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主驾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主,智能,驾驶员,轨迹,摄像头,自动机,车辆。
自主驾驶论文文献综述
任家仪[1](2019)在《自主驾驶系统的“人类驾驶员标准”——产品责任的解释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的自主驾驶系统具有深度学习性,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导致自主驾驶系统的产品责任认定面临产品缺陷和因果关系认定困难。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应通过对产品"不合理危险"的具体化、客观化解释,建构"人类驾驶员标准",指正常、成熟和守法的人类驾驶员面对不同道路交通情况作出的安全驾驶行为及其产生的最小损害后果。该标准包括驾驶行为要件和损害结果要件,符合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合理期待。(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朱政泽,周海鹰,付勇智,周奎,王思山[2](2019)在《基于延迟补偿的网联式自主驾驶车辆协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交通领域多车协同驾驶中存在的通信信息乱序、丢包问题,研究网联式自主驾驶车辆协同控制技术,建立基于零阶保持(Zero Order Hold,ZOH)信息处理机制的自主驾驶车队控制模型,通过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算法进行延迟补偿,使得车队控制模型在复杂汽车行驶环境下保持有效。通过构建由多辆实车组成的网联式自主驾驶车队,在封闭道路环境下进行协同驾驶编队测试,结合网络传输及传感器数据进行模型仿真,验证了模型在实车编队环境下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熊晓勇[3](2019)在《自主驾驶汽车局部运动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的自主驾驶技术能够减少由于不当驾驶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的行车效率,保证道路安全,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作为自主驾驶汽车智能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汽车的自主运动规划能力目前己经成为各方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有的运动规划算法研究多集中在移动机器人领域,而汽车所面临的外界环境以及自身运动特点均与机器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适用于自主驾驶汽车的运动规划算法十分重要。本文以自主驾驶汽车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非结构化道路以及结构化封闭道路两大类场景下的局部运动规划算法,并设计了仿真以及实车试验对算法进行了验证与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1.研究了汽车运动规划的约束条件。通过对车辆运动状态的分析,结合汽车理论及几何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建立了自主驾驶汽车运动规划的车辆运动学约束,车道线边界约束,避障约束以及算法性能约束等约束,为局部运动规划算法开发提供了约束条件;2.研究了非结构化道路环境下的运动规划算法。分析了常用的地图表示方法,结合非结构化道路环境特点,使用全局导航层与局部规划层两层地图进行环境描述,在局部规划层结合传感器信息实时构建栅格地图,并且以A*算法为基础进行运动规划算法的研究,鉴于传统A*算法规划未考虑车辆外廓,本文通过冗余安全空间的设置避免外廓碰撞,针对传统A*算法输出路径不平滑的缺点,本文对原有启发函数进行改进,利用航向角偏差作为启发信息,相比原算法能够显着提高路径的平滑度,从而得出更加满足车辆运动约束的运动轨迹;3.针对封闭结构化道路环境开发了局部运动规划算法。利用结构化道路的车道线以及障碍物相对位置等环境元素,构建了结构化道路下的典型场景,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场景进行聚类,结合各场景,提出基于安全时间阈值的决策算法,并结合纯跟踪算法,提出基于动态目标点的运动规划算法,不仅考虑了单个周期的轨迹规划,更考虑到了车辆行为决策的连续性,有利于算法在实际动态交通场景下的稳定应用;4.设计了多场景的仿真以及实车试验,对不同环境下的自主驾驶车辆局部运动规划算法进行了验证与评估。在Pre Scan软件中搭建仿真交通场景、传感器模型以及车辆模型,利用Simulink建模工具与C++语言对算法进行实现,进行多次仿真试验,并且以路径曲率,车道偏离度等指标对算法进行了评价分析,仿真验证了本文开发的自主驾驶汽车局部运动规划算法在各自应用场景下的有效性。针对结构化道路运动规划算法设计了实车试验,利用Micro Autobox II工具在真实试验场地中完成了叁个典型驾驶任务的实车试验,实车试验证明,本文开发的结构化道路场景下的决策规划算法在实际交通场景中也有较强的鲁棒性与实时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志慧,钟涛,赵永华,胡永利,李海涛[4](2019)在《面向车辆自主驾驶的行人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背景感知相关滤波框架和车辆前方行人运动的特点,建立了运动行人尺度快速估计和选择性更新的行人跟踪算法。首先,在线训练学习待跟踪行人的背景感知相关滤波器。其次,针对行人的尺度变化训练一个一维的尺度相关滤波器对尺度进行精细搜索,使算法更适应车载的快速尺度变化。再次,利用峰值旁瓣比评价行人状态,建立两相关滤波器的选择性更新机制。最后,基于吉林大学车载试验数据库JLU-PDS、德国奔驰Daimler、美国OTB共享国际测试库,与卡尔曼车载行人跟踪算法进行对比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尺度适应和抗遮挡性能,更能满足车辆自主驾驶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邹启杰,李昊宇,张汝波,裴腾达,刘艳[5](2019)在《自主驾驶的人机交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自主驾驶的人机交互中机器学习方法进行综述。通过介绍自主驾驶中人机交互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明确了人机交互问题定义以及与机器学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自主驾驶中人机交互团队的架构。围绕提出的人机交互的系统架构和研究方法展开讨论,提出了人机交互问题解决的通用架构。并且,重点针对自主系统和驾驶员两部分介绍了相关机器学习算法,对自主驾驶中人机交互控制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并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田汉青,倪俊,胡纪滨,李子睿[6](2018)在《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的自主驾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无人驾驶系统的构建,包含感知系统和路径追踪控制器,用于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比赛。提出了一种激光雷达视觉协作的方法来感知作为轨道标记的交通锥。赛车的感知算法还包含了将组合导航数据和激光雷达里程计相结合的精确且高速率的定位方法。此外,还实时建立包含交通锥的位置和颜色信息的赛道地图。最后,系统和车辆性能在一个闭环赛道中被测试。本文件也简要地介绍了2017年大学生方程式无人驾驶大赛(FSAC)赛况。(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6)
赵雷,卫星,张建军[7](2018)在《矿井机车自主驾驶过程的建模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使用自然语言描述了矿井机车自主驾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过程;然后基于时间自动机理论对自主驾驶中涉及的机车控制器、机车运行服务器以及其他车载设备、被控对象建模,从而得到自主驾驶的时间自动机网络模型;最后应用时间自动机模型验证工具UPPAAL对自主驾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满足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实时性需求,证明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陈二阳,张修军,袁姜红[8](2018)在《基于图像识别的自主驾驶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图像识别、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等算法,设计并实现一种自主驾驶智能小车。以NXP的微控制器MK60N512VMD100为核心控制单元,通过CMOS摄像头OV7725检测并分析跑道信息,利用512线光电编码器测定小车的运行速度,并将速度和方向参数反馈给电机和舵机,结合PID算法实现闭环控制。经过多次在实验室模拟跑道实测发现,小车运行轨迹控制较为精确,速度平稳,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8期)
王甜[9](2018)在《看自主驾驶小车如何挑战人眼》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人工智能?在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眼里,人工智能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前沿理念或是高高在上的尖端科技。预测雾霾指数、检测膀胱肿瘤、设计基于视觉的自主驾驶小车……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年轻人试图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为未来的智能时代提供无尽可能。(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18-08-22)
李志腾,李彦明,唐小涛,刘成良[10](2019)在《水稻穴直播机自主驾驶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水稻穴直播机自主作业的高性能需求,对穴直播机的自主驾驶系统进行了自主化设计与验证。根据洋马VP6型穴直播机的结构特点,对穴直播机自主驾驶进行机电改造,设计了自主驾驶总控制器和CAN总线化电动转向、油门及挡位的分控制系统,满足了自动驾驶的功能要求。经过分析穴直播机的运动学模型及控制模型,分别建立了外环轨迹跟踪和内环转向角度跟踪的双闭环控制算法策略。经过反复试验,确定合适的控制器参数为k_p=1、k_d=3.5。水田环境的试验结果表明:自动驾驶控制系统达到了横向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8 cm的跟踪效果。(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自主驾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智能交通领域多车协同驾驶中存在的通信信息乱序、丢包问题,研究网联式自主驾驶车辆协同控制技术,建立基于零阶保持(Zero Order Hold,ZOH)信息处理机制的自主驾驶车队控制模型,通过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算法进行延迟补偿,使得车队控制模型在复杂汽车行驶环境下保持有效。通过构建由多辆实车组成的网联式自主驾驶车队,在封闭道路环境下进行协同驾驶编队测试,结合网络传输及传感器数据进行模型仿真,验证了模型在实车编队环境下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主驾驶论文参考文献
[1].任家仪.自主驾驶系统的“人类驾驶员标准”——产品责任的解释论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朱政泽,周海鹰,付勇智,周奎,王思山.基于延迟补偿的网联式自主驾驶车辆协同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19
[3].熊晓勇.自主驾驶汽车局部运动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李志慧,钟涛,赵永华,胡永利,李海涛.面向车辆自主驾驶的行人跟踪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5].邹启杰,李昊宇,张汝波,裴腾达,刘艳.自主驾驶的人机交互控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6].田汉青,倪俊,胡纪滨,李子睿.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的自主驾驶系统设计[C].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7].赵雷,卫星,张建军.矿井机车自主驾驶过程的建模及验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陈二阳,张修军,袁姜红.基于图像识别的自主驾驶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8
[9].王甜.看自主驾驶小车如何挑战人眼[N].新华日报.2018
[10].李志腾,李彦明,唐小涛,刘成良.水稻穴直播机自主驾驶控制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