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孔射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流,小孔,多相,模型,燃气轮机,层流,氢气。
小孔射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芳,何倩,柯道友,程林[1](2018)在《高压氢气小孔泄漏射流分层流动模型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氢气泄漏射流是氢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一定实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目前高压氢气射流完整数值模拟存在计算效率低、不稳定和难收敛的问题,而现有的简化模拟方法存在模型假设不合理和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文在定量激波结构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气体状态方程和守恒方程构建了分层流动模型,综合考虑了实际的射流核心区和边界层内不同的流动情况,且无需计算气流参数变化剧烈的激波区,从而简化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分层流动模型模拟的速度场和浓度场计算结果与完整模拟的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一致,优于采用传统虚喷管模型模拟的结果。该研究为高压氢气泄漏研究提供了一种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性基础上提高计算效率的模拟方法,对进一步推动氢安全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王平,余倩,王宝同,徐亮[2](2018)在《燃气轮机旋流通道小孔射流问题的大涡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PRECCINSTA燃气轮机旋流通道中的小孔燃料射流问题,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冷态的甲烷和空气混合现象进行了研究,采用流场计算程序LESOCC2C对PRECCINSTA旋转混合室进行LES计算,共计算了4个算例:全局当量比为0.70,0.83和网格总数为120万、180万的组合.结果表明:甲烷由小孔射入主流空气后,由于混合时间短,混合气在进入燃烧室时,存在很大的当量比波动,导致强烈的部分预混燃烧现象;全局当量比为0.83时,其当量比波动范围接近[0.59,1.15];全局当量比为0.70时,其波动范围为[0.40,1.00],超出部分反应机理的适用范围,对PRECCINSTA燃烧室中火焰开展大涡模拟计算时,必须采用合适的部分预混燃烧模型和化学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鲍文春,刘元清,李岩,武龙龙[3](2017)在《边界层内水介质在压差驱动下沿小孔向气腔射流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边界层内小孔气水多相流场下射流问题开展数值仿真及定常水洞试验研究,建立了适用于边界层内压差驱动下小孔向气腔射流多相流场问题研究的数值仿真计算模型,针对典型孔参数及气水流场条件,对比分析了仿真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及模型计算精度。结合流体质点受力及运动模型及平板边界层理论,分析了气水域压力场特征及水域流动规律对小孔射流过程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规律,开展了孔参数对射流多相流场特征及射流量的影响研究。获得了小孔射流量估算方法,为航行体上防水装置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宇航总体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王宝同[4](2016)在《PRECCINSTA燃气轮机燃烧器内小孔射流问题的大涡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实际动力机械燃烧室中,燃料大多通过小孔射入主空气流或燃烧室,造成燃烧室内当量比分布不均匀,导致部分预混现象。相比于普遍采用的雷诺平均(RANS)方法,大涡模拟(LES)方法能更加精确地预测各种湍流现象。为了研究上游燃料小孔射流对下游可燃气混合过程的影响,并确定可燃混合气在燃烧之前所能到达的混合程度,采用高保真大涡模拟方法对着名的PRECCINSTA工业燃气轮机模型燃烧室中的小孔射流问题进行了计算研究。运用ICEM-CFD软件对包含12个射流小孔(直径仅为1毫米)的复杂的PRECCINSTA模型燃烧器进行几何重构,获得了高质量的分块结构网格。采用有限体积计算程序LESOCC2C对该基准燃烧器内甲烷经小孔射入旋流通道并与主流空气快速混合的问题开展了大涡模拟研究。对叁维冷态流场共计算了四个算例,分别对应全局当量比为0.7、0.83和网格总数为120万、180万的四种组合。计算结果显示,全局当量比为0.7时,粗细两种网格预测得到的锥形通道出口处当量比变化范围很接近,约为[0.4,1.0];而全局当量比为0.83时,细网格预测得到的当量比波动范围是[0.59,1.01],粗网格的结果为[0.6,1.15],两者差别比较明显。这表明,为了准确地描述湍流的发展及预测下游的甲烷/空气混合过程,需要具备足够高的网格精度。研究还表明,无论对全局当量比为0.7或是0.83的状态,甲烷/空气混合物在进入燃烧室时都存在很大的当量比波动,导致强烈的部分预混燃烧现象,这对亚网格燃烧模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目前很多燃烧模型仅适合计算完全预混或非预混火焰。对比分析了两种甲烷/空气燃烧反应的简化机理——2s CM2机理和2S_CH4_BFER机理,分别采用此两种机理对15个不同当量比情况下的层流预混火焰进行了计算,并与采用详细反应机理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量比在[0.5,1.2]之间时,两种简化机理所得的火焰最高温度、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厚度与详细机理的结果吻合良好;当量比大于1.2时,2s CM2机理显示出较大的误差;当量比大于1.3时,两种简化机理的结果均有很大误差。结合小孔射流冷态计算的研究结果,可得如下结论:对于全局当量比为0.7和0.83的小孔射流问题,两种简化机理都适用;但是,考虑到更宽的当量比适应范围,采用2S_CH4_BFER机理来计算带小孔射流的PRECCINSTA湍流火焰更合适。(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4-14)
吕东,牛洁,王婕,李逸轩[5](2013)在《压缩气体小孔射流截面大气环境中扩张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相关压缩气体泄漏的数值模拟中,对截面扩张的准确估计可增加模拟结果的可信度。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对压缩气体发生小孔泄漏后射流截面扩张的计算方法及规律进行分析,并分析多种气体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射流截面扩张。音速传播的气体,恒温下气体横截面扩张系数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恒压下气体横截面扩张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9期)
孙绍海[6](2013)在《小孔射流对涡轮叶栅气膜冷却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随着涡轮进口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着人们对燃气轮机功率和效率的不断追求,使得涡轮进口温度不断提高,现代发动机的涡轮进口温度已经达到1800K~2000K,远高于涡轮叶片的耐热极限,涡轮叶片受到的热负荷大大增加,因此对其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整个冷却系统当中,气膜冷却是燃气轮机广泛采用的冷却措施,因此,细致的对燃气轮机气膜冷却进行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某型燃气轮机第一级导叶的真实工作环境,将叶片进行叁维简化,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CFD),采用SST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叶片前缘气膜孔冷却效率的研究。对叶片前缘靠近压力面侧气膜孔在不同吹风比、不同孔径、不同孔形以及叁种复合角度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气膜冷却效率、气膜有效覆盖比以及比流量的对比,并得出涡轮叶片前缘气膜孔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2.叶片压力面气膜冷却的研究。分别研究了压力面侧气膜孔在不同吹风比和不同孔径下,气膜冷却效率、有效覆盖比以及比流量叁个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压力面气膜孔优化提供依据。3.叶片吸力面气膜冷却的研究。文章对吸力面气膜孔在不同吹风比、不同孔径以及不同孔形的条件下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比了在不同条件下气膜有效覆盖比以及比流量的变化,总结出在叶片吸力面侧布置气膜孔的最佳吹风比、最佳孔径以及最佳孔形的范围,为吸力面气膜孔的优化选择提供参考。4.根据已有叶片模型,在叶片表面布置了12排气膜孔,分析比较了叶片前缘气膜孔在不同复合角度以及不同吹风比情况下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分布,并对叶片中轴线处的冷却效率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前缘气膜孔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使前缘冷却效率得到较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3-01-11)
刘晓红,罗翔,陶智[7](2010)在《小孔辅助射流提高气膜冷却效率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计算手段,模拟普通的圆柱形单孔结构和小孔辅助射流结构在不同吹风比下的流动和换热,侧重通过直观演示气膜孔下游反向对旋涡对(肾形涡)的生成、发展以及相互作用过程,揭示小孔辅助射流改善气膜冷却效果的机理.结果表明:与单孔结构相比,小孔辅助射流结构,由于小孔射流的干涉作用,主孔射流形成的肾形涡的尺度和强度均有较大程度的减小,冷气射流与主流的掺混减弱,对冷气的向上抬升作用减小,避免了冷气穿透主流脱离壁面,大大提高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加,与圆柱形单孔相比,气膜冷却效果改善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蒋永健,何立明,苏建勇,于锦禄[8](2008)在《利用小孔射流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气膜孔下游放置一对射流小孔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吹风比下射流小孔出口位置尺寸不同时流动过程和冷却效率的分布情况,并与常规气膜孔冷却结构形式进行对比,以揭示小孔射流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常规气膜孔下游开两个射流小孔后,两射流小孔分别产生一个较弱的与气膜孔反向涡对方向相反的反向涡对,反向涡对的相互作用减弱了气膜孔反向涡对的强度,使气膜的贴壁效果更好,提高了气膜孔的冷却效率.在各吹风比条件下,气膜孔下游有射流小孔时,冷却效率都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射流小孔间距较大时对两气膜孔中心线之间的横向平均冷却效率改善较大,吹风比较大时,效果更明显.(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8年08期)
李珑,袁锋,竺晓程,杜朝辉[9](2005)在《小孔射流对环形叶栅吸力面流场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aserDopplerVelocimeter,LDV)分别测量了前缘带单排喷射小孔的环形叶栅叶片吸力面侧在有无射流条件下的流场,分析了射流对主流流场的影响。小孔的直径为2mm,孔间距为叁倍小孔直径,射流方向与壁面成90°,吹风比为3.0。在此实验条件下,发现射流与主流的掺混现象明显。射流和主流的掺混作用使小孔附近流场中出现反旋涡对(Counter-rotatingVortexPair,CVP),而且随着流动的发展,不同小孔射流产生的反旋涡对相互作用和混合,使得流场更加复杂。(本文来源于《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叁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5-12-01)
小孔射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PRECCINSTA燃气轮机旋流通道中的小孔燃料射流问题,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冷态的甲烷和空气混合现象进行了研究,采用流场计算程序LESOCC2C对PRECCINSTA旋转混合室进行LES计算,共计算了4个算例:全局当量比为0.70,0.83和网格总数为120万、180万的组合.结果表明:甲烷由小孔射入主流空气后,由于混合时间短,混合气在进入燃烧室时,存在很大的当量比波动,导致强烈的部分预混燃烧现象;全局当量比为0.83时,其当量比波动范围接近[0.59,1.15];全局当量比为0.70时,其波动范围为[0.40,1.00],超出部分反应机理的适用范围,对PRECCINSTA燃烧室中火焰开展大涡模拟计算时,必须采用合适的部分预混燃烧模型和化学反应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孔射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芳,何倩,柯道友,程林.高压氢气小孔泄漏射流分层流动模型与验证[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王平,余倩,王宝同,徐亮.燃气轮机旋流通道小孔射流问题的大涡模拟[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鲍文春,刘元清,李岩,武龙龙.边界层内水介质在压差驱动下沿小孔向气腔射流问题研究[J].宇航总体技术.2017
[4].王宝同.PRECCINSTA燃气轮机燃烧器内小孔射流问题的大涡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16
[5].吕东,牛洁,王婕,李逸轩.压缩气体小孔射流截面大气环境中扩张系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
[6].孙绍海.小孔射流对涡轮叶栅气膜冷却影响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7].刘晓红,罗翔,陶智.小孔辅助射流提高气膜冷却效率的机理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0
[8].蒋永健,何立明,苏建勇,于锦禄.利用小孔射流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8
[9].李珑,袁锋,竺晓程,杜朝辉.小孔射流对环形叶栅吸力面流场影响的实验研究[C].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叁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