而内化为自己的德性形成道德主体的第二天性。这是情感、欲望、冲动被理智化、德性化而教化而成的在个体身上沉淀的实有诸己的品格,荀子以其人性趋恶的价值进路在情欲与礼仪的冲突与张力中矫性化情,在欲望和激情都融渗了知性的理性成分之后而把它从个别性的任性冲动状态提升到礼的普遍性状态,而以礼义涵化、乐以入心、习俗积糜情的熏陶教养凝聚成个体内心的生命品质。(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彭忠益,洪霞[8](2003)在《德性:行政管理的重要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心信念和内在准则的优良品质。行政人员内含的德性是行政管理的重要资源,当前则表现出稀缺性的特点。为确保行政管理中德性资源供给与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可通过社会建构和个体自塑两种途径对德性资源进行培育。(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彭忠益,洪霞[9](2002)在《论德性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在信念和内在准则而在人行为上的稳定体现,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资源,目前,德性相对匮乏,表现为德性稀缺。为确保社会德性资源的总体提升及供给与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应该而且必须尽快加强德性资源的培育。(本文来源于《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洪霞[10](2002)在《德性:行政管理的重要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管理是国家统治阶级通过它所组织的政府对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管理活动。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经济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行政管理。德性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心信念和内在准则的优良品质。行政人员内含的德性是行政管理的重要资源,包括人道、平等、公正等基本内容,当前表现出稀缺性的特点。为确保行政管理中德性资源供给与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可通过社会建构和个体自塑两种途径对德性资源进行培育,促使行政人员廉洁为政、勤政为民,进而以完整的行政道德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最终实现德性资源的价值,完善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社会公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足进步。(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2-06-30)
德性资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性作为青年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方面,其养成教育在当代正面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等多重挑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则为青年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照系。以德性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儒家思想尤其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养成具有多重的思想价值。儒家传统文化既注重德性主体的道德自我意识培养,又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来担负起对子女道德教化的责任,更关注在社会交往与社会合作中践行道德规范,这些都为当代青年的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性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云峰.“德性自育”,资源从哪里来?——李庾南班主任工作智慧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视界.2018
[2].刘爱军,董芳芳.青年德性养成教育中的儒家文化资源[J].当代青年研究.2018
[3].方熹,汤书波.德性涵养:高校道德教育的实然资源[J].大学教育科学.2017
[4].赵素锦.目的论视域下西方德性论道德哲学形态的嬗变——以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伦理学为学术资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5].张宜海.传统德性资源与现代公民德性的培养[J].道德与文明.2011
[6].吴圣正.儒家德性观对现代政治的资源性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7].陈光连.论荀子德性教化的养情思想——基于《郭店竹简》为理论资源的比较考量[J].人文杂志.2010
[8].彭忠益,洪霞.德性:行政管理的重要资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9].彭忠益,洪霞.论德性资源[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10].洪霞.德性:行政管理的重要资源[D].中南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