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比较修辞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比较修辞学,修辞实践,要质事实,可用事实
比较修辞学论文文献综述
毛履鸣,赵微[1](2016)在《亚里士多德之外的想象:比较修辞学中的“适用(How)”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何处寻找修辞实践?是到已经被我们已有的基准框架(frame of reference)所筛选、所影响的事实与固有表征中寻找,还是到演进过程所必需的经验、场域(空间)、甚至是空白中寻找?我们又如何发展探求方法以研究修辞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开篇的一段批评为起点,用Edward Schiappa的要质事实"(facts of essence)和"可用事实"(facts of usage)这两个定义概念为基础,并以辞道(the rhetoric of Dao)为例,提出放弃追求要质事实,加强研究可用事实和本文所称的"非用事实"(facts of nonusage)。也就是说,对于比较修辞学者而言,该询问的中心议题不再是"在(对于)其他文化中(而言)什么是修辞?",而是"其他文化使用(借助)修辞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和如何不做的?"本文并强调把我们的注意力投向"非用事实"以有助于打破将使用事实与非用事实对立起来的界限。(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6年05期)
[2](2016)在《古典与现代、融合与发展:全球修辞学的新气象第五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年会暨比较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1号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全球语境下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时代中国际修辞学发展的新趋势、新气象,推动世界汉语修辞学、比较修辞学和全球修辞学的发展与繁荣,促进国际修辞学及相邻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纪念世界汉语修辞学会成立十周年,全球修辞学会、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中国比较修辞学会拟于2017年在中国福建华侨大学召开"第五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年会暨(本文来源于《首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摘要集》期刊2016-07-17)
[3](2015)在《国际比较修辞学会成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8月26日-9月2日,全球修辞学会会长陈汝东教授,应邀赴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访问、讲学。期间,他与保加利亚修辞学会同仁及该会会长佟卡·亚历山卓娃(Donka Alexandrova)(本文来源于《国际修辞学通讯(2008-2015)》期刊2015-03-01)
毛履鸣[4](2011)在《借用苏格拉底式的寓言来阐释比较修辞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借用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寓言为比较修辞学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论。作为一项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比较修辞学面临一个定位的问题:是把它定为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西方多数学者倾向于前者,并提出某些颇有影响的研究方法。本文借鉴流传在西方人类学科里的这个寓言,在批评这些研究方法后,建议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为一整体,并提出"叁元法"来重现修辞相辅相成的表演性和方法性,推进比较修辞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1年02期)
施文娟,王湘宁[5](2009)在《柏拉图与孔子、亚里士多德与孟子——比较修辞学研究的困境与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古希腊时期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修辞学家及其修辞思想做了比较研究,阐述了东西方古典修辞学思想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差异,指出了东西方比较修辞学研究的应有范式。(本文来源于《国际修辞学研究第一辑》期刊2009-06-07)
菲利普·约瑟夫赛拉泽[6](2009)在《关于比较修辞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约在八年前,Marcel Detienne和Pierre Rosanvallon一起,在巴黎的政治学基金会举办了一次非公开的公共演讲学术研讨会。Marcel Detienne因其古希腊精密推理研究方面的着作而在学术圈内小有名气。Pierre Rosanvallon是着名的法国民主主义历史学家,他提出的"非自由民主"概念享誉美国新闻界。表面看,他们两者的观点源自不同的学术传统,无共同点可言。然而,他们却都同时意识到了是时候将两种理论相结合:古典公共演说(Ancient public address)和现代政治派别(modern(本文来源于《2009年北京大学修辞传播学前沿论坛论文集》期刊2009-06-07)
张洋[7](2007)在《从修辞格谈汉俄比较修辞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修辞格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对比修辞学的问题。对某些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夸张和对照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指出了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差异和共性,同时,将辞格差异和翻译理论相结合,论述了在翻译与教学实践中辞格差异所引起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姜亚军[8](2004)在《英语变体研究与比较修辞学的接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一项跨学科的元科学研究(metadisciplinary inquiry),其宗旨是以比较修辞学(contrastive rhetoric)的研究成果为参照,考察世界英语变体研究(world Englishes)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探究其在研究切入点和研究方法上所存在的缺陷,以期对该学科的发展有所启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于:比较修辞学和世界英语变体研究均主要以非本族英语(normative varieties ofEnglish)和本族英语(native varieties of English)的差异以及两者的使用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修辞学发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和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在第二语言写作领域的延伸,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学习者,其目的在于探讨学习者掌握英语写作的最佳途径。八十年代以来,比较修辞学的研究扩展到不同语言间语用的异同和不同英语间的差异两个领域。其目的在于研究前者和后者之间的因果关系(Connor,1996/2001)。世界英语研究的出现大约在八十年代中期,其起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语的不断国际化和由此而产生的英语的本土化。该学科从一开始便大力倡导对“新英语”(new Englishes)的认可,呼吁对其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由此可见比较修辞学和世界英语变体研究者所具有的共同理念。 该论文分七章。前两章分别介绍比较修辞学和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方法,目的在于介绍这两个研究对象相近的学科各自的发展轨迹和由此而产生的隔膜,进而说明两者间相互借鉴的必要性。 第叁章考察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科学性问题。该章首先运用Kuhn(1962)的范式(paradigm)理论,考察世界英语研究的现状,得出的结论是:世界英语变体研究还处在一个群雄逐鹿的“前范式期”(pre-paradigmatic period)。笔者进而运用了比较修辞学家Matsuda(2003)在论证第二语言写作科学性时所提出的学科内元科学研究(iniemal metadisciPlin田T inquiry)方法:学科界定,回顾历史,方法论探讨和展望未来。在考察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该学科目前所需解决的叁个主要问题:(1)对语篇的研究;(2)英语类型学问题,(3)方法论问题。 第四章指出,目前对英语变体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句子层面,而比较修辞学对语篇的研究证明各种英语变体的区别更重要地体现在语篇层面,因为在语篇层面文化社会因素和思维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美英语的差异如此,印度英语和新加坡英语的差异如此中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更是如此。本章最后运用个案研究探讨了“中国英语”(C hina English)的客观存在性。 第五章讨论英语类型的划分问题。笔者对传统的ENL尼SL尼FL叁分法以及Kachru提出的叁大同心圆模式(t hree一concentric一ci邝le model)进行了剖析,指出该类型的划分针对的是英语的使用者而不是英语变体,其标准是历史政治因素而非语言因素。笔者进而总结比较修辞学对ESL和EFL的研究,提出从语言学角度对世界英语变体应该进行两分(即ENL和ESL对立)的合理性。本章最后运用个案研究论证T“亚洲英语”(English as an Asian lan即age)是一个基于地理政治因素而非语言标准的概念,是英语变体研究的一个误区。 第六章涉及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方法问题,指出目前研究存在很大的臆断性,在分析比较修辞学定量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入定量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本章最后分析了20篇我国数种常用外语类核心刊物英文论文摘要的“语步”(moves),运用定量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学者所撰写英文摘要的特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国英语”存在的客观性。 第七章为结论,对本论文的观点作了总结,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现状的考察和对上述有关问题的探讨,本论文期冀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作为一门语言研究学科不断成熟。关键词:英语变体研究;比较修辞学;语篇;科学;方法论;类型学(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4-05-01)
倪宝元[9](1999)在《读《古汉语比较修辞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傅惠钧、张学贤、应守岩叁人合着的《古汉语比较修辞学》,最近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书共设“古汉语比较修辞学总论”、“音韵修辞”、“词语修辞”、“句子修辞”、“辞格修辞”、“篇章修辞”、“语体修辞”、“古汉语比较修辞学的历史发展”等八章,近28万字。(本文来源于《修辞学习》期刊1999年03期)
水石[10](1998)在《《古汉语比较修辞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傅惠钧、张学贤等叁人合着。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全书设“古汉语比较修辞学总论”“音韵修辞”“词语修辞”“句子修辞”“辞格修辞”“篇章修辞”“语体修辞”“古汉语比较修辞学的历史发展”等八章。着名修辞学家倪宝元、王希杰两位先生分别为该书作了序。两序指出:“这是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本文来源于《修辞学习》期刊1998年06期)
比较修辞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全球语境下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时代中国际修辞学发展的新趋势、新气象,推动世界汉语修辞学、比较修辞学和全球修辞学的发展与繁荣,促进国际修辞学及相邻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纪念世界汉语修辞学会成立十周年,全球修辞学会、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中国比较修辞学会拟于2017年在中国福建华侨大学召开"第五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年会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较修辞学论文参考文献
[1].毛履鸣,赵微.亚里士多德之外的想象:比较修辞学中的“适用(How)”转向[J].当代修辞学.2016
[2]..古典与现代、融合与发展:全球修辞学的新气象第五届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年会暨比较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1号通知)[C].首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摘要集.2016
[3]..国际比较修辞学会成立[C].国际修辞学通讯(2008-2015).2015
[4].毛履鸣.借用苏格拉底式的寓言来阐释比较修辞学[J].当代修辞学.2011
[5].施文娟,王湘宁.柏拉图与孔子、亚里士多德与孟子——比较修辞学研究的困境与前瞻[C].国际修辞学研究第一辑.2009
[6].菲利普·约瑟夫赛拉泽.关于比较修辞学的几点思考[C].2009年北京大学修辞传播学前沿论坛论文集.2009
[7].张洋.从修辞格谈汉俄比较修辞学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8].姜亚军.英语变体研究与比较修辞学的接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9].倪宝元.读《古汉语比较修辞学》[J].修辞学习.1999
[10].水石.《古汉语比较修辞学》[J].修辞学习.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