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抗体论文-翟贯星,陆璐,路慧丽,陈代杰

抗病毒抗体论文-翟贯星,陆璐,路慧丽,陈代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毒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体工程,抗体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抗病毒

抗病毒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翟贯星,陆璐,路慧丽,陈代杰[1](2019)在《双特异性抗体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因工程抗体的快速发展,双特异性抗体技术也日趋成熟。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结合两个以上不同的抗原表位,在免疫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双特异性抗体己经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如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肝癌、胃癌等,以及炎症方面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与克罗恩病等。双特异性抗体在病毒免疫治疗方面则刚刚起步。文中对双特异性抗体用于病毒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在体内外效果较好的产品,为用于病毒免疫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发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高恩怡[2](2019)在《手足口病毒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抗病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通过制备抗肠道病毒71型鸡卵黄抗体(anti-EV71 IgY),开展其在体内及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EV71),体外抗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的相关检测,并对其抗EV71和CVA16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种新的能交叉被动免疫治疗由EV71和CVA16引发的手足口病(HFMD)方案。方法:以EV71毒株作为抗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1:1混合并吹打使其乳化均匀,通过多次注射来免疫SPF级母鸡,收集并提取纯化IgY;蛋白定量法检测IgY的总蛋白浓度;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试IgY纯度;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评价特异性IgY的浓度变化规律;蛋白质印记法和免疫双向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化IgY的特异性;采用观测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的细胞病变效应(CPE)检测特异性IgY体外对EV71与CVA16中和能力的量效关系,抗EV71稳定性和时效性;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Y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中的抗EV71作用;灌胃给药检测特异性IgY对被EV71病毒感染的新生BALB/c鼠的保护作用。结果:IgY总蛋白浓度在免疫后整体呈上升趋势;SDS-PAGE电泳图显示纯化的IgY纯度良好,可被分裂为分子量约为70 kDa的IgY重链(H)及30 kDa的IgY轻链(L);通过ELISA我们发现特异性IgY浓度在免疫后的第7天出现增加,在第7周达到最高,并在较高水平维持4周左右;免疫双向琼脂扩散实验与Western blot测得特异性IgY具有与EV71、CVA16毒株良好的免疫结合性,能特异性识别EV71和CVA16的包膜蛋白VP1及VP3;IgY体外中和病毒实验结果显示,特异性IgY能抑制EV71病毒和CVA16病毒的感染病变能力,并呈剂量-效应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特异性IgY在感染早期对EV71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感染后期抑制效果不明显;特异性IgY在4℃、室温、37℃条件下48 h后抗病毒活性依然稳定,60℃条件下1.6μg/mL仍能对病毒达到100%的抑制率。反复冻融5次后对IgY的抗病毒活性没有影响。特异性IgY对肠道病毒EV71、CVA16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对其他肠道病毒抑制效果不明显;免疫荧光法显示特异性IgY在3.72μg/mL对Vero细胞中的毒株能达到近乎100%的抑制作用;特异性IgY实验组新生鼠生存率达到100%,相比于对照组无消瘦,精神萎靡,毛发生长异常等症状。结论:(1)免疫后提取的特异性IgY纯度与抗病毒特异性良好。(2)特异性IgY能识别EV71、CVA16病毒的包膜蛋白VP1与VP3,在体外抗病毒实验中能有效地抑制EV71病毒和CVA16病毒活性并呈剂量-效应相关关系。(3)特异性IgY作用于EV71感染早期处理明显优于后期,并且特异性IgY的稳定性较好。(4)特异性IgY灌胃给药后可以对被EV71攻击的乳鼠提供保护。(本文来源于《桂林医学院》期刊2019-06-01)

李阔阔[3](2019)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纳米抗体在体内抗病毒感染的初步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怀孕母猪流产和不同年龄段猪的呼吸道疾病为临床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PRRSV具有逃逸宿主体液免疫应答机制等特征,导致现阶段商品化的疫苗不能给猪群提供完全的保护作用,且目前尚未得知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中,本实验室将PRRSV非结构蛋白Nsp9特异性纳米抗体Nb6基因通过(G_4S)_3 Linker与细胞穿膜肽TAT基因融合,克隆至pET21b载体,成功构建pET21b-TAT-Nb6表达载体。原核表达获得的TAT-Nb6重组蛋白具有与Nsp9重组蛋白相互作用的活性,并且能够进入MARC-145细胞和原代细胞PAM中,可以抑制多株PRRSV毒株(包括基因1型(GZ11-G1)与2型(SD16、JX-A1、GD-HD、VR-2332))在以上两种细胞中的复制(Wang et al.2019)。因此,TAT-Nb6具有开发为新型抗PRRSV纳米抗体药物的潜力。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对TAT-Nb6诱导表达温度、IPTG添加量和诱导表达时间的摸索,确定最佳的诱导表达条件,从而制备大量TAT-Nb6重组蛋白,对其在猪体内抗PRRSV作用进行验证,为抗PRRSV纳米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TAT-Nb6重组蛋白优化表达条件:为了获得TAT-Nb6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最大表达量,我们将含有pET-21b-TAT-Nb6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如不同的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时间。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TAT-Nb6重组蛋白在IPTG终浓度0.2 mM,37℃诱导6 h条件下诱导表达量最高。2.TAT-Nb6重组蛋白大量制备:TAT-Nb6重组蛋白在0.2 mM IPTG,37℃,6 h诱导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尿素梯度透析法复性和超滤管浓缩,成功制备TAT-Nb6重组蛋白共350 mg(6.25 mg/ml)。ELISA结果显示,TAT-Nb6与Nsp9蛋白有很强的的结合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AT-Nb6可以进入所有检测组织。3.TAT-Nb6重组蛋白在猪体内抗PRRSV病毒功能验证:本实验通过人工感染28-35日龄无特定病原体仔猪PRRSV JXA1毒株(10~(4.5)TCID_(50))后,注射TAT-Nb6重组蛋白,检测不同天数仔猪体温、抗体和病毒血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体温和PRRSV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攻毒对照组,而血清中病毒含量无明显差异。TAT-Nb6在猪体内的抗病毒作用还需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雨[4](2019)在《单个B淋巴细胞的抗病毒抗体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抗体作为机体获得性免疫的重要工具,在体液免疫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特异性与有效性,因此人们不断尝试通过各种体外表达技术获得抗体,用于病毒病的研究与防治。从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到杂交瘤细胞技术,再到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中,人们发现抗体制备仍然面临着难度大、耗时长、异源性反应等问题。基于此,近年来发展出从一种单个B淋巴细胞制备抗体的新兴技术,该方法依赖于流式分选技术,能够在单个B淋巴细胞中分离表达出大量天然构象的特异性抗体。本研究利用基于单个B淋巴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分别开展抗O型FMDV抗体、抗CPV抗体与抗RABV人源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在健康C57BL/6小鼠脾脏悬浮液中,利用泛B细胞表面标记CD19的磁珠富集B细胞后,采用流式分选技术经过B220~+/IgG1~+/CD38~+/O型FMDV抗原~+分选,以19/500000的比例获得单个抗原特异性B细胞,随后利用单细胞反转录-巢式PCR反应,扩增获得8个抗体轻链可变区完整基因片段与19个抗体重链可变区完整基因片段,阳性比例分别为33.3%与79.2%,其中轻/重链天然配对的抗体基因只有6对,分别为:2-4 FAb、11-8 FAb、7-8 FAb、7-9 FAb、12-5 FAb和5-7 FAb;将其分别与含有轻/重链保守区的表达载体构建为轻/重链重组质粒后,转染入HEK-293细胞中表达出6株单克隆抗体,经过Western blot鉴定抗体轻/重链的表达,其结果显示只有3株抗体(5-7 FAb、11-8 FAb和12-5 FAb)的分子量大小与预期抗体大小一致(重链55 kD、轻链25kD);利用ELISA鉴定抗体类型结果显示3株抗体均属于IgG1型抗体,表明利用上述技术获得的B细胞均为IgG1~+B细胞;免疫荧光试验证明3株抗体均能够在胞质内完整表达。通过ELISA对成功表达的3株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显示抗体均能特异性结合灭活的O型FMDV抗原,其A_(450nm)值高于阴性对照组3倍左右;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获得的3株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细胞内复制的O型FMDV。同时利用该技术中对应的表达载体,我们构建了CPV鼠源重组抗体与抗RABV人源重组抗体轻/重链的表达质粒,并获得抗CPV鼠源重组抗体与抗RABV人源重组抗体各1株,经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获得的抗CPV及RABV抗体均能够在胞质内表达且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微量中和试验表明抗RABV重组抗体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其原液在按1:32稀释后有70%的中和效率,抗体经过浓缩后按1:168稀释仍然有60%的中和效率。本论文建立了单个B淋巴细胞直接制备单克隆抗体术,利用该技术从健康小鼠上通过磁珠富集、流式分选技术和单细胞PCR技术,在单个B淋巴细胞水平上筛选和鉴定出O型FMDV、CPV及RABV抗体,为开发基于抗体的病毒检测与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与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卜桐,崔乐乐,刘兆基,张涵旭,史雨[5](2019)在《单克隆抗体在抗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 Ab),指同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m Ab已成功应用以诊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和免疫性疾病。近些年来,m Ab逐渐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针对急性和慢性病毒感染研发的抗病毒m Ab数量逐渐增长。m Ab的组合疗法可同时靶向病毒多个表位,从而克服病毒免疫逃逸的问题,多价m Ab的设计开发能够更加有效的作用于病毒。本文比较了不同m Ab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m Ab近期在抗病毒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m Ab作为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的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余东山,翁天豪,胡晨雨,吴晓鑫,吴南屏[6](2018)在《抗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GP和VP40单克隆抗体的抗病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单克隆抗体(mAb)是当前治疗埃博拉病毒病(EVD)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种或2种以上的单抗联合应用(鸡尾酒疗法)可发挥协同的抗病毒效应。与宿主细胞膜均有重要相互作用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EBOV)GP和VP40蛋白是设计中和性抗体的主要靶蛋白,但当前的抗体联合应用几乎均集中于抗GP抗体之间的联合;抗GP和VP40 mAb的联合应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旨在研究抗GP和VP40 mAb联合应用的抗病毒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16)

崔丹,张建楼,左玉柱,吴峰洋,郑志强[7](2018)在《驴源抗犬细小病毒IgG抗体的制备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驴源抗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抗体,首先利用F81猫肾细胞扩增CPV-2a病毒株,经甲醛灭活和氢氧化铝胶乳化,制成CPV灭活疫苗,病毒滴度为10-8.5 TICD50,然后通过肌肉分点注射免疫驴,连续免疫3次(第1次注射3mL,后2次各注射6mL),每次免疫前采血,分析驴血清的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利用盐析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和纯化驴血清IgG。用IgG处理幼犬(50mg/kg),用CPV-2a毒株对IgG处理的犬进行攻毒,分析IgG抗CPV的活性。结果显示,免疫3次后驴血清的CPV抗体滴度为1∶8 192,中和抗体效价为28.5。用制备的IgG处理幼犬未发现不良反应,经CPV-2a攻毒实验证实IgG处理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0%,均明显低于非处理组(分别为100%,83%),说明制备的驴源IgG具有明显的抗CPV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梁文花,贾云慧,许程志,吴运谱,陈艳[8](2018)在《两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蛋白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病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抗欧亚类禽型(Eurasian avian-like,EA)H1N1猪流感病毒(SIV)血凝素(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利用SIV A/swine/Henan/11/2005(HN11)增殖、纯化的全病毒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间接ELISA和HI检测方法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了两株能稳定分泌抗HA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B6和4C7;两株MAbs的腹水ELISA和HI效价均分别高于1∶107和5log2;两株MAbs能够在IFA试验中与病毒HA蛋白发生反应,而在Western blot试验中不能检测到病毒HA蛋白;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这两株MAbs对EA H1N1SIV具有病毒中和活性;MAbs的抗病毒活性又进一步通过小鼠的感染试验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接种了MAbs的小鼠获得了有效抵抗同源及异源H1N1SIV感染的保护效果。研究证实制备的两株MAbs具有较高的病毒中和活性和较强的抗病毒感染能力,可以将其进一步应用于抗EA H1N1SIV的感染及开展病毒抗原性变异的分子基础研究。(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黄丽嫒[9](2018)在《BVD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与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绵羊边界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等同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在血清上有交叉反应。该病毒感染能引起牛病毒性—粘膜病(BVD-MD),免疫耐受,孕牛流产或胎儿畸形等。BVDV除了感染牛以外,还可以感染猪、羊、骆驼等40多种动物,并引起发病。持续性感染(Persistant infection,PI)的牛终生带毒、排毒,促进了本病毒的传播。BVDV给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根据病毒感染细胞能否产生细胞病变将BVDV分成致细胞病变型BVDV(Cytopathic BVDV,CP-BVDV)和非致细胞病变型BVDV(NoncytopathicBVDV,NCP-BVDV),PI牛主要是由于NCP-BVDV感染所致。BVDV防控依赖于有效的快速诊断方法进行监测,安全高效的疫苗进行预防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自主研发的BVDV快速检测技术,NCP-BVDV不能产生细胞病变,不能采用常规的方法测定病毒滴度,这极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本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建立BVDV抗原和/或抗体检测试纸,并建立针对NCP-BVDV的滴度测定方法而建立抗病毒药物筛选方法。本研究首先利用切向流过滤和琼脂糖凝胶分子筛Sepherose 4 Fast Flow对病毒NCP-BVDV进行纯化,通过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针对抗BVDV的单克隆抗体。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9G6D6、14G5F2、19A3H8、28H11G4、31D11C11。免疫染色方法测得腹水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28X 105、1.28X 105、1.02×106、1.28X 105、3.2×103。5株单克隆抗体的轻链亚型均为Kappa,重链均为lgGl。5株单抗均不与CSFV产生交叉反应。19A3H8具有中和反应活性,中和效价为1:6400。试图用5株单抗进行抗原试纸条的制备,但效果均不理想。为了建立高效简单的用于NCP-BVDV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方法,本研究利用上述单抗,建立了免疫染色的方法。通过利用免疫染色方法和荧光定量PCR对两种已知抗BVDV药物Ribavirin、Ammonium Chloride进行试验,证明了免疫染色方法的有效性,另外利用该方法研究发现PLC抑制剂U73122也影响NCP-BVDV复制。为了制备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VDVEms蛋白,我们采用两种策略:将N端部分氨基酸进行原核表达和对BVDV Ems全长进行真核表达。将BVDV N-末端Ems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pETT-28a-N-Erns重组质粒,在BL21(DE3)pLysS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变复性后,作为抗原包板,ELISA检测,与BVDV阳性血清有较好的反应,说明原核表达的BVDVN-末端Erns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反应原性)。将BVDV Erns E2基因克隆连接到真核载体pEGFP-Nl,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Ems和pEGFP-Nl-E2转染入293T细胞中,发现只有Erns能够成功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了针对BVDV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用于测定NCP-BVDV滴度及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易于在生产和科研中推广和应用。并且成功的原核表达出了 BVDVN-末端Erns蛋白,以及真核表达出了 BVDVEms蛋白。原核表达的抗原Erns片段具有生物学活性,对后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究奠定基础,Ems真核表达的成功为后续针对Erns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4-01)

陈姝承,孙慧敏,李素,刘平黄,马吉飞[10](2017)在《针对猪瘟病毒E2蛋白的嵌合猪源化单克隆抗体的表达及抗病毒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要求必须申报的动物疫病之一。猪瘟的病原是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CSFV的结构蛋白由衣壳蛋白(C)和囊膜糖蛋白(E~(rns)、E1、E2)构成。E2蛋白是CSFV主要的保护性抗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从而抵抗CSFV的感染。此前,本团队制备了一株针对CSFV E2蛋白的鼠源单克隆抗体HQ06。文中将HQ06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与猪源恒定区基因嵌合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利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制备一株针对CSFV E2蛋白的嵌合猪源化单克隆抗体c HQ06。应用ELISA、Western blotting试验证实了c HQ06与CSFV E2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中和试验结果表明c HQ06可以中和CSFV。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CHO细胞稳定表达了具有良好反应性和中和活性的针对CSFV E2蛋白的嵌合猪源化单克隆抗体c HQ06,为研究CSFV E2蛋白结构、功能以及开发新型的CSFV诊断和治疗制剂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抗病毒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实验通过制备抗肠道病毒71型鸡卵黄抗体(anti-EV71 IgY),开展其在体内及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EV71),体外抗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的相关检测,并对其抗EV71和CVA16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种新的能交叉被动免疫治疗由EV71和CVA16引发的手足口病(HFMD)方案。方法:以EV71毒株作为抗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1:1混合并吹打使其乳化均匀,通过多次注射来免疫SPF级母鸡,收集并提取纯化IgY;蛋白定量法检测IgY的总蛋白浓度;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试IgY纯度;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评价特异性IgY的浓度变化规律;蛋白质印记法和免疫双向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化IgY的特异性;采用观测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的细胞病变效应(CPE)检测特异性IgY体外对EV71与CVA16中和能力的量效关系,抗EV71稳定性和时效性;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Y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中的抗EV71作用;灌胃给药检测特异性IgY对被EV71病毒感染的新生BALB/c鼠的保护作用。结果:IgY总蛋白浓度在免疫后整体呈上升趋势;SDS-PAGE电泳图显示纯化的IgY纯度良好,可被分裂为分子量约为70 kDa的IgY重链(H)及30 kDa的IgY轻链(L);通过ELISA我们发现特异性IgY浓度在免疫后的第7天出现增加,在第7周达到最高,并在较高水平维持4周左右;免疫双向琼脂扩散实验与Western blot测得特异性IgY具有与EV71、CVA16毒株良好的免疫结合性,能特异性识别EV71和CVA16的包膜蛋白VP1及VP3;IgY体外中和病毒实验结果显示,特异性IgY能抑制EV71病毒和CVA16病毒的感染病变能力,并呈剂量-效应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特异性IgY在感染早期对EV71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感染后期抑制效果不明显;特异性IgY在4℃、室温、37℃条件下48 h后抗病毒活性依然稳定,60℃条件下1.6μg/mL仍能对病毒达到100%的抑制率。反复冻融5次后对IgY的抗病毒活性没有影响。特异性IgY对肠道病毒EV71、CVA16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对其他肠道病毒抑制效果不明显;免疫荧光法显示特异性IgY在3.72μg/mL对Vero细胞中的毒株能达到近乎100%的抑制作用;特异性IgY实验组新生鼠生存率达到100%,相比于对照组无消瘦,精神萎靡,毛发生长异常等症状。结论:(1)免疫后提取的特异性IgY纯度与抗病毒特异性良好。(2)特异性IgY能识别EV71、CVA16病毒的包膜蛋白VP1与VP3,在体外抗病毒实验中能有效地抑制EV71病毒和CVA16病毒活性并呈剂量-效应相关关系。(3)特异性IgY作用于EV71感染早期处理明显优于后期,并且特异性IgY的稳定性较好。(4)特异性IgY灌胃给药后可以对被EV71攻击的乳鼠提供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毒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翟贯星,陆璐,路慧丽,陈代杰.双特异性抗体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9

[2].高恩怡.手足口病毒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抗病毒作用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9

[3].李阔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纳米抗体在体内抗病毒感染的初步验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张雨.单个B淋巴细胞的抗病毒抗体的筛选与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5].卜桐,崔乐乐,刘兆基,张涵旭,史雨.单克隆抗体在抗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6].余东山,翁天豪,胡晨雨,吴晓鑫,吴南屏.抗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GP和VP40单克隆抗体的抗病毒作用研究[C].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7].崔丹,张建楼,左玉柱,吴峰洋,郑志强.驴源抗犬细小病毒IgG抗体的制备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8

[8].梁文花,贾云慧,许程志,吴运谱,陈艳.两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蛋白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病毒活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8

[9].黄丽嫒.BVD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用于抗病毒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D].扬州大学.2018

[10].陈姝承,孙慧敏,李素,刘平黄,马吉飞.针对猪瘟病毒E2蛋白的嵌合猪源化单克隆抗体的表达及抗病毒活性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7

标签:;  ;  ;  ;  

抗病毒抗体论文-翟贯星,陆璐,路慧丽,陈代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