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患者60例心理护理探讨

肺心病患者60例心理护理探讨

王秀云(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人民医院165012)

【摘要】目的:探究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者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肺心病心理护理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295-02

肺心病则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病情伴随肺功能的损害现象而加重,同时死亡率较高。在病情发作时,患者会存在低氧血症,疾病的病程时间较长,治疗费用多,因此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1]。所以,对肺心病患者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所有患者通过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肺功能等检查均诊断为肺心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青同意书。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1例,年龄均在28-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8±3.6)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9例,年龄均在27-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4.6)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期间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对其进行氧疗、化痰以及强心利尿,以免出现并发症或者心力衰竭现象。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当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后再出院。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选择合适的心理疏通手段,和患者创建良好的关系。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讲解肺心病的相关知识,包含肺心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使得患者对自身病情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减轻患者对疾病恐惧感。告知患者家属应多陪伴患者、鼓励患者,增加与患者间的交流次数,通过交流,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此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不良情绪对疾病所形成的不良影响,使得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应改善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的患者应戒酒戒烟,不宜食用辛辣性食物,应多食水果蔬菜。患者采用自我归纳总结的方法,对自身不良情绪进行相应的记录,从而对其分析。护理人员还应协助患者学习如何克服自身产生的不良情绪。发挥患者的潜在能力,从而增强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促使患者可以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家庭的负担,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且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情绪调整锻炼。

1.3评分标准[2]

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以40分为分界值,当焦虑自评量表>时40分为焦虑;当抑郁自评量表(SDS)>40分时为抑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其两组间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的SAS以及SDS分别为(28.65±4.85)以及(29.27±5.13),对照组患者SAS以及SDS分别为(36.41±5.22)以及(38.74±4.12),两组经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系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的评分结果

3.讨论

肺心病是因为胸廓或者肺动脉血管慢性疾病而形成的肺循环阻力加大,其肺动脉出现高压,致使右心室出现肥厚、扩大,最终产生右心衰竭心脏病[3]。肺心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伴有呼吸衰竭症状时,会因为较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例如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休克等,一旦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则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乃至死亡。

由于此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同时预后较差,长时间进行治疗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因为患病时间较长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所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则显得尤为重

要[4]。

综上所述,对肺心病患者实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对疾病所具有的恐惧感,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可选取使患者主动参与其中的护理手段。而心理干预能够转变患者的心理状况,以此来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提升治疗疾病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汤赛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合并多脏器衰竭67例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9):1381-1382.

[2]金顺子,吴松花.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104-105.

[3]阿力同,瑙尔再.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处理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9):4998-4999.

[4]吕金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3):149-150.

标签:;  ;  ;  

肺心病患者60例心理护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