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支架、驱动装置、丝杆、测力传感器、加力钳,所述丝杆与所述固定支架竖直滑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下端通过所述测力传感器与所述加力钳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该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实现了对弹条扣压力的现场在线检测,可以直接检测出弹条的扣压力,并且方便携带。
主设计要求
1.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驱动装置、丝杆、测力传感器、加力钳,所述丝杆与所述固定支架竖直滑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下端通过所述测力传感器与所述加力钳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
设计方案
1.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驱动装置、丝杆、测力传感器、加力钳,所述丝杆与所述固定支架竖直滑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下端通过所述测力传感器与所述加力钳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滑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支撑横梁的中部竖直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固定钢柱、支撑底板,所述固定钢柱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底板的顶板面连接,所述固定钢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螺杆、调节螺母、定位U槽,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螺杆的下端与所述定位U槽连接,所述定位U槽的凹口朝下,所述螺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调节螺母相匹配连接。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传动机构、加力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旋转杆、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所述支撑横梁靠近第一支撑臂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横梁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加力机构与所述旋转杆的下端驱动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具有第一螺孔,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所述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丝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螺孔相匹配连接,所述传动带的两端缠绕在所述主动轮、传动轮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机构包括加力手柄、箱体、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所述箱体的侧面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箱体的顶部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加力手柄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转向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向齿轮齿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具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上,所述加力手柄、旋转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轴孔、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钳包括提拉杆、第一钳臂、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的上端与所述提拉杆的下端铰接,所述提拉杆的上端与所述测力传感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分别呈S型,所述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的中部相互交叉。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条扣压力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铁轨扣件弹条的扣压力检测方法,主要是在实验室内的环境下检测,扣件弹条扣压力的检测如果在整体组装情况下进行,这样对于扣件弹条整体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但是由于试验设备的体积大,不可能搬运,在实验室内的环境下进行,不能准确反映扣件的实际工作状态。
因此开发一套能够在工程现场使用,并且携带便捷的弹条扣压力的测试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该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实现了对弹条扣压力的现场在线检测,可以直接检测出弹条的扣压力,并且方便携带。
其技术方案如下:
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支架、驱动装置、丝杆、测力传感器、加力钳,所述丝杆与所述固定支架竖直滑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下端通过所述测力传感器与所述加力钳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滑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支撑横梁的中部竖直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固定钢柱、支撑底板,所述固定钢柱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底板的顶板面连接,所述固定钢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螺杆、调节螺母、定位U槽,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螺杆的下端与所述定位U槽连接,所述定位U槽的凹口朝下,所述螺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调节螺母相匹配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传动机构、加力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旋转杆、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所述支撑横梁靠近第一支撑臂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横梁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加力机构与所述旋转杆的下端驱动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具有第一螺孔,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所述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丝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螺孔相匹配连接,所述传动带的两端缠绕在所述主动轮、传动轮上。
所述加力机构包括加力手柄、箱体、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所述箱体的侧面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箱体的顶部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加力手柄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转向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向齿轮齿合连接。
所述加力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具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上,所述加力手柄、旋转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轴孔、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连接。
所述加力钳包括提拉杆、第一钳臂、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的上端与所述提拉杆的下端铰接,所述提拉杆的上端与所述测力传感器连接。
所述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分别呈S型,所述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的中部相互交叉。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本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支架、驱动装置、丝杆、测力传感器、加力钳,使用时,先安装固定支架,将固定支架支撑在轨道基础和钢轨上,确保整个装置稳固;调节固定支架的支撑高度,使得丝杆在固定支架上竖直滑动,使得测力传感器、加力钳与被测弹条处于一条铅锤线上;将加力钳紧紧夹住被测弹条的压趾部分;然后用驱动装置驱动提升丝杆,从而提升测力传感器和加力钳;当加力钳夹持住被测弹条向上抬升时,当弹条压趾部分与钢轨出现缝隙时,稳定住驱动装置;读取测力传感器的读数值,该读数值即为弹条扣压力值。
该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实现了对弹条扣压力的现场在线检测,可以直接检测出弹条的扣压力,并且方便携带。
2、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支撑横梁,用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分别支撑支撑横梁的两端,丝杆与支撑横梁的中部竖直滑动连接,使驱动装置驱动提升丝杆时,固定支架的受力更为稳定。
3、第一支撑臂包括固定钢柱、支撑底板,用支撑底板支承固定钢柱,增加第一支撑臂下端的支撑面积,使第一支撑臂的支撑更为稳固、可靠。
4、第二支撑臂包括螺杆、调节螺母、定位U槽,用定位U槽的凹口朝下,与铁路钢轨的顶面相配合支撑连接,使第二支撑臂的支撑更为稳定、可靠,使用时,用调节螺母调节螺杆的高度,使得测力传感器、加力钳与被测弹条处于一条铅锤线上。
5、驱动装置包括传动机构、加力机构,加力机构为驱动装置提供动力,传动机构包括旋转杆、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驱动装置的传动方向依次为加力机构、旋转杆、主动轮、传动带、从动轮、丝杆,保证了丝杆沿竖直方向滑动,并保证提升力方向与弹条受力方向在一条直线上,通过直接测试提升拉力获得弹条扣压力,进而提高测试精度。
6、加力机构包括加力手柄、箱体、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加力机构采用加力手柄,用人力手动匀速加载,加载过程稳定,速度可通过手柄控制,实现平稳加载;用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实现传动转向,保证丝杆的提升力方向与弹条受力方向在一条竖直直线上,提高测试精度。
7、加力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的设置,使加力手柄及旋转杆的转动更为顺畅,省力。
8、加力钳包括提拉杆、第一钳臂、第二钳臂,使用时,用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夹住被测弹条的压趾部分,用提位杆提拉夹紧。
9、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分别呈S型,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的中部相互交叉,采用铰接式双S型夹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的侧视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的侧视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固定支架,11、第一支撑臂,111、固定钢柱、112、支撑底板,12、第二支撑臂,121、螺杆,122、调节螺母,123、定位U槽,13、支撑横梁,20、驱动装置,21、传动机构,211、旋转杆,212、主动轮,213、从动轮,214、传动带,22、加力机构,221、加力手柄,222、箱体,30、丝杆,40、测力传感器,50、加力钳,51、提拉杆,52、第一钳臂,53、第二钳臂,60、轨道基础,70、钢轨,80、弹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0、驱动装置20、丝杆30、测力传感器40、加力钳50,丝杆30与固定支架10竖直滑动连接,丝杆30的下端通过测力传感器40与加力钳50连接,驱动装置20与丝杆30驱动连接。
其中,固定支架10包括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支撑横梁13,支撑横梁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11固定连接,支撑横梁1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12滑动连接,丝杆30与支撑横梁13的中部竖直滑动连接;
第一支撑臂11包括固定钢柱111、支撑底板112,固定钢柱111的下端与支撑底板112的顶板面连接,固定钢柱111的上端与支撑横梁13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臂12包括螺杆121、调节螺母122、定位U槽123,支撑横梁1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通孔,螺杆121的下端与定位U槽123连接,定位U槽123的凹口朝下,螺杆121的上端穿过第一通孔与调节螺母122相匹配连接。
驱动装置20包括传动机构21、加力机构22,传动机构21包括旋转杆211、主动轮212、从动轮213、传动带214,支撑横梁13靠近第一支撑臂11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支撑横梁13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加力机构22与旋转杆211的下端驱动连接,旋转杆211的上端穿过第二通孔与主动轮212连接;从动轮213具有第一螺孔,丝杆30的下端与测力传感器40连接,丝杆30的上端穿过第三通孔与第一螺孔相匹配连接,传动带214的两端缠绕在主动轮212、传动轮上;
加力机构22包括加力手柄221、箱体222、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箱体222的侧面上设有第四通孔,箱体222的顶部上设有第五通孔,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具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上,加力手柄221穿过第一轴孔与第一转向齿轮连接,旋转杆211的下端穿过第二轴孔与第二转向齿轮连接,第一转向齿轮与第二转向齿轮齿合连接。
加力钳50包括提拉杆51、第一钳臂52、第二钳臂53,第一钳臂52、第二钳臂53的上端与提拉杆51的下端铰接,提拉杆51的上端与测力传感器40连接;第一钳臂52、第二钳臂53分别呈S型,第一钳臂52、第二钳臂53的中部相互交叉。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0、驱动装置20、丝杆30、测力传感器40、加力钳50,使用时,先安装固定支架10,将固定支架10支撑在轨道基础60和钢轨70上,确保整个装置稳固;调节固定支架10的支撑高度,使得丝杆30在固定支架10上竖直滑动,使得测力传感器40、加力钳50与被测弹条80处于一条铅锤线上;将加力钳50紧紧夹住被测弹条80的压趾部分;然后用驱动装置20驱动提升丝杆30,从而提升测力传感器40和加力钳50;当加力钳50夹持住被测弹条80向上抬升时,当弹条80压趾部分与钢轨70出现缝隙时,稳定住驱动装置20;读取测力传感器40的读数值,该读数值即为弹条80扣压力值。
该弹条扣压力测试装置实现了对弹条80扣压力的现场在线检测,可以直接检测出弹条80的扣压力,并且方便携带。
2、固定支架10包括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支撑横梁13,用第一支撑臂11、第二支撑臂12分别支撑支撑横梁13的两端,丝杆30与支撑横梁13的中部竖直滑动连接,使驱动装置20驱动提升丝杆30时,固定支架10的受力更为稳定。
3、第一支撑臂11包括固定钢柱111、支撑底板112,用支撑底板112支承固定钢柱111,增加第一支撑臂11下端的支撑面积,使第一支撑臂11的支撑更为稳固、可靠。
4、第二支撑臂12包括螺杆121、调节螺母122、定位U槽123,用定位U槽123的凹口朝下,与铁路钢轨70的顶面相配合支撑连接,使第二支撑臂12的支撑更为稳定、可靠,使用时,用调节螺母122调节螺杆121的高度,使得测力传感器40、加力钳50与被测弹条80处于一条铅锤线上。
5、驱动装置20包括传动机构21、加力机构22,加力机构22为驱动装置20提供动力,传动机构21包括旋转杆211、主动轮212、从动轮213、传动带214,驱动装置20的传动方向依次为加力机构22、旋转杆211、主动轮212、传动带214、从动轮213、丝杆30,保证了丝杆30沿竖直方向滑动,并保证提升力方向与弹条80受力方向在一条直线上,通过直接测试提升拉力获得弹条80扣压力,进而提高测试精度。
6、加力机构22包括加力手柄221、箱体222、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加力机构22采用加力手柄221,用人力手动匀速加载,加载过程稳定,速度可通过手柄控制,实现平稳加载;用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实现传动转向,保证丝杆30的提升力方向与弹条80受力方向在一条竖直直线上,提高测试精度。
7、加力机构22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的设置,使加力手柄221及旋转杆211的转动更为顺畅,省力。
8、加力钳50包括提拉杆51、第一钳臂52、第二钳臂53,使用时,用第一钳臂52、第二钳臂53夹住被测弹条80的压趾部分,用提位杆提拉夹紧。
9、第一钳臂52、第二钳臂53分别呈S型,第一钳臂52、第二钳臂53的中部相互交叉,采用铰接式双S型夹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40549.9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707273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G01N3/16
专利分类号:G01N3/16;G01N3/04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
第一申请人: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尖塔山路19号
发明人:许光辉;杨秀龙;宋月超;黄浩;裴煜鹏;李耀龙
第一发明人:许光辉
当前权利人: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
代理人:谢伟;程文斌
代理机构:4436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