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包括油泵、连接于油泵的传力轴、用于驱动传力轴转动进而带动油泵运转的电机、用于存油的检测箱,传力轴内设有连通油泵出油端的供油通道,传力轴一侧设有用于连通供油通道的连接管,连接管连通检测箱,检测箱下端连接有供油管,供油管另一端连接油泵进油端,供油管上设有主流量计,油泵的出油端连接有旁路油路,旁路油路上设有副流量计和限压阀。油泵、供油通道、连接管、检测箱、供油管形成油路循环的回路。电机通过传力轴带动油泵运转,进而使油液在上述回路中流动。油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主流量计和副流量计,可得到参数。通过主流量计量出的参数减去副流量计量出的参数,得到该油泵实际的供油参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油泵(1)、连接于油泵(1)的传力轴(2)、用于驱动传力轴(2)转动进而带动油泵(1)运转的电机(3)、用于存油的检测箱(4),所述传力轴(2)内设有连通油泵(1)出油端的供油通道(6),所述传力轴(2)一侧设有用于连通供油通道(6)的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连通检测箱(4),所述检测箱(4)下端连接有供油管(12),所述供油管(12)另一端连接油泵(1)进油端,所述供油管(12)上设有主流量计(23),所述油泵(1)的出油端还连接有旁路油路(7),所述旁路油路(7)上设有副流量计(9)和限压阀(10)。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油泵(1)、连接于油泵(1)的传力轴(2)、用于驱动传力轴(2)转动进而带动油泵(1)运转的电机(3)、用于存油的检测箱(4),所述传力轴(2)内设有连通油泵(1)出油端的供油通道(6),所述传力轴(2)一侧设有用于连通供油通道(6)的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连通检测箱(4),所述检测箱(4)下端连接有供油管(12),所述供油管(12)另一端连接油泵(1)进油端,所述供油管(12)上设有主流量计(23),所述油泵(1)的出油端还连接有旁路油路(7),所述旁路油路(7)上设有副流量计(9)和限压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供油管(12)包括进油管(13)和出油管(14),所述进油管(13)连接检测箱(4),所述出油管(14)连接油泵(1),所述主流量计(23)位于出油管(14)上,所述出油管(14)和进油管(13)之间设有缓存罐(5),所述出油管(14)和进油管(13)均连接缓存罐(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油管(13)位于缓存罐(5)内一端高于所述出油管(14)位于缓存罐(5)内一端,所述进油管(13)位于缓存罐(5)内一端开口朝上,所述出油管(14)位于缓冲管内一端开口朝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缓存罐(5)和检测箱(4)之间设有排气管(16),所述排气管(16)连通缓存罐(5)上端和检测箱(4)下端,所述排气管(16)上设有手阀(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油管(13)设有两根,其中一根所述进油管(13)上设有节流阀(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缓存罐(5)外壁缠绕有PTC加热管(18),所述检测箱(4)内设有用于加热油液的电加热棒(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缓存罐(5)外包裹有隔热层(20),所述PTC加热管(18)位于隔热层(20)和缓存罐(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旁路油路(7)和油泵(1)的出油端通过软管(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流量计(23)一侧设有缓冲管路(21),所述缓冲管路(21)两端分别位于主流量计(23)两侧且连通出油管(14),所述副流量计(9)一侧也设有缓冲管路(21),所述缓冲管路(21)两端分别位于副流量计(9)两侧且连通旁路油路(7),两个所述缓冲管路(21)上均设有电磁阀(22),未设有节流阀(15)的进油管(13)上设有电磁阀(2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大型中央空调冷冻机组的供油系统是一种必不可少 的设备,油泵是其核心所在。如果油泵的供油量不足,各项指标将达不到冷冻机组的启动条件,冷冻机组也无法正常运行的。
为了确保油泵有足够的供油量,需要对油泵的供油量进行测试。寻求一种简便实用的油泵测试装置进行测试以确定判断油泵是否能够供给足够的油量,是该领域技术人员追求 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可用于检测油泵的实际供油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包括油泵、连接于油泵的传力轴、用于驱动传力轴转动进而带动油泵运转的电机、用于存油的检测箱,所述传力轴内设有连通油泵出油端的供油通道,所述传力轴一侧设有用于连通供油通道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检测箱,所述检测箱下端连接有供油管,所述供油管另一端连接油泵进油端,所述供油管上设有主流量计,所述油泵的出油端还连接有旁路油路,所述旁路油路上设有副流量计和限压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泵、供油通道、连接管、检测箱、供油管形成油路循环的回路。电机通过传力轴带动油泵运转,进而使油液在上述回路中流动。油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主流量计和副流量计,可得到参数。通过主流量计量出的参数减去副流量计量出的参数,得到该油泵实际的供油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油管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连接检测箱,所述出油管连接油泵,所述主流量计位于出油管上,所述出油管和进油管之间设有缓存罐,所述出油管和进油管均连接缓存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存罐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当进油速度和出油速度有偏差时,可确保有足够的油液能在油泵的作用下,流过供油管,得到准确的实际供油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管位于缓存罐内一端高于所述出油管位于缓存罐内一端,所述进油管位于缓存罐内一端开口朝上,所述出油管位于缓冲管内一端开口朝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泡在进油管的出口的导向下向上运动,将油液中的气泡排出。油液进入出油管时,由于出油管开口朝下,故进入出油管内的油液,一般都是已经排出气泡的纯油液,从而减小检测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存罐和检测箱之间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连通缓存罐上端和检测箱下端,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手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手阀时,可利用油液的重量原理,油液向下,气泡向上,将气泡从排气管排出去,从而减小检测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管设有两根,其中一根所述进油管上设有节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节流阀可控制吸气压力。通过设置两根进油管,来增大进油面积,进而减小进油阻力,可更加方便的将HP调节至所需大小,即使HP在初始时更接近大气压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存罐外壁缠绕有PTC加热管,所述检测箱内设有用于加热油液的电加热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PTC加热管和电加热棒加热油液,确保油液可顺畅的在测试装置中流动,减小由于油温过低而导致油液在流动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产生的试验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存罐外包裹有隔热层,所述PTC加热管位于隔热层和缓存罐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可起到保温的作用,进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使缓存罐内的温度可保持在所需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旁路油路和油泵的出油端通过软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管可弯曲伸缩,故有一定的安装距离容错率,可更方便的将旁路油路和油泵的出油端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流量计一侧设有缓冲管路,所述缓冲管路两端分别位于主流量计两侧且连通出油管,所述副流量计一侧也设有缓冲管路,所述缓冲管路两端分别位于副流量计两侧且连通旁路油路,两个所述缓冲管路上均设有电磁阀,未设有节流阀的进油管上设有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开始测试时,油液有较大的冲击力,在开始测试时需打开电磁阀,起到旁通缓流的效果,进而减小对主流量计和副流量计的冲击,减小了主流量计和副流量计破损的可能。当油液循环几次后,再关闭电磁阀,然后正式开始测试。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可检测出油泵的实际供油量;2、检测误差小;3、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缓存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油泵;2、传力轴;3、电机;4、检测箱;5、缓存罐;6、供油通道;7、旁路油路;8、软管;9、副流量计;10、限压阀;11、连接管;12、供油管;13、进油管;14、出油管;15、节流阀;16、排气管;17、手阀;18、PTC加热管;19、电加热棒;20、隔热层;21、缓冲管路;22、电磁阀;23、主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转子泵的测试装置,包括油泵1、传力轴2、电机3、检测箱4和缓存罐5。电机3通过传力轴2连接油泵1,进而使电机3可带动油泵1运转。油泵1出油端连接有供油通道6和旁路油路7。旁路油路7和油泵1的出油端通过软管8连接,旁路油路7上设有副流量计9和限压阀10。
如图1所示,供油通道6位于传力轴2内,供油通道6远离油泵1一端连接有用于将油液引入检测箱4的连接管11。连接管11一端连通供油通道6且另一端连通检测箱4。检测箱4内存有油液形成液位线,连接管11一端位于液位线下方。
如图1所示,缓存罐5内存有油液形成液位线。检测箱4下端连接有供油管12,供油管12包括进油管13和出油管14。进油管13设有两根,其中一根进油管13上设有节流阀15。两根进油管13均一端连接于检测箱4且另一端位于缓存罐5液位线下方。进油管13位于缓存罐5内一端开口朝上。出油管14一端位于缓存罐5液位线下方且另一端连接油泵1进油端。出油管14位于缓存罐5内一端低于油管位于缓存罐5内一端,且出油管14位于缓冲管内一端开口朝下。出油管14上设有主流量计23。
如图1所示,油泵1、供油通道6、连接管11、检测箱4、供油管12、缓存罐5、旁路油路7形成油路循环的回路。电机3通过传力轴2带动油泵1运转,进而使油液在上述回路中流动。从油泵1流出的油液部分进入到供油通道6内,在循环过程中流经主流量计23。另一部分油液进入到旁路油路7中,流经副流量计9。通过主流量计23量出的参数减去副流量计9量出的参数,得到该油泵1实际的供油参数。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进入主流量计23中的气泡量,减小测量误差,缓存罐5和检测箱4之间设有排气管16,排气管16连通缓存罐5上端和检测箱4下端。排气管16上设有手阀17。打开手阀17时,检测箱4内的油液通过排气管16进入缓存罐5内,使缓存罐5呈满液状态。此时缓存罐5内的气泡被迫向上运动进入检测箱4内。进而使流到出油管14内的油液中无气泡,减小了进入主流量计23中的气泡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缓存罐5外壁缠绕有PTC加热管18,缓存罐5外包裹有隔热层20,PTC加热管18位于隔热层20和缓存罐5之间。隔热层20可由泡沫板制成。检测箱4内设有用于加热油液的电加热棒19,电加热棒19位于液位线以下。电加热棒19和PTC加热管18可通过外接电源,使其升温,进而加热检测箱4和缓存罐5内的油液,使油液可顺利的在回路中流动,减小测量误差。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油泵1刚开启时对主流量计23和副流量计9的冲击力,主流量计23一侧设有缓冲管路21,缓冲管路21两端分别位于主流量计23两侧且连通出油管14。副流量计9一侧也设有缓冲管路21,缓冲管路21两端分别位于副流量计9两侧且连通旁路油路7。两个缓冲管路21上均设有电磁阀22,未设有节流阀15的进油管13上设有电磁阀22。
在开始测试时需打开电磁阀22,起到旁通缓流的效果,进而减小对主流量计23和副流量计9的冲击,减小了主流量计23和副流量计9破损的可能。当油液循环几次后,油液流动顺畅,再关闭电磁阀22,然后正式开始测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7766.8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494694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F04B 51/00
专利分类号:F04B51/00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浙江商业机械厂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商业机械厂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水车路81号
发明人:余有发
第一发明人:余有发
当前权利人:浙江商业机械厂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