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文过程对气象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

城市水文过程对气象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

论文摘要

采用引入城市水文过程的WRF/SLUCM方案,以北京2010年7月4—6日高温热浪天气为背景,模拟了绿地灌溉、绿洲效应和人为潜热等水文过程对城市气象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地灌溉、绿洲效应和人为潜热等水文过程可导致北京城区13∶00(7月4—6日小时平均,下同)潜热通量升高最多约100 W·m-2,02∶00升高最多约15 W·m-2;感热通量13∶00降低最多约80 W·m-2;02∶00降低最多约5 W·m-2。(2)城市水文过程可导致城区13∶00相对湿度增加最多约4%,02∶00约6%;地表气温13∶00降低最多约1.2℃,02∶00约0.4℃。(3)城市水文过程对北京城市热岛强度的减弱效果白天明显好于夜间,且在10∶00—14∶00出现了强度约0.8℃的冷岛效应。(4)水文过程会导致北京城区500 m高度以下白天大气温度最多降低0.5℃,相对湿度最多增加3%,但夜间影响较小。由于热对流运动的减弱,城区边界层高度降低约200 m;城区1 km高度以上水平风速增大,低层风速减小。

论文目录

  • 引 言
  • 1 研究方法
  •   1.1 观测方法
  •   1.2 模拟方法
  •   1.3 试验方案设计
  • 2 模拟验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城市水文过程对地表能量分配的影响
  •   3.2 城市水文过程对地表气象场的影响
  •   3.3 城市水文过程对热岛强度的影响
  •   3.4 城市水文过程对垂直气象场的影响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立,刘寿东,王咏薇,任侠,王恪非

    关键词: 方案,城市水文过程,气象要素,边界层结构

    来源: 气象科学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气环境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5016),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PCSIRT),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APC-KF-2018-09)

    分类号: P461

    页码: 247-255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3094K

    下载量: 134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城市水文过程对气象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