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烟分离机。它包括一蜗壳和离心叶轮,蜗壳上开设有出风口,蜗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油腔壳,油腔壳与蜗壳的外壁之间围成有集油腔,蜗壳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油口,油腔壳上设有出油口。本实用新型通过离心叶轮、透油口及集油腔的配合,使混合空气中的油、水从空气中分离并附着在蜗壳的内壁上,附着在蜗壳内壁上的油、水会在高速的风力带动下在内壁上顺着风力移动,当油、水成分移动到透油口处时,油、水成分则会在风力的带动下进入集油腔,并顺着风力通过出油口流出,进行回收处理,而分离了大部分油、水后的空气则从出风口排出,实现了把排放废气中的油、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并集中回收处理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油烟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蜗壳和设置于蜗壳中心处的离心叶轮,所述蜗壳上设有出风口,所述蜗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部分包覆蜗壳的油腔壳,所述油腔壳与蜗壳的外壁之间围成有集油腔,所述蜗壳的位于油腔壳包覆范围内的壳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集油腔相连通的透油口,所述油腔壳上设有出油口。
设计方案
1.一种油烟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蜗壳和设置于蜗壳中心处的离心叶轮,所述蜗壳上设有出风口,所述蜗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部分包覆蜗壳的油腔壳,所述油腔壳与蜗壳的外壁之间围成有集油腔,所述蜗壳的位于油腔壳包覆范围内的壳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集油腔相连通的透油口,所述油腔壳上设有出油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呈竖向设置且离心叶轮的旋转轴线呈水平方向分布,所述集油腔和透油口分布于蜗壳的下端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烟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叶轮的轮廓下方分布有透油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控制离心叶轮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动带,所述主动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设置在离心叶轮的轴心处且分布于蜗壳的轮廓外侧,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烟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机架,所述电机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设置有一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一轴承架,所述离心叶轮和从动轮通过轴承架设在轴承架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烟分离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烟排风机通常对气体只能做单一的吸收排放,无法使油水与雾气分离、收集;油雾随处滴落或漂入空中,周边形成发霉、发黑污迹,影响市容环境,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各类树脂、油漆以及甲酫、甲苯等化合物,不经分离直接进入排放到大气中容易污染环境。
目前,现有的吸油烟机的过滤废气中油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油网过滤,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油烟被一层一层的油网过滤,但是,油网经长期使用后,其上的网孔会被凝结的油脂堵塞而逐渐变小,不仅影响吸油烟效果,而且还会产生滴油和漏油现象,粘性油脂容易堵塞过滤器材,难以清理,造成过滤耗材更换周期变短,使用成本增高;第二种吸附、冷凝的方式,这种方式只能吸附少部分油烟,且吸附材料需要经常更换,成本高,效果差。此外,现有的油烟机由于长期积累过浓的粘性油脂,容易造成驱动电机的损坏,造成设备瘫痪而无法使用。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油烟分离机,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油水与雾气的分离效果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便于清理的同时,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分离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烟分离机,它包括一蜗壳和设置于蜗壳中心处的离心叶轮,所述蜗壳上设有出风口,所述蜗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部分包覆蜗壳的油腔壳,所述油腔壳与蜗壳的外壁之间围成有集油腔,所述蜗壳的位于油腔壳包覆范围内的壳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集油腔相连通的透油口,所述油腔壳上设有出油口。
优选地,所述蜗壳呈竖向设置且离心叶轮的旋转轴线呈水平方向分布,所述集油腔和透油口分布于蜗壳的下端侧。
优选地,所述离心叶轮的轮廓下方分布有透油口。
优选地,它还包括用于控制离心叶轮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动带,所述主动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设置在离心叶轮的轴心处且分布于蜗壳的轮廓外侧,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机架,所述电机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设置有一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一轴承架,所述离心叶轮和从动轮通过轴承架设在轴承架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离心叶轮的离心风力,使进入蜗壳内的油水混合空气,形成旋转的离心气流,从而形成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水混合空气与蜗壳的内壁形成碰撞,混合空气中的油、水被甩至蜗壳的内壁上,使混合空气中的油、水从空气中分离并附着在蜗壳的内壁上,同时附着在蜗壳的内壁上的油、水会在高速的风力带动下在内壁上顺着风力移动,当油、水成分移动到透油口处时,油、水成分则会在风力的带动下进入集油腔,并顺着风力通过出油口流出,进行回收处理,而分离了大部分油、水后的空气则从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了把排放废气中的油、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并集中回收处理的目的。基于此,其机构简单紧凑,通过离心叶轮、透油口及集油腔的配合,实现了油、水与烟气分离的目的,其油烟分离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烟分离机,它包括一蜗壳1 和设置于蜗壳1中心处的离心叶轮2,蜗壳1上设有出风口11,蜗壳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部分包覆蜗壳1的油腔壳3,油腔壳3与蜗壳1的外壁之间围成有集油腔a,蜗壳1的位于油腔壳3包覆范围内的壳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集油腔a相连通的透油口b,油腔壳3上设有出油口31。
由此,可利用离心叶轮2的离心风力,使进入蜗壳1内的油水混合空气,形成旋转的离心气流,从而形成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水混合空气与蜗壳1的内壁形成碰撞,混合空气中的油、水被甩至蜗壳1的内壁上,使混合空气中的油、水从空气中分离并附着在蜗壳1的内壁上,同时附着在蜗壳1的内壁上的油、水会在高速的风力带动下在内壁上顺着风力移动,当油、水成分移动到透油口b处时,油、水成分则会在风力的带动下进入集油腔a,并顺着风力通过出油口31流出,进行回收处理,而分离了大部分油、水后的空气则从出风口11排出,从而实现了把排放废气中的油、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并集中回收处理的目的。基于此,其机构简单紧凑,通过离心叶轮2、透油口b及集油腔a的配合,实现了油、水与烟气分离的目的,其油烟分离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为提高了油、水与烟气分离的效果,本实施例的蜗壳1呈竖向设置且离心叶轮2的旋转轴线呈水平方向分布,集油腔a和透油口b分布于蜗壳1的下端侧。由此,可利用油、水成分的重力与离心力配合,使油、水成分内壁上顺着风力在内壁上往下流动,并在透油口b处流到下方的集油腔a中,从而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与风力进行配合,在实现减少能源的消耗的同时,提高油、水与烟气分离的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离心叶轮2的轮廓下方分布有透油口b。油水混合空气在蜗壳1内的运动的过程中,油水混合空气除了与蜗壳 1的内壁形成碰撞,还会与离心叶轮2本身进行碰撞,因此还有部分的油、水成分附着在离心叶轮2上,离心叶轮2上的油、水成分大部分在旋转过程中被直接甩向蜗壳1的内壁,但仍有少部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从而可直接下落到设置于离心叶轮2的轮廓下方的透油口b处,以进入集油腔a中。此外,在停机状态下,附着在离心叶轮2上的油、水成分亦可在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到透油口b处,以进入集油腔a中进行收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油烟分离机还包括用于控制离心叶轮2旋转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4、主动轮5、从动轮6以及传动带7,主动轮5 设置在电机4的输出轴上,从动轮6设置在离心叶轮2的轴心处且分布于蜗壳1的轮廓外侧,主动轮5通过传动带7与从动轮6传动连接。现有的油烟机中叶轮通常直接用电机4进行驱动,电机4则必须设置在叶轮的一侧,与叶轮距离很近,很容易使油、水成分粘附与电机4上,造成电机4的脏、污,难以清理,同时也容易影响电机4和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造成安全隐患,本装置的结构特点在于,可使电机4与涡轮分离,避免可油、水成分滴落或粘附在电机4上,提高整体的整洁度和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同时主动轮5、从动轮6以及传动带7的结构便于拆卸清理,降低了清理难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油烟分离机还包括一机架8,电机4设置在机架8 上,机架8设置有一支座81,支座81上设置有一轴承架82,离心叶轮2和从动轮6通过轴承架82设在轴承架82上。从而了利用机架8使主动轮5与从动轮6相对固定,以提高主动轮5与从动轮6传动的稳定性,作为优选,蜗壳1可固定在支座81上,以便于蜗壳1的安装和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2895.7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646044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B01D 45/14
专利分类号:B01D45/14
范畴分类:23A;41B;
申请人:深圳市冠豪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冠豪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观天路5号楼房4101
发明人:常磊
第一发明人:常磊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冠豪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彭益宏
代理机构:4439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