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包括夹具外壳,夹具外壳的顶部的设置有固定螺母和连接器,且夹具外壳与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夹具外壳的内壁顶部设置有中顶机,小顶机和尾座,且中顶机与夹具外壳固定连接,中顶机的一端设置有中顶机连接块,且中顶机与中顶机连接块紧密焊接,中顶机连接块的外侧设置有抓手,抓手的底部设置有抓手锯齿,抓手锯齿的顶部设置有抓手纵支撑板,抓手纵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抓手横支撑板,且抓手纵支撑板与抓手横支撑板紧密焊接,这样设计的数控车床夹具,相对与原有的车窗夹具来说,夹物的效果更加的显著,夹物的质量范围更广,起到了增加夹具夹物效率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包括夹具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外壳(3)的顶部的设置有固定螺母(2)和连接器(1),且所述夹具外壳(3)与固定螺母(2)固定连接,所述夹具外壳(3)的内壁顶部设置有中顶机(6),小顶机(8)和尾座(9),且所述中顶机(6)与夹具外壳(3)固定连接,所述中顶机(6)的一端设置有中顶机连接块(7),且所述中顶机(6)与中顶机连接块(7)紧密焊接,所述中顶机连接块(7)的外侧设置有抓手(4),所述抓手(4)的底部设置有抓手锯齿(401),所述抓手锯齿(401)的顶部设置有抓手纵支撑板(402),所述抓手纵支撑板(402)的一端设置有抓手横支撑板(403),且所述抓手纵支撑板(402)与抓手横支撑板(403)紧密焊接,所述抓手横支撑板(403)的一侧设置有小顶机连接器(404),且所述抓手横支撑板(403)与小顶机连接器(404)活动连接,所述抓手横支撑板(403)的顶部设置有中顶机连接器(405),所述小顶机(8)的一端设置有小顶机连接器(404),所述尾座(9)的底部设置有加压台(5),所述加压台(5)的底部设置有加压块(501),所述加压块(501)的顶部设置有大顶机(502),且所述加压块(501)与大顶机(502)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包括夹具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外壳(3)的顶部的设置有固定螺母(2)和连接器(1),且所述夹具外壳(3)与固定螺母(2)固定连接 ,所述夹具外壳(3)的内壁顶部设置有中顶机(6),小顶机(8)和尾座(9),且所述中顶机(6)与夹具外壳(3)固定连接,所述中顶机(6)的一端设置有中顶机连接块(7),且所述中顶机(6)与中顶机连接块(7)紧密焊接,所述中顶机连接块(7)的外侧设置有抓手(4),所述抓手(4)的底部设置有抓手锯齿(401),所述抓手锯齿(401)的顶部设置有抓手纵支撑板(402),所述抓手纵支撑板(402)的一端设置有抓手横支撑板(403),且所述抓手纵支撑板(402)与抓手横支撑板(403)紧密焊接,所述抓手横支撑板(403)的一侧设置有小顶机连接器(404),且所述抓手横支撑板(403)与小顶机连接器(404)活动连接,所述抓手横支撑板(403)的顶部设置有中顶机连接器(405),所述小顶机(8)的一端设置有小顶机连接器(404),所述尾座(9)的底部设置有加压台(5),所述加压台(5)的底部设置有加压块(501),所述加压块(501)的顶部设置有大顶机(502),且所述加压块(501)与大顶机(50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顶机连接器(404)呈“圆柱状”,且所述小顶机连接器(404)由钨钢加工而成,同时所述小顶机连接器(404)的直径为五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台(5)包括加压台(5)底部的加压块(501)以及加压块(501)顶部的大顶机(502),且所述加压块(501)与大顶机(502)重心连线平行重力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母(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固定螺母(2)大小相同,同时多个所述固定螺母(2)均匀分布在夹具外壳(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顶机连接块(7)呈“半球状”,且所述中顶机连接块(7)的外表面光滑,同时所述中顶机连接块(7)由低碳钢加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9)呈“圆柱状”,且所述尾座(9)与加压台(5)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同时所述尾座(9)与夹具外壳(3)紧密焊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数控车床夹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控车床夹具。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夹具是一种高科技磁装夹工具,吸力强,性能稳定,可用于各种数控车床、立式车床等,采用欧洲先进磁力装夹技术,完全可以适合薄板装夹的要求,即使3mm以下的薄板,通过充退磁控制器选择合理的透磁深度,也能够实现无形变加工装夹。
但现有的数控车床夹具,虽然能满足正常的使用,但是夹具夹物的效果不是特别好,特别是夹具夹一些外表面光滑,或者质量过重的构件,外表面过于光滑的构件,在夹取作业时,会出现打滑现象,小范围超重的构件,在夹取作业时,会出现构件脱夹现象。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数控车床夹具,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床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夹具夹物作业时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包括夹具外壳,所述夹具外壳的顶部的设置有固定螺母和连接器,且所述夹具外壳与固定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夹具外壳的内壁顶部设置有中顶机,小顶机和尾座,且所述中顶机与夹具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中顶机的一端设置有中顶机连接块,且所述中顶机与中顶机连接块紧密焊接,所述中顶机连接块的外侧设置有抓手,所述抓手的底部设置有抓手锯齿,所述抓手锯齿的顶部设置有抓手纵支撑板,所述抓手纵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抓手横支撑板,且所述抓手纵支撑板与抓手横支撑板紧密焊接,所述抓手横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小顶机连接器,且所述抓手横支撑板与小顶机连接器活动连接,所述抓手横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中顶机连接器,所述小顶机的一端设置有小顶机连接器,所述尾座的底部设置有加压台,所述加压台的底部设置有加压块,所述加压块的顶部设置有大顶机,且所述加压块与大顶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小顶机连接器呈“圆柱状”,且所述小顶机连接器由钨钢加工而成,同时所述小顶机连接器的直径为五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台包括加压台底部的加压块以及加压块顶部的大顶机,且所述加压块与大顶机重心连线平行重力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母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固定螺母大小相同,同时多个所述固定螺母均匀分布在夹具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顶机连接块呈“半球状”,且所述中顶机连接块的外表面光滑,同时所述中顶机连接块由低碳钢加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尾座呈“圆柱状”,且所述尾座与加压台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同时所述尾座与夹具外壳紧密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在原有的一种数控车床夹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增加,该种一种数控车床夹具设置有夹具和砂轮转轴,在工作时,通过小顶机进行收拉活动,通小顶机连接器过的连接,连接器的设计使得抓手与小顶机能够进行活动连接,两者进行配合,使得抓手能在小顶机的作用下,拥有更大的夹力,带动抓手的回收,同时中顶机实现顶推,并且带动着抓手进行顶推运动,就相当于抓手,抓手做了一个以中顶机连接块为支点,以小顶机为动力臂的杠杆运动,直到抓手夹住构件,同时大顶机会调整到适合的长度,在抓手夹住构件的同时,随着大顶机长度的调整,加压台会作用到构件上,加压台的设计是使得在夹具需要夹取重物时,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工作,当加压台上的力作用的构件上时,会与抓手锯齿形成更大的弯矩,这会使得夹具可以夹起更重的构件,完成夹取任务,在完成夹取的同时,中顶机连接块将受到的力传递给中顶机,中顶机连接块呈“半球状”更加有利于抓手与中顶机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且这里的中顶机连接块与小顶机配合,可以使得抓手在工作的时候呈杠杆原理,而且这里的动力臂的长度大于阻力壁的长度,这使得夹取的效果更加的事半功倍,中顶机在将受到的力传递给固定螺母,然后多个固定螺母将力均匀的作用的夹具外壳上,固定螺母是起到将夹具外壳与中顶机进行固定的作用,每一个中顶机配有两个固定螺母,可以使得固定螺母将受到的中顶机的力,更加均匀的传递到夹具外壳上,这样设计的数控车床夹具通过加压台与中顶机连接块与小顶机进行配合,可以增加夹具夹物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台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器,2、固定螺母,3、夹具外壳,4、抓手,401、抓手锯齿,402、抓手纵支撑板,403、抓手横支撑板,404、小顶机连接器,405、中顶机连接器, 5、加压台,501、加压块,502、大顶机,6、中顶机,7、中顶机连接块,8、小顶机,9、尾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数控车床夹具,包括连接器1、固定螺母2、夹具外壳3、抓手4、抓手锯齿401、抓手纵支撑板402、抓手横支撑板403、小顶机连接器404、中顶机连接器405、加压台5、加压块501、大顶机502、中顶机6、中顶机连接块7、小顶机8、尾座9,夹具外壳3的顶部的设置有固定螺母2和连接器1,且夹具外壳3与固定螺母2固定连接 ,夹具外壳3的内壁顶部设置有中顶机6,小顶机8和尾座9,且中顶机6与夹具外壳3固定连接,中顶机6的一端设置有中顶机连接块7,且中顶机6与中顶机连接块7紧密焊接,中顶机连接块7的外侧设置有抓手4,抓手4的底部设置有抓手锯齿401,抓手锯齿401的顶部设置有抓手纵支撑板402,抓手纵支撑板402的一端设置有抓手横支撑板403,且抓手纵支撑板402与抓手横支撑板403紧密焊接,抓手横支撑板403的一侧设置有小顶机连接器404,且抓手横支撑板403与小顶机连接器404活动连接,抓手横支撑板403的顶部设置有中顶机连接器405,小顶机8的一端设置有小顶机连接器404,尾座9的底部设置有加压台5,加压台5的底部设置有加压块501,加压块501的顶部设置有大顶机502,且加压块501与大顶机50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作时,通过小顶机8进行收拉活动,通小顶机连接器过404的连接,带动抓手4的回收,同时中顶机6实现顶推,并且带动着抓手4进行顶推运动,就相当于抓手,抓手4做了一个以中顶机连接块7为支点,以小顶机8为动力臂的杠杆运动,直到抓手4夹住构件,同时大顶机502会调整到适合的长度,在抓手4夹住构件的同时,随着大顶机502长度的调整,加压台5会作用到构件上,完成夹取任务,在完成夹取的同时,中顶机连接块7将受到的力传递给中顶机6,中顶机6在将受到的力传递给固定螺母2,然后多个固定螺母2将力均匀的作用的夹具外壳3上。
具体地,小顶机连接器404呈“圆柱状”,且小顶机连接器404由钨钢加工而成,同时小顶机连接器404的直径为五厘米 ,连接器404的设计使得抓手4与小顶机8能够进行活动连接,两者进行配合,使得抓手4能在小顶机8的作用下,拥有更大的夹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小顶机8进行收拉活动,通小顶机连接器过404的连接,带动抓手4的回收。
具体地,加压台5包括加压台5底部的加压块501以及加压块501顶部的大顶机502,且加压块501与大顶机502重心连线平行重力方向,加压台5的设计是使得在夹具需要夹取重物时,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工作,当加压台5上的力作用的构件上时,会与抓手锯齿401形成更大的弯矩,这会使得夹具可以夹起更重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夹具夹取构件时,大顶机502会调整到适合的长度,在抓手4夹住构件的同时,随着大顶机502长度的调整,加压台5会作用到构件上,完成夹取任务。
具体地,固定螺母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固定螺母2大小相同,同时多个固定螺母2均匀分布在夹具外壳3上,固定螺母2是起到将夹具外壳3与中顶机6进行固定的作用,每一个中顶机6配有两个固定螺母2,可以使得固定螺母2将受到的中顶机6的力,更加均匀的传递到夹具外壳3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完成夹取的同时,中顶机连接块7将受到的力传递给中顶机6,中顶机6在将受到的力传递给固定螺母2,然后多个而将力均匀的作用的夹具外壳3上。
具体地,中顶机连接块7呈“半球状”,且中顶机连接块7的外表面光滑,同时中顶机连接块7由低碳钢加工而成,中顶机连接块7呈“半球状”更加有利于抓手4与中顶机6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且这里的中顶机连接块7与小顶机8配合,可以使得抓手4在工作的时候呈杠杆原理,而且这里的动力臂的长度大于阻力壁的长度,这使得夹取的效果更加的事半功倍。
本实用新型通过中顶机6实现顶推和收拉,并且带动着抓手4进行往返运动。
具体地,尾座9呈“圆柱状”,且尾座9与加压台5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尾座9与夹具外壳3紧密焊接,尾座9起到了给5提供支持力的作用,“圆柱状”的尾座9使得其可以承受更大的剪切破坏。
本实用新型通过尾座9给大顶机502提供支持力,随之大顶机502进行均匀的长度变化。
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检查装置各个部件性能是否正常,若发现有些部件性能不正常之后,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待检查装置各个部件性能正常之后,将装置安置在指定作业地点,在工作时,通过小顶机8进行收拉活动,通小顶机连接器过404的连接,带动抓手4的回收,同时中顶机6实现顶推,并且带动着抓手4进行顶推运动,就相当于抓手,抓手4做了一个以中顶机连接块7为支点,以小顶机8为动力臂的杠杆运动,直到抓手4夹住构件,同时大顶机502会调整到适合的长度,在抓手4夹住构件的同时,随着大顶机502长度的调整,加压台5会作用到构件上,完成夹取任务,在完成夹取的同时,中顶机连接块7将受到的力传递给中顶机6,中顶机6在将受到的力传递给固定螺母2,然后多个固定螺母2将力均匀的作用的夹具外壳3上,工作完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5182.4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319382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B23Q 7/04
专利分类号:B23Q7/04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李凡
第一申请人:李凡
申请人地址: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凰路北首莱芜技师学院
发明人:李凡
第一发明人:李凡
当前权利人:李凡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