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论文和设计-常小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涉及蓄能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外壳,外壳内部设有内壳,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高温隔热层,内壳内壁固定有一组固定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能砖上开有第三槽孔,使得第三槽孔与第二槽孔相互连通,并将蓄能砖设计为U形结构,使得加热带便于固定在蓄能砖的凹糟中,从而使得蓄热板内部固定的若干蓄能砖之间的空气保持流通,使得蓄能砖中的热量更容易传递出去,进而使得该固体蓄能炉热利用率得以提高,且使得炉内的温度尽可能的保持均匀,从而保护了加热带和蓄能砖的安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板(17)和第三支撑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板(1)一表面固定有外壳(2),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内壳(3),所述外壳(2)和内壳(3)之间设有高温隔热层,所述内壳(3)内壁固定有一组固定板(6),两所述固定板(6)一表面固定有蓄热板(7),所述蓄热板(7)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有若干第一槽孔(8)和若干第二槽孔(9),若干所述第一槽孔(8)与若干第二槽孔(9)间隙分布且两两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槽孔(9)内壁固定有若干蓄能砖(10),若干所述蓄能砖(10)一表面固定有一组加热带(12),所述蓄能砖(10)一表面开有第三槽孔(11),两所述加热带(12)关于第三槽孔(11)对称分布,所述内壳(3)一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固定有第一风管(13)和第二风管(14),所述第一风管(13)另一端贯穿外壳(2)内壁且固定有第一鼓风机(15),所述第二风管(14)另一端贯穿外壳(2)内壁且固定有第二鼓风机(20),所述第二支撑板(17)一表面固定有蛇形换热器(18),所述第一鼓风机(15)出气口一端固定有第三风管(16),所述第三风管(16)另一端与蛇形换热器(18)进气口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蛇形换热器(18)出气口一端固定有第四风管(19),所述第四风管(19)另一端与第二鼓风机(20)进气口一端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板(17)和第三支撑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板(1)一表面固定有外壳(2),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内壳(3),所述外壳(2)和内壳(3)之间设有高温隔热层,所述内壳(3)内壁固定有一组固定板(6),两所述固定板(6)一表面固定有蓄热板(7),所述蓄热板(7)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有若干第一槽孔(8)和若干第二槽孔(9),若干所述第一槽孔(8)与若干第二槽孔(9)间隙分布且两两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槽孔(9)内壁固定有若干蓄能砖(10),若干所述蓄能砖(10)一表面固定有一组加热带(12),所述蓄能砖(10)一表面开有第三槽孔(11),两所述加热带(12)关于第三槽孔(11)对称分布,所述内壳(3)一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固定有第一风管(13)和第二风管(14),所述第一风管(13)另一端贯穿外壳(2)内壁且固定有第一鼓风机(15),所述第二风管(14)另一端贯穿外壳(2)内壁且固定有第二鼓风机(20),所述第二支撑板(17)一表面固定有蛇形换热器(18),所述第一鼓风机(15)出气口一端固定有第三风管(16),所述第三风管(16)另一端与蛇形换热器(18)进气口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蛇形换热器(18)出气口一端固定有第四风管(19),所述第四风管(19)另一端与第二鼓风机(20)进气口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一表面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控制器(5)和电加热器(4),所述电加热器(4)一表面与控制器(5)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5)包括若干控制单元和处理器,所述加热带(12)通过导线与电加热器(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砖(10)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第三槽孔(11)位于第二槽孔(9)正上方,所述第三槽孔(11)与第二槽孔(9)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21)一表面固定有蓄水箱(22),所述蓄水箱(22)周侧面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固定有第一水管(23)和第二水管(24),所述第二水管(24)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水泵(25),所述第一水泵(25)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三水管(26),所述第三水管(26)另一端与蛇形换热器(18)进水口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换热器(18)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四水管(27),所述第四水管(27)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水泵(28),所述第二水泵(28)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五水管(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管(16)、第四风管(19)、第一水管(23)、第二水管(24)和第五水管(29)上均设有电磁阀(3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能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政府政策为鼓励节能减排,优化利用电能,晚上用电为谷电,白天用电为峰电,谷电比峰电价格要便宜。固体蓄能炉是一种先进、高效的清洁节能热工产品,将夜间低谷电的电能转化成热能储存起来,用于白天高峰电时,供暖或供暖水使用,从而降低了用电费用,具有环保、节能、经济、安全、高效、无人值守等特点。

现有的固体蓄能炉炉内只能顺着加热带横向传热,但是由于蓄能炉体积大,导致中间的热不能完全传出去,使得炉内的温度并不能完全有效的进行传递,从而使得固体蓄能炉热利用率变低,进而增加了运行成本;同时,现有的固体蓄能炉由于炉内温度不均匀,使得空气流动不均匀,减弱了对流传热,导致蓄能炉局部温度过高,容易对加热带和蓄能砖造成损伤,从而增加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通过在蓄能砖上开有第三槽孔,使得第三槽孔与第二槽孔相互连通,并将蓄能砖设计为U形结构,使得加热带便于固定在蓄能砖的凹糟中,从而使得蓄热板内部固定的若干蓄能砖之间的空气保持流通,且保护了加热带和蓄能砖的安全,解决了现有的固体蓄能炉热利用率低、运行成本高、炉内温度不均匀、加热带和蓄能砖容易损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高温隔热层,所述内壳内壁固定有一组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蓄热板,所述蓄热板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有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间隙分布且两两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槽孔内壁固定有蓄能砖,所述蓄能砖一表面固定有一组加热带,所述蓄能砖一表面开有第三槽孔,两所述加热带关于第三槽孔对称分布,所述内壳一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固定有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另一端贯穿外壳内壁且固定有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二风管另一端贯穿外壳内壁且固定有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二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蛇形换热器,所述第一鼓风机出气口一端固定有第三风管,所述第三风管另一端与蛇形换热器进气口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接,所述蛇形换热器出气口一端固定有第四风管,所述第四风管另一端与第二鼓风机进气口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一表面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控制器和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一表面与控制器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控制器包括若干控制单元和处理器,所述加热带通过导线与电加热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型号为酷睿i5 8600K,所述蛇形换热器型号为HCA-300。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砖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第三槽孔位于第二槽孔正上方,所述第三槽孔与第二槽孔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板一表面固定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周侧面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固定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另一端与蛇形换热器进水口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蛇形换热器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四水管,所述第四水管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五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风管、第四风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第五水管上均设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能砖上开有第三槽孔,使得第三槽孔与第二槽孔相互连通,并将蓄能砖设计为U形结构,使得加热带便于固定在蓄能砖的凹糟中,从而使得蓄热板内部固定的若干蓄能砖之间的空气保持流通,使得蓄能砖中的热量更容易传递出去,进而使得该固体蓄能炉热利用率得以提高,且使得炉内的温度尽可能的保持均匀,从而保护了加热带和蓄能砖的安全,解决了现有的固体蓄能炉热利用率低、运行成本高、炉内温度不均匀、加热带和蓄能砖容易损伤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鼓风机、第二鼓风机、蛇形换热器和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壳、内壳、电加热器和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壳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蓄热板、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蓄能砖、第三槽孔和加热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蓄能砖和第三槽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支撑板,2-外壳,3-内壳,4-电加热器,5-控制器,6-固定板,7-蓄热板,8-第一槽孔,9-第二槽孔,10-蓄能砖,11-第三槽孔,12-加热带,13-第一风管,14-第二风管,15-第一鼓风机,16-第三风管,17-第二支撑板,18-蛇形换热器,19-第四风管,20-第二鼓风机,21-第三支撑板,22-蓄水箱,23-第一水管,24-第二水管,25-第一水泵,26-第三水管,27-第四水管,28-第二水泵,29-第五水管,30-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17和第三支撑板21,第一支撑板1一表面固定有外壳2,外壳2内部设有内壳3,外壳2和内壳3之间设有高温隔热层,从而防止外壳2中的温度流失,使得外壳2的保温效果更好,内壳3内壁固定有一组固定板6,两固定板6一表面固定有蓄热板7,蓄热板7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有第一槽孔8和第二槽孔9,第一槽孔8与第二槽孔9间隙分布且两两相互连通,从而使得蓄热板7的内部便于通风;

第二槽孔9内壁固定有蓄能砖10,蓄能砖10一表面固定有一组加热带12,蓄能砖10一表面开有第三槽孔11,第三槽孔11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将蓄热板7内部的温度传输出去,从而使得蓄能砖10中所含有的热量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两加热带12关于第三槽孔11对称分布,内壳3一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固定有第一风管13和第二风管14,第一风管13另一端贯穿外壳2内壁且固定有第一鼓风机15,第二风管14另一端贯穿外壳2内壁且固定有第二鼓风机20,第二支撑板17一表面固定有蛇形换热器18,第一鼓风机15出气口一端固定有第三风管16,第三风管16另一端与蛇形换热器18进气口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接,蛇形换热器18出气口一端固定有第四风管19,第四风管19另一端与第二鼓风机20进气口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接。

其中如图1所示,外壳2一表面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控制器5和电加热器4,电加热器4一表面与控制器5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控制器5包括若干控制单元和处理器,加热带12通过导线与电加热器4电连接,处理器型号为酷睿i5 8600K,蛇形换热器18型号为HCA-300。

其中如图5、6和7所示,蓄能砖10横截面为U形结构,从而使得加热带12便于安装在蓄能砖10的凹槽中,第三槽孔11位于第二槽孔9正上方,第三槽孔11与第二槽孔9相互连通,使得蓄热板7内部的蓄能砖10之间空气得以循环流通,从而使得蓄能砖10的换热效率更高,且使得内壳3内部的温度更加均匀,进而防止了蓄能砖10和加热带12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三支撑板21一表面固定有蓄水箱22,蓄水箱22周侧面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固定有第一水管23和第二水管24,第二水管24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水泵25,第一水泵25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三水管26,第三水管26另一端与蛇形换热器18进水口一端通过粘结剂粘接。

其中如图2所示,蛇形换热器18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四水管27,第四水管27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水泵28,第二水泵28出水口一端固定有第五水管29,第五水管29另一端与住宅用户水管相连,从而为住宅提供热水及暖气的供应。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三风管16、第四风管19、第一水管23、第二水管24和第五水管29上均设有电磁阀30,使得该装置上的各个管道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控制器5控制电加热器4启动,使得电加热器4利用谷电对加热带12进行加热处理,随着时间的增长,加热带12的产生的热量会不断的增多,这时蓄能砖10会对加热带12产生的热量进行存储,因为电加热器4利用的是谷电,从而节约了对加热带12加热的成本,蓄能砖10不断的存储热能,使得内壳3内部的温度不断的升高,一段时间后,关闭电加热器4,外壳2和内壳3之间的高温隔热层会有效的对内壳3进行保温,白天用户需要制暖和热水时,控制器5会控制第一鼓风机15和第二鼓风机20运转,使得第一鼓风机15将内壳3内部的热量以空气为介质输送到蛇形换热器18中,同时第一水泵25将蓄水箱22中的水输送到蛇形换热器18中,输入到蛇形换热器18中的水会与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水的温度升高,空气的温度降低,热水接着被第二水泵28输送给用户,从而满足用户供暖和供应热水的需求,温度降低的空气会被第二鼓风机20重新送入内壳3中,从而进行加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972.0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70284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F24D 15/02

专利分类号:F24D15/02;F24D19/10;F28D20/00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北京合众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合众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四道口路净土寺32号东区8号楼五层

发明人:常小锋

第一发明人:常小锋

当前权利人:北京合众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汤东凤

代理机构:113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高效热风导流的固体蓄能炉装置论文和设计-常小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