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满(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90)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74-02
高血压是由心理、社会、生物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心理、社会紧张刺激作为一种信息,经相应的感受传入大脑,通过大脑评估,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终身性疾病,光靠住院治疗已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而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进而在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就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而这也不失为一种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1社区护理干预方法
1.1合作管理:也称医患互动式合作管理。社区建有高血压三级管理网络,由专人进行逐级检查指导工作。全科医生任干预的主要实施者,为每个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体,定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从而与病人建立固定的联系,定期对病人进行随访和个体化指导。这种服务模式使干预者和病人保持持久联系,深受病人和家属的欢迎。
1.2认知干预:病人自身的主动参与是使其功能得以最大限度恢复的关键。Orem自理模式强调,个人对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自理活动是否能够实施取决于自理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治疗性自理需要,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病人提高自我照顾的能力。对于回归社会和家庭的病人来讲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能力,实现自我照顾是其最终的康复目的。高血压被认为是脑卒中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最近文献报导,约80%的卒中因高血压发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无症状的疾病,要求病人持续终身服药治疗,才能保证血压的理想控制,但是由于治疗高血压的好处需要长期治疗数年后才能体会到,病人常常消极被动地接受治疗,往往忽视治疗高血压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价值。有许多病人不坚持服药,也有许多病人不能遵医服药。郑丽萍等强调通过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增加高血压病人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使病人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和康复行为,对社区护理干预得以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高血压在社区护理干预中提高自理能力
2.1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搞好非药物疗法,调整合理的饮食,减肥,戒烟戒酒,开展体育锻炼,这些措施能使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也能使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量。只有在合理的自我保健基础上抗高血压药物才会发挥最理想的作用,患者的血压才会得到满意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才会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才得以提高。
2.1.1患者应当认识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并非是不治之症,不应当对其产生恐惧而导致精神紧张,同时也不能对其麻痹大意,任其发展,或者当血压降至正常时就认为自己的疾病已经治愈而停止治疗,造成血压再次上升,产生不良后果。应当认识到高血压病需长期治疗,同时应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主动与医生配合,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开展各种有益的体育锻炼,就可以保持血压的长期稳定。
2.1.2应教育患者严格遵循自我保健计划①休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②情绪: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影响,故应保持情绪轻松、稳定。③饮食:每日摄盐量应低于6g,肥胖者还应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④戒烟,限制饮酒。⑤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使肌肉释放较多的ATP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以达到降压的目的。可根据病情选择骑自行车、健身操、快步走等有氧运动并持之以恒。⑥药物:为预防靶器官的损害应坚持服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服药剂量应遵医嘱。⑦病情监测:教会患者或患者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患者还应定期检查靶器官受损情况。
2.2休息与活动指导Ⅰ级高血压患者可坚持工作,适当参加体力活动,但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注意环境安静,保证充足睡眠。Ⅱ级高血压患者应适当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劳动,避免较强的活动。Ⅲ级高血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活动量应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提倡循序渐进,不宜做剧烈运动,如在活动后出现头痛、头晕、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等时,则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起居有常,生活规律,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节律要求,必须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睡觉前1h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或看电影电视等;有高血压症状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加强防护,确保安全。
总之,有了社区的护理干预,再加上患者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确保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松梅,赵庆华.冠心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63.
[2]康汉阳.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当代护士,2007,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