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低能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一、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思思[1](2020)在《中药芩矾汤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中药芩矾汤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观察其各项实验室指标、全身及局部症状改善情况与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探讨中药芩矾汤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治疗(青霉素)+消水肿治疗(50%硫酸镁温热湿敷)+基础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清淡饮食);治疗组全身抗感染治疗+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局部予以中药芩矾汤湿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天至14天时全身发热、局部症状(皮损范围、皮温、自觉疼痛程度)、实验室指标(WBC、NE%、CRP、ESR)等情况,并对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若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过敏及全身不适症状,立即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若受试者中途因身体不适口服其他药物,要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3例、10例、7例、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例、8例、18例、2例,总有效率93.3%;2、两组患者治疗前数据对比,性别比较P=0.793,年龄比较t=1.184,P=0.246,病程比较t=0.813,P=0.423,P>0.05;患者诱因比较χ2=0.914a,P=0.816>0.05;患者治疗前症状比较:体温比较t=3.378,P=0.071,皮损面积比较t=0.252,P=0.617,皮温差比较t=0.248,P=0.778,疼痛感比较t=0.242,P=0.810,P>0.05;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血白细胞(WBC)比较t=0.103,P=0.91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比较t=0.559,P=0.579,C反应蛋白(CRP)比较t=-0.375,P=0.709,血沉(ESR)比较t=0.349,P=0.730,P均>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P<0.05;实验室指标组内比较P=0.000<0.05;治疗后实验室各项指标组间比较P<0.05;局部症状组内比较P<0.05;局部症状组间比较,对照组皮损面积中位数及四分位数3.00(2.00,4.25),治疗组皮损面积中位数及四分位数2.00(0.00,3.50),P=0.001<0.05;对照组皮温差中位数及四分位数1.00(0.57,1.52),治疗组皮温差中位数及四分位数0.75(0.22,1.22),皮温差比较P=0.075>0.05;对照组疼痛感中位数及四分位数1.00(1.00,2.00),治疗组疼痛感中位数及四分位数1.00(0.00,1.00),疼痛感比较P=0.007<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ALT、AST、BUN、Ccr)分析,P>0.05。结论实验结果显示1、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治疗下肢丹毒,改善其临床症状,但中药芩矾汤湿敷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疗效显着;2、中药芩矾汤湿敷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程短,安全性高。图2幅;表14个;参116篇。

凌秋玲[2](2019)在《《内经》九针针具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九针针具的相关文献,对九针针具的古今发展进行梳理,分析针具的发展与针具材质、生产力水平的关系,从而为针刺针具的创新提供思路。方法:本文以九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搜集与《内经》九针有关的古代文献资料,结合相关出土文物的考证及现代针刺针具的革新情况,梳理出《内经》九针针具的发展脉络,分析针具的发展与针具材质、生产力水平的关系,为针刺针具的创新提供思路。成果:对针灸针具以朝代梳理分析,春秋战国之前常用针具为砭石、陶针、骨针、草木针、青铜针;战国时期,出现铁制针具,并对人体的脉、经络及穴位等有较深入的认识,一直至秦汉时期古医家们在长期针刺治疗实践过程中,对金属针具的尺寸、形状及大小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功能、形制、尺寸不同的“九针”,而《黄帝内经》中九针相关的文献则是对早期金属针具发展成果的理论总结。后世医家以《内经》为基础,后世医家不断努力,使九针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皮肤等各科疾病。元代医家通过文字记载的描述,绘制了有不同的九针图像,明末还创制眼科针具,即《审视瑶函》“金针拨障术”中使用的“金针图”,明清时期九针中毫针在针刺疗法、刺禁、临床治疗等方面得以扩充发展。针具的发展史不是单纯的“砭石→陶针→骨针→骨针→草木针→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电针、激光针”的过程,而是螺旋式发展,相互交错,相互促进。针具发展是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上的革新和创造,与针具在提高治疗效率上是一致的。结论:按朝代梳理分析针刺针具材质的发展,表明每个时期的针具使用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叠的,并且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针具的发展息息相关。

周昆,周玉红[3](2012)在《综合物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丹毒30例》文中研究指明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好发于下肢和面部,以下肢丹毒常见,一般的抗菌消炎治疗后,短期内不易治愈,且治疗不当复发率高。我科采用高频电疗法的超短波以及低能量氦氖激光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丹毒,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贾树艳[4](2011)在《静脉炎防治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主要的给药途径,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治疗效果。当静脉炎不可避免的发生时,应积极采用有效治疗措施,早发现、早治愈,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安全。近年来,临床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静脉炎的概念、产生静脉炎的原因、静脉炎的预防、静脉炎的治疗进行了阐述,以期在临床工作中尽量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郭献相,方兰巧[5](2010)在《静脉炎的防治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任淑娟[6](2009)在《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能量激光与生物作用会产生生物效应,将这种生物效应应用于医学,可以对某些疾病产生治疗效果。激光针灸仪是用低功率激光照射生物体,产生弱激光生物刺激效应,使患者得到康复治疗。近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激光对生物体具有很多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抗感染,促进组织再生作用,镇痛作用等。激光针灸以无痛、无感染、无明显禁忌穴、安全、不晕针且剂量可控、操作简便等优点,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课题以低能量激光的生物效应为理论基础,研究了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作用机理,并运用蒙特卡罗的数学方法模拟了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和光能量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规律,通过比较单束以及多束均匀分布光和高斯分布光照射下组织内的光子能量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光源和光斑大小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这对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光源选择方面有重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激光针灸的热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激光照射对皮肤的温升影响,并采用Matlab软件模拟了低能量激光针灸仪治疗疾病时,激光照射时间、组织表面温度以及激光功率密度三者的关系曲线,分析了激光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最佳参数选择方案。模拟结果对治疗光源的选取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廖金莲,姚璎芝,孙爱平[7](2008)在《冰马铃薯片结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冰马铃薯片结合氮氖激光照射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PF方案化疗出现化疗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冰马铃薯结合氦氖激光治疗(实验组)和传统的50%硫酸镁湿敷治疗(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有效率达96.6%,对照组有效率达6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3)。结论应用冰马铃薯片结合氮氖激光照射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显着,经济实用、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赵锦颖,李春,王和平[8](2007)在《非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治疗进展》文中认为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治疗静脉炎的方法很多,现对非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物理治疗、西药治疗、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给临床护士提供方便,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疾病得

朱悦萍[9](2006)在《激光外照治疗静脉炎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光对套管针留置输液后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74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7%,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静脉炎安全、无痛、无不良反应,方法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培娟[10](2004)在《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

二、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芩矾汤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选择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治疗方法
    1.2 观察指标
        1.2.1 基本记录
        1.2.2 症状测量
        1.2.3 评定标准
        1.2.4 安全性分析
        1.2.5 统计学方法
        1.2.6 试验中出现的反应及处理
    1.3 治疗结果分析
        1.3.1 治疗前比较
        1.3.2 治疗结果
    1.4 讨论
        1.4.1 应用中药芩矾汤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的理论
        1.4.2 试验结果分析
        1.4.3 外治法
        1.4.4 方解
    1.5 小结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祖国医学对丹毒的认识及进展
        2.1.1 病名来源
        2.1.2 古代中医总结的病因病机
        2.1.3 现代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2.1.4 中医辨证
    2.2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2.2.1 按部位辨证治疗
        2.2.2 按分期分型治疗
        2.2.3 中医内治法
        2.2.4 中医外治法
        2.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3 西医对下肢丹毒的认识及发展
        2.3.1 现代医学对丹毒的认识
        2.3.2 下肢丹毒的诊断
        2.3.3 下肢丹毒的病因
        2.3.4 丹毒的并发症
        2.3.5 致病菌及淋巴管的研究分析
        2.3.6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治疗前后记录表
附录 B 治疗过程中病例记录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内经》九针针具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对“九针”古代文献的研究
        1.1 九针之源
        1.2 九针之形
        1.3 九针之用
        1.4 使用要领
        1.5 《内经》九针的临床应用研究
    2. 现代九针针刺针具的文献研究
        2.1 传统针具的改进
        2.2 现代技术的引进
    3. 常用针具的分类
        3.1 浅刺针具
        3.1.1 无创痛浅刺针具
        3.1.2 浅刺营卫针具
        3.1.3 深刺针具
        3.2 带刃针具
        3.3 穴位刺激针具
        3.4 针刺治疗中的针具选择
        3.4.1 针具选择与疾病不同病期局部病理相应
        3.4.2 针具选择应与疾病所在层次及部位相应
        3.4.3 针具选择应与患者体质和适应性相合
        3.4.4 因病施治,注重手法
        3.4.5 多种针具配合,以求实效
    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一部分 针具的发展史
    1. 战国及以前针具的发展
    2. 战国后至秦汉时期针具的发展
    3. 内经时代后至建国前针具的发展
第二部分 针具材质的发展分析
第三部分 针具发展与生产水平的关系
第四部分 针具的发展对针刺治疗的影响
    1. 丰富针刺治疗方法
    2. 促进针刺理论发展
    3. 扩大疾病治疗的范围
    4. 加强针针刺安全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附件2:不涉及统计分析证明

(3)综合物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丹毒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静脉炎防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炎的概念
2 产生静脉炎的原因
    2.1 机体因素
    2.2 操作不当
    2.3 微粒因素
    2.4 温度因素
    2.5 药物作用
3 静脉炎的预防
    3.1 避免操作不当导致静脉炎
    3.2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合理使用静脉
    3.3 采用加热处理
    3.4 避免药物刺激
    3.5 对输液患者的护理
    3.6 药物预防
4 治疗措施
    4.1 物理疗法
    4.2 药物疗法
        4.2.1 非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疗法
        4.2.2 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疗法

(5)静脉炎的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及相关因素
    1.1 分级标准
    1.2 引起静脉炎的因素
2 预防措施
    2.1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6]
    2.2 合理有计划地使用静脉
    2.3 预防微粒混入药液
    2.4 其他措施
3 治疗措施
    3.1 局部物理刺激治疗
    3.2 西药外敷治疗[14]
    3.3 中药外敷治疗

(6)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低能量激光的医学应用
        1.1.2 激光针灸的发展
        1.1.3 激光针灸的特点
    1.2 激光针灸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激光针灸治疗仪的分类
        1.2.2 激光针灸治疗仪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能量激光针灸的医学基础
    2.1 低能量激光的生物效应
        2.1.1 生物体的光学特性
        2.1.2 低能量激光生物效应及其一般规律
        2.1.3 低能量激光生物效应的机理
        2.1.4 弱激光生物效应的一般过程
    2.2 影响低能量激光生物效应的因素
        2.2.1 不同波长弱激光对同一对象生物效应的比较
        2.2.2 同一波长弱激光对不同对象生物效应的比较
        2.2.3 同一波长弱激光在不同条件下对相同对象生物效应的比较
        2.2.4 影响弱激光生物效应的因素总结
    2.3 激光针灸的作用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组织中光吸收特性的研究
    3.1 蒙特卡罗方法
        3.1.1 引言
        3.1.2 模型与坐标系统
        3.1.3 随机变量的取样
    3.2 生物组织中光吸收特性的分析
        3.2.1 组织参数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
        3.2.2 光源类型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
        3.2.3 光斑大小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
        3.2.4 光源间距对光吸收分布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参数选择分析
    4.1 激光照射对皮肤的影响
        4.1.1 人体皮肤的结构和光学性质
        4.1.2 皮肤随激光照射其温度的变化
    4.2 激光针灸热效应的量化描述
        4.2.1 激光针灸热效应的量化分析
        4.2.2 激光针灸热效应的理论计算
        4.2.3 激光照射热效应的特性
    4.3 激光针灸的参数选择分析
        4.3.1 激光热源对组织温度的影响
        4.3.2 激光针灸最佳参数的选择
第五章 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
    5.1 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区域
    5.2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冰马铃薯片结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组
        1.2.2 对照组
    1.3 疗效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表1)
3 讨论

(10)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全部病例疗程结束后一周内评价。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四、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芩矾汤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郭思思.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内经》九针针具的发展研究[D]. 凌秋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综合物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丹毒30例[J]. 周昆,周玉红. 感染、炎症、修复, 2012(03)
  • [4]静脉炎防治的研究进展[J]. 贾树艳. 海南医学, 2011(19)
  • [5]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 郭献相,方兰巧. 全科护理, 2010(25)
  • [6]低能量激光针灸仪的医学应用研究[D]. 任淑娟.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7]冰马铃薯片结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 廖金莲,姚璎芝,孙爱平. 护士进修杂志, 2008(04)
  • [8]非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治疗进展[J]. 赵锦颖,李春,王和平. 中国医药导报, 2007(18)
  • [9]激光外照治疗静脉炎效果观察[J]. 朱悦萍. 天津护理, 2006(01)
  • [10]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 李培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04(12)

标签:;  ;  ;  ;  

低能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