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穿戴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慧城市,医疗服务,可穿戴,体温监测
可穿戴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啸岚,罗旭东[1](2019)在《基于智慧城市医疗服务的可穿戴式无线体温监测系统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2019年,智慧城市在我国已经呈现启动状态,我国将逐步建设完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电子医疗服务是智慧城市服务的重中之重,而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开发是实现电子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可穿戴医疗设备通过传感器、数据计算及远程处理等技术实现对人体生理特征的实时监控,势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孙利,张鹏,戴成,姜楠,卢智彬[2](2019)在《可穿戴式脑卒中患者康复机械手仿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3](2019)在《WT2可穿戴式翻译器》一文中研究指出WT2实时翻译耳机是全球首款实现"1+2"的翻译系统,结合世界领先的语音算法和机器翻译技术,让使用者可开展自由交流的翻译耳机。设计者以用户为中心,充分运用设计创新手段,整合智能硬件技术以及语音识别技术,为用户提供实时、无障碍语言翻译解决方案,尤其在使用方式上为用户提供无心理障碍的交流体验。WT2集合多种芯片与结构,工艺水平接近手机类产品。支持十种语言互译,让使用者在全球主要区域畅行;同时还拥有叁种交互模式,满足使用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外语交流需求。该设计工(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黄宁,陈乙德[4](2019)在《基于Android及Arduino的可穿戴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用户能够便捷且实时了解到自己的生命体征,适宜采用可穿戴设备与手机应用协同工作的方式。可穿戴设备以Arduino Mega2560为核心,通过PulseSensor脉搏传感器实现对人体心率的监测、通过LM35温度传感器收集人体体温,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BT04蓝牙模块发送至Android应用。Android应用将来自Arduino的数据处理,并调用手机自带的GPS实现定位与天气预警。(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9年28期)
邓倩妮,李健菊,戈旭伟,韦路丝,韦玉敏[5](2019)在《一种可穿戴式仿真育儿哺乳器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是研发一种新型可穿戴式仿真育儿哺乳器,以满足医学实践教学及家庭育儿的需要。方法是在现有的仿真哺乳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实现模型仿真化。模型主要由运动背心型固定带、安装在固定带上的罩杯状硅胶义乳以及安装在罩杯状硅胶义乳中间的奶瓶组成。运动背心型固定带和硅胶义乳,提高哺乳器的仿真性。结果表明,这种新型仿真育儿哺乳器具备教学和哺乳的功能,模型选用新型材料制作,更接近于真人哺乳,提升了实践教学和家庭育儿的效果。奶瓶的瓶底为圆锥内凹形,利于与人体乳房相扣。由此可得出结论,即这种新型仿真育儿哺乳器更接近于真人哺乳,仿真程度高,操作方便,能够满足医学实践教学和家庭育儿,值得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9期)
曾波,倪伟,陈坤,王艳萍,曾凤[6](2019)在《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各关节与人体关节相一致,通过固定于患者患肢的方式,实现有运动障碍或者失去运动能力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根据人体上肢的运动规律、外骨骼机器人穿戴的要求,设计一种能实现肩关节水平方向外展/内收、竖直方向上摆/下摆和旋转运动,以及肘关节的屈/伸运动的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该型机器人能够实现手臂的协调运动,满足患者最佳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27期)
万雪芬,蒋学芹,海涵[7](2019)在《物联网可穿戴式设备研发人才工程化培养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穿戴式设备是未来物联网的重要发展方向,社会上对可穿戴式设备研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分析可穿戴式设备研发对技术人才能力的要求,并从教学体系与具体实践角度探索如何利用基于项目制的工程培养机制,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内实现面向可穿戴式设备研发领域的人才培养。教学结果表明,依靠融合创新项目与现有教学培养体系的复合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可穿戴式设备研发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纺织服装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兰顺正[8](2019)在《让人与机器连接更便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脸书”公司宣布推出一种脑机接口设备,帮助人的大脑与智能手机直接交流。据悉,该项目由“脸书”公司旗下的实验室牵头,目前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脑机接口设备检测人们听到和想说的内容,并对消息进行解码。研究人员表示,“我们不再需要低头看手机屏幕或打开笔记本电脑(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防报》期刊2019-08-27)
彭慧,向高军,方针,严隆辉,方海斌[9](2019)在《基于可穿戴式MIMU的波峰-双阈值步数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惯性导航系统中,行人航迹推算(PDR)算法在位置解算中至关重要,其中步数统计准确程度直接影响行人的定位精度。针对传统波峰-阈值检测法存在伪波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穿戴式微型惯性测量单元(MIMU)的波峰-双阈值步数检测算法,在行走过程中,对窗函数滤波后的合加速度进行波峰检测,并对波峰进行双阈值限定。检测到波峰满足高阈值时计为有效波峰,且相连波峰间出现低阈值时则计步成功,从而降低伪波峰对计步的影响,实现步数的精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MIMU分别佩戴在多种位置时,行人多运动模式下计步精度为98%以上。(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4期)
张鋆豪,何百岳,杨旭升,张文安[10](2019)在《基于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的人体运动跟踪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Inertial sensor unit, IMU)的人体运动跟踪技术具有佩戴方便、运动空间不受限和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体育竞技、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本文对惯性式人体运动跟踪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典型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主要包括人体运动学模型和生物学约束,传感器初始对准方法,传感器种类,传感器误差处理以及数据融合方法,并概述相关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现状.最后,总结了该领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可穿戴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穿戴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啸岚,罗旭东.基于智慧城市医疗服务的可穿戴式无线体温监测系统的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
[2].孙利,张鹏,戴成,姜楠,卢智彬.可穿戴式脑卒中患者康复机械手仿生设计[J].机械设计.2019
[3]..WT2可穿戴式翻译器[J].工业设计.2019
[4].黄宁,陈乙德.基于Android及Arduino的可穿戴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J].现代计算机.2019
[5].邓倩妮,李健菊,戈旭伟,韦路丝,韦玉敏.一种可穿戴式仿真育儿哺乳器的研制与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9
[6].曾波,倪伟,陈坤,王艳萍,曾凤.可穿戴式上肢外骨骼机器人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9
[7].万雪芬,蒋学芹,海涵.物联网可穿戴式设备研发人才工程化培养教学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9
[8].兰顺正.让人与机器连接更便捷[N].中国国防报.2019
[9].彭慧,向高军,方针,严隆辉,方海斌.基于可穿戴式MIMU的波峰-双阈值步数检测算法[J].压电与声光.2019
[10].张鋆豪,何百岳,杨旭升,张文安.基于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的人体运动跟踪方法综述[J].自动化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