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生素诱变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生素,抗性,放线菌,离子束,菌株,内酯,磷酸盐。
抗生素诱变育种论文文献综述
何海燕,方晓欣,梁榕,钟采灵,彭文丽[1](2019)在《水中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耐药性的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常规梯度稀释法涂布于添加有重铬酸钾的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农用抗生素菌种筛选,分离出9种菌,采用致病菌作为指示菌,1号、3号、4号和7号抑菌作用明显,其中3号抑菌作用较强,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培养特征鉴定该菌为链霉菌属放线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以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为供试药品对3号菌株进行耐药性诱变,采用划线分离出耐药性菌株S3、G3、R3,Gg3耐药性诱变后正突变菌株Gg3,抑菌活性显着提高,遗传稳定性好。(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何海燕,覃拥灵,秦文芳,柳雨珠,武文嫔[2](2018)在《农用抗生素高产菌株的筛选分离及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验分离得到4株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编号1~#~4~#。以厚垣镰孢霉(Fusarium chlamydospo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指示菌,测定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菌株进行诱变育种。结果表明,菌株1~#对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抑菌圈直径>10 mm,抑菌活性较好。采用紫外诱变、重金属激活沉默基因复活诱变两种方法诱变菌株1~#后,对厚垣镰孢霉、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分别增加了25.68%、32.11%、34.85%、28.28%。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初步鉴定菌株1~#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8年09期)
吴越,黄运红,李瑾,龙中儿[3](2013)在《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的亚硝酸盐诱变育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育抗生素高产的炭样小单孢菌突变株,以提高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的产率。[方法]用亚硝酸钠对产抗生素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单胞子悬浮液进行诱变处理,结合利福平抗性筛选法筛选。[结果]获得1株抗生素产率比出发菌株提高266.05%的抗生素高产突变株JXNU-1-16-Y65。[结论]研究证实了亚硝酸钠在诱变选育抗生素高产突变株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3年10期)
李瑾,黄运红,李鹿鸣,彭伟梦,龙中儿[4](2013)在《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的热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诱变处理,结合庆大霉素抗性筛选法筛选,对产抗生素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进行选育,最终获得抗生素高产菌株JXNU-1-16-R4。结果显示,其抗生素产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8.53%。(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俊,谭红,钟娟,周金燕,舒丹[5](2011)在《产抗生素角毛壳菌CH21的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角毛壳菌(Chaetomium cupreum)CH21的萌发孢子作为诱变材料,采用微波辐照和紫外线照射进行诱变处理,用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作为测试菌株,结合PDA双层平板法初筛和管碟法复筛,选育高产抗生素的突变株。结果表明:最佳微波诱变条件为500W、2450MHz、15s,紫外诱变条件为15W、30cm、300s。对出发菌株CH21进行一轮微波诱变和一轮紫外诱变,筛选得到5株高产菌株,其中CH21-2-20抑菌圈直径最大,为20.20mm,较抑菌圈直径为12.50mm的出发菌株增大了62%。连续传代5次,CH21-2-20抑菌圈直径稳定在19.40~20.38mm。(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金建玲,郝召,王伟,韩文志,游哲荣[6](2011)在《新型抗真菌抗生素CA-SD07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拟通过紫外线诱变结合耐高浓度磷酸盐筛选广谱抗真菌抗生素CA-SD07的高产菌株。方法采用两种育种方式:紫外线诱变(UV),紫外线诱变后进行高浓度磷酸盐抗性筛选(UV+Pi)。筛选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摇瓶发酵和小型发酵罐发酵。结果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从UV组和UV+Pi组共筛选到6株抗生素相对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100%以上的高产菌。通过发酵罐发酵试验,选出1株抗生素相对产量稳定提高100%以上,且发酵周期缩短约24h的突变菌株。结论 UV+Pi与UV组育种效果接近,抗磷酸盐筛选并没有明显提高抗生素产量的作用,提示利用抗磷酸盐筛选高产菌株,需要在现行方法上进行改进才有可能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王晓丹[7](2011)在《山东链霉菌产叁烯抗生素的精制及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本实验室筛选到的山东链霉菌(Streptomyces shandongensis)进行发酵,采用大孔吸附树脂X-5和HP-20联用的方法,对发酵液中所含的广谱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得到了纯度在89%以上的淡黄色粗品,该粗品的效价与制霉菌素的效价相似。经制备型HPLC收集的样品,低温真空旋转蒸发后冻干得到了纯度在95%以上的白色粉末状纯品。该纯品经紫外光谱扫描、质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结构解析后,测得其是分子式为C23H3408S的共轭叁烯硫酸酯化合物。为了选育山东链霉菌高产抗生素的菌株,利用各种理化诱变因子改变原种自身遗传物质。通过紫外线加氯化锂(UV+LiCl)复合诱变得到高产菌株1号和3号,其中1号的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比原种的大24.3%,3号的发酵液上清抑菌圈直径比原种的大48%;通过紫外线-LiCl-高渗/抗生素平板综合诱变得到高产菌株90s-制低-8和120s-3P-2,其中90s-制低-8的粗品产量达到了118.5mg/L,较原始菌株(60mg/L)提高了97.5%;采用新型诱变方法——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法进行诱变,得到了高产菌株90-a-1,其抑菌圈直径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1.8%,并证明了离子束注入后会出现的特殊“马鞍型”突变率曲线。MIC结果表明,3号、90s-制低-8和90-a-1这叁株菌的效价均达到原始菌株的2倍。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山东链霉菌及其9株突变菌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它们与原种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基因片段多态位点平均为79.28%。结果表明使用的各诱变方法均能从DNA水平上对原始菌株产生改变。其中,采用离子注入诱变在注入剂量为90时得到的突变菌株,多态性最高,说明在该剂量下,离子束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改变作用最强,符合离子束注入诱变的特点,同时说明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很适合用于链霉菌的诱变育种工作。(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05-25)
高兴强[8](2010)在《一株炭样小单孢菌产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其热诱变育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断开发利用新抗生素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筛选新抗生素的产生菌及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生物学意义。本文在前期分离到一株具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并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层析、电泳纯抗生素产品的基础上:1)研究了炭样小单孢菌JXNU-1产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炭样小单孢菌JXNU-1产抗生素对不产芽孢的球菌、杆菌及产芽孢的杆菌等常见G~+均有抗菌作用,且对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强于对非芽孢菌的抑菌作用,对芽孢菌的杀菌速率快于对非芽孢菌的杀菌速率。同时,所产抗生素对常见的G~-菌,如铜绿假单孢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产气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炭样小单孢菌JXNU-1产抗生素对G~+、G~-的最低杀菌浓度一般是最低抑菌浓度的8-16倍。抗生素对菌体的MIC受体系的pH、菌体接种量和离子强度的影响。通过显微观察最低抑菌浓度的抗生素处理的细菌的形态变化,表明炭样小单孢菌JXNU-1产抗生素抗菌作用是抑制了细菌细胞的分裂。2)研究了炭样小单孢菌JXNU-1产抗生素和常见抗生素的联合抗菌作用。结果表明,炭样小单孢菌JXNU-1所产抗生素与抑制细胞壁合成的头孢拉定联用为无关作用(FIC指数=2.0),而与抑制细菌蛋白质、核酸的合成的抗生素联用时,为相加或协同作用(FIC指数≤1.0)。3)探究了炭样小单孢菌JXNU-1热诱变育种的影响因素,并筛选抗生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生长7 d的孢子热诱变后的正变率分别是生长9 d、11 d的孢子热诱变后的正变率2.2倍、2倍;并且高浓度的孢子比较低浓度的孢子更易产生正突变;87%的致死率比73%的致死率更有利于正突变体的产生;但加入dNTP mixture、调节孢子液pH、平板培养温度以及孢子悬液状态的处理虽然对致死率有一定的影响,但都不能有效提高正突变率。从41株正突变株中筛选到一抗生素高产菌株ZD-2,其抑菌圈直径达到33 mm,比出发菌株的抑菌圈直径高出了6.6 mm。(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6-01)
李戈,李学兰,李荣英,彭建明,赵俊凌[9](2009)在《产抗生素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诱变育种技术是提高抗生素产生菌产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介绍了自然突变育种、紫外线诱变育种、微波诱变育种、激光诱变育种、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6种产抗生素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李芹,周礼红,钱仕元,张怀东[10](2009)在《抗真菌抗生素产生菌UEZC的~(60)Co-γ射线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高产抗真菌抗生素菌株,用出发菌株UEZC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以拮抗菌对峙法初筛,琼脂块法、管碟法复筛,筛选到高产突变株MUE-4,其抑菌活性较UEZC菌株提高了近1倍,遗传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抗生素诱变育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实验分离得到4株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编号1~#~4~#。以厚垣镰孢霉(Fusarium chlamydospo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指示菌,测定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菌株进行诱变育种。结果表明,菌株1~#对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抑菌圈直径>10 mm,抑菌活性较好。采用紫外诱变、重金属激活沉默基因复活诱变两种方法诱变菌株1~#后,对厚垣镰孢霉、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分别增加了25.68%、32.11%、34.85%、28.28%。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初步鉴定菌株1~#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生素诱变育种论文参考文献
[1].何海燕,方晓欣,梁榕,钟采灵,彭文丽.水中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耐药性的诱变育种[J].饲料研究.2019
[2].何海燕,覃拥灵,秦文芳,柳雨珠,武文嫔.农用抗生素高产菌株的筛选分离及诱变育种[J].中国酿造.2018
[3].吴越,黄运红,李瑾,龙中儿.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的亚硝酸盐诱变育种(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3
[4].李瑾,黄运红,李鹿鸣,彭伟梦,龙中儿.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的热诱变育种[J].生物技术通报.2013
[5].王俊,谭红,钟娟,周金燕,舒丹.产抗生素角毛壳菌CH21的诱变育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
[6].金建玲,郝召,王伟,韩文志,游哲荣.新型抗真菌抗生素CA-SD07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初探[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
[7].王晓丹.山东链霉菌产叁烯抗生素的精制及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D].山东大学.2011
[8].高兴强.一株炭样小单孢菌产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其热诱变育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9].李戈,李学兰,李荣英,彭建明,赵俊凌.产抗生素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9
[10].李芹,周礼红,钱仕元,张怀东.抗真菌抗生素产生菌UEZC的~(60)Co-γ射线诱变育种[J].贵州农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