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词论文_万玲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以诗为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苏轼,黄庭坚,词序,句法,动因,自得,宋词。

以诗为词论文文献综述

万玲玲[1](2019)在《苏轼“以诗为词”现象的文类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类学的角度研究苏轼的"以诗为词"现象,窥探苏词由"诗余"到豪放派一代词宗的演变。词从隋唐萌芽到北宋初期一直被认为是"小道""聊陈薄伎,用佐清欢",地位远低于诗。苏轼一方面尊诗贬词,另一方面却创作出大量精妙绝伦的词作,某种程度上苏词不自觉地充当了打破固有诗尊词卑等级的先行者的角色;在诗词界限相对明晰的情况下,后世读者和批评理论家对"以诗为词"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特征的理论总结,词体不断向传统诗的高雅风格靠拢,进一步促进"苏词"文类走向独立;"苏词"表现出的豪放旷达的情怀和人生观一改往昔词"柳七郎风味",开创了一派豪放词宗,对于词的文雅化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8期)

徐梦婷[2](2018)在《黄庭坚效仿苏轼“以诗为词”得失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诗为词"最早是作为评价苏轼词而提出的一个词学命题,因为苏词的成就颇大,而被后世人不断效仿。黄庭坚作为"苏门学士"积极效仿苏轼的"以诗为词",但存在了不少弊病:在创作态度上不够端正;对"以诗为词"的理解以及词的创作实践不同于苏轼,所作词多用诗的创作方法,缺少词的韵味,情感表达的不够。(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08期)

常婧宜[3](2018)在《以诗为词,向上一路——论苏轼集句词》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作为北宋文坛不世出的天才,在诗词、赋文、书画等方面都造诣匪浅。对于北宋文坛而言,苏轼的贡献却不仅仅在于着述颇丰。他的文学思想意蕴深远,其中"文体贯通"思想和倡导的"以诗为文"运动对其后中国文学道路的发展有直观影响。集句词作为词的一种类型,由于其数量和性质特殊,一向少为人关注。本文着眼于集句词在苏轼文学素养和文学思想上的独特表现,尝试梳理二者关系对词的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18期)

梁丰[4](2018)在《晏几道“以诗为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诗为词”是词体独立后,接受诗体影响的创作。其实质是使词体如诗体一样成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工具,其表现为将诗之题材内容引入词之领域,以作诗的手法作词,促进词风典雅化。本文以北宋词人晏几道“以诗为词”的做法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其“以诗为词”的文化内涵,以及他对词情的开拓与所采取的手段——“寓以诗人句法”。并在此基础上,与同时代的某些词人进行比较,从而较为精确定位晏几道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与影响。主要内容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从花间词人的“由诗入词”之路,以及南唐词人的家国之思,追溯“以诗为词”的文学渊源,又以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北宋前期词人对词体的雅化为线索,探究“以诗为词”之演变,这都深刻地影响了晏几道“以诗为词”。第二章以晏几道《小山词自序》入手,从其抒情言志的词学观念以及反映其个体生命历程的创作实践,探索其对词情开拓的贡献。第叁章从晏几道援引事典,点化诗句以及诗化用语叁方面,着重讨论其“寓以诗人句法”的创作技巧,这种方法既融合了黄庭坚诗法,又具有晏几道自家风貌。总之,晏几道“以诗为词”虽然没能够像苏轼、黄庭坚等在题材意境上进一步拓展,而更多局限于“本色”范围内的“以诗为词”,但其“以诗为词”的尝试和开拓之功同样不可埋没。(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邢蕊婷[5](2018)在《从苏轼词序观其“以诗为词”》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的词论散见于其题跋、序引以及宋人所写的词话、笔记等中,言语简约且观念新颖。以苏轼所作词序为研究对象,能够在写作方法、题材内容以及词体功能等方面窥探出苏轼"以诗为词"观念的具体表现。但苏轼的"以诗为词"并没有泯灭诗词之间的界限,从词需合乐及地位仍然低下方面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诗词具有明确的区分。(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03期)

李淑君[6](2017)在《论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创作传统和风格特征,成就了"以诗入词"手法。苏轼的"以诗为词"是指在题材、创作方法、技巧以及表现功能等方面不断向诗歌靠拢,打破了词为"小道""艳科"的观念,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改革了板滞的创词模式,为宋代文坛注入活力,也为后人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将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从以下叁方面进行论述:一、题材丰富(一)爱国情怀(本文来源于《吉林教育》期刊2017年46期)

李冬红[7](2017)在《“以诗为词”的表现方式与词作风格之关系——以“寓以诗人句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诗为词"是宋词的一种创作手法,源于陈师道对苏轼词的评价。"寓以诗人句法"是"以诗为词"的最基本表现方式,但作为品评词人的常用述语,其具体内涵与评价指向与人们对"以诗为词"的变革性认定并非一致。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晏几道、秦观等婉约大家将诗之气格转入词体,从而把诗之韵致隐藏于词体主体风貌之中,清柔艳雅,可谓当行本色。苏轼始尝试将诗之内在精神引入词中,并尽力保持诗歌的原有意趣,遂使词染上了诗之气象。"以诗为词"的不同表现手法在词体诗化或保持本色的走向上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贺斌[8](2017)在《浅谈苏轼之“以诗为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豪放派"开山之宗,苏轼一改前人柔婉绮丽的创作风格,以诗体、诗材、诗境入词,为宋词注入了新鲜血液。而这种"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段,不仅是苏轼创新自觉的体现,更反映了其在困境中仍随遇而安、性命自得的旷达人格和高远境界。(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7年04期)

张国荣[9](2016)在《苏轼“以诗为词”之动因、标志及词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诗为词"乃是北宋学人对苏轼词之普遍认知,亦是苏轼词之一大特色。苏轼之所以"以诗为词",其动因是要以此压倒柳永,超越柳词,同时亦深受宋初欧阳修领导"诗文革新运动"及传统各种文学体裁相互融通、相互作用之启示与影响。苏轼"以诗为词"有叁大鲜明标志:(1)词中杂有诗句;(2)词多以"赋笔"为主,参以"比兴";(3)词多诗境。苏轼"以诗为词"在我国词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李路芳[10](2015)在《苏轼“以诗为词”的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提出的"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在北宋当时具有非常明显的代表性,同时这种创作主张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他提出的"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开创了词学史上"尊体"之论,从主观上来讲这是苏轼思想自发的一种体现,从客观上业讲是传统深厚的诗歌所给予的巨大的影响力产生的结果。"以诗为词"创作主张的精义,主要体现于格律、题材、体性这叁个层面。本论文主要是针对对苏轼"以诗为词"创作主张的精义做详细的评述。(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以诗为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诗为词"最早是作为评价苏轼词而提出的一个词学命题,因为苏词的成就颇大,而被后世人不断效仿。黄庭坚作为"苏门学士"积极效仿苏轼的"以诗为词",但存在了不少弊病:在创作态度上不够端正;对"以诗为词"的理解以及词的创作实践不同于苏轼,所作词多用诗的创作方法,缺少词的韵味,情感表达的不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诗为词论文参考文献

[1].万玲玲.苏轼“以诗为词”现象的文类学探析[J].明日风尚.2019

[2].徐梦婷.黄庭坚效仿苏轼“以诗为词”得失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3].常婧宜.以诗为词,向上一路——论苏轼集句词[J].北方文学.2018

[4].梁丰.晏几道“以诗为词”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5].邢蕊婷.从苏轼词序观其“以诗为词”[J].名作欣赏.2018

[6].李淑君.论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J].吉林教育.2017

[7].李冬红.“以诗为词”的表现方式与词作风格之关系——以“寓以诗人句法”为例[J].济宁学院学报.2017

[8].贺斌.浅谈苏轼之“以诗为词”[J].文化学刊.2017

[9].张国荣.苏轼“以诗为词”之动因、标志及词史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10].李路芳.苏轼“以诗为词”的评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李清照-李清照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一代女诗人李清照李清照-李清照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

标签:;  ;  ;  ;  ;  ;  ;  

以诗为词论文_万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