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议论文800字
2022-11-11阅读(1151)
问:君子善养浩然之气的作文
- 答:在那个腥风血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先秦,一团涌动着希望的浩然之气,由他而生,便注定永不泯灭。
孟轲。
至刚的大丈夫,用一生来践行自己的人生信条,从未倦过。
因为正气,孟子在那个仍带有血腥气息的兽性时代发出近乎狂人的呐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称索尔仁尼琴为俄罗斯的良心,那么孟子绝对担得起中国的良心。将天子眼中的“贱民”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更是将民意与天意以等号相接。然而举世皆浊,中原大地上依旧战事频频,满目疮痍,黎民百姓转乎沟壑者不计其数。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因为正气,孟子常游说于诸侯王之间,然其言语犀利辛辣,绝透不出半点惧怕。东坡也曾感叹过,孔孟便是青锋长剑,而后世的许多文人不过秋草蝉吟而已。与齐宣王谈及“汤放桀,武王伐纣。”孟子毫不留情“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每每读此,总难以想象齐宣王的尴尬,更难以想象那个胸中有天下,眼中无诸侯的孟子的霸气。
因为正气,孟子才能在遭遇弟子的质疑时坦荡的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聚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圣人傻的可爱,不懂明哲保身,更学不会尔虞我诈,也便异于君王身旁形同狗彘的伪君子。浩然之气,非一日之功。不因强权、困境、讥讽而散。反而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愈发强大,历久弥新。
那团产于乱世的气,经历了先秦的炼狱之劫后,仿佛已经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代代相传。唐有魏征,宋有岳飞,清有戊戌六君子,皆为人中豪杰,士中丈夫。
然而,当今天下,浮躁之气弥散,多少人因“名缰利锁”的羁绊,步履维艰。那缕缕细若游丝的气,在雌伏了数个春秋后的今天,是时候觉醒了。
孟轲,而今安在哉?
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读后感
- 答:浩然之气,中国战国时孟子的用语。指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孟子·公孙丑上》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和道德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缺乏道德意识,或者因做了于心有愧的事而损害了道德意识,立刻会感到气馁。培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道德意识的过程。这种气是通过长期道德实践的积累从内心自然产生的,不是凭偶然几次合乎道德的行为勉强袭取的。只要培养得法,这种气就会变得伟大而刚强,并且四处扩散,上下流行,充塞于天地之间。这个用语充分体现了孟子强调道德作用的思想以及他的学说中具有的神秘主义因素。
问:读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 答:《孟子》中有一段关于“浩然之气”的著名论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
对于“浩然之气”的详细定义,孟子说:“难言也”,就是说不好用语言描述,但后面指出了它的一个特点:“至大至刚”。个人理解,它指的是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独立中流,洪水滔天而心不惧,身荷重负,山崩地裂而色不改;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气、大担当、大气魄。
对于“浩然之气”的培养,孟子给出了两条注意事项,一 直养而无害,就是说保持正直,而不破坏这个原则。二 配义与道,始终牢记仁义道德,而不违背以至使自己内心有愧,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