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及燃气灶论文和设计-杨海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及燃气灶,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包括:承载结构,设于燃气灶的壳体内,能够承载燃气灶的至少两个燃烧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承载结构在所述壳体内做升降运动。由于承载结构能够承载至少两个燃烧器,在使用时,可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燃烧器放置于承载结构上,然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承载结构做升降运动,即可实现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带动放置于承载结构上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燃烧器同时做升降运动,可以减少对驱动装置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可以实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燃烧器同步运动,提高升降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结构,设于燃气灶的壳体(10)内,能够承载燃气灶的至少两个燃烧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承载结构在所述壳体(10)内做升降运动。

设计方案

1.一种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结构,设于燃气灶的壳体(10)内,能够承载燃气灶的至少两个燃烧器;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承载结构在所述壳体(10)内做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为承载板(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由所述承载板(1)朝向所述燃烧器延伸而出的凸出部(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还包括由所述承载板(1)背向所述燃烧器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凸出部(21)中的凹槽(22),所述凹槽(22)的壁厚与所述承载板(1)的厚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动力装置,适于输出动力;

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承载结构,并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承载结构进行升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升降杆(31)和第二升降杆(31),所述第一升降杆(31)具有适于与所述壳体(10)的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端(311),及转动连接有第一滚动结构(313)的第一活动端(312),所述第一活动端(312)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滚动结构(313)适于在所述承载结构背向所述燃烧器的一侧上滚动;所述第二升降杆(31)具有与所述承载结构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端(321),及转动连接有第二滚动结构(323)的第二活动端(322),所述第二活动端(322)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滚动结构(323)适于在所述壳体(10)的底壁上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适于输出动力的动力装置,及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承载结构进行升降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升降杆(31)和第二升降杆(31),所述第一升降杆(31)具有适于与所述壳体(10)的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端(311),及转动连接有第一滚动结构(313)的第一活动端(312),所述第一活动端(312)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滚动结构(313)适于在所述承载结构背向所述燃烧器的一侧上滚动;所述第二升降杆(31)具有与所述承载结构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端(321),及转动连接有第二滚动结构(323)的第二活动端(322),所述第二活动端(322)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滚动结构(323)适于在所述壳体(10)的底壁上滚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活动端(312)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滚动结构(313)在所述凹槽(22)中滚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主体,及与所述动力主体连接并适于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螺纹连接的滑块(33),所述第一活动端(312)或所述第二活动端(322)与所述滑块(33)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升降机构,及:

第一连杆(34),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二活动端(322),并与所述滑块(33)固定连接;

第二连杆(35),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一升降杆(31)与第二升降杆(31)的铰接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结构(313)的安装轴与所述第一连杆(34)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滚动结构(323)的安装轴与所述第二连杆(35)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结构(313)和所述第二滚动结构(323)分别为轴承。

15.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作为厨房电器的重要组成之一,给人们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烹饪环境。但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燃气灶的燃烧器都是固定且暴露在面板外的,当用户烹饪结束要对燃气灶面板进行清洁的时候,由于燃烧器的阻挡,不免会有清洁不到的卫生死角,使得对燃气灶面板的清洁不到位,同时,长期暴露在外的燃烧器放置时间一长容易积灰,积灰的燃烧器清洁起来则更加困难。

为此,现有一种燃气灶,包括灶体,灶体内设有燃烧器,燃烧器下面设有带动燃烧器升降的升降架,升降架的外围设有旋转架,旋转架内侧设有旋转架旋转导轨,升降架外侧设有升降架旋转导轨,旋转架旋转导轨和升降架旋转导轨之间卡有滚珠,旋转架的一侧设有带动旋转架旋转的动力传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带动旋转架正向或反向旋转,进而带动升降架升或降。上述技术虽然可以通过对燃烧器进行升降,来解决对燃气灶面板清洁不到位等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是通过在升降架外对应设置一个旋转架,再通过与旋转架对应的动力传动装置驱动旋转架旋转,来带动升降架升降,进而带动燃烧器升降,这就导致一个燃气灶上的两个及以上的燃烧器需要通过多个动力传动装置来驱动,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灶中两个及以上的燃烧器的升降需要通过两个及以上的动力装置来驱动,导致成本较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以同时驱动两个及以上的燃烧器升降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及燃气灶。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包括:

承载结构,设于燃气灶的壳体内,能够承载燃气灶的至少两个燃烧器;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承载结构在所述壳体内做升降运动。

所述承载结构为承载板。

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包括由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燃烧器延伸而出的凸出部。

所述加强筋还包括由所述承载板背向所述燃烧器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凸出部中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壁厚与所述承载板的厚度相等。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动力装置,适于输出动力;

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承载结构,并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承载结构进行升降运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具有适于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端,及转动连接有第一滚动结构的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活动端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滚动结构适于在所述承载结构背向所述燃烧器的一侧上滚动;所述第二升降杆具有与所述承载结构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端,及转动连接有第二滚动结构的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活动端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滚动结构适于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滚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适于输出动力的动力装置,及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承载结构进行升降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具有适于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端,及转动连接有第一滚动结构的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活动端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滚动结构适于在所述承载结构背向所述燃烧器的一侧上滚动;所述第二升降杆具有与所述承载结构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端,及转动连接有第二滚动结构的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活动端适于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滚动结构适于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滚动。

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活动端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滚动结构在所述凹槽中滚动。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主体,及与所述动力主体连接并适于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轴。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螺纹连接的滑块,所述第一活动端或所述第二活动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升降机构,及:

第一连杆,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二活动端,并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第二连杆,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一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杆的铰接点。

所述第一滚动结构的安装轴与所述第一连杆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滚动结构的安装轴与所述第二连杆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滚动结构和所述第二滚动结构分别为轴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包括:承载结构,设于燃气灶的壳体内,能够承载燃气灶的至少两个燃烧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承载结构在所述壳体内做升降运动。由于承载结构能够承载至少两个燃烧器,在使用时,可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燃烧器放置于承载结构上,然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承载结构做升降运动,即可实现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带动放置于承载结构上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燃烧器同时做升降运动,可以减少对驱动装置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可以实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燃烧器同步运动,提高升降效率。

2.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这样可以对承载板的强度进行加强,一方面增强承载板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承载板的升降运动更平稳。

3.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所述加强筋还包括由所述承载板背向所述燃烧器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凸出部中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壁厚与所述承载板的厚度相等。这样可以使加强筋具有更好的加强效果。

4.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活动端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滚动结构在所述凹槽中滚动。一方面,由所述承载板背向所述燃烧器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凸出部中的凹槽,可以使加强筋具有更好的加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使滚动结构在凹槽中滚动,可以使凹槽对滚动结构的滚动起到导向作用,增强升降运动轨迹的可靠性。

5.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升降机构,及:第一连杆,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二活动端,并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第二连杆,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一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杆的铰接点。通过设置两个升降机构,并将两个升降机构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起来,可以使升降机构对承载结构的支撑更平稳,同时也可以使升降运动更平稳。

6.本发明提供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所述第一滚动结构和所述第二滚动结构分别为轴承。这样既可以使第一滚动结构和第二滚动结构的滚动运动更顺畅,又具有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燃气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载板,21-凸出部,22-凹槽,31-第一升降杆,311-第一固定端,312-第一活动端,313-第一滚动结构,32-第二升降杆,321-第二固定端,322-第二活动端,323-第二滚动结构,33-滑块,34-第一连杆,35-第二连杆,41-电机主体,42-电机输出轴,1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包括承载结构和驱动装置。

承载结构设于燃气灶的壳体10内,能够承载燃气灶的至少两个燃烧器。

驱动装置驱动承载结构在壳体10内做升降运动。

由于承载结构能够承载至少两个燃烧器,在使用时,可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燃烧器放置于承载结构上,然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承载结构做升降运动,即可实现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带动放置于承载结构上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燃烧器同时做升降运动,可以减少对驱动装置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可以实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燃烧器同步运动,提高升降效率。

承载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承载结构为承载板1。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承载结构也可以为块状结构。

为了增强承载板1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这样一方面增强承载板1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承载板1的升降运动更平稳。

加强筋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包括由承载板1朝向燃烧器延伸而出的凸出部21,及由承载板1背向燃烧器的一侧延伸至凸出部21中的凹槽22,凹槽22的壁厚与承载板1的厚度相等。这样可以使加强筋具有更好的加强效果。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加强筋也可以只包括由承载板1朝向燃烧器延伸而出的凸出部21。

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

动力装置适于输出动力。

传动机构连接动力装置与承载结构,并适于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承载结构进行升降运动。

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升降机构,每个升降机构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升降杆31和第二升降杆32。

第一升降杆31具有适于与壳体10的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端311,及转动连接有第一滚动结构的第一活动端312,第一活动端312适于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第一滚动结构适于在承载结构背向燃烧器的一侧上滚动。

第二升降杆32具有与承载结构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端321,及转动连接有第二滚动结构323的第二活动端322,第二活动端322适于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往复运动,第二滚动结构323适于在壳体10的底壁上滚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传动机构也可以包括一个或三个等的升降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活动端312的运动方向一致,第一滚动结构在凹槽22中滚动。一方面,由所述承载板1背向所述燃烧器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凸出部21中的凹槽22,可以使加强筋具有更好的加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使滚动结构在凹槽22中滚动,可以使凹槽22对滚动结构的滚动起到导向作用,增强升降运动轨迹的可靠性。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滚动结构也可以在凹槽22外滚动。

动力装置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动力主体,及与动力主体连接并适于输出旋转动力的动力输出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为电机,动力主体为电机主体41,动力输出轴为电机输出轴42。

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还包括滑块33,滑块33与动力输出轴螺纹连接,第二活动端322与滑块33固定连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一活动端312与滑块33固定连接。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动力装置也可以为气缸或电动缸等线性动力装置,此时,传动机构也可以不包括滑块33。

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34和第二连杆35。

第一连杆34连接两个升降机构的第二活动端322,并与滑块33固定连接。

第二连杆35连接两个升降机构的第一升降杆31与第二升降杆32的铰接点。

通过设置两个升降机构,并将两个升降机构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杆34和第二连杆35连接起来,可以使升降机构对承载结构的支撑更平稳,同时也可以使升降运动更平稳。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传动机构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一活动端3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动结构的安装轴与第一连杆34一体成型,第二滚动结构323的安装轴与第二连杆35一体成型。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滚动结构的安装轴与第一连杆34也可以分体成型,第二滚动结构323的安装轴与第二连杆35也可以分体成型。

第一滚动结构和第二滚动结构323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动结构和第二滚动结构323分别为轴承。这样既可以使第一滚动结构和第二滚动结构323的滚动运动更顺畅,又具有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的效果。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滚动结构和第二滚动结构323也可以分别为滚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对燃气灶的面板进行清洁时,启动电机,电机输出轴42转动,使与电机输出轴42螺纹连接的滑块33在电机输出轴42上向远离电机主体41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35向远离电机主体41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连接在第二连杆35两端的两个升降机构的第二活动端322向远离电机主体41的方向运动,两个升降机构的第二固定端321拉动承载板1下降,承载板1的下降会带动放置于家其上的燃烧器下降,同时,两个升降机构的第一滚动结构在凹槽22内沿凹槽22的长度方向滚动,当承载板1下降到所需的高度时,使电机停止转动,滑块33停止运动,实现对承载板1及燃烧器在所需高度位置的锁定,此时即可对燃气灶的面板进行清洁工作。同理,当需要使用燃烧器时,只需反向转动电机,即可使燃烧器在承载板1的带动下上升到所需高度,并在到达所需高度时,使电机停止转动,此时滑块33也会停止运动,进而实现对燃烧器在使用高度的位置锁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壳体10,燃烧器,面板,及上述的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其中,壳体10形成有容纳腔,燃气灶的升降装置设于容纳腔中,燃烧器设于承载板1上,面板盖置于容纳腔的顶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设计图

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及燃气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10566327.8

申请日:2019-06-27

公开号:CN110207183A

公开日:2019-09-06

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授权时间:主分类号:F24C 15/08

专利分类号:F24C15/08;F24C3/00

范畴分类:15F;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发明人:杨海潮;叶伟林;孙娅丽;林玉绵;刘小平;王光汉;丁泺火

第一发明人:杨海潮

当前权利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安志娇

代理机构:112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燃气灶的升降装置及燃气灶论文和设计-杨海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