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包括编织袋外层,所述编织袋外层内侧设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内侧设有镭射膜层,所述镭射膜层内侧设有编织袋本体,所述编织袋外层、所述无纺布层、所述镭射膜层、所述编织袋本体之间均通过第一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编织袋本体包括由内到外PE内膜层、碳纤维内衬层、凯夫拉编织层,所述PE内膜层和所述碳纤维内衬层之间均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连接。有益效果:编织袋外层外表面覆盖粘耐耐抗拉阻燃膜,从而提高了编织袋本体的耐抗拉性和阻燃性能,透气阀便于使编织袋本体内外通气,防止编织袋本体内的物品不透气而损坏,设有的背袋便于将塑料编织袋背在背面上,便于近距离的搬运。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袋外层(1),所述编织袋外层(1)内侧设有无纺布层(2),所述无纺布层(2)内侧设有镭射膜层(3),所述镭射膜层(3)内侧设有编织袋本体(4),所述编织袋外层(1)、所述无纺布层(2)、所述镭射膜层(3)和所述编织袋本体(4)之间均通过第一粘接层(5)固定连接,所述编织袋本体(4)包括由内到外PE内膜层(6)、碳纤维内衬层(7)、凯夫拉编织层(8),所述PE内膜层(6)和所述碳纤维内衬层(7)之间均通过第二粘接层(9)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内衬层(7)外层固在所述凯夫拉编织层(8)内层,所述编织袋外层(1)外侧设有耐抗拉阻燃膜(10),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与所述编织袋外层(1)之间通第三粘接层(11)固定连接,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表面固定设有数量为两组的缝合片(12),数量为两组的缝合片(12)上均缝合设有背袋(13),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表面上固定设有透气阀(14),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表面上固定挂布(15),所述挂布(15)上开设有提手口(16),所述透气阀(14)上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呼吸口(17),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底端和所述编织袋本体(4)底端固定设有薄板(18),所述薄板(18)底端均匀分别设有若干个万向轮(19)。
设计方案
1.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袋外层(1),所述编织袋外层(1)内侧设有无纺布层(2),所述无纺布层(2)内侧设有镭射膜层(3),所述镭射膜层(3)内侧设有编织袋本体(4),所述编织袋外层(1)、所述无纺布层(2)、所述镭射膜层(3)和所述编织袋本体(4)之间均通过第一粘接层(5)固定连接,所述编织袋本体(4)包括由内到外PE内膜层(6)、碳纤维内衬层(7)、凯夫拉编织层(8),所述PE内膜层(6)和所述碳纤维内衬层(7)之间均通过第二粘接层(9)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内衬层(7)外层固在所述凯夫拉编织层(8)内层,所述编织袋外层(1)外侧设有耐抗拉阻燃膜(10),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与所述编织袋外层(1)之间通第三粘接层(11)固定连接,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表面固定设有数量为两组的缝合片(12),数量为两组的缝合片(12)上均缝合设有背袋(13),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表面上固定设有透气阀(14),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表面上固定挂布(15),所述挂布(15)上开设有提手口(16),所述透气阀(14)上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呼吸口(17),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底端和所述编织袋本体(4)底端固定设有薄板(18),所述薄板(18)底端均匀分别设有若干个万向轮(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袋外层(1)为塑料薄膜印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每组的缝合片(12)的数量的均为两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内衬层(7)为网状碳纤维内衬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为透明薄膜。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
背景技术
编织袋是一种用来包装各类货物的包装用品,现有市场上用于包装化肥、合成材料、炸药、粮食、盐和矿物质等粉状或粒状的固体物料及柔性物品,大都编织袋是具有易燃性,这对其制品的应用安全袋来了诸多隐患,随着塑料编织袋在建筑、家具、交通、航空、航天和电器等方面的广泛包装应用,目前,市场中的塑料编织袋在使用中抗拉强度较低,在提重物时容易使编织袋变形损坏,且编织袋熔点较低,容易燃烧,对编织袋内的物品保护性较差。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包括编织袋外层,所述编织袋外层内侧设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内侧设有镭射膜层,所述镭射膜层内侧设有编织袋本体,所述编织袋外层、所述无纺布层、所述镭射膜层和所述编织袋本体之间均通过第一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编织袋本体包括由内到外PE内膜层、碳纤维内衬层、凯夫拉编织层,所述PE内膜层和所述碳纤维内衬层之间均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内衬层外层固在所述凯夫拉编织层内层,所述编织袋外层外侧设有耐抗拉阻燃膜,所述耐抗拉阻燃膜与所述编织袋外层之间通第三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耐抗拉阻燃膜表面固定设有数量为两组的缝合片,数量为两组的缝合片上均缝合设有背袋,所述耐抗拉阻燃膜表面上固定设有透气阀,所述耐抗拉阻燃膜表面上固定挂布,所述挂布上开设有提手口,所述透气阀上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呼吸口,所述耐抗拉阻燃膜底端和所述编织袋本体底端固定设有薄板,所述薄板底端均匀分别设有若干个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编织袋外层为塑料薄膜印层。
进一步的,每组的缝合片的数量的均为两片。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内衬层为网状碳纤维内衬层。
进一步的,所述耐抗拉阻燃膜为透明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塑料编织袋由多层结构复合而成,在编织袋层内侧依次设有无纺布层、镭射膜层,使得编织袋本体受到多层膜保护,通过在编织袋本体内设有碳纤维内衬层和凯夫拉编织层,大大提高了编织袋本体的抗拉强度,有效防止编织袋本体的损坏,编织袋外层外表面覆盖粘耐耐抗拉阻燃膜,从而提高了编织袋本体的耐抗拉性和阻燃性能,透气阀便于使编织袋本体内外通气,防止编织袋本体内的物品不透气而损坏,设有的背袋便于将塑料编织袋背在背面上,便于近距离的搬运,当需要搬运较重的物体时,可以通过手抓住提手口,来移动薄板底端的万向轮,设有的提手口平时还可以将其装置挂在墙面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的编织袋本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编织袋外层;2、无纺布层;3、镭射膜层;4、编织袋本体;5、第一粘接层;6、PE内膜层;7、碳纤维内衬层;8、凯夫拉编织层;9、第二粘接层;10、耐抗拉阻燃膜;11、第三粘接层;12、缝合片;13、背袋;14、透气阀;15、挂布;16、提手口;17、呼吸口;18、薄板;1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耐磨抗拉塑料编织袋,包括编织袋外层1,所述编织袋外层1内侧设有无纺布层2,所述无纺布层2内侧设有镭射膜层3,所述镭射膜层3内侧设有编织袋本体4,所述编织袋外层1、所述无纺布层2、所述镭射膜层3和所述编织袋本体4之间均通过第一粘接层5固定连接,所述编织袋本体4包括由内到外PE内膜层6、碳纤维内衬层7、凯夫拉编织层8,所述PE内膜层6和所述碳纤维内衬层7之间均通过第二粘接层9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内衬层7外层固在所述凯夫拉编织层8内层,所述编织袋外层1外侧设有耐抗拉阻燃膜10,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与所述编织袋外层1之间通第三粘接层11固定连接,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表面固定设有数量为两组的缝合片12,数量为两组的缝合片12上均缝合设有背袋13,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表面上固定设有透气阀14,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表面上固定挂布15,所述挂布15上开设有提手口16,所述透气阀14上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呼吸口17,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底端和所述编织袋本体4底端固定设有薄板18,所述薄板18底端均匀分别设有若干个万向轮19。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该塑料编织袋由多层结构复合而成,在编织袋外层1内侧依次设有无纺布层2、镭射膜层3,使得编织袋本体4受到多层膜保护,通过在编织袋本体4内设有碳纤维内衬层7和凯夫拉编织层8,大大提高了编织袋本体4的抗拉强度,有效防止编织袋本体4的损坏,编织袋外层外表面覆盖粘耐耐抗拉阻燃膜10,从而提高了编织袋本体4的耐抗拉性和阻燃性能,透气阀14便于使编织袋本体4内外通气,防止编织袋本体4内的物品不透气而损坏,设有的背袋13便于将塑料编织袋背在背面上,便于近距离的搬运,当需要搬运较重的物体时,可以通过手抓住提手口16,来移动薄板18底端的万向轮19,设有的提手口16平时还可以将其装置挂在墙面上。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对于编织袋外层1来说,所述编织袋外层1为塑料薄膜印层。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对于缝合片12来说,将每组的缝合片12的数量设置为两片。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将背袋13两端缝合固定在相对应的缝合片12上,人们可以通过背袋将编织袋背在人的背面上,便于对编织袋进行移动。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2,对于碳纤维内衬层7来说,所述碳纤维内衬层7为网状碳纤维内衬层。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碳纤维内衬层7呈网状均匀分布于凯夫拉编织层8的表面,通过在凯夫拉编织层8的表面设有网状碳纤维内衬层7,便于提高编织袋本体4的抗拉强度。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对于耐抗拉阻燃膜10来说,所述耐抗拉阻燃膜10为透明薄膜。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和所有有益效果:该塑料编织袋由多层结构复合而成,在编织袋外层1内侧依次设有无纺布层2、镭射膜层3,使得编织袋本体4受到多层膜保护,通过在编织袋本体4内设有碳纤维内衬层7和凯夫拉编织层8,大大提高了编织袋本体4的抗拉强度,有效防止编织袋本体4的损坏,编织袋外层外表面覆盖粘耐耐抗拉阻燃膜10,从而提高了编织袋本体4的耐抗拉性和阻燃性能,透气阀14便于使编织袋本体4内外通气,防止编织袋本体4内的物品不透气而损坏,设有的背袋13便于将塑料编织袋背在背面上,便于近距离的搬运,当需要搬运较重的物体时,可以通过手抓住提手口16,来移动薄板18底端的万向轮19,设有的提手口16平时还可以将其装置挂在墙面上,将背袋13两端缝合固定在相对应的缝合片12上,人们可以通过背袋将编织袋背在人的背面上,便于对编织袋进行移动,碳纤维内衬层7呈网状均匀分布于凯夫拉编织层8的表面,通过在凯夫拉编织层8的表面设有网状碳纤维内衬层7,便于提高编织袋本体4的抗拉强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5274.4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6(江西)
授权编号:CN209351852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B65D 30/04
专利分类号:B65D30/04;B65D30/08;B65D33/01;B65D33/00;B65D33/06;B65D33/14
范畴分类:34A;
申请人:宜黄县跃华塑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宜黄县跃华塑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44400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工业园区丰厚小区
发明人:林大同
第一发明人:林大同
当前权利人:宜黄县跃华塑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超
代理机构:36129
代理机构编号: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