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论文_姜延欢,李国岫,刘星,李洪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密度,量子,分子筛,热力学,理论,化学,机理。

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姜延欢,李国岫,刘星,李洪萌[1](2017)在《基于量子化学理论二硝酰胺铵(AND)结构分析及热力学参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AND基液态燃料在推进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对燃烧过程进行简化研究,假设进入燃烧室的AND为气态。基于量子化学理论构建气相ADN分子的不同分子结构,通过计算不同分子构型的分子能量、偶极矩及能带间隙,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最稳定的ADN分子结构。采用从头算法和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应用高斯软件计算在高温段和低温段下的ADN分子的定压比热容、焓、熵等热力学参数;并采用拟合出的温度系数进行不同初始压力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计算结果所得到的温度与实验值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20)

刘星,李国岫,李洪萌,李源[2](2016)在《基于量子化学理论二硝酰胺铵(AND)热力学参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量子化学理论,采用高级别的第一原理中的从头算法和如今十分普遍的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应用Gaussiano9计算在高温段和低温段下的ADN分子的热力学参数,包括定压比热容、焓、熵;根据获得的数据,应用FITDAT公用程序拟合出温度系数,以配合CHEMKIN-PRO模拟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文件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六分会:燃烧化学》期刊2016-07-01)

唐令利[3](2016)在《Beta-2肾上腺素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半经验量子化学理论为主要手段研究Beta-2肾上腺素受体与不同配体间的相互作用,期望发展更为精确的以量子力学为理论基础的分子对接打分方法。一方面,现有的基于经验、知识或力场的打分函数在处理电荷转移、强极化等复杂体系受限,需要发展更为精确的打分算法。另一方面,半经验的量子化学方法,如PM7模型,在近期的发展以及硬件性能的提高,使得快速求解蛋白质等大分子体系的量子力学方程成为可能,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能更为精确地计算出来。本论文以MOPAC2012为主要软件工具,使用PM7理论模型,对Beta-2肾上腺素受体与多种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初步实现对配体亚型的分类。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建立了以半经验量子化学即PM7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打分方法来计算Beta-2肾上腺素受体与各种配体相互作用能量,区分出配体亚型。介绍了现阶段打分函数的发展、分子层面上的相互作用理论、自由能的计算方法、以及半经验量子力学理论中PM7模型中焓变的计算方法。利用现有的Beta-2肾上腺素受体复合物晶体结构,量子化学打分方法来计算选定的受体与不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基于这些不同配体亚型的相互作用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方法,得到多种复合物构象,再用打分方法来计算对接后受体与配体间的结合能。对接后的计算结果表明量化计算可以找到与受体最佳结合的配体构象,可以发展成分子对接打分方法。然后,针对于叁种不同配体亚型,量子化学方法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来研究Beta-2肾上腺素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以更完善研究课题。基于MM-PBSA理论基础和提出的计算方法,我们计算出了Beta-2肾上腺素受体与叁种配体之间的结合能量,结合口袋附近重要残基的贡献能量。基于得到的不同帧结构,量化计算出结合能,结果表明叁种亚型结合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对于以后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陈方[4](2015)在《核自旋诱导的磁光效应的理论及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NMR)以及相关成像披术(MRI)是分子结构鉴定和临床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NMR和MRI的发展许多科研工作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自其发现至今,一直沿用的核磁感应概念和方法还是六十多年前提出的。Romalis等人于2006年第一次报道了核自旋诱导的光学法拉第效应(NSOR),这是不同于传统方法的一种新的NMR信号检测技术。随后,Vaara等人和Yao等人分别对NSOR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和理论分析工作。本论文根据D.Pagliero等人的实验以及NSOR的解析公式,导出了同一分子中不同化学基才或不同元素原子核的NSOR大小之间比值R的理论表达式;在Vaara等人提出的核自旋诱导的紫外-可见光磁圆二色性(NSCD)效应的基础上,基于Buckingham等人的极化率理论和Faraday效应理论,我们研究了红外区域液体中核自旋诱导的磁圆二色性;从理论上探讨了液体表面核自旋诱导的极向磁光克尔效应(NSMOKE),该效应包括了偏振平面的旋转和椭圆率变化;此外,我们使用DFT方法对若干平面或近似平面共轨大环分子的核自旋诱导的新Cotton-Mouton效应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论文第一章主要简述了本论文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极化率、磁光效应、计算量子化学基础以及本论文相关的研究背景和意义。Vaara等人最近提出:类似传统NMR谱中的化学位移,核自旋诱导的磁旋光(NSOR)中存在光化学位移。论文第二章理论研究了这一问题,其方法是理论比较在同一分子中化学非等价同种核或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之间的NSOR的相对大小。论文基于D. Pagliero等人的实验以及Yao等人推导的NSOR的解析公式,导出了同一分子中不同化学基团或不同元素原子核的NSOR大小之间比值R的理论表达式;并以甲醇、亚磷酸叁乙酯和2-甲基苯并噻唑为例,计算R的大小,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基于这些结果,讨论了影响R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如何应用NSOR鉴别同一分子中不同化学基团。本章的理论和计算,为NSOR光化学位移研究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叁章研究了液体中核自旋诱导的红外磁圆二色性(IR-NSCD)。液体中核自旋诱导的光学旋转(NSOR)和核自旋诱导的紫外-可见光磁圆二色性(NSCD)已经被发现,并且得到了大力研究和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核自旋诱导的红外磁圆二色性(IR-NSCD)还未被探索。本章提出并理论研究了液体中核自旋诱导的红外磁圆二色性。结果表明在有利条件下,由于振动共振效应,红外区域核自旋诱导的磁圆二色性(IR-NSCD)比可见光区域核自旋诱导的光学旋转(NSOR)大很多,并且磁圆二色性可以通过类似核自旋诱导的光学旋转(NSOR)的实验方案来测量。在液体中,IR-NSCD可以同时给出核自旋预极化样品的核磁共振(NMR)光谱和红外区域圆二色性(1RCD)光谱,从而原则上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分析工具。第四章我们提出了核自旋诱导的极向磁光克尔效应(NSMOKE)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当线性偏振光从具有法向磁化的核自旋极化的液体表面反射时,将会产生核自旋诱导的极向磁光克尔效应,这种效应包括出射光的偏振旋转以及椭圆率变化。核自旋诱导的极向磁光克尔效应(NSMOKE)能够从液体表面提供核磁共振(NMR)信号,并能够给出分子的化学组成、取向、以及表面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信息。第五章基于Yao等人提出的核自旋诱导的新Cotton-Mouton效应(IBCM),对若干具有平面或近似平面共轭的大环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在IBCM效应中包含温度相关项,它与大多数非球形分子的磁光效应有关,该温度相关项与分子的各向异性磁屏蔽常数和频率依赖各向异性极化率的乘积成正比。对四氧杂卟啉(TOP2+)、[18]轮烯以及蔻和全氟蔻分子的DFT计算表明:平面或近似平面共轭的大环分子具有较大的频率依赖各向异性极化率,据此认为平面或近似平面共轭的大环分子可能具有较强的核自旋诱导的新Cotton-Mouton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0-01)

刘睿[5](2014)在《正丁烯骨架异构分子筛催化剂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分层(ONIOM)的计算方法,针对FER、MTT以及MRE叁种分子筛进行了Bransted酸(B酸)的分布和强度方面的研究。随后,参考B酸的计算结果,选取合适酸中心计算其催化1-丁烯骨架异构以及双键异构反应的反应路径和机理,通过比较各反应的能垒得出叁种分子筛催化1-丁烯生成异丁烯的选择性和反应条件,从而可以进一步比较叁种分子筛对1-丁烯骨架异构反应的催化性能。对FER、MTT和MRE叁种分子筛的酸性计算结果显示, FER分子筛中六元环上的A14-O6-Si2的B酸最稳定,A13-O7-Si4酸强度最高;MTT分子筛中Br(?)nsted酸优先落位于A14-O6-Si5和A12-O1-Sil位,A14-O3-Si3位酸性最强;MRE分子筛的A12-O7-Si3位最有利于B酸的形成,B酸酸性最强的是A12-O6-Si2。另外,对多个Al在各分子筛上的分布也进行了计算,且得到了硅铝比越大,B酸强度越高的结论。除此之外,在计算FER分子筛的酸性时,采用了四种模型对孔道结构进行了不同完整程度的描述,得出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对B酸的分布和强度均有较大影响。根据上述分子筛B酸分布的计算结果,结合孔道的空间位阻效应,每种分子筛各选取了两个具有较高稳定性的酸位作为1-丁烯异构反应的吸附中心和活性中心。首先计算了1-丁烯、异丁烯以及反式2-丁烯分子在叁种分子筛上的吸附态结构。发现分子筛孔径和形状对反应物分子的吸附有很大影响。总的来说孔径越大,吸附能越低。计算所得叁种分子筛催化1-丁烯骨架异构的反应路径基本相同,均包含叁种不稳定的碳正离子过渡态以及两种丁基氧化物中间体。叁种分子筛催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和表观活化能不同。其中MTT分子筛所需要的表观活化能最低,FER最高。另外,我们还计算了副产物反式2-丁烯的产生机理,发现该副反应的反应能垒比主反应低,在MTT分子筛中甚至可以自发进行。该反应整个过程均可逆,因而反式2-丁烯也可作为反应物分子在经过类似的反应过程后生成异丁烯。无论是主反应还是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6-03)

刘倩倩[6](2012)在《原油中多环芳烃的荧光光谱实验及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溢油事故严重危害着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生活,荧光光谱技术是主要溢油指纹鉴别技术之一。多环芳烃是原油的主要成分,荧光光谱活性较强,且其在不同的原油中有不同的组成比例,在荧光鉴别油种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原油和原油中的主要荧光光谱活性成分多环芳烃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荧光光谱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为荧光光谱在溢油鉴别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期提高基于荧光光谱的溢油油种鉴别的识别能力。实验方面,在总结前人的多环芳烃荧光光谱实验及原油油种的荧光光谱鉴别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环芳烃的同步荧光光谱研究,得出多环芳烃的荧光特性与结构、浓度的大小等都有影响;提出了在较低非线性浓度范围内采集溢油嫌疑样品的同步荧光光谱,获取其训练样本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其特征光谱,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肇事样本和嫌疑样本进行模式识别的方法。通过对相近油源原油样品分类识别研究表明:该方法仅需单次对肇事样本同步光谱的测量,再借助数据分析,就可以很好的区分相近油源的溢油样品,外扰对识别率的影响也不大。RBF神经网络算法识别率在92%左右。该结论对海洋环境中溢油的实时检测及油指纹数据信息库的建立有重要意义。理论上,本文应用Gaussian03量子化学程序对多环芳烃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选择Hartree-Fock方法和6-31+g(d,p)基组,利用CIS计算激发态,计算了多环芳烃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得出多环芳烃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与其结构、前线轨道、偶极矩都有关系,研究了环数、排列方式、取代基对多环芳烃特征光谱的影响。当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多环芳烃分子的时候,受结构影响其光谱形状与激发光没有关系,但是强度却随激发波长的不同而变化,当激发波长固定在最大峰位处,得到的荧光光谱的强度也就最大,可以根据不同多环芳烃分子的特征波长和峰值来鉴别多环芳烃。并且就实验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理论相比实验同样可以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避免了实验的繁琐和浪费,且理论计算的荧光光谱可以拟合混合物发射光谱,理论同实验整体上对比,可以定性地解释实验结果,为实验机理解释提供支持。同时考虑了溶剂效应对多环芳烃的荧光光谱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添加溶剂效应后,多环芳烃分子的荧光波长都有所增加,跃迁强度也明显加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更接近。通过对几种不同溶剂的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荧光光谱的位置和强度都有差别。但同一芳烃在不同的溶剂中光谱变化不大,且通过对不同多环芳烃加入环己烷和水的溶剂效应,得出两者对多环芳烃荧光光谱特征影响很小,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不影响实验结果,为溢油识别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4-10)

龙威[7](2010)在《理论研究中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化学近阶段的高度发展使量子力学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量子力学概念非常抽象,其主要包括求解Hartree Fock-Roothaan方程、半经验方法和密度泛函等,用于化学反应中的理论计算,可以找出势能面的最低能量,从而对反应机理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孙秀良,黄崇品,陈标华[8](2009)在《β分子筛中Brφnsted酸分布及酸性强度的量子化学ONIOM理论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量子化学ONIOM[B3LYP/6-31G(d,p):UFF]计算方法,研究了β分子筛中Brφnsted酸的落位及其酸性强度.计算采用22T簇模型,得到了不同酸性位的(Al,H)/Si替代能和质子亲和势.研究结果表明,Brφnsted酸最有可能落位在Al(8)-O(11)-Si(4),Al(8)-O(4)-Si(1),Al(7)-O(7)-Si(2)和Al(9)-O(6)-Si(3)位置.根据去质化能的计算,Al(7)-O(7)-Si(2)位置的酸性最强,Al(8)-O(11)-Si(4)的酸性最弱.酸性的强弱顺序为Al(7)-O(7)-Si(2)>Al(9)-O(6)-Si(3)>Al(8)-O(4)-Si(1)>Al(8)-O(11)-Si(4).(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22期)

陈静波[9](2009)在《几种化学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运用量子化学理论对氨叁乙酸两种脱水的反应机理以及甲醇羰基化氨解制甲酸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所有反应机理的研究均使用Gaussian 03程序,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p)水平上计算完成;同时尝试了以氨叁乙酸和乙二胺为原料制备环内掺杂碳材料。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氨叁乙酸的分子间和分子内脱水的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涵理论对反应物、过渡态、产物进行优化、频率分析,得到了对应的稳定构型;频率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脱水反应的过渡态有且只有一个虚频,分子内脱水反应过渡态的虚频为-334.318,分子间脱水反应过渡态的虚频为-257.99。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分别对两个过渡态进行了确认,从过渡态开始,向前后两个方向进行扫描,得到反应途径上的能量变化趋势图,过渡态与反应物和产物形成了很好的连接,充分说明在氨叁乙酸在脱水的过程中,过渡态是反应体系中能量变化的真正过渡态,且其能量和结构比较接近于产物。在IRC过程中,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反应过程中主要原子之间发生变化的情况,我们绘制出反应过程中主要原子间距离沿IRC的变化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发生主要变化的各原子间距离沿反应坐标变化情况。同时我们采用Mulliken电荷对参与反应的几个重要原子进行原子电荷分析,得到反应过程中各原子上电荷的变化。通过对反应的能量和反应速率常数的分析,分子内脱水比分子间脱水更容易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60.2060kJ/mol、k(298K)=5.825×10~(-16)s~(-1)。分子间脱水反应的活化能和速率常数分别为177.825kJ/mol、k(298K)=7.036×10~(-16)s~(-1),这与我们做的热重差热结果一致。(2)一氧化碳与甲醇反应生成甲酸的反应机理研究。一氧化碳和甲醇反应生成甲酸甲脂,甲酸甲酯氨解生成甲酰氨,其反应式为CO+CH_2OH→CH_2OOCH_2, CH_2OOCH_2+NH_3→CH_2ONH_2+ CH_2OH,甲醇可以循环利用。本文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对其反应过程、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对反应物、过渡态、产物进行优化、频率分析,得到了对应的稳定构型;频率分析结果表明两步反应分别有且只有一个虚频,甲醇羰基化的虚频为-1551.25,甲酸甲酯氨解的虚频为-1022.7679。并分别通过过渡态的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对两个过渡态进行了确认,得到的过渡态是正确的。从过渡态开始,向前后两个方向进行扫描,得到反应途径上的能量变化趋势图,过渡态与反应物和产物形成了很好的连接,充分说明在甲醇羰基化和氨解的反应过程中,过渡态是反应体系中能量变化的真正过渡态,且其能量和结构比较接近于产物。在IRC过程中,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反应过程中主要原子之间发生变化的情况,我们绘制出反应过程中主要原子间距离沿IRC的变化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发生主要变化的各原子间距离沿反应坐标变化情况,对于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甲醇上的氢原子向一氧化碳转移;氨解的过程是氨气上的一个氢原子脱离,同时甲酸甲酯的酯键断裂,羰基与亚胺形成酰氨键得到甲酰氨。同时我们采用Mulliken电荷对参与反应的几个重要原子进行原子电荷分析,得到反应过程中各原子上电荷的变化。并通过能量计算,得到了各步的正反应活化能。(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6-30)

宋世军[10](2009)在《细胞内二级信使与PDE4酶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的量子化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化学方法研究了鸟苷-3',5'-单磷酸酯(cGMP)在溶液中的构象情况,铝铜络合物稳定常数和PDE4与cAMP的结合模式。在第一章中,我们广泛的使用第一原理电子结构方法进行计算,去探究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可能的分子结构和它的浓度分布。计算的结果预测了在气相和溶液中cGMP的四种不同的稳定构象及cGMPH的八种不同的稳定构象和它们的吉布斯自由能。所有的计算结果一致的显示,在气象中cGMP和cGMPH分别主要以cGMP-chair-syn和cGMPH-chairl-syn构象存在。在溶液中,计算显示cGMP的主要构象仍旧是cGMP-chair-syn,而cGMPH的主要构象是cGMPH-chair2-syn。已经证明在溶液中不同构象转移反应的自由能垒很低(低于约10 kcal/mol),因此不同构象的转移反应就非常快,以至于在结合蛋白质的过程中体系的浓度分布迅速达到热力学平衡。我们预测了cGMP反式和顺式的构象分布,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论证的很一致,这说明我们提出预测cGMP和cGMPH构象浓度分布,各种cGMPH构象pka值及cGMPH表观pka值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在第二章中,我们首次报道了运用电子结构理论研究铝离子、铜离子和其系列螯合物结合反应的稳定常数。运用一套电子结构模拟方法,我们计算了系列络合反应结合吉布斯(Gibbs)自由能改变。对比由实验测得的稳定结合常数logK值而转换相应结合吉布斯自由能改变(△G_bind),我们计算得到的结合自由能(△G_bind)都一致的偏高。然而,我们发现计算得到的结合吉布斯自由能改变(△G_bind)和实验的logK值具有线性关系。基于这种发现,我们建立了一个线性方程。利用这个线性方程可以预测其他的络合反应的稳定常数,而且和实验得到的数据符合的很好。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预测铝铜的螯合剂的螯合能力。在第叁章中,我们研究了细胞内二级信使一腺苷3',5'-磷酸单酯(cAMP)及相关磷酸二酯酶的结合模式。为了获得底物—受体反应前较好的底物初始构型,我们使用cAMP专一酶磷酸二酯PDE4B的活性区和底物分子cAMP的晶体结构。我们用AutoDock程序将cAMP分子对接到PDE酶的活性中心。计算结果认为底物与酶结合的最佳方式是cAMP分子的磷酰氧占据活性中心镁离子的六配位八面体结构中的一个锥顶位置。基于这种结合模式,我们筛选了PDE4可能的抑制剂。(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量子化学理论,采用高级别的第一原理中的从头算法和如今十分普遍的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应用Gaussiano9计算在高温段和低温段下的ADN分子的热力学参数,包括定压比热容、焓、熵;根据获得的数据,应用FITDAT公用程序拟合出温度系数,以配合CHEMKIN-PRO模拟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文件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1].姜延欢,李国岫,刘星,李洪萌.基于量子化学理论二硝酰胺铵(AND)结构分析及热力学参数计算[C].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2].刘星,李国岫,李洪萌,李源.基于量子化学理论二硝酰胺铵(AND)热力学参数计算[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六分会:燃烧化学.2016

[3].唐令利.Beta-2肾上腺素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陈方.核自旋诱导的磁光效应的理论及量子化学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5].刘睿.正丁烯骨架异构分子筛催化剂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D].北京化工大学.2014

[6].刘倩倩.原油中多环芳烃的荧光光谱实验及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7].龙威.理论研究中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

[8].孙秀良,黄崇品,陈标华.β分子筛中Brφnsted酸分布及酸性强度的量子化学ONIOM理论计算研究[J].化学学报.2009

[9].陈静波.几种化学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D].中南大学.2009

[10].宋世军.细胞内二级信使与PDE4酶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的量子化学计算[D].华中师范大学.2009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2b′和2e′的分子轨道图辅助配体L1,L2和L3的合成路线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中的GO模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子DBPy、TTPy...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的A组抑制剂和...设计酶的氧阴离子洞分析

标签:;  ;  ;  ;  ;  ;  ;  

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论文_姜延欢,李国岫,刘星,李洪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