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支撑双层类脂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电极,稳态特性,恒电位阶跃法,线性响应关系
支撑双层类脂膜论文文献综述
吕迎春,马福昌[1](2011)在《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电极的稳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恒电位阶跃的方法分析表征了嵌入膜中的受体与对应底物作用时,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电极的响应特性及其规律;导出了新的参数k,并用测试数据分析了参数k与温度、修饰物的函数关系;建立和分析了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电极的传感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稳态条件下,可以开发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的电导型或电流型传感器。(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1年06期)
安身景,甘礼华,陈柳华,刘明贤,朱大章[2](2010)在《联萘酚与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联萘酚(BINOL)与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s-BLM)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联萘酚通过氢键、疏水作用与s-BLM发生相互作用.随着相互作用时间的延长,联萘酚/s-BLM体系中的氧化峰电流先增大后减小,表明联萘酚逐渐破坏s-BLM的整体性,诱导膜内部形成微孔通道.联萘酚的浓度越大,联萘酚分子通过s-BLM的渗透时间越短.此外,随着卵磷脂浓度和胆固醇含量的增加,s-BLM的膜电阻变大,联萘酚渗透通过s-BLM速率减小,导致其对s-BLM的渗透性能减弱.(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甘礼华,刘明贤,宰正蓓,陈龙武[3](2009)在《提高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卵磷脂的正癸烷溶液作为成膜液,在不锈钢丝新生金属端面上获得了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S-BLMs).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BLMs的成膜过程,以及提高S-BLMs稳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成膜液中引入适量的胆固醇,可使卵磷脂分子在不锈钢丝新生端面上的排列更加紧密有序,从而提高S-BLMs的稳定性;对不锈钢丝新生端面进行表面处理,可有效扩大能够形成S-BLMs的支撑面的直径.此外,同时采用添加胆固醇和不锈钢丝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S-BLMs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9期)
甘礼华,张付清,朱大章,刘明贤,安身景[4](2009)在《异丙酚与支撑双层类脂膜作用的电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支撑双层类脂膜(s-BLM)作为生物膜模型,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异丙酚与双层类脂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异丙酚能降低磷脂分子的有序性,诱发s-BLM上形成孔洞或缺陷,且这种相互作用对作用时间、异丙酚浓度以及胆固醇的存在与否具有依赖性。(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09年03期)
潘学诗[5](2008)在《左氧氟沙星/异丙酚对支撑双层类脂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在生命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生物膜的组成的不确定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对模拟生物膜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关注。双层类脂膜既具备生物膜基本构架,又克服了生物膜的复杂性,是研究生物膜体系理想的简化模型。近年来,双层类脂膜作为生物膜模型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药物的药理机制探索、生物膜功能研究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考虑到左氧氟沙星和异丙酚两种药物的药理机制都可能与它们对细胞膜的影响有关,本论文选取这两种药物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它们与双层类脂膜的作用机制,同时考虑到双层类脂膜和真实生物膜的稳定性差异,从成膜基底和成膜液组成着手探索了提高双层类脂膜稳定性的方法,使之更加接近真实生物膜。在不同表面形貌的金属基底上,以不同组成的成膜液制备了支撑的双层类脂膜,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表征了其电流、电阻和电容等电化学参数,探讨了这几种因素对双层类脂膜性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表征了左氧氟沙星和异丙酚对不同组成的双层类脂膜的电流、电阻、电容等电化学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它们对膜的作用机理。本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金属基底的表面形貌和端面面积对双层类脂膜的制备有很大影响,平整的表面形貌有助于增加双层类脂膜在变薄过程中的稳定性。金属基底的端面面积过大会增加成膜过程中的膜发生破溃的可能性,降低双层类脂膜的稳定性,但较大的端面面积有利于获得面积较大的双层类脂膜,减少实验误差。在能得到稳定的双层类脂膜的前提下,制备时应尽量选择端面面积较大的金属基底。(2)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成膜液中卵磷脂含量为5%时能够获得成膜情况最佳、膜电阻最小的双层类脂膜。双层类脂膜中胆固醇含量的增加会增加双层类脂膜对电子的阻碍作用,胆固醇与卵磷脂比例为4:1的双层类脂膜最适合用于模拟真实生物膜。(3)左氧氟沙星能与双层类脂膜发生作用,使双层类脂膜的循环伏安电流增大。左氧氟沙星溶液的浓度越大,对双层类脂膜产生影响越强烈。这可能是由于左氧氟沙星3-位有带负电荷的羧基,与卵磷脂分子中带正电荷的极性头-N~+(CH_3)_3发生作用,使膜中卵磷脂分子紧密的定向排列遭到破坏,双层类脂膜结构变得松散,膜上卵磷脂发生小块脱落,产生微孔。(4)异丙酚上的酚羟基能与双层类脂膜发生作用,使双层类脂膜的膜电阻减小,对电子的阻碍作用降低,通透性增加。异丙酚浓度越大,对双层类脂膜的影响越强烈。这可能是由于酚羟基中的芳环可作用于卵磷脂分子亲油端中的碳-碳双键,同时酚羟基可以与卵磷脂中的酰胺基形成氢键。这两种作用使卵磷脂分子的两亲性被破坏,双层类脂膜发生小块脱落或产生微孔。胆固醇的存在使得双层类脂膜的卵磷脂分子之间结合较紧密,受异丙酚影响较小,胆固醇的存在对保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和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8-03-01)
刘楠,高志贤[6](2007)在《葡萄球菌肠毒素B基因的膜片电极支撑双层类脂膜核酸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用膜片电极支撑双层类脂膜(BLMs)核酸传感器,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基因。BLMs在膜片钳尖端形成后,传感器的检测电流大小和施加的电压成正比。通过在BLMs上固定针对SEB基因特异的直链十二烷烃链(0~273.65μg/L)修饰的单链寡核苷酸(C12-ssDNA)探针与膜片钳系统一同构建成膜片电极支撑BLMs核酸传感器。电流大小与探针的浓度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I=5.49+2.94C;相关系数r=0.9962。SEB基因浓度在20~5000μg/L范围时,检测的电流信号与SEB基因浓度的自然对数呈负相关,线性回归方程I=1103.26-103.62lnC,相关系数r=0.9977;同时,核酸传感器有很好的特异性,与不产SEB的金葡菌属、其它食物中毒菌的基因组DNA和空白对照组反应无明显电信号响应。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BLMs表面微观结构、ssDNA固定于BLMs上和BLMs上杂交洗脱后的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本研究构建的膜片电极支撑BLMs核酸传感器为SEB基因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7年05期)
蔡红[7](2006)在《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双层类脂膜(bilayer lipid membranes.BLM)是生物膜极好的实验模型,因此在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评述了双层类脂膜(BLM)、固体支撑的双层类脂膜(s-BLM)的制备方法和特性,介绍了双层类脂膜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刘楠[8](2006)在《SEB基因的膜片电极支撑双层类脂膜核酸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基因所编码的B型肠毒素(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oxin B,SEB)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毒素,也是重要的生物战剂之一,本文以SEB基因为检测目标基因,以固定有特异识别SEB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的双层类脂膜(BLMs)为敏感分子识别元件;利用膜片钳放大器系统对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跨膜电流变化极其灵敏的特点,研究并构建一种新型的膜片电极支撑BLMs核酸传感器,对SEB基因进行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优化了成膜液的组成及配比,研究了新型膜片电极支撑的双层类脂膜的制备。用膜片钳系统记录BLMs在膜片电极尖端形成的I-V直线图并可在光学显微镜下(10×40)观察成膜后的情况。用在膜中嵌入短杆菌肽离子通道蛋白的方法,对所制备BLMs的真实性进行确证。 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了对SEB基因有良好特异互补配对的寡核苷酸探针,采用直链烷烃链C_(12)对其5’端进行修饰(C_(12)-ssDNA),可提高探针在BLMs上的固定能力。 3.研究了序列不同的寡核苷酸探针及不同浓度C_(12)-ssDNA探针在膜片电极支撑BLMs上固定所产生的电流响应情况。C_(12)修饰过的探针响应远较未修饰的良好。50mV静电位下,电流响应值和不同浓度的寡核苷酸探针呈正相关。实验选定以浓度为273.65ng/mL的C_(12)-ssDNA固定于BLMs上作为膜片电极支撑BLMs核酸传感器的生物敏感元件。传感器测得的电流与施加阶跃电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4.对膜片电极支撑BLMs核酸传感器检测SEB基因进行研究。传感器可定量检测SEB基因的范围是20~5000ng/mL。在特异性检测方面,传感器对其它金葡菌株和食品污染致病菌菌株的基因组DNA无明显电信号反应。同时,对传感器BLMs表面微观结构,即空白BLMs、固定寡核苷酸探针的BLMs和杂交洗脱后的BLMs分别进行AFM扫描和比较。 5.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本研究制备的BLMs核酸传感器对污染牛奶样品中产SEB金黄色葡萄球菌菌量的最低检测限为10~2cfu/mL,可初步用于对菌量的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6-05-25)
赵艳,方炎[9](2004)在《导电玻璃支撑的双层类脂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提出一种研究双层类脂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新颖实验方法,即以导电玻璃为成膜基底,金胶为增强体系,将电化学方法与表面增强拉曼(SERS)光谱技术相结合,在获得良好循环伏安图,保证成膜状态良好的前提下,进行SERS信号收集。利用此方法,我们得到了反映成膜过程的SERS谱图,并对此进行了试探性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赵艳,方炎[10](2003)在《导电玻璃支撑的双层类脂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测量一直是研究双层类脂膜系统(BLM)的主要方法,然而电信号只能给出BLM膜整体的宏观特性,比如电阻和电容。应用激光拉曼技术,能够给出膜的微观精细结构信息,揭示功能修饰材料与双层类脂膜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此时BLM系统的结构特性。但是拉曼检测的低灵敏度和被检测双分子层膜的超薄性、脆弱性等因素制约着其应用研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单层和亚单层分子结构。SERS(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3-10-26)
支撑双层类脂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联萘酚(BINOL)与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s-BLM)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联萘酚通过氢键、疏水作用与s-BLM发生相互作用.随着相互作用时间的延长,联萘酚/s-BLM体系中的氧化峰电流先增大后减小,表明联萘酚逐渐破坏s-BLM的整体性,诱导膜内部形成微孔通道.联萘酚的浓度越大,联萘酚分子通过s-BLM的渗透时间越短.此外,随着卵磷脂浓度和胆固醇含量的增加,s-BLM的膜电阻变大,联萘酚渗透通过s-BLM速率减小,导致其对s-BLM的渗透性能减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撑双层类脂膜论文参考文献
[1].吕迎春,马福昌.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电极的稳态特性分析[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
[2].安身景,甘礼华,陈柳华,刘明贤,朱大章.联萘酚与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相互作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0
[3].甘礼华,刘明贤,宰正蓓,陈龙武.提高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稳定性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甘礼华,张付清,朱大章,刘明贤,安身景.异丙酚与支撑双层类脂膜作用的电化学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
[5].潘学诗.左氧氟沙星/异丙酚对支撑双层类脂膜的影响研究[D].同济大学.2008
[6].刘楠,高志贤.葡萄球菌肠毒素B基因的膜片电极支撑双层类脂膜核酸传感器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7
[7].蔡红.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2006
[8].刘楠.SEB基因的膜片电极支撑双层类脂膜核酸传感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9].赵艳,方炎.导电玻璃支撑的双层类脂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4
[10].赵艳,方炎.导电玻璃支撑的双层类脂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尝试[C].第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3
标签: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电极; 稳态特性; 恒电位阶跃法; 线性响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