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运移主通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通道,氮化,盆地,烟囱,流体,原油。
油气运移主通道论文文献综述
解习农,刘晓峰,赵士宝,姜涛[1](2004)在《异常压力环境下流体活动及其油气运移主通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与盆地流体作用密切相关 ,而异常压力环境下流体活动有其特殊性 ,因而与之相关的油气运移和成藏也有其特殊性 .对于异常压力体系 (包括高压和低压 )而言 ,存在 2类流体系统 ,即半开放型和封闭型流体系统 .前者由于封闭层的间歇开启导致流体幕式释放 ,后者以封闭层内热对流作用为主 .按照封闭层开启的成因机制可划分为 3类 ,即水力破裂或流体压裂型、断裂型、断 -压双控型 .封闭层的间歇开启构成异常压力环境下油气运移的主通道 .这些流体活动和油气运移在海底以及盆地的浅层和深层显示不同地球物理特征 ,如气苗、麻坑、气烟囱和流体底辟带等 .同样 ,还可以利用岩石中残留的一些标记或异常现象示踪盆地流体活动 ,如流体包裹体、地层水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异常、成岩作用异常、流体场动态模拟等 .这些特征和标志为流体和油气运移主通道的识别 ,同时也为异常压力环境下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04年05期)
张春明[2](2002)在《珠江口盆地油气运移主通道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是我国海上重要油气资源基地之一,目前所发现石油储量的大部分分布于盆地中央隆起带两条构造脊上。构造脊上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一直是勘探家关注的交点之一。本文运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新方法,结合构造特征,主要从微观角度探索构造脊上油气运移主通道的特征。 全油定量GC/MS分析结果显示,珠江口盆地存在叁类原油:A类原油以丰富的4-甲基甾烷为特征;B类原油以低4-甲基甾烷含量为特征;C类原油以相对低成熟度为特征。结合源岩分子组成特征,上述叁类原油可被外延至叁类端员油:A类端员油,来于文昌组源岩;B类端员油,来于恩平组源岩;C类端员油,可能来于残留洼陷文昌组源岩。由此推论,珠江口盆地至少存在不同来源油气的叁期运聚历史,并对源油混合特征初步作出定量评价。 含氮化合物分析发现,珠江口盆地原油中1,3-/1,6-二甲基咔唑比值惊人的不变性(≈1)。结合咔唑分子结构分析,首次提出二甲基咔唑的一种甲基化作用形成机理:1,X-二甲基咔唑由1-甲基咔唑经甲基化作用演化形成;等化学反应活性的环碳3与6位上的甲基化作用理应获得相等的产物。由此推论,在具有不同反应活性的环碳3、6位与环碳4、5位之间,理应存在竞争的甲基化作用;进而推断原油中不同优势(1,3-、1,6-DMC或1,4-、1,5-DMC)的分布,可能反映了分子形成环境的某种差别。 含氮化合物在油藏空间上独特的分布特征表明,两个相互独立的输导系统存在于惠流构造脊上:称之为上、下输导系统。两输导系统被遍布整个东沙隆起的薄层灰岩分开;流花油田原油可能主要是通过下输导体系运移而聚集成藏的。 原油成熟度分析显示,凹陷区原油具有相对较高成熟度,而惠流构造脊东段原油成熟度相对较低。这一特征暗示,运移较远的原油具有较低成熟特征,运移较近的原油具有较高成熟特征;同时也可能揭示了构造脊作为油气从惠州凹陷至流花油田运移主通道的特征。 惠流构造脊上原油分子组成非均质性揭示,惠流构造脊西段汇聚了直接来自惠州凹陷的多路“支流”油气,于惠流构造脊上形成“油气主流”向东推进至流花油田;惠流构造脊东段油气运移主通道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此外,惠流构造脊上异常低成熟特征的原油的局部分布,可能预示下第叁系残留洼陷在晚期对惠流构造脊上油气聚集的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2-05-01)
油气运移主通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珠江口盆地是我国海上重要油气资源基地之一,目前所发现石油储量的大部分分布于盆地中央隆起带两条构造脊上。构造脊上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一直是勘探家关注的交点之一。本文运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新方法,结合构造特征,主要从微观角度探索构造脊上油气运移主通道的特征。 全油定量GC/MS分析结果显示,珠江口盆地存在叁类原油:A类原油以丰富的4-甲基甾烷为特征;B类原油以低4-甲基甾烷含量为特征;C类原油以相对低成熟度为特征。结合源岩分子组成特征,上述叁类原油可被外延至叁类端员油:A类端员油,来于文昌组源岩;B类端员油,来于恩平组源岩;C类端员油,可能来于残留洼陷文昌组源岩。由此推论,珠江口盆地至少存在不同来源油气的叁期运聚历史,并对源油混合特征初步作出定量评价。 含氮化合物分析发现,珠江口盆地原油中1,3-/1,6-二甲基咔唑比值惊人的不变性(≈1)。结合咔唑分子结构分析,首次提出二甲基咔唑的一种甲基化作用形成机理:1,X-二甲基咔唑由1-甲基咔唑经甲基化作用演化形成;等化学反应活性的环碳3与6位上的甲基化作用理应获得相等的产物。由此推论,在具有不同反应活性的环碳3、6位与环碳4、5位之间,理应存在竞争的甲基化作用;进而推断原油中不同优势(1,3-、1,6-DMC或1,4-、1,5-DMC)的分布,可能反映了分子形成环境的某种差别。 含氮化合物在油藏空间上独特的分布特征表明,两个相互独立的输导系统存在于惠流构造脊上:称之为上、下输导系统。两输导系统被遍布整个东沙隆起的薄层灰岩分开;流花油田原油可能主要是通过下输导体系运移而聚集成藏的。 原油成熟度分析显示,凹陷区原油具有相对较高成熟度,而惠流构造脊东段原油成熟度相对较低。这一特征暗示,运移较远的原油具有较低成熟特征,运移较近的原油具有较高成熟特征;同时也可能揭示了构造脊作为油气从惠州凹陷至流花油田运移主通道的特征。 惠流构造脊上原油分子组成非均质性揭示,惠流构造脊西段汇聚了直接来自惠州凹陷的多路“支流”油气,于惠流构造脊上形成“油气主流”向东推进至流花油田;惠流构造脊东段油气运移主通道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此外,惠流构造脊上异常低成熟特征的原油的局部分布,可能预示下第叁系残留洼陷在晚期对惠流构造脊上油气聚集的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运移主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1].解习农,刘晓峰,赵士宝,姜涛.异常压力环境下流体活动及其油气运移主通道分析[J].地球科学.2004
[2].张春明.珠江口盆地油气运移主通道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