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化物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化物,氢氧化物,丝束,馏分,硫酸盐,阻抗,应力。
硫化物膜论文文献综述
刘贵群,郑玉贵,姜胜利,荆军航,董伟娟[1](2015)在《模拟炼油环境中Q235钢和Cr5Mo钢表面硫化物膜稳定性及动态冲刷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静态浸泡腐蚀实验装置和高温动态冲刷实验装置分别研究了硫化物膜在多种模拟炼油介质中的稳定性以及动态冲刷条件下Q235钢和Cr5Mo钢的耐冲刷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硫化物膜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无硫补充的条件下,硫化物膜快速溶解。动态冲刷作用下,Cr5Mo钢耐动态环烷酸冲刷腐蚀性能明显好于Q235钢,溶液酸值越大两者的差别越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魏曌[2](2004)在《硫化物膜的离子选择性与碳钢的腐蚀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使用除氧的FeCl2、CuCl2、NiSO4和Na2S、NaOH溶液在纤维素膜上制备出了Fe、Cu、Ni的硫化物膜和氢氧化物膜,通过测量膜电位曲线的方法,研究了这几种膜的离子选择性。结果表明,它们的硫化物膜都是一种双极性膜,靠近FeCl2/CuCl2/NiSO4溶液一侧为阳离子选择性,与Na2S溶液接触一侧为阴离子选择性。而氢氧化物膜都是单极性膜。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上述硫化物和氢氧化物膜的结构和组分,发现双极膜两侧组分和形貌不一致,而单极膜两侧组分和形貌一致。在碳钢实际腐蚀体系中,成膜时接触FeCl2溶液的一面就相当于紧靠金属表面的一侧,接触Na2S溶液的一面就相当于接触含S2-腐蚀介质的一侧。由于紧靠金属的一侧具有阳离子选择性,使得阳极反应溶解下来的Fe2+能够顺利地迁移到膜中,而靠近溶液的一侧具有阴离子选择性,溶液中的阴离子如S2-、Cl-等可以进入膜内,与另一侧迁移进来的Fe2+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使膜的厚度不断增长,这种膜比较疏松,不能抑制腐蚀。因此溶液中S2-的存在,促进了铁的阳极溶解,从而加速了基体金属的腐蚀。这种双极膜的结构分布是膜两边有符号相反的固定电荷层,中间有一个固定电荷为零的区域。当硫化亚铁膜上吸附了MoO42-、PO43-等含氧阴离子和咪唑啉缓蚀<WP=4>剂后,双极膜的结构转变为阳离子选择性。这种腐蚀产物膜对S2-和Cl-起排斥作用,阻挡S2-和Cl-向内迁移,抑制了铁的阳极溶解和点蚀。硫化亚铁膜吸附Ca2+、Mg2+、Ba2+等阳离子后变为单极膜,具有阴离子选择性,这是由于高价阳离子在膜上有积累,导致正的固定电荷的增加,以致转变为阴离子选择性。这种结构的膜仍可以允许侵蚀性阴离子如S2-、Cl-通过,因此对腐蚀的阻止作用不大。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表面形成硫化亚铁膜后的A3钢电极在不同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讨论了几种离子对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的影响。Ca2+对阳极和阴极极化曲线影响不大;而咪唑啉缓蚀剂和Na2MoO4对阴极和阳极极化曲线有明显的影响,阴极和阳极过程都受到了抑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4-05-24)
董泽华,郭兴蓬,郑家燊,许立铭[3](2001)在《碳钢在生物膜和硫化物膜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丝束电极技术比较了SRB生物膜以及硫化物膜对Q2 35碳钢腐蚀过程的影响机制 ,采用电位、电流扫描技术测试了生物膜和FeS膜下的碳钢腐蚀不均匀性特征 ,发现由于膜的导电性致使表面电位扫描已不能作为膜下局部腐蚀的判据 .动电位扫描表明无氧近中性溶液中 ,硫化物膜对碳钢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电化学阻抗谱显示 ,硫化物膜电容增加缓慢 ,其极化电阻Rp 随时间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与硫化物膜相比 ,生物膜表现出极大的电容 (10 4 ~ 10 5μF/cm2 ) ,且膜电容随时间呈S型增加 ,而极化电阻Rp 则呈指数下降 ,由此可知生物膜加速了腐蚀(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01年02期)
杨怀玉,陈家坚,曹楚南,曹殿珍[4](2000)在《H_2S水溶液中的腐蚀与缓蚀作用机理的研究 Ⅰ.酸性H_2S溶液中碳钢的腐蚀行为及硫化物膜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交流阻抗(EIS)和极化曲线 ,结合扫描电镜 (SEM)和能谱分析 ,对常温下低碳钢在含H2 S的模拟炼厂常减压塔顶冷凝水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和不同浸泡时间下硫化物膜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H2 S对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搅拌条件下尤甚 ;随介质pH值升高 ,其腐蚀性减弱。腐蚀浸泡初期 (小于 8h) ,电极表面硫化物膜的生长遵循抛物线机制 ,随浸泡时间的延长 ,硫化物膜变得疏松、易于破裂和脱落 ,并出现二次生长、修复过程 ,最终达到膜生长和溶解的平衡。实验条件下电极表面所生成的硫化物膜 ,不足以对碳钢起到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张学元,杜元龙[5](1997)在《Fe的硫化物膜对UNSG11180钢在含H_2S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动电位扫描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及X射线能谱技术,研究了H2S和钢铁所形成的硫化物膜对UNSG11180钢在含5%NaCl的溶液中均匀腐蚀和应力腐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均匀腐蚀,无论试样施加应力与否,表面的硫化物膜对钢铁有一定的保护性;对于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这层膜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期刊1997年01期)
硫化物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使用除氧的FeCl2、CuCl2、NiSO4和Na2S、NaOH溶液在纤维素膜上制备出了Fe、Cu、Ni的硫化物膜和氢氧化物膜,通过测量膜电位曲线的方法,研究了这几种膜的离子选择性。结果表明,它们的硫化物膜都是一种双极性膜,靠近FeCl2/CuCl2/NiSO4溶液一侧为阳离子选择性,与Na2S溶液接触一侧为阴离子选择性。而氢氧化物膜都是单极性膜。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上述硫化物和氢氧化物膜的结构和组分,发现双极膜两侧组分和形貌不一致,而单极膜两侧组分和形貌一致。在碳钢实际腐蚀体系中,成膜时接触FeCl2溶液的一面就相当于紧靠金属表面的一侧,接触Na2S溶液的一面就相当于接触含S2-腐蚀介质的一侧。由于紧靠金属的一侧具有阳离子选择性,使得阳极反应溶解下来的Fe2+能够顺利地迁移到膜中,而靠近溶液的一侧具有阴离子选择性,溶液中的阴离子如S2-、Cl-等可以进入膜内,与另一侧迁移进来的Fe2+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使膜的厚度不断增长,这种膜比较疏松,不能抑制腐蚀。因此溶液中S2-的存在,促进了铁的阳极溶解,从而加速了基体金属的腐蚀。这种双极膜的结构分布是膜两边有符号相反的固定电荷层,中间有一个固定电荷为零的区域。当硫化亚铁膜上吸附了MoO42-、PO43-等含氧阴离子和咪唑啉缓蚀<WP=4>剂后,双极膜的结构转变为阳离子选择性。这种腐蚀产物膜对S2-和Cl-起排斥作用,阻挡S2-和Cl-向内迁移,抑制了铁的阳极溶解和点蚀。硫化亚铁膜吸附Ca2+、Mg2+、Ba2+等阳离子后变为单极膜,具有阴离子选择性,这是由于高价阳离子在膜上有积累,导致正的固定电荷的增加,以致转变为阴离子选择性。这种结构的膜仍可以允许侵蚀性阴离子如S2-、Cl-通过,因此对腐蚀的阻止作用不大。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表面形成硫化亚铁膜后的A3钢电极在不同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讨论了几种离子对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的影响。Ca2+对阳极和阴极极化曲线影响不大;而咪唑啉缓蚀剂和Na2MoO4对阴极和阳极极化曲线有明显的影响,阴极和阳极过程都受到了抑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化物膜论文参考文献
[1].刘贵群,郑玉贵,姜胜利,荆军航,董伟娟.模拟炼油环境中Q235钢和Cr5Mo钢表面硫化物膜稳定性及动态冲刷腐蚀行为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5
[2].魏曌.硫化物膜的离子选择性与碳钢的腐蚀电化学行为[D].北京化工大学.2004
[3].董泽华,郭兴蓬,郑家燊,许立铭.碳钢在生物膜和硫化物膜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J].电化学.2001
[4].杨怀玉,陈家坚,曹楚南,曹殿珍.H_2S水溶液中的腐蚀与缓蚀作用机理的研究Ⅰ.酸性H_2S溶液中碳钢的腐蚀行为及硫化物膜的生长[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0
[5].张学元,杜元龙.Fe的硫化物膜对UNSG11180钢在含H_2S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影响[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