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运动性贫血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贫血,红细胞,营养,稳态,血红蛋白,药理,氧化物。
抗运动性贫血剂论文文献综述
金丽,田野,赵杰修,曹建民[1](2009)在《抗运动性贫血剂对运动员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以及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本实验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从运动训练时间较长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角度出发判断运动员的运动与贫血关系,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运动性贫血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形态变化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贫血组运动员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MCHC指标显着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对照组运动员(P<0.05)或(P<0.01),红细胞异常率显着高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对照组运动员(P<0.05)或(P<0.01);抗运动性贫血剂不同程度地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MCHC,红细胞异常率显着下降(P<0.05或P<0.01)。结论:抗运动性贫血剂通过改善红细胞形态,有效减少红细胞的老化,从而达到治疗运动性低贫血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董静,罗桂林[2](2009)在《抗运动性贫血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剧烈的运动训练会引起运动性贫血的发生,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身体健康。中药能改善红细胞膜的渗透性和变形性,改善消化道出血症状,改善铁代谢紊乱,增加血红蛋白含量,中药有利于抵抗运动训练造成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对维持和提高运动能力十分有利。中药还可以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分泌,影响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多个环节。(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金丽,田野,赵杰修,曹建民[3](2006)在《抗运动性贫血剂对运动员和大鼠红细胞代谢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时运动员和大鼠红细胞代谢酶的变化,并通过抗运动性贫血剂的营养干预观察对红细胞代谢酶的影响,以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观察大鼠和运动员的醛缩酶(A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Na+-K+-ATP酶、Ca2+-Mg2+-ATP酶的变化来探讨红细胞代谢酶的变化。结果:运动性贫血时大鼠和运动员的红细胞醛缩酶(A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抗运动性贫血剂使用后能不同程度地增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但对醛缩酶(AD)活性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结论:大鼠以及运动性贫血运动员红细胞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降低,红细胞内离子平衡失调,从而影响红细胞膜的渗透性。使用抗运动性贫血剂能改善红细胞膜的渗透性和变形性,对磷酸旁路代谢途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红细胞糖酵解能力则变化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06年06期)
田野,赵杰修,曹建民,金丽,满君[4](2004)在《“抗运动性贫血复合剂”营养补充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血象和血清EPO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防治运动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本实验通过对 Wistar大鼠实施递增负荷跑台运动 ,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 ,观察了“抗运动性贫血复合剂”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血象和血清EPO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补充复合剂后贫血大鼠的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数目 (RBC)和红细胞压积 (Hct)水平显着升高 (P<0 .0 5 ) ,而血清 EPO水平无显着性变化 (P>0 .0 5 )。结果提示 ,“抗运动性贫血复合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大鼠的运动性贫血 ,其作用机制并非提高血清 EPO水平所致(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04年01期)
黄立新,吕小川,龚德青,黄明立[5](1996)在《螺旋藻抗运动性贫血、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螺旋藻"抗运动性贫血和提高动动能力的作用。实验对象为35名游泳运动员(男17人、女18人)。结果显示:①服用"螺旋藻"后红细胞SOD明显上升,男、女运动员分别由实验前的8890.22±156.16,9126.44±156.92上升到实验后的11712.66±103.33和12349.30±325.65(nu/gHb),P<0.05;②在冬训加大运动量训练期间服用"螺旋藻"可维持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个体的水平,实验前后无明显改变。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至实验结束时,IDS、IDE、IDA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72%、11.11%、11.11%;③给予最稳态负荷(逐级递增至最大吸氧量负荷)后可以看到:服用"螺旋藻"组的最大摄氧量增加(P<0.05),运动后心率恢复快(P<0.05);④服用"螺旋藻"可提高LDH的活力(P<0.05),促进乳酸降解。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得知,"螺旋藻"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加快疲劳的消除.提高运动能力。:P<0.01,Pairedt-test实验开始与结束时比较#:P<0.05?(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期刊1996年04期)
抗运动性贫血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期剧烈的运动训练会引起运动性贫血的发生,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身体健康。中药能改善红细胞膜的渗透性和变形性,改善消化道出血症状,改善铁代谢紊乱,增加血红蛋白含量,中药有利于抵抗运动训练造成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对维持和提高运动能力十分有利。中药还可以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分泌,影响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多个环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运动性贫血剂论文参考文献
[1].金丽,田野,赵杰修,曹建民.抗运动性贫血剂对运动员红细胞形态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
[2].董静,罗桂林.抗运动性贫血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3].金丽,田野,赵杰修,曹建民.抗运动性贫血剂对运动员和大鼠红细胞代谢酶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6
[4].田野,赵杰修,曹建民,金丽,满君.“抗运动性贫血复合剂”营养补充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血象和血清EPO水平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4
[5].黄立新,吕小川,龚德青,黄明立.螺旋藻抗运动性贫血、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J].体育科技.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