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害机理论文_潘东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害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咪唑,烟酸,机理,水稻,效果,高粱,氯喹。

药害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潘东进[1](2017)在《氯吡嘧磺隆对甘蔗及间套种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和药害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吡嘧磺隆(halosulfuron-methyl,HSM)是一种超高效、高选择性、对哺乳动物低毒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和玉米(Zea mays L.)等作物安全性好,被长期广泛应用于防除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等恶性杂草。该类除草剂用量少,在土壤中残留期长,对敏感作物活性极高,即使少量的土壤残留量也会对敏感作物造成严重的药害,引起减产甚至绝产等。广西各地区甘蔗种植往往间套种大豆[Glycine max(L.)Merr.]、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玉米等经济作物,因此开展HSM对甘蔗及其间套种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和药害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从植株、组织、亚细胞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不同水平比较分析广西7个甘蔗主栽品种、套种作物花生、C3敏感作物大豆和C4耐受作物玉米的药害差异及其剂量效应关系,深入解析HSM引起作物生长抑制、黄化和枯死的药害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 HSM的残留检测方法,并研究了 HSM在土壤、甘蔗植株/茎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最终残留和土壤淋溶特性。土壤、甘蔗植株/茎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检测结果表明,HSM以推荐剂量进行土壤封闭/茎叶处理后,采收期甘蔗中的最终残留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值,即农药残留不超标。2.完成了 HSM对广西7个甘蔗主栽品种的安全性评价。在甘蔗3~5叶期以茎叶处理方式施药,HSM对7个甘蔗品种的生长没有影响;但以土壤封闭处理方式施药HSM均不同程度抑制了甘蔗的生长,不同甘蔗品种对HSM的敏感性表现出差异(敏感性:粤糖60>桂糖29>桂糖31>桂糖42>桂糖40>台优>新台糖22号);新台糖22号甘蔗对HSM的耐受性最好;采收期测产,HSM对新台糖22号甘蔗的株高和产量均无显着抑制作用。3.完成了 HSM对甘蔗田套种作物大豆和花生的安全性评价。(1)HSM对大豆和花生的种子萌发没有影响,但显着抑制花生和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安全性较差。(2)当土壤中HSM残留浓度达1mg/kg,HSM100%抑制花生的生长,在该浓度下,大豆的株高抑制率为30%,花生对HSM的敏感性高于大豆。4.研究了 HSM胁迫下引起作物生长抑制和黄化等药害现象的生理生化过程,建立了 HSM药害的形态诊断和酶学诊断方法。(1)HSM抑制玉米叶片中支链氨基酸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的活性,引起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s)缺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最终引起玉米生长抑制;但HSM并不导致大豆叶片中BCAAs含量的缺乏,相反,大豆叶片中BCAAs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水平,与HSM的浓度呈正相关;(2)HSM引起玉米的脉间失绿现象可以在药后14天恢复至对照水平,而大豆一旦发生叶片黄化和叶脉变红的现象,药后14天将枯萎死亡;大豆的叶绿素含量与HSM浓度呈负相关,大豆叶脉变红的药害程度与HSM呈正相关;(3)玉米和大豆叶片都出现H_2O_2积累,引起了大豆叶片脂质过氧化损伤,而玉米叶片中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水平;(4)HSM都引起玉米和大豆叶片中淀粉粒积累,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5)HSM不影响玉米叶片的SOD活性,促进POD活性增加;低浓度HSM促进玉米CAT和GST活性,高浓度则抑制其活性;HSM促进大豆叶片SOD、POD、GST活性增加,抑制CAT活性;研究结果表明HSM诱导H_2O_2积累引起敏感作物大豆乙烯释放增加、水杨酸积累和过氧化损伤,而玉米叶片中即使少量H_2O_2积累、但并未引起过氧化损伤,耐受作物玉米叶片中H_2O_2诱导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解毒酶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了玉米的抗性。5、阐明了 HSM引起作物生长抑制和黄化的药害机理。研究发现在HSM胁迫下,BCAAs缺乏、过氧化损伤及乙烯释放增加,是HSM导致甘蔗生长抑制和黄化等药害症状的主要原因。HSM诱导的BCAAs缺乏引起玉米生长抑制,而过氧化损伤及乙烯释放增加是HSM引起大豆生长抑制和黄化的直接原因。6、阐明了 HSM引起大豆枯萎死亡的药害机理。在HSM胁迫下,大豆光呼吸作用提高,光呼吸来源的活性氧增多,引起H_2O_2和水杨酸积累,进一步诱导剂量SOD活性增加并抑制CAT活性,使大豆发生不可逆转的H_2O_2积累、过氧化损伤和乙烯释放增加,最终枯死。由以上结果可知,HSM引起的C3敏感作物药害现象涉及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本研究为深入探讨HSM的药害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12-01)

Jian,Wang,Chu,Zhang,Faisal,Islam,Mengting,Lv,Yong,He[2](2017)在《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二氯喹啉酸药害识别及水杨酸缓解作用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yperspectral imaging(380-1030 nm)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herbicide induced toxicity in rice cultivars.Three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two rice cultivars(XS 134 and ZJ 88) were studied,including a control group,a group treated with quinclorac and a group that was pre-treated with salicylic acid(SA) under quinclorac stress.A pHysi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SA alleviated the quinclorac toxicity by stimulating enzymatic activity and reducing the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alysis using full spectra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groups could be classified.Full-spectra-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models and optimal-wavelength-based SVM models of roots obtained better results performances than did those for the corresponding aboveground parts,with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over 80%in calibration and prediction.The SVM models for ZJ 88 obtained better results than did the SVM models for XS 134,indica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ivars.The prediction maps of sample statu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formed by applying the SVM models using optimal wavelengths on hyperspectral images,which provided direct visual information of rice growth status under pesticide stress.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would help develop a monitor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herbicide toxicity detection by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ing.(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8-07)

王尖[3](2017)在《水杨酸调控二氯喹啉酸胁迫下水稻生理与药害识别及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氯喹啉酸是一种高效的生长激素类除草剂,在移栽水稻田或直播水稻田均广泛使用,但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者施药量过大,药害也时常频发。水杨酸(SA)是一种植物内源性信号分子,其参与植物各项生理进程,并在植物的抗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二氯喹啉酸胁迫下水稻两个品种(秀水134和浙粳88)生理生态的变化和SA预处理后对二氯喹啉酸胁迫的缓解,尝试构建高光谱图像识别药害的模型,并基于生理的研究我们又采用RNA-Seq技术和iTRAQ技术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进行测序分析。最后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对二叶期的秀水134水稻幼苗叶片喷施四种稻田常用除草剂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丁草胺,发现四种除草剂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程度是二氯喹啉酸>丁草胺>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除二氯喹啉酸的推荐浓度(1 g/L)之外,其他叁种除草剂的推荐浓度对鲜重没有显着影响。施药后抗氧化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最快(6h),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在叶片中积累较多,而过氧化氢酶(CAT)则在根中活性较高。2.研究了 10 mg/L SA预处理对二氯喹啉酸胁迫下两个品种水稻(浙粳88和秀水134)生理生化的影响和脱落酸(ABA)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影响。0.1 g/L二氯喹啉酸水培条件处理对四叶期的水稻影响较小,但是0.5 g/L高浓度下则显着抑制水稻的生长。二氯喹啉酸显着地增加水稻中丙二醛(MDA)、活性氧类(ROS)的含量,进而造成细胞结构的损伤,破坏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同时ABA合成相关基因(OsNECD和OsABAox)上调表达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10 mg/L的SA预处理则可提高抗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的活性,显着降低MDA和ROS的含量,下调AB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来缓解二氯喹啉酸的胁迫。水稻品种上,浙粳88比秀水134对二氯喹啉酸更敏感。3.探讨了高光谱成像技术识别水稻(浙粳88和秀水134)二氯喹啉酸药害的可行性。选取了波长380~1030nm范围来识别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的药害情况。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两个水稻品种的叶片和根进行检测,并对叶片和根中的抗氧化酶、MDA、ROS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提取了不同处理的全光谱和平均光谱,结合PCA分析选择出最佳光谱,建立SVM模型来得到预测图。基于最佳波长的SVM判别结果显示秀水134的分类精度有84.6%,浙粳88分类精度达到了 92.5%,且根比叶片更容易识别出药害。结果显示了高光谱成像技术识别水稻二氯喹啉酸药害和SA缓解作用的可行性。4.研究了外源SA对二氯喹啉酸胁迫下秀水134水稻基因转录组分析。二氯喹啉酸诱导了 2207个差异基因(1427上调,780个下调),主要富集在谷胱甘肽代谢、叶绿素和卟啉合成、次生代谢、氨基酸合成、核糖体代谢、乙醛酸盐代谢和碳固定等通路上,并且和AP2-EREBP家族、MYB家族和WRKY家族的转录因子有关。SA预处理后,697个基因表现出差异,其中382个基因上调,315个下调,富集在谷胱甘肽代谢、次生代谢、苯丙烷代谢、酪氨酸代谢、类黄酮代谢、脂肪酸代谢和乙醛酸盐代谢等通路上,转录因子分布在bHLH家族、MYB家族、Tify家族和WRKY家族上。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二氯喹啉酸胁迫诱导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重要基因OsGR2和OsGR3的大量表达,SA预处理则能进一步促进这类基因的表达。二氯喹啉酸还会调节乙醛在水稻中的积累,SA则增加ALDH基因(OsALDH2B5和OsALDH7)的表达,加速乙醛的代谢来保护水稻。二氯喹啉酸诱导AP2/EREBP家族转录因子表达,SA被发现能够使OsWRKY45、OsWRKY76等WRKY类转录因子上调表达。5.研究了外源SA对二氯喹啉酸胁迫下秀水134水稻蛋白组分析。通过iTRAQ测序分析,二氯喹啉酸诱导差异蛋白49个上调表达,98个下调表达,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乙醛酸盐代谢和苯丙烷合成等通路。SA能够刺激56个蛋白表达增加,68个蛋白表达降低,差异蛋白最多富集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盐通路上,其余的分布在核黄素代谢通路、精氨酸合成通路、萜类化合物合成通路和2-O羧酸代谢通路等。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在二氯喹啉酸胁迫初期,影响合成叶绿素的蛋白如镁离子螯合酶H亚基、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B和Geranylgeranyl还原酶都被抑制表达,而SA则调控了苯丙氨酸脱氢酶、水稻铁蛋白、Mn-SOD家族蛋白的活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24)

务玲玲,李青阳,彭旭丹,张良,闫凤鸣[4](2016)在《不同微量元素浸种对玉米戊唑醇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及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微量元素浸种对玉米戊唑醇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方法]选用硫酸亚铁、硫酸锰、硼砂、硫酸锌、钼酸铵、硫酸铜、硅酸钠7种微量元素于不同浓度下分别将玉米种子浸种8 h,晾干后再结合戊唑醇种衣剂以药种比1∶125拌种,于玉米播后10、14、21 d采样测定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戊唑醇种衣剂以药种比1∶125拌种,玉米植株药害明显。7种微量元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硫酸亚铁、硫酸锰、钼酸铵、硫酸铜、硅酸钠能明显增加受害植株的株高和单株鲜质量(地上部分),硫酸锰处理株高相较于戊唑醇处理增加了4.5 cm,提高了45%;硫酸亚铁、硫酸锰、硼砂、钼酸铵能明显增加受害植株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结论]硫酸亚铁、硫酸锰、钼酸铵浸种质量浓度分别为200、400、200 mg/L时对玉米戊唑醇种衣剂药害缓解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6年06期)

胡南[5](2016)在《紫锥菊烷基酰胺类物质缓解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药害的作用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通过对多种原材料进行筛选,发现紫锥菊根提取物可以起到减轻异丙甲草胺对水稻幼苗伤害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紫锥菊根中的烷基酰胺类化合物减轻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药害的活性效果以及烷基酰胺类物质的提取,并初步探讨了紫锥菊烷基酰胺类物质对水稻解毒的作用机理。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获得紫锥菊根部中的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粗提取物,并根据化合物特点对粗提取物进行精制处理,获得试验所需的烷基酰胺类化合物,总提取率为1.2%。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紫锥菊烷基酰胺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紫锥菊烷基酰胺可以明显使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药害得到缓解,在琼脂培养基中紫锥菊烷基酰胺提取物能使除草剂对水稻的抑制得到明显恢复,水稻株高、根长、鲜重的最佳恢复效果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79.24%,75.49%,82.44%。土壤基质培养中水稻株高、根长、鲜重最佳恢复率为空白对照组的77.5%、 73.23%、79.85%。水稻中叶绿素含量、SOD活性以及GSTs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紫锥菊酰胺组,叶绿素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在单独除草剂处理下,水稻叶绿素含量相明显抑制作用,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65.1%、67.2%、65.7%。异丙甲草胺与紫锥菊酰胺混用组叶绿素含量相比除草剂组有明显恢复效果,,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是除草剂组的144.7%,132.8%,141.0%,空白对照组的94.1%,89.4%,92.7%。单独除草剂处理后,水稻SOD活性测定为914.23U/g.FW,略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白组、紫锥菊酰胺组、除草剂与紫锥菊酰胺混用组SOD活性分别为779.01U/g.FW、 803.57U/g.FW、801.32U/g.FW。GSTs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紫锥菊烷基酰胺类化合物可以提高水稻GSTs活性,增强植物对除草剂的解毒代谢能力,恢复除草剂对水稻的抑制作用。其活力为是空白对照组的2.7倍,除草剂组的2.14倍。(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6](2014)在《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药害的效果和解毒机理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以油菜盆栽试验研究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理。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用量下对油菜有较重药害,可使油菜苗的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氨基酸含量等生理指标明显降低。用种子重量0.5%的萘二甲酐(NA)湿润拌种处理油菜种子能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苗的药害。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油菜苗株高和鲜重明显高于咪唑乙烟酸处理。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都能导致油菜苗的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并对GSH含量和GST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处理相比,萘二甲酐加入咪唑乙烟酸后,使16种氨基酸含量升高,只有脯氨酸含量降低,氨基酸总量升高;GSH含量略有增加,但GST活力有显着提高。可以认为提高油菜苗氨基酸含量和GST的活力是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解毒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唐新科[7](2014)在《山椒素类物质缓解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药害的作用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除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粮食安全的迫切需求。然而,除草剂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或不利气候条件,易造成作物药害,使用安全剂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目前所有商品化安全剂都是化学合成,而且应用于水田保护水稻作物的安全剂很少。化学合成的安全剂在合成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新的潜在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寻求新的高效环境友好型安全剂成了除草剂领域中的当务之急,植物源安全剂正具备这些特质。本课题组经过10多年的植物源安全剂的探索积累,最新发现花椒提取物能够使水稻幼苗免遭精异丙甲草胺(S-metolachlor)药害的作用。因此,作者开展系列相关工作,旨在从新的视角阐明山椒素类物质的全新功能以及对水稻幼苗安全化作用机理,对发现高效、低毒/无毒的除草剂以及植物源安全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1.山椒素类物质的制备以及定性与定量分析运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从花椒果实中成功提取了其中的山椒素类物质,提取效率达10.87%。然后用冷热石油醚对提取的花椒油树脂进行精制处理。精制后物质经HPLC分析,结果表明共有叁个组分,其中两个组分占90%以上。进一步经UPLC-MS鉴定,包括各种异构体在内共有11种物质,即:羟基-α/β/ε-山椒素(70.06%)、γ-山椒素(10.54%)、羟基-γ-山椒素(9.60%)、2',3'-二羟基-α/β-山椒素(4.65%)、α/β/ε-山椒素(2.13%)以及脱氢-Y-山椒素(3.02%)。2.山椒素类物质和花椒油树脂对精异丙甲草胺处理水稻的解毒效果基于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幼苗的IC50值,分别用0.25μM和0.31m·kg-1为琼脂法和土培盆栽法水稻幼苗处理浓度,研究山椒素类物质对水稻幼苗的解毒效果。株高恢复效果表明,山椒素类物质对水稻幼苗最佳恢复效果的浓度在琼脂法和土培盆栽法中分别为1.0mg·L-1和5.0mg·kg-1。田间小区试验水稻移栽后3d处理,处理后30d内定点定株调查株高和分蘖数4次;收割时调查株高以及主要经济性状指标;最后对稻米品质进行全项检测。结果表明,营养生长前期,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幼苗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有较大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自我恢复迹象;而经花椒油树脂处理过的水稻幼苗则受到很好保护,尤其是高剂量处理组几乎接近空白对照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统计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主要影响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以及实际产量,经花椒油树脂处理的水稻这些指标影响较小,与空白对照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株高、千粒重、穗长以及稻米品质全项指标均没有显着性影响。所以,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造成的隐性药害不影响水稻稻米品质,但能导致水稻产量下降。3.山椒素类物质对水稻幼苗和除草效果的影响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山椒素类物质浓度为1.5mg·L-1和0.15mg·L-1对萌发水稻胚芽有显着抑制作用,它们分别是空白对照组胚芽长的36.13%和56.44%;1.5mg·L-1对胚根的抑制最大,其次是0.15mg·L-1和0.015mg·L-1,它们之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前者胚根平均长度是空白对照组的44.56%,后者胚根长度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69.01%和79.63%,其它处理组与空白组没有极显着性差异。山椒素类物质对水稻幼苗生长试验结果表明,1.5mg·L-1处理组明显抑制水稻幼苗的株高,与其它处理组相比存在极显着性差异;其它处理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且较对照组相比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山椒素类物质对水稻根长的影响相对复杂,1.5mg·L-1的浓度表现极显着性地抑制根长,0.015mg·L-1表现出极显着地促进根的生长。山椒素类物质对除草剂除草效果的影响,通过室内琼脂法培养观测和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山椒素类物质不影响精异丙甲草胺对稗草的防控效果。4.山椒素类物质对水稻幼苗解毒机理研究分别以精异丙甲草胺IC50、山椒素类物质解毒最佳浓度及其组合处理琼脂法培养水稻幼苗。结果表明:山椒素类物质对药害水稻幼苗株高、根长、鲜重恢复率分别达到93%、97%和94%以上,出苗率也提高到80%以上;根系活力提高到空白对照组的87%以上;GST活力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2倍和空白对照组的4倍;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四个GS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草剂与安全剂组配处理组OsGSTU3和OsGSTU39分别提高了5.3倍和和8.3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2倍和0.3倍,由此推断,在这些解毒基因中,OsGSTU3扮演着更主要的解毒角色。总之,运用CO2超临界萃取方法从花椒果实有效提取了山椒素类物质,提取效率达1%以上;通过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证明山椒素类物质能够很好缓解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药害的效果,并且对除草剂除草效果没有影响。山椒素类物质通过激活GSTs编码基因增强其缓解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药害的作用,尤其是OsGSTU3。本研究对除草剂安全剂的作用机理和开发高效、低毒除草剂以及植物源安全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8](2014)在《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向日葵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试验方法,以向日葵为生测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向日葵土壤残留药害的解毒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用量为有效成份25g(a.i.)/hm2对向日葵有一定的药害。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药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向日葵株高明显高于咪唑乙烟酸25g(a.i.)/hm2处理,而株鲜重却明显降低。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都能导致向日葵苗的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与咪唑乙烟酸25g(a.i.)/hm2处理相比,萘二甲酐加入咪唑乙烟酸后,使3种氨基酸含量比咪唑乙烟酸处理增加,2种氨基酸含量降低,12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没有变化,可以认为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的解毒因素之一。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向日葵苗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共同作用可使向日葵苗体内GSH含量显着增加,而GSTs活力却有较大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4年03期)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9](2013)在《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方法]以高粱为生测试材,采用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方法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安全剂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理。[结果]在咪唑乙烟酸25 g a.i./hm2用量下,对高粱苗有较重药害,高粱苗的株高和鲜质量均明显低于不施药空白对照。萘二甲酐可以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的影响,表现为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高粱苗株高和鲜质量明显高于咪唑乙烟酸处理。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都能导致高粱苗的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可以认为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的解毒因素之一。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苗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后,高粱苗的GSH含量高于空白对照,低于咪唑乙烟酸处理;GSTs活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萘二甲酐可以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的药害;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机理是使高粱植株体内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和激发高粱苗的GSTs活力。(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3年10期)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10](2013)在《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咪唑乙烟酸是高活性、谱广性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大豆田化学除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的长残留性经常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导致一些地区不能进行合理的轮作。解决咪唑乙烟酸的残留药害问题,对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萘二甲酐自发现并商品化后,已经研究明确了其对多种除草剂具有安全剂的作用。黄春艳等评价了6种除草剂安全剂对咪唑乙烟酸的解毒效果,萘二甲酐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解除咪唑乙烟酸对玉米的伤害。本文报道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理。以高粱为生测试材,采用模拟土壤残留的方法进行盆栽试验,咪唑乙烟酸用量为推荐量的1/3(有效成份25g/h m~2),研究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理。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处理高粱苗的株高和鲜重均明显低于不施药空白对照,播种后25d和55d调查,株高降低率分别为18.41%和18.56%鲜重降低率分别为42.58%和53.73。加入萘二甲酐后,高粱苗的株高和鲜重与咪唑乙烟酸处理相比均有增加,株高分别增高3.54%和4.88%;株鲜重分别增加9.58%和12.18%。萘二甲酐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的药害,但效果不是十分显着。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与咪唑乙烟酸处理相比,有10种氨基酸含量升高,5种氨基酸含量降低,氨基酸总量升高3.52%。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苗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有影响。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后,高粱苗的GSH含量高于空白对照(111.1%),低于咪唑乙烟酸处理(63.1%);GSTs活力增加为空白对照的199.6%,为咪唑乙烟酸处理的174.4%。以上结果表明,萘二甲酐是通过使高粱植株体内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和激发高粱苗的GSTs活力来提高对咪唑乙烟酸的抵抗力,减轻和缓解药害。(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01)

药害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Hyperspectral imaging(380-1030 nm)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herbicide induced toxicity in rice cultivars.Three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two rice cultivars(XS 134 and ZJ 88) were studied,including a control group,a group treated with quinclorac and a group that was pre-treated with salicylic acid(SA) under quinclorac stress.A pHysi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SA alleviated the quinclorac toxicity by stimulating enzymatic activity and reducing the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alysis using full spectra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groups could be classified.Full-spectra-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models and optimal-wavelength-based SVM models of roots obtained better results performances than did those for the corresponding aboveground parts,with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over 80%in calibration and prediction.The SVM models for ZJ 88 obtained better results than did the SVM models for XS 134,indica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ivars.The prediction maps of sample statu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formed by applying the SVM models using optimal wavelengths on hyperspectral images,which provided direct visual information of rice growth status under pesticide stress.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would help develop a monitor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herbicide toxicity detection by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in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害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潘东进.氯吡嘧磺隆对甘蔗及间套种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和药害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7

[2].Jian,Wang,Chu,Zhang,Faisal,Islam,Mengting,Lv,Yong,He.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二氯喹啉酸药害识别及水杨酸缓解作用的机理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7

[3].王尖.水杨酸调控二氯喹啉酸胁迫下水稻生理与药害识别及分子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7

[4].务玲玲,李青阳,彭旭丹,张良,闫凤鸣.不同微量元素浸种对玉米戊唑醇种衣剂药害的缓解效果及作用机理[J].农药.2016

[5].胡南.紫锥菊烷基酰胺类物质缓解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药害的作用和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6].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药害的效果和解毒机理初报[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

[7].唐新科.山椒素类物质缓解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药害的作用和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8].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向日葵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

[9].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J].农药.2013

[10].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C].第十一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3

论文知识图

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化学结...肉桂精油处理对樱桃果柄叶绿素的影响环嗪酮在桉树中的传导4讨论与结论氛毗呛磺隆对香附子的防效((60DAT)3-6氯吡嘧磺隆土壤封闭处理对甘蔗茎围...3-9氯吡嘧磺隆对甘蔗株高的影响

标签:;  ;  ;  ;  ;  ;  ;  

药害机理论文_潘东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