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介词论文_叶倩倩,王用源

同义介词论文_叶倩倩,王用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义介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词,句法,语义,韵律,汉语,复数,音节。

同义介词论文文献综述

叶倩倩,王用源[1](2017)在《汉语同义单双音节介词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共时角度对现代汉语双音介词进行类型分析,考察典型的同义单双音介词在句法分布、语法组合、韵律结构、语义表达方面的主要差异,并从汉语韵律要求、句子结构平衡性以及介词的来源等方面探讨同义单双音介词存在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胡晓[2](2015)在《认知视角下汉语同义介词“从”“由”“自”的语义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界对汉语虚词的研究以及对同义虚词的比较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由""自"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组同义介词,并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偏误率也较高。要比较介词"从""由""自"的词义,就必须从本源处探究其各自语义特征及虚化过程中的引申链条,进而比较其语义特征的差异。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构建映射模型及意象图式的研究方法,以该组介词各自词义的历时演变为依据,可以对"从""由""自"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5年10期)

吴金花[3](2013)在《中古汉语同义时间介词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从中古各类同义时间介词的聚合关系入手,分析每个聚合体中各时间介词之间在搭配上的异同,以及各时间介词之间的区别和关联。(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3年12期)

陈玲[4](2013)在《长沙方言的同义单双音节介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关于长沙方言的同义单、双音节介词语法功能对比研究,主要探讨了同义的单双音节介词之间的对比、双音节介词之间的对比,以及它们与普通话介词的对比,包括在语法、语义方面的差异性,文章将分为四个章节进行描写与论述: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介词研究的基本现状,包括介词研究的一般理论成果、单双音节介词的研究现状。单双音节介词的研究现状中主要从普通话和各地方言中单、双音节介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某一汉语方言同义的单、双音节介词的对比的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只在关于方言介词的系统研究中偶尔涉及到少量的同义单、双音节介词之间的区别意义研究。在长沙方言中,也没有关于同义的单、双音节介词的区别意义的系统研究,对于长沙方言的同义单、双音节介词的语法功能也缺乏一定的研究成果。其次,在绪论部分也谈到了文章研究的价值及意义。再次,主要是对长沙方言介词数量进行了确定。通过介词和动词的区分标准以及实地调查,从形式上和功能上初步确定长沙方言的介词的数量。由于文章主要是对于长沙方言单、双音节介词介词的对比研究,所以文章采取了按音节的方式对长沙方言的介词进行了系统的划分。第二章主要是对单音节介词“X”与它同义的双音节介词“X哒”的比较。在长沙方言中,“哒”可以附着在单音节的介词的后面,充当双音节介词的词缀。长沙方言中有的单音节介词本身具有多个义项,也可以引出多种语义角色,单音节介词和它相对应的“X哒”型双音节介词在使用上呈现不对称的情况,两者不能自由地替换,“哒”的有无对单音节介词的语法意义产生影响,“哒”对单音节介词和它相对应的双音节介词在语法、语义方面起到了区别作用。这一章节在句法和语义上分析比对了单音节介词“X”与它相对应的同义的“X哒”型双音节介词的差别。第叁章是表被动的同义单音节介词与双音节介词对比研究。“送”、“送得”、“把得”、“送把”、“送得把”是长沙方言里有而普通话里没有的表被动的介词,这一章节首先描述了长沙方言有标记的被动句的语义与句法特征,然后探讨了单音节的“送”与它对应的“送得”、“送把”分别作为动词和介词使用时在语义、语法方面的显着差异。第四章是同义介词“把”和“把得”的对比研究。“把”和“把得”在长沙方言中可以作为表给予义的动词和表处置义的介词,作为介词使用时,“把”形成的句法格式和表示的语法意义比“把得”更具有多样性。这一章节主要从句法格式和介引的语义角色角度对“把”和“把得”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詹绪左,崔达送[5](2011)在《禅宗文献中的同义介词“擗”“蓦”“拦”》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禅宗文献中活跃着一组同义介词"擗""蓦""拦"。本文从它们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虚化过程、竞争状态以及语用上的特征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对唐宋禅宗文献的语料价值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古汉语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章楠,朱璐璐[6](2007)在《论“来自于”中同义介词连用现象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来自于"这一组合不少学者认为其中的"自"和"于"都是表示起点的介词,存在重复累赘现象,当属误用。本文从韵律句法学的角度,探讨了介词"于"出现的语法动因以及"来自于"后NP的特点,并从结构处理和分阶段教学两方面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期刊2007年02期)

欧慧英[7](2005)在《同义介词“从”和“由”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在当代语言学理论背景下对现代汉语同义介词“从”和“由”做的一个个案分析。同义介词“从”和“由”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对此本文具体从本体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讨论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引言部分交待了本文的写作动因和要研究的问题。(二)介词“从”和“由”的研究综述,总结了前人对这两个介词的研究状况,概括为六个方面,这些研究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并对现存问题作出简要评述。(叁)介词“从”和“由”的语法功能对比包括叁个方面:(1) 语法形式的对比,依次比较了它们的句式搭配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2) 语义功能上的对比,先分别对“从”和“由”的语义角色进行归类,对比后发现,它们的语义有交叉又有区别。但是即使在交叉点上,“从”和“由”也仍是既有同又有异;(3) 语用上的差异,二者在语体色彩和使用频率上均存在差异。(四)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作出总结,并阐明本文的主要研究贡献。(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5-06-01)

王亚西[8](2002)在《汉语常用同义介词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汉语中六组意义和功能接近的介词进行了一个横向的比较研究,是站在与前人介词研究不同的立足点上,对汉语常用同义介词进行对比研究的一个尝试。 第一组介词为“自、从、打”,分别从表处所和表时间两个方面讨论了该组介词不同的句法位置、结构特点、表义差异及其语用价值。 第二组介词为“向、往,朝”,分别讨论了介词结构“向、往、朝+NP”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它们同做状语时的区别以及介词结构“向+NP”与“往+NP”同做补语时的异同。 第叁组介词为“在、到”,同样从表处所和表时间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分别讨论了表处所的介词结构“在+NP”位于动词前与位于动词后的不同特点、表处所的介词结构“到+NP”和“在+NP”的异同以及表时间的介词结构“在、到+NP”之间的差异。 第四组为表被动的介词“被、叫、让、给”,分别讨论了汉语“被”字句与英语被动句结构上的差异、汉语同一组表被动的介词“被、叫、让、给”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 第五组介词为“给、为、替”,分别讨论了介词结构“给+NP”位于动词前做状语的四个用法和它位于动词后做补语的情况,介词结构“为+NP”的四个用法以及介词结构“替+NP”的叁个用法;同时讨论了它们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互换,以及它们之间在句法、语义和语体色彩方面的差异。 第六组介词为“对、对于、关于”,分别讨论了介词“对”和“对于”、“对于”和“关于”之间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并顺带讨论了“对于”与“对于……来说”之间的差异。 通过以上各组介词的比较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汉语各组同义介词之间尽管存在某些相同之处,但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同一介词短语位于动词前做状语和它位于动词后做补语时其语义侧重点和语用价值也有所不同。所以,开展近义介词对比研究是对外汉语介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楚地揭示山同一组介词之间的“异”,从而揭示出每一个介词在整个汉语语法体系中独特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韩晓勤[9](1998)在《两组同义介词用法之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学习中介词的掌握是个难点,本文拟就两组同义介词进行辨异分析,以帮助英语爱好者了解掌握其区别与用法。在英语介词中表示“在……之上”的有诸如 on the top of,on,over,above 等词,而表示“在……之下”的有underneath,under,below 等词;同时英语介词中表示“一个物体在其它物体之间”的介词有 Between,among 等。以上两组介词从汉语释义上看并不出多大差异,但各自用法却有不同,在基础英语学习中许多英语学习者不能了解其(本文来源于《英语自学》期刊1998年09期)

朱汉亮[10](1996)在《几组同义介词的用法与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词是英语中重要的一类功能词。虽然它本身没有太多的意思,但它在语言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一些介词的意思相近,但选用不同的介词对你所表达的内容会有很大影响。所以,正确地辨认和选择介词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将会有很大帮助。 一、表示“在……期间”时,in与during的区别。 在日常用语和选择题时,这是两个经常碰到的单词。但有时却把握不准应选择in还是用during。我们可根据以下二种情况来区分和选择。(本文来源于《滨州师专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同义介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学界对汉语虚词的研究以及对同义虚词的比较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由""自"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组同义介词,并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偏误率也较高。要比较介词"从""由""自"的词义,就必须从本源处探究其各自语义特征及虚化过程中的引申链条,进而比较其语义特征的差异。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构建映射模型及意象图式的研究方法,以该组介词各自词义的历时演变为依据,可以对"从""由""自"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义介词论文参考文献

[1].叶倩倩,王用源.汉语同义单双音节介词的比较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2].胡晓.认知视角下汉语同义介词“从”“由”“自”的语义比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

[3].吴金花.中古汉语同义时间介词辨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

[4].陈玲.长沙方言的同义单双音节介词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詹绪左,崔达送.禅宗文献中的同义介词“擗”“蓦”“拦”[J].古汉语研究.2011

[6].章楠,朱璐璐.论“来自于”中同义介词连用现象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

[7].欧慧英.同义介词“从”和“由”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

[8].王亚西.汉语常用同义介词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

[9].韩晓勤.两组同义介词用法之辨析[J].英语自学.1998

[10].朱汉亮.几组同义介词的用法与区别[J].滨州师专学报.1996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同义介词论文_叶倩倩,王用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