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岩学及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岩学及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论文摘要

煤岩学研究是煤炭地质的基础工作,也是现代煤化工及煤系烃源岩研究的重要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侏罗系煤具有典型的富惰质组特征,其煤岩组分分布特征缺乏系统总结,富惰质组成因有待深入探讨。为系统剖析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岩特征,探讨成煤盆地各要素对其影响,在全面收集整理盆地主要的侏罗系煤炭勘查资料,梳理煤岩、煤质数据的基础上,对盆地5个矿区不同煤层进行了井下系统煤样的采集,详细鉴定分析了其显微煤岩组分。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层总体具有富惰质组的特点,惰质组以半丝质体为主要组分,垂向变化规律明显,与延安组沉积期湖平面变化关系密切。平面上,靠近盆地中心惰质组含量减少,以盆地南部永陇、彬长等矿区惰质组含量最高,盆地西部鸳鸯湖、马家滩等矿区次之,盆地北部惰质组含量略低,其中靠近盆地湖泊沉积区的榆横矿区惰质组含量最低,与其在盆地内延安组煤中最高的硫含量相呼应。与延安组煤岩特征相似,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煤普遍具有较高惰质组含量。国内外数十个含煤盆地煤岩显微组分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岩组分与成煤盆地原盆类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坳陷型盆地倾向于形成富惰质组煤,惰质组含量接近或高于镜质组;断陷型盆地煤层中以镜质组为绝对主体,惰质组含量低,前陆盆地煤中组分特征变化较大,兼有前两者的特点。对比分析显示,盆地规模、盆地形态、沉积速率以及聚煤模式是盆地影响煤岩组分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沉积速率最为关键。普遍较大的规模、平坦的形态、慢的沉积速率以及湖盆边缘为主的聚煤模式是导致坳陷型盆地富惰质组的主要原因。以统计煤质、煤灰成分数据为基础,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为含煤地层的5个矿区7不同煤层进行系统采样,通过煤质基本分析、灰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煤岩鉴定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主量元素分布特征、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矿物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富集程度较高元素的赋存状态及成因。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灰成分特征明显,可划分两组,SiO2、Al2O3、K2O、TiO2为一组,而CaO、SO3、Na2O、MgO、Fe2O3、MnO2为另一组,两组元素氧化物之间总体呈负相关关系,每组内各元素间高度正相关,前者在顶底板泥岩中占比更高,后者明显高于煤层底板泥岩,表明前者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后者更多与有机成煤物质相关,这一特征在盆地西部宁东煤田表现最为突出。准东煤田高Na含量煤的灰成分特征与其一致,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二连盆地胜利煤田总体特征与之相近,但Na2O属于前一组,推断煤中Na元素来源既可以是有机相关,也可能来自陆源供给,与物源区岩石类型关系密切。延安组煤中44种微量元素含量整体较低,富集程度主要为亏损状态和正常状态。Ba、Sr和Mn,这三种元素是目前盆地内延安组煤中富集程度达到富集的主要微量元素。本次工作新发现Sr元素在宁东煤田马家滩矿区4-2煤中,Ba异常主要在枣泉矿区6煤,相关性分析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宁东煤田Sr元素的主要赋存天青石(SrSO4)中,而Ba元素异常主要因重晶石(BaSO4)矿物引发,二者主要形成于煤层后期成岩作用过程中。Mn异常主要发现于神府矿区5-2煤中,经相关性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菱铁矿(FeCO3)中,其富集与成煤泥炭沼泽偏氧化的环境相关。对比不同煤岩类型煤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西北地区富惰质组煤灰成分指数较东北地区富镜质组煤明显较低,西北地区富惰质组煤灰的陆源碎屑组分占比低于东北地区富镜质组煤,除物源差异外,可能与成煤盆地类型具有一定关系;另外,指示沉积环境的敏感微量元素比值显示,富惰质组煤的形成环境氧化性明显强于镜质组为主煤,这一特征与富惰质煤的主要成因相呼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显微煤岩组分分类
  •     1.2.2 显微煤岩组分形成的影响因素
  •     1.2.3 煤元素地球化学
  •     1.2.4 鄂尔多斯盆地煤岩及煤元素地球化学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地质背景
  •   2.1 盆地演化过程
  •   2.2 延安组沉积序列
  •   2.3 延安组煤层展布
  •   2.4 延安组煤层对比
  • 第三章 延安组煤岩特征
  •   3.1 盆地北部煤岩特征
  •     3.1.1 垂向分布特征
  •     3.1.2 平面分布特征
  •   3.2 盆地西部煤岩特征
  •   3.3 盆地南部煤岩特征
  •     3.3.1 垂向分布特征
  •     3.3.2 平面分布特征
  •   3.4 延安组煤岩特征总结
  • 第四章 富惰质组煤的分布与成因分析
  •   4.1 中国富惰质组煤分布特征
  •     4.1.1 时代分布
  •     4.1.2 空间分布
  •   4.2 盆地类型与煤岩组分关系
  •   4.3 惰质组成因讨论
  •     4.3.1 研究进展概述
  •     4.3.2 延安组煤中惰质组成因分析
  •   4.4 煤岩组分与盆地要素关系分析
  •     4.4.1 盆地规模
  •     4.4.2 盆地形态
  •     4.4.3 沉积速率
  •     4.4.4 聚煤模式
  •   4.5 坳陷型盆地富惰质组成因模式
  • 第五章 延安组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2煤'>  5.1 神府矿区5-2
  •     5.1.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5.1.2 基本分析
  •     5.1.3 煤灰成分
  •     5.1.4 微量元素
  •     5.1.5 稀土元素
  •     5.1.6 矿物组成
  •     5.1.7 Mn元素异常成因讨论
  •   5.2 鸳鸯湖矿区2 煤和6 煤剖面
  •     5.2.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5.2.2 基本分析
  •     5.2.3 煤灰成分
  •     5.2.4 微量元素
  •     5.2.5 稀土元素
  •     5.2.6 矿物组成
  •     5.2.7 讨论
  •   5.3 马家滩矿区4-2煤和18 煤剖面
  •     5.3.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5.3.2 基本分析
  •     5.3.3 煤灰成分
  •     5.3.4 微量元素
  •     5.3.5 稀土元素
  •     5.3.6 矿物组成
  • -2煤中Sr和 Ba赋存状态讨论'>    5.3.7 4-2煤中Sr和 Ba赋存状态讨论
  •   5.4 灵武矿区6 煤剖面
  •     5.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5.4.2 基本分析
  •     5.4.3 煤灰成分
  •     5.4.4 微量元素
  •     5.4.5 稀土元素
  •     5.4.6 矿物组成
  •     5.4.7 正Eu异常成因讨论
  •   5.5 彬长矿区4 煤剖面
  •     5.5.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5.5.2 基本分析
  •     5.5.3 煤灰成分
  •     5.5.4 微量元素
  •     5.5.5 稀土元素
  •   5.6 延安组煤地球化学总结
  •     5.6.1 主量元素特征
  •     5.6.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六章 元素地球化学对煤岩特征响应
  •   6.1 主量元素
  •   6.2 微量元素
  • 结论
  •   主要认识
  •   主要创新点
  •   不足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杜芳鹏

    导师: 刘池阳,吴柏林

    关键词: 煤岩组分,元素地球化学,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富惰质组煤,坳陷型盆地,富集

    来源: 西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矿业工程

    单位: 西北大学

    分类号: P618.1

    总页数: 191

    文件大小: 14010K

    下载量: 353

    相关论文文献

    • [1].庆阳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煤层分布控制因素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10)
    • [2].甘肃宁县付家山延安组沉积环境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05)
    • [3].宁县付家山延安组沉积环境及控煤因素分析[J]. 煤 2016(05)
    • [4].代家坪地区延安组底部侵蚀谷三维地震解释及地质意义[J]. 地下水 2017(02)
    • [5].白马崾岘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油藏分布规律[J]. 四川地质学报 2015(01)
    • [6].成像测井在演武地区北部延安组油藏勘探中的应用[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7].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场湾煤矿延安组煤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8(10)
    • [8].大型情景音乐会《延安组歌》[J]. 中华魂 2014(09)
    • [9].宁东地区延安组泥页岩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11)
    • [10].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延安组煤层自燃烧变产物及其特征[J]. 地质学报 2014(09)
    • [11].延安组早期砂体储层特征与评价[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4(07)
    • [12].延长油田延安组水平井开发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01)
    • [13].演武地区延安组延7、延8油藏有效储层下限研究[J]. 石化技术 2019(08)
    • [14].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油气成藏规律[J]. 特种油气藏 2016(02)
    • [15].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J]. 录井工程 2019(02)
    • [16].定边油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9储层特征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17)
    • [17].陕北地区延安组浅层油藏效益建产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7(06)
    • [18].声电成像测井在演武地区北部延安组油藏勘探中的应用[J]. 测井技术 2011(02)
    • [19].直罗油田北部延安组延9段储层特征[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6)
    • [20].榆神矿区侏罗纪煤田某勘查区延安组地层物性特征[J]. 陕西煤炭 2013(03)
    • [21].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统延安组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2].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开发潜力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03)
    • [23].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开发潜力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04)
    • [24].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小油藏治理对策研究——以志丹油田2067井区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23)
    • [25].内蒙古东胜煤田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J]. 科技信息 2013(18)
    • [26].下寺湾油田雨岔区延安组储层特征与评价[J]. 石化技术 2017(11)
    • [27].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延安组砂岩漂白蚀变特征及成因机制[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04)
    • [28].宁县—合水地区延安组煤层气开发潜力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10)
    • [29].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层对常规天然气的贡献率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05)
    • [30].延长油田延安组油藏优化注水技术[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标签:;  ;  ;  ;  ;  ;  ;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岩学及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