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杉属论文_林建勇,蒋燚,梁瑞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杉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檀,层析,海南岛,菌根,松科,地理分布,薄层。

油杉属论文文献综述

林建勇,蒋燚,梁瑞龙[1](2014)在《江南油杉及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杉属植物是我国南方的珍贵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大多为中国特有种。油杉属植物许多种类的形态特征差异不明显,通过列表详细比较了每一种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差异,并编制了油杉属分种检索表,以利于对油杉属各种及其变种的识别。(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牟凤娟,戴兴芬,李双智,徐琼华[2](2012)在《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系统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繁殖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4方面对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油杉属植物集中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具有小种群的特点;通过对其细胞学、同工酶及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该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油杉属发达的种翅可以使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有利于种群的扩展,雄球花花粉成熟期较集中、寿命短,导致其结实率低;种子萌发条件的特殊要求,影响其自然更新。并提出了通过人工授粉、促进种子萌发、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辅助繁殖实现对我国油杉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而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王崇云,马绍宾,吕军,党承林[3](2012)在《中国油杉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与系统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杉属是东亚特有属,全世界油杉属共有12种2变种,中国有10种2变种,中国是油杉属的特有中心和分布中心。在地史时期,油杉属植物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洲、北美和东亚。油杉属的现代分布有残余的特征,种类大多产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种类数量由西向东逐渐递减。根据生态习性与分布区气候特征,中国主要油杉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可分为:内陆型(东部温凉型、东部温暖型、西南季风型)、沿海型和岛屿型。湘黔桂地区是油杉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发展中心。从染色体资料来看,其演化趋势为:江南油杉→矩鳞油杉→黄枝油杉→台湾油杉。结合地理分布,油杉属植物可能起源于中国西南,而后向东发展。从分布区南北向看,核型不对称性为:台湾油杉>青岩油杉>铁坚油杉,南部类型比北部类型要进化。(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2年05期)

符国瑷,杨永康,王文泉[4](2012)在《海南岛黄檀属一新种和油杉属及榕属二新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岛发现黄檀属一新种以及海南油杉和保亭榕降为地理亚种。(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2年05期)

葛再伟,Matthew,E.SMITH,张庆滢,杨祝良[5](2011)在《油杉属植物外生菌根菌多样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杉属(Keteleeria)植物是植物的活化石,本研宄以云南油杉(K.evelyniana)、铁坚油杉(K.davidiana)及铁坚油杉黄枝变种(K.davidiana var.calcerea)根尖为研究材料,首次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了油杉属植物能与多种真菌形成外生菌根关系。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发现有26种(运算分类单元)真菌能与云南油杉和铁坚油杉形成外生菌根关系。这些菌根菌隶属担子菌和子囊菌两个门,代表了6个真菌进化支系,包括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丝盖伞属(Inocybe)、蜡壳耳属(Sebacina)、革菌属(Tomentella/Thelephora)、长毛盘菌属(Trichophaea)以及空团菌属(Cenococcum)等7个属。研究结果对油杉属植物的保护、幼苗培育和种群恢复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8-15)

陈剑英[6](2007)在《油杉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油杉属植物10种2变种的叶,开展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研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层析图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图谱.依据层析结果把油杉属10种2变种分为4个类群,9个种1生态变种,归并了2个种.其中:油杉、江南油杉、矩鳞油杉为一类群,柔毛油杉为一类群,铁坚油杉、黄枝油杉、台湾油杉为一类群,云南油杉、旱地油杉、海南油杉为一类群,铁坚油杉与青岩油杉归并为同一物种,云南油杉与蓑衣油杉归并为同一物种,推断旱地油杉为云南油杉的生态变种.(本文来源于《西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陈剑英[7](2007)在《油杉属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D isc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油杉属8个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用数量分类中的系统聚类方法对油杉属8个种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把8个种分为3个类群,6个种,归并了2个种.其中:油杉、江南油杉为一类群,铁坚油杉、黄枝油杉为一类群,云南油杉、旱地油杉为一类群,铁坚油杉与青岩油杉归并为同一物种,云南油杉与蓑衣油杉归并为同一物种,推断旱地油杉为云南油杉的生态变种,从分子水平上论证了油杉属各种间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邓莉兰,张维谦[8](2002)在《云南油杉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威信油杉 (新种 )KeteleeriaweixinensisL .L .DengetW .Q .Zhangsp .nov .本种与云南油杉 (K .evelynianaMast.)相似 ,但不同的是本种种鳞为卵状叁角形 ,平展 ,边缘不向外反曲 ,全缘(本文来源于《西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朱积余,韦增健,丘小军[9](1993)在《油杉属树种人工造林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油杉属树种,只开发利用而未人工造林,资源濒于枯竭。国内仅少数植物园引种作观察或观赏,国外也仅英、美、意等国零星引种于公园庭院,尚无系统的作为用材树种造林的研究。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57年开始油杉人工引种驯化试验,在完成广西油杉属物种资源调查和采种育苗试验基础上,对油杉属中的4个主要树种进行造林试验,至1989年止,已推广造林700ha,并总结了一整套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试验内容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全区设试验点8个,试验林80多公顷,进行了造林地选择、物种比较、密度、混交造林、抚育等试验,各试点的试验内容有所不同。1989年5月至9月对各点的试验林及推广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总结。(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1993年01期)

左家哺[10](1989)在《中国油杉属分布型与植物区系分区关系的模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了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分布型和植物区系。将油杉属分布划分为华南、华中、海南、台湾、湘黔桂和云南等6个区;滇黔桂、南海、台湾、云南高原、华中、华东至华南、华南至华东至云南高原等7种区系地理成分,与传统的分析方法比较,具有更为直观和客观的特点。本文结果支持了台湾、海南及其邻近地区不归入古热带植物区系范围的观点,为这一论点增添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2期)

油杉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系统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繁殖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4方面对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油杉属植物集中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具有小种群的特点;通过对其细胞学、同工酶及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该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油杉属发达的种翅可以使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有利于种群的扩展,雄球花花粉成熟期较集中、寿命短,导致其结实率低;种子萌发条件的特殊要求,影响其自然更新。并提出了通过人工授粉、促进种子萌发、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辅助繁殖实现对我国油杉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而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杉属论文参考文献

[1].林建勇,蒋燚,梁瑞龙.江南油杉及中国油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J].广西林业科学.2014

[2].牟凤娟,戴兴芬,李双智,徐琼华.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J].西部林业科学.2012

[3].王崇云,马绍宾,吕军,党承林.中国油杉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与系统演化[J].广西植物.2012

[4].符国瑷,杨永康,王文泉.海南岛黄檀属一新种和油杉属及榕属二新组合[J].植物研究.2012

[5].葛再伟,Matthew,E.SMITH,张庆滢,杨祝良.油杉属植物外生菌根菌多样性初步研究[C].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

[6].陈剑英.油杉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

[7].陈剑英.油杉属植物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

[8].邓莉兰,张维谦.云南油杉属一新种[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

[9].朱积余,韦增健,丘小军.油杉属树种人工造林的试验研究[J].林业科学.1993

[10].左家哺.中国油杉属分布型与植物区系分区关系的模糊分析[J].中南林学院学报.1989

论文知识图

油杉属-铁坚油杉油杉属8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油杉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树脂道-图62 树脂道示意图杜鹃属(Rhododendron)具双气囊花粉形态鉴定要点(据王开发、...

标签:;  ;  ;  ;  ;  ;  ;  

油杉属论文_林建勇,蒋燚,梁瑞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