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河南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84-02
会计目标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人们多是围绕“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进行探讨。实际上,会计目标的定位直接受会计所处的环境影响。本文主要从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的理论基础出发,剖析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定位加以探讨。
一、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会计环境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与量,左右着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环境先于会计存在,即当会计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有了会计行为。会计在会计环境的渐变中孕育成长,动态地与会计环境保持着发展的平衡。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彼此影响。一方面,随着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外部会计环境的发展,会计业随之进步;另一方面,会计自身的发展也能动地影响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先进的会计方法能促进会计环境的发展,落后的会计方法也会成为阻碍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阻碍力量。会计环境总体上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内部环境主要有:企业战略环境、企业目标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环境等。
二、会计目标
所谓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制约下,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的结果,是会计实践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它是会计实践主体对会计对象发生作用的内在动因的具体化和实现化,是会计实践者对会计对象作用的定向机制。
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既是连接外部与会计系统的关键,也是构建会计系统的导向。世界各国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研究的主流观点一般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
1.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并随时代发展具有不同的含义。受托责任观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对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受托责任观更注重会计信息的历史性和可靠性。
当前,随着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观”的逐渐传播和发展,受托责任的内涵也逐步扩展到“社会责任”,立足于公司治理的背景,受托责任观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受托责任观的基石。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受托方接受资源投入方的委托,将承担起合理管理和运用受托资源使之在保值基础上实现增值的责任:第二,受托方承担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和说明履行受托责任的过程及其结果的义务:第三,随着公司治理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扩大,公司的受托者还承担着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报告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
2.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是上个世纪7O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资成立的特鲁彼拉特委员会(Trueblood)在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该委员会在1973年提出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十二项财务报表的目标,其基本目标是“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所需的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财务报表的目标做了进一步的阐述:(1)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业主权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
三、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1.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在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会计的发展变化主要源于经济因素的不断变化。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政策是经济活动的指针,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对会计影响不同,过去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会计工作基本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不能有效发挥会计管理经济的作用,而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就对会计提出了参与经济管理的要求,如我国建立证券市场就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证券市场信息使用者为了取得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对会计披露信息提出了高的要求。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会计理论越完善,会计技术也会越先进。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市场化的程度对会计准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企业治理体制及组织形式的变革,会计活动范围早已由传统的经营方式,涉及到承包、租赁、股份、联营、兼并、破产等领域;会计业务内容也不断扩大到投资、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关联方交易等。
2.政治法律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的发展也要受国家所采用的法律模式的影响。在大陆法系国家通常以法律形式对其会计准则、会计工作程序、会计核算方法等进行规范,会计实务受公司法、税法、会计法、商法等法律的约束,政府在会计立法上作用明显。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政府很少干预。会计实务受民间职业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的约束,会计规范较为灵活。另外,一个国定法律制度是否完善、法律体系是否健全、执法力度的轻重、国民法律意识的强弱等法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3.文化教育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其文化环境的氛围,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以其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由于其特有的技术性,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道德素质。因此,教育同会计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教育因素对会计因素的主要影响表现在:文化水平影响我们对会计的熟悉,从而影响会计的社会地位;文化教育水平影响会计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熟悉,从而影响会计的社会作用;文化教育水平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从而影响会计的基本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影响会计行为方法,从而影响着会计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四、我国的会计环境及会计目标评述
1.我国会计环境的现状
(1)经济环境。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还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转轨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许多特有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相应的在实务中也出现了新的会计问题。比如,我国的某些领域目前仍然缺乏较为规范的公开而且活跃的公开市场,造成公允价值在实践中的运用十分困难。因此,不应当过分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作用,而应该在有把握的情况逐步使用。
(2)法律环境。我国属于成文法系,会计模式大体上属于“立法会计”,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是财政部,而不是由民间组织来制定,这就使会计接受政府指导的程度比西方国家高,会计准则更具有权威性、容易贯彻落实。但是,我国会计民间组织的规模和力量薄弱,国家在制定准则的过程得不到充分的信息交流,不能像民间组织那样集思广益,因此,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也难以形成。
(3)科技教育环境。科技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运用,对提高会计信息高效输出产生了极大的促进;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有所增强,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整体分析,我国会计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会计人员执业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加快会计电算网络化的实施和扩展会计人员教育培训途径和方法是实现会计目标的有效措施。
2.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位
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表述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新准则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当前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新准则会计目标体现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融合的理念,而这种融合的会计目标对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很合理的。
我国会计目标的制定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原则,以适应当前的会计环境,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1)应根据我国会计环境的特征,满足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制定会计目标。根据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我们可以认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首先是国家的职能部门和银行,其次才是非国有经济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上的大众投资者。
(2)制定会计目标时,既要遵循会计目标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考虑会计目标的前瞻性。我们在制定会计目标时,在充分考虑会计目标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同时,更要考虑到会计目标未来的生命力。
(3)顺应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形势,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对会计目标定位的比较可以发现,作为主流学派的“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的观点有相互融合之势,各国会计界(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目标的界定一般都要求既考虑受托责任的要求又考虑决策有用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建威.谢萍.徐德建.论会计目标的定位.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06)
[2]刘辉.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中州大学学报.2008(06)
[3]梁爽.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会计研究.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