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膜及自行车,其中,保护膜用于贴附在自行车弯曲面上,保护膜包括第一段和与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二段形成夹角以使保护膜形成为V字型保护膜。相比于现有技术,当自行车车架出现上下和左右两个方向的弧度变化时,该保护膜可以有效地过渡上下和左右同时弯曲带来的表面积差而形成的气泡和翘边,能够紧贴在自行车上对自行车起到保护作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保护膜,用于贴附在自行车弯曲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包括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形成夹角以使所述保护膜形成为V字型保护膜。
设计方案
1.一种保护膜,用于贴附在自行车弯曲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包括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形成夹角以使所述保护膜形成为V字型保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夹角大小为12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0.18毫米~0.25毫米。
4.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包括前叉,所述前叉包括叉脚,所述保护膜贴附在所述叉脚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夹角朝上。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保护膜各自的夹角朝向相同,并且多个所述保护膜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保护膜以相同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段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15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包括上边、与上边相对应的下边和连接所述上边和所述下边的侧边,所述侧边与所述叉脚侧边平行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保护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膜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车架保护膜主要应用于车架后下叉位置,起到保护链条与后插的磨损的作用,由于自行车其他部位(如前叉)车架构造异性,弯曲处多,大面积粘贴保护膜难度大,施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施工成本较高,而且使用过程中保护膜会收缩,从而导致弯曲处翘边,无法起到有效保护和外观美丽的效果。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保护膜,以克服或至少缓解上述全部或部分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膜及自行车,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自行车的保护膜容易起泡和翘边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膜,用于贴附在自行车弯曲面上,所述保护膜包括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形成夹角以使所述保护膜形成为V字型保护膜。
优选地,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夹角大小为120℃~150℃。
优选地,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0.18毫米~0.25毫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上述所述的保护膜。
优选地,所述自行车包括前叉,所述前叉包括叉脚,所述保护膜贴附在所述叉脚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保护膜的夹角朝上。
优选地,所述保护膜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保护膜各自的夹角朝向相同,并且多个所述保护膜间隔分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保护膜以相同间隔分布。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段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15毫米。
优选地,所述保护膜包括上边、与上边相对应的下边和连接所述上边和所述下边的侧边,所述侧边与所述叉脚侧边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保护膜用于贴附在自行车弯曲面上,包括第一段和与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二段形成夹角以使保护膜形成为V字型保护膜。相比于现有技术,当自行车车架出现上下和左右两个方向的弧度变化时,该保护膜可以通过V字型结构有效地过渡上下和左右同时弯曲带来的表面积差而形成的气泡和翘边,能够紧贴在自行车上对自行车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自行车前叉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7601.7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617344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2J 99/00 专利分类号:B62J99/00 范畴分类:32C;32G; 申请人:合肥雷屯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合肥雷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0043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阜阳北路1124号综合厂房 发明人:杜军和 第一发明人:杜军和 当前权利人:合肥雷屯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爱蓉 代理机构:44542 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相关信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