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变换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换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余弦,哈达,视频,邻域,模板,测试,光谱仪。

变换编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徐君,谢正茂[1](2019)在《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Hadamard变换编码模板设计及空间光谱调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利用数字微镜器件生成Hadamard光调制编码模板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利用该编码模板进行光调制的工作原理及设计中应注意的技术细节。采用原型样机光谱仪对入射激光进行编码成像实验,光谱反演后提取图像上样本区域内少量像素点的光谱曲线,发现其光谱峰值恰好在激光波长所在的光谱通道内,反演后的图像中只有激光波长所在光谱通道的光谱图像有能量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数字微镜设计的Hadamard编码模板达到了理想的空间光调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4期)

宋世昶[2](2018)在《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的帧间预测及变换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采集和显示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质量在不断提高,视频的数据量也随之呈现着爆炸式的增长,进而导致视频的存储和在线传输问题变得愈加严峻,这对视频数据的压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为了应对未来8K及以上的超高分辨率视频压缩问题,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的制定工作已提上了日程。H.266的探索工作已于2015年开始,至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H.266依旧沿用传统的混合视频编码框架,与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EVC相比,H.266在图像块的划分、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编码等关键环节均引入了新的高效编码技术,以提高编码性能,这些编码技术仍然存在可优化改进的余地。本文围绕H.266在变换编码和帧间预测方面引入的编码技术展开研究,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了相关优化工作,力争为H.266的制定贡献一份力量。首先,为了降低多核变换技术的编码复杂度和比特开销,本文对多核变换(Explicit Multiple Core Transform,EMT)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变换核的特性以及不同预测模式所产生残差信号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帧间模式依赖的变换方法,以进一步优化EMT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HEVC的变换方案,提出的方法在低延时配置下分别平均取得了1.03%和1.02%的BD-Rate节省。与多核变换技术相比,该方法分别平均取得了0.12%和0.16%的BD-Rate节省,并且编码器的整体复杂度分别降低了4%和6%,取得了编码性能和编码效率的双增益。在损失少量的编码性能下,编码复杂度最高可降低1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DST7和DCT2对模板匹配技术产生的残差信号的能量集中效果,结合这两种变换核的优势,构建一种新的DST7-DCT2混合变换,替代原先的DST7变换。实验表明,构建的变换在随机接入配置下取得了0.031%的BD-Rate节省。其次,文章对H.266引入的帧率上转换(Frame Rate Up Conversation,FRUC)模式中的模板匹配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该技术在确定运动信息后,没有进一步结合编码块的像素信息对预测方向进行决策,导致该技术存在预测方向不准确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编码性能。对此,本文综合考虑预测方向准确性、比特开销、编码复杂度叁个因素,提出了叁种预测方向决策的方案来弥补这一缺陷。实验表明,叁种方案在随机接入配置下取得了显着的BD-Rate节省,即0.23%、0.47%和0.51%,在仅打开FRUC技术的情况下,BD-Rate节省高达0.48%、0.68%和0.77%。(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6)

霍萨姆(AHMED,HAGAG)[3](2017)在《基于变换编码和分布式编码的谱带排序优化的卫星图像通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遥感中心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球表面可用卫星图像。一方面,卫星图像提供大量信息,每一张图像大小在几十兆字节到千兆字节范围之间,图像压缩可以有效的减少存储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用户的位置和信息。因此,使用卫星导航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传输这些卫星图像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高光谱图像已经在独立的陆地地图服务,以及政府和军事活动等各种各样遥感项目得到了广泛应用。考虑到高光谱卫星图像中的一些频带受到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大气以及信道噪声的干扰,我们将同一个高光谱图像的不同版本进行联合处理,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因此,研究高光谱卫星图像通信方案以提高接收图像的质量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提供了卫星图像通讯的有效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由两部分组成;压缩和传输。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两个卫星使用小波变换和速率控制卫星图像的图像压缩方法。第一个压缩方法是基于从原始卫星图像众多相关联的频带中去除一些小波子带。被分解的子带由使用带之间的相关系数决定,然后重建解码器从最相关的子带到那些被删除的子带。这种方法减少了高质量卫星图像的储存大小。来自ETM的多频谱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将平均多光谱图像质量提高了3-11d B。第二个压缩方法介绍了一个立足于码率控制的卫星图像有损压缩的简单方法,该方法的目标是减少植物特征的影响。这个压缩技术是基于一个新的速率控制方案的植被组(即。组包含最重要的乐队,植被特征提取)编码比特率高于其余组。该研究是在几个卫星图像上进行的,来自ETM的多频谱图像;通过飞船可见分光仪采集的多频谱遥感图像。在所有实验结果中,传统的压缩方法对卫星图像的植被特征表现出更大的影响。此外,所提出的方法对植被特征影响较小。这些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第二部分介绍了两个无线通信构架,卫星传感图像问题中解决大量接收端情况下的无线编码和基于Soft Cast和分布式编码。本文将这些框架进行了扩展,用来解决多波段的遥感图像问题。第一个通讯方法,称为Hyper Cast,使用一个集群转换的方法。这种方法将高光谱图像波段分成组,然后采用变换从每组删除冗余信息。随后,传输能量将根据他们的能量分布直接分配到量化数据上,无需FEC的参与。Hyper Cast分别在Line Cast,Soft Cast-3D和传统框架上广播PSNR增益高达6.98d B,3.48dB和6.14d B。第二种通讯方法是基于DWT和分布式信源编码实现的。小波变换之前,高光谱的预处理是进行两步波段订购和规范化。对DWT操作,我们进行一个叁级划分,每个频谱图像划分为10个小波子带,其中9个子带是图像的细节描述。最后的一个级别(LL-LL-LL)为图像的近似描述。对于LL-LL-LL子带,我们采用了基于信源分布式编码的培基编码技术来提高压缩效率,同时降低编码复杂度。小波分解后细节和陪集值传播类似于前面的方案没有FEC。广播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分别比Line Cast,Soft Cast-3D和常规框架提高了6.91d B,3.00dB和5.63d B平均图像质量。此外,所提出的方案比所有最先进的方案具有较少的编码时间。最后,此通信方案提出了高效的排序算法来提高压缩性能。与平均PSNR上没有频带排序高达1.30d B的情况相比,所提出的频带排序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荷鑫[4](2017)在《基于变换编码的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压缩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在有限的存储空间、处理速度以及传输带宽下无法实时完成存储、处理以及传输。单纯地依靠增加存储器的容量,加快仪器的处理速度和提高泥浆脉冲的传输速率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论文深入研究了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压缩方法,并完成了以下具有创新性的工作:首先,针对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数据需要实时存储、处理以及传输的迫切要求,结合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分布集中、局部变化平缓和强相关的特点,提出采用KL变换编码对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进行压缩。通过连续光栅扫描方法重组测井数据,采用KL正交变换和均匀量化彻底去除重组数据间的相关冗余,使用游程编码和霍夫曼编码去除量化系数间的编码冗余,实现测井数据的二次压缩。该方法弥补了常规测井数据压缩方法的不足,在保证恢复信号质量的前提下,满足了数据实时处理的要求,仿真实验和实际测井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其次,针对KL正交变换方法中变换基的求解造成运算复杂度高和数据存储受限以及传输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采用DCT变换编码对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进行压缩。通过DCT正交变换较大程度地去除重组数据的相关冗余,进而完成测井数据的二次压缩。该方法有效地弥补了KL正交变换中变换基的求解所造成的运算复杂度高和数据存储受限以及传输实时性差等不足,数值仿真和实际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大程度保留测井数据特征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数据高速实时地压缩。最后,针对DCT正交变换方法中浮点运算造成运算复杂度高以及编解码不匹配等问题,提出采用改进整数DCT变换编码对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进行压缩。在综合分析整数DCT变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任意阶整数DCT变换基的通用生成算法,并依据能量集中率、去相关效率和运算复杂度等评价准则,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适合核磁共振测井数据的任意阶整数DCT变换基的优化选取方法,将求得的变换基用于正交变换。该方法在保留传统DCT变换特性的基础上,有效地弥补了浮点运算造成运算复杂度高以及编解码误匹配的不足。数值仿真实验和实际测井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充分保留测井数据特征的前提下,能够更高速实时地存储、处理以及传输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宋锐[5](2017)在《面向高性能视频编码的变换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技术的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等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视频技术正在向大数据量,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视频大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对视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因而高效率的视频压缩技术对视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5月由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和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组成的联合编码小组JVT发布了当前主流的编码标准H.264/AVC。相比于之前的编码标准,H.264/AVC的视频压缩性能提升了 50%。十年之后,2013年1月由MPEG和VCEG组成的联合编码小组JCT-VC发布了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高性能视频编码(HEVC)。HEVC在H.264的基础上性能又提升了 50%。现有的视频编码标准都是通过预测编码去除时间和空间的冗余得到残差信号,残差信号通过变换量化后进行熵编码。而残差的数据量占据整个编码数据量的绝大部分。因此一个好的变换编码方式将会大大提高编码器的压缩效率。无论是H.264还是HEVC,其变换都是采用固定的变换基,然而不同图像的纹理特性不一样,其预测残差的统计特性存在差异。对于不同统计特性的残差采取相同的变换方式,显然无法有效地消除残差的相关性。本文从变换编码出发,做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增加未来视频编解码器(Future Video Codec,FVC1)变换基的种类来改进FVC的变换编码效率。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自适应的变换基来改进变换编码的效率。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自适应多变换技术,在FVC现有的编码框架上,通过增加DCT-Ⅴ,DCT-Ⅷ,DST-Ⅰ叁种变换基,编码器通过遍历不同的变换基找出一个最适合编码的变换基作为当前的变换基,自适应多变换技术为变换内容提供了不同的变换方式,相比于之前只有固定变换基的变换方式,自适应性更高。本文同时统计和分析变换基的使用情况,提出了快速的自适应多变换技术。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自适应多变换算法可以提升压缩效率2%~3%左右。2、本文提出正交匹配追踪变换技术,在HEVC现有编码框架上,通过模板匹配,在线训练的方法得到与当前待变换内容相关的自适应变换基。然后通过与现有变换编码对比,找出一种最优的变换方式进行变换编码。相比于之前变换编码对于所有变换内容均采用相同的变换方式,正交匹配追踪变换技术考虑了变换内容的多样性。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正交匹配追踪变换技术可以提升压缩效率1%~3%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4-01)

曾弘扬[6](2015)在《基于Epiphany的HEVC变换编码的并行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视频图像进行传输所需要存储的数据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因此在保持视频图像清晰度不变的前提下,使其存储量下降成了解决高分辨率视频中图像传输问题的关键。其中通过变换编码来对视频进行压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广泛地采用离散余弦变换来对视频图像进行压缩编码,例如H.264编码标准,以及于2013年2月推出的最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5/HEVC中。为解决高分辨率视频图像的传输问题,本文对高性能视频编码(HEVC)中变换编码部分做出了改进,采用多核的Epiphany处理器通过并行计算来实现变换编码对视频图像进行的压缩处理,并针对其中最为耗时的大矩阵乘法运算部分设计出了并行算法,使得变换编码的计算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论文主要研究成果:(1)针对变换编码计算量很大,且变换数据都是二维的,在很多多维数据处理时都需要进行数据的降维处理,算法复杂度较大,降低了计算效率的这一现象。以DCT变换编码为例推导出了其整数变换,由于变换矩阵中都是整数,这样通过移位运算就可以省去大量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并且在二维矩阵中的数据都是在各子块内部进行分块处理的,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并行进行处理。(2)由于变换编码中有许多的大矩阵乘法运算,若通过串行实现其计算将占用极大的系统资源,为此采用了多核的Epiphany处理器对大矩阵的乘法进行并行计算。给出了通过并行计算来实现可扩展的大矩阵乘法的Cannon算法,以此来提高大矩阵乘法的计算效率。(3)采用基于Zynq与16核的Epiphany混合架构,利用双核的Arm A9架构来运行基于ubuntu系统的HM模型的HEVC编码器。通过多核硬件平台来对基于Epiphany的HEVC变换编码并行计算进行验证。对实验结果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准备将对上述两部分的多核并行处理应用到标准HM模型编码器中。(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吉莉[7](2015)在《哈达玛变换编码探测信号重建和降噪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达玛变换编码探测技术是一种基于信号调制的多通道探测技术,具有高信噪比、高光通量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弱辐射探测中具有显着优势。然而复杂目标场景下,信号探测和重建过程繁琐;低灵敏度探测条件下,重建目标图像中依然残留明显噪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直接探测方式对弱辐射信号成像质量较差,图像信号完全被淹没在噪声当中。本文将哈达玛变换应用到弱辐射信号探测当中,对哈达玛变换编码探测到的信号,优化了基于哈达玛解码的信号重建模型,通过这种信号重建的方式,使得传统直接探测方式无法成像的目标场景能够被重建出来。低灵敏度探测条件下,为了兼顾编码探测的性能和速度,需选取适中大小的编码矩阵,这就导致了重建目标图像中依然残留噪声,受损严重。本文针对受损的重建目标图像,分析了哈达玛变换编码探测重建信号噪声的特殊性:噪声信号独立性和相邻信号噪声相关性,在研究已有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降噪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邻域平均的哈达玛重建图像降噪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上述理论研究工作为基础,在弱辐射以及低灵敏度探测实验条件下,重建基于哈达玛变换编码探测目标图像信号;以受损的重建目标图像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降噪方法与本文提出的基于邻域平均的降噪方法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直接探测方式,优化的哈达玛信号重建方式能有效提高弱辐射信号的探测信噪比;相对于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降噪法,本文提出的基于邻域平均的降噪方法兼具性能与效率的优势,能进一步提高重建目标图像的信噪比。(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梁浩[8](2014)在《小波变换编码在音乐版权信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互联网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从网络上汲取所需信息。但对网络多媒体数据的随意下载、篡改和传播,使多媒体数据的盗版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版权保护和安全认证等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数字水印技术,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多媒体数据的侵权问题。本文利用小波编码的理论知识,针对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选取音频数字水印作为研究内容。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本文先研究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编码的加性嵌入算法,在音频中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分解低频分量,加性嵌入版权水印信息。该方法实现简单,面对多种攻击表现出一定的鲁棒性。在版权水印预处理时,采用Arnold置乱降低水印图像的耦合性,保障水印系统的安全。并且通过实验仿真分析和讨论了最佳小波基的选择问题。2.针对加性嵌入算法不能实现音频水印的盲提取,鲁棒性和安全性不足够强的特点,在上述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小波变换编码的改进算法——基于混沌调制和双变换域的鲁棒性水印算法。利用离散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和离散余弦的聚能特性,通过修改双变换域的中低频系数,在载体音频中嵌入水印信息。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鲁棒性。3.基于混沌调制和双变换域的鲁棒性水印算法,采用Logistic混沌序列对预处理后的水印信号作异或调制。水印提取时,只有提供完整的解调密钥才能够提取出水印信息,并且提取时不需要原始音频参与,实现了水印的盲检测。音频水印的鲁棒性测试时,本文不仅研究和讨论了一些常见的攻击方法,还引入了诸如谱减法消噪、线性预测编码等语音信号增强和编码的技术手段。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载体信号时,改进算法的水印面对攻击都表现出很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程亚丽[9](2014)在《变换编码在测试压缩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进入深亚微米尺寸以来,其电路的复杂度和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得集成电路测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同时产生的巨大规模的测试数据量,不仅加重了自动测试仪(ATE)的存储容量和传输带宽负担,还会增加测试应用时间。因此,如何减少测试数据量是集成电路测试的挑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测试向量压缩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在较小的硬件代价下,减少测试向量的规模,提高测试压缩率,从而减少所需ATE的存储空间和测试应用时间。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变换编码的测试激励编码压缩方法。该方法结合变换编码和编码压缩技术,通过K-L变换将原测试向量拆分为主分量和残分量两部分,将传统地对原测试向量的压缩转为对残分量的压缩,从而大大提高了测试压缩率。该方法利用hadamard矩阵来近似实现主分量,将结构复杂的K-L矩阵转化为结构简单的hadamrd矩阵,减少了硬件代价,其损失的压缩率在可接受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测试数据压缩率,它的平均测试压缩率可达77.94%,分别高出FDR编码和双前缀编码压缩率20.68%和10.83%,hadamard矩阵近似实现后的平均测试压缩率达到71.88%。(2)基于K-L变换的多分量选取的测试激励压缩方法。该方法是对第一种方法的深入和拓展。它根据原测试向量做K-L变换后得到的频谱分量所占总能量的比重不同,选取多个频谱分量来合成主分量。实验结果表明选取的频谱分量个数越多,所得到的测试压缩率越高。选取3个频谱分量的情况下,平均测试压缩率可达79.08%。(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14)

陈明书[10](2013)在《混合视频编码框架下的变换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手机、平板电脑开始转向2K(2580x1600),电视开始转向4K(3840x2160),在线视频服务网站的分辨率提升到720P/1080P分辨率,随着高清视频的大量普及,网络传输速度和存储介质容量也迅速提升,但是依然对视频压缩编码的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距离上一代标准H.264的发布已经有十年,在过去的十年间新的算法提出,为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在2010年4月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的MPEG小组和ITU-T VCEG小组共同成立JCT-VC小组(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在德国德累斯顿市召开第一次JCT-VC会议,标识着新一代数字视频压缩标准的制订——高效的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HEVC)正式开始。在2010年7月,JCT-VC小组发布HEVC标准的编码效率测试平台候选TMuC (Test Model under Consideration, TMuC),成立16个AD HOC小组,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向来接收和审阅标准提案。在2010年10月,JCT-VC小组发布HEVC标准的第一个编码效率测试平台HM (HEVC test Model)。在2012年1月,JCT-VC小组发布HEVC标准的第一个标准化委员会草案CD (Committee Draft)。在2012年7月,JCT-VC小组发布HEVC标准的第一个国际标准草案DIS (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在2013年1月,JCT-VC小组发布HEVC标准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最终草案FDIS (Final 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在2013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的ITU-T会议上,HEVC正式成为新一代的H.265标准。本文针对混合视频压缩编码框架中的变换编码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在分析已有标准中的变换技术基础后,重点针对目前最新的HEVC标准中的变换编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2个改进算法和面向Intel x86平台的SIMD优化,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讨论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主要关注基于波形编码,在分析H.261标准的编码框架、编码算法和码流分层结构叁个方面后,给出目前视频压缩编码中的3种变换编码。H.261标准采用原始的64位精度的浮点离散预先变换DCT, H.264标准采用系数调整后的整数DCT变换,HEVC表在采样对实数变换矩阵进行缩放和取整的整数DCT变换。其次,针对HEVC标准提出预测模式相关方向性DCT变换算法。首先对HEVC标准中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和压缩性能进行总结。在HEVC标准化过程中涌现大量变换算法,这些算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预测模式相结合,一类是基于图像内容训练变换矩阵。然后提出模式相关方向性DCT变换(MD-DDCT)算法,从仿真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针对图像内容中方向性比较明显的序列BasketballDrill能够获得0.39%的增益。然后,在对HEVC标准中整数DCT变换矩阵的正交性和规范性进行研究后,提出具有更优正交性的整数DCT变换矩阵。首先分析HEVC标准中整数DCT变换矩形系数的选择方法,给出正交性判决模型和正交性验证,提出新的整数DCT变换矩阵。针对规范性的不足,在分析量化流程后,给出规范性补偿矩阵。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高分辨率高码率的情况下,能够获取0.32的增益,在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获得明显的增益。原因是在码率较低的情况下,量化步长较大,变换引入的正交性和规范性误差不能显现出来。最后,在分析导致HEVC标准的计算复杂度大大提升的来源后,给出Intel x86计算平台的指令集发展历程和针对多媒体设计的SIMD指令,再结合HEVC标准中SAD、DCT的特性,给出基于SIMD指令的优化思路和汇编代码实现,最后嵌入到HEVC标准对应的官方测试代码HM中,根据HEVC标准的测试规范给出加速测试结果,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获得基于SIMD指令集的汇编优化获得明显的加速,在计算4x4DCT时,能够获得61倍的加速,在计算8x8DCT时,能够获得13倍的加速。(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12-31)

变换编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采集和显示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质量在不断提高,视频的数据量也随之呈现着爆炸式的增长,进而导致视频的存储和在线传输问题变得愈加严峻,这对视频数据的压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为了应对未来8K及以上的超高分辨率视频压缩问题,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的制定工作已提上了日程。H.266的探索工作已于2015年开始,至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H.266依旧沿用传统的混合视频编码框架,与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EVC相比,H.266在图像块的划分、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编码等关键环节均引入了新的高效编码技术,以提高编码性能,这些编码技术仍然存在可优化改进的余地。本文围绕H.266在变换编码和帧间预测方面引入的编码技术展开研究,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了相关优化工作,力争为H.266的制定贡献一份力量。首先,为了降低多核变换技术的编码复杂度和比特开销,本文对多核变换(Explicit Multiple Core Transform,EMT)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变换核的特性以及不同预测模式所产生残差信号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帧间模式依赖的变换方法,以进一步优化EMT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HEVC的变换方案,提出的方法在低延时配置下分别平均取得了1.03%和1.02%的BD-Rate节省。与多核变换技术相比,该方法分别平均取得了0.12%和0.16%的BD-Rate节省,并且编码器的整体复杂度分别降低了4%和6%,取得了编码性能和编码效率的双增益。在损失少量的编码性能下,编码复杂度最高可降低1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DST7和DCT2对模板匹配技术产生的残差信号的能量集中效果,结合这两种变换核的优势,构建一种新的DST7-DCT2混合变换,替代原先的DST7变换。实验表明,构建的变换在随机接入配置下取得了0.031%的BD-Rate节省。其次,文章对H.266引入的帧率上转换(Frame Rate Up Conversation,FRUC)模式中的模板匹配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该技术在确定运动信息后,没有进一步结合编码块的像素信息对预测方向进行决策,导致该技术存在预测方向不准确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编码性能。对此,本文综合考虑预测方向准确性、比特开销、编码复杂度叁个因素,提出了叁种预测方向决策的方案来弥补这一缺陷。实验表明,叁种方案在随机接入配置下取得了显着的BD-Rate节省,即0.23%、0.47%和0.51%,在仅打开FRUC技术的情况下,BD-Rate节省高达0.48%、0.68%和0.7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换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徐君,谢正茂.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Hadamard变换编码模板设计及空间光谱调制分析[J].半导体光电.2019

[2].宋世昶.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的帧间预测及变换编码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3].霍萨姆(AHMED,HAGAG).基于变换编码和分布式编码的谱带排序优化的卫星图像通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李荷鑫.基于变换编码的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压缩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5].宋锐.面向高性能视频编码的变换编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6].曾弘扬.基于Epiphany的HEVC变换编码的并行计算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7].吉莉.哈达玛变换编码探测信号重建和降噪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

[8].梁浩.小波变换编码在音乐版权信息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

[9].程亚丽.变换编码在测试压缩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

[10].陈明书.混合视频编码框架下的变换编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标签:;  ;  ;  ;  ;  ;  ;  

变换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