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贮藏蛋白论文_李诺,宾金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种子贮藏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水稻,电泳,种子,凝胶,蛋白质,内质网。

水稻种子贮藏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诺,宾金华[1](2012)在《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降解的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分为水溶性清蛋白、醇溶性蛋白、盐溶性球蛋白和稀酸或稀碱溶性谷蛋白,其中以谷蛋白为主;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的降解与蛋白酶活性密切相关,它的降解过程受赤霉素、脱落酸、多效唑、茉莉酸甲酯等植物生长物质调控.(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杨宝峰[2](2008)在《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的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水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胚乳,按溶解性可分为球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其中谷蛋白占胚乳总蛋白的80%,醇溶蛋白约为6%—18%。本文首先对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用紫外吸收法通过对8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系的醇溶蛋白的提取优化出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醇溶蛋白提取效率影响不大;在固液比为0.05g/mL(1∶2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2 h、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为10000r/min和10min时水稻醇溶蛋白已基本提取完全。随后又以4个不同的水稻品系为材料,分别采用6种不同的单一组分和复合组分的醇溶蛋白提取剂,在同一条件下提取水稻种子的醇溶蛋白。通过比较SDS-PAGE电泳图谱发现:单一组分提取剂中100%乙二醇效果最好,用此提取剂提取的醇溶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图谱中带型清晰,分辨率高,条带位置准确,是水稻醇溶蛋白理想的提取剂;5%2-巯基乙醇提取效果最差。紫外吸收法测得409个水稻醇溶蛋白含量主要在4 mg/g—12mg/g范围内,在这个范围的有288个品种,占所测水稻品系总数的70.44%,醇溶蛋白含量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144多倍;谷蛋白含量主要在20 mg/g—50 mg/g范围内,在这个范围的有361个品种,占所测水稻品系总数的88.26%。谷蛋白含量最高的和最低的也有8.7倍的差距。分别提取部分水稻品系的醇溶蛋白、谷蛋白和全蛋白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发现不论醇溶蛋白还是谷蛋白或全蛋白的电泳图谱在不同水稻品系间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系不仅在贮藏蛋白的组成上表现出相当大的多态性,而且在贮藏蛋白的总量、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的变化上也是相当明显的。综上所述,不同水稻品系之间贮藏蛋白存在很大的多态性。对水稻贮藏蛋白作更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可能为水稻种群的鉴定、禾谷类作物间的进化关系和醇溶蛋白的起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2)

刘巧泉,周丽慧,王红梅,顾铭洪[3](2008)在《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属优质植物蛋白,是以稻米为主食的人们的蛋白的主要来源,有关其组成结构以及生物合成途径已逐渐为研究者所了解,这为改良稻米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从生化结构、编码基因及其表达调控机理等方面较为详尽地综述了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改良水稻贮藏蛋白的营养品质提出了一些设想。(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08年01期)

蒋冬花,杨宝峰,叶砚,李杰,黄大年[4](2007)在《水稻种子贮藏蛋白总含量分布和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10个水稻品种或品系种子贮藏蛋白的含量,发现不同水稻品种或品系种子贮藏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多样性。110个水稻材料贮藏蛋白含量分布在34.29~95.08mg/g,含量最高的为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品系C105A51;大部分水稻材料的种子贮藏蛋白含量在40~60mg/g,有72个,占所测水稻材料总数的65.5%;总蛋白质含量超过80mg/g的水稻材料很少,只有3个,占2.7%。SDS-PAGE蛋白电泳图谱表明水稻贮藏蛋白种类和含量存在较高的多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07年06期)

胡伟民,周祥胜,马华升,陈文岳[5](2000)在《不同抑制物质处理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胚贮藏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穗萌抑制剂 (IS)、比久 (B9)、多效唑 (PP333)叁种抑制物质田间处理对杂交水稻组合协优 46 (X46 )和汕优 10号 (S10 )种子生活力和胚贮藏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 ,抑制物质处理有利于保持杂交水稻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 ,其中以 IS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经常温贮藏 2 0个月后 ,IS处理的 X46和 S10种子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高 19.0 %和 12 .5 % ,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 6 .7和 6 .5。不同生活力的杂交水稻种子 ,吸胀 2 4小时后的胚贮藏蛋白电泳图谱有显着差异 ,在分子量为 45 .0~ 2 0 5 .0 KD之间最为明显 ,生活力和活力较高的种子 ,其胚贮藏蛋白谱带条数和浓度皆多于或高于低生活力和低活力种子。(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00年06期)

张宪银,薛庆中[6](2000)在《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物化学、编码序列和调控机理叁个方面 ,综述了近十余年来水稻贮藏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并提出水稻贮藏蛋白分子改良的设想。(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张滨,刘莉丽,林炳承,张亚兵,盛海平[7](1998)在《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水稻种子胚乳贮藏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Prolamins from thirteen kinds of homemade rice seed have been preliminary stu-dled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ZE can be used as asupplement method for comparing and differentiating the rice cultivars, especially some hy-brid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1998年01期)

李建粤,黄剑清,许燕,史骏[8](1997)在《大豆DNA导入水稻引起后代种子贮藏蛋白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豆为外源DNA供体,用浸种及幼苗浇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将大豆总DNA导人受体水稻,经常规栽培获得水稻后代种子。采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经大豆总DNA处理得到的水稻后代种子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结果显示,大豆DNA可能引起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的变异。变异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条带数不变,但部分条带的迁移年与对照相比出现差异;再则就是出现了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条带增加的现象。(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朱治平,沈瑞娟,唐锡华[9](1990)在《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体的形成和贮藏蛋白的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库”和“源”的角度出发,种子蛋白的含量既与蛋白质合成的强度和时间有关,同对又与蛋白质贮存的容量有关。蛋白体是种子蛋白贮存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开花后7~9 天,蛋白体开始在胚乳中形成,随着蛋白质的强烈合成,内质网(ER)充满核糖体,并开始膨大、断裂并形成小泡,形成的蛋白体常为多聚核糖体所包围,从多聚核糖体形成的蛋白质看来是由外向内进入蛋白体的。因而在蛋白体中常看到同心园的结构。成熟的蛋白体有明显的边界,直径为2.3~2.5μ。充满多聚核糖体的内质网可能在蛋白体的形成和贮藏蛋白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强度,曾用~3H—亮氨酸和~3H—赖氨酸参入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结果表明种子蛋白(~3H—亮氨酸参入)和赖氨酸丰富蛋白(~3H—赖氨酸参入)的合成在开花后7~9天达到高峰,大约2/3的蛋白质是在开花后15天以内的种子发育过程中合成的,因而种子发育的早期阶段是贮藏蛋白合成的关键时期。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急剧下降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特点。从开花后6~15天,含水量迅速下降,然后,保持在21~23%。但是当含水量迅速下降时,蛋白质的积累却不断增加并一直延续到开花后21天。用~3H—polv(U)饱和杂交测定的结果表明,polv(A)RNA水平在开花后7~11天迅速增加,然后很快下降,可能蛋白质和polv(A)RNA的合成对含水量变化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而在种子发育早期合成的polv(A)RNA只有部分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合成。(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1990年01期)

孙雪英,王志岩,洪志,柴常星,孙崇荣[10](1989)在《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普通野生稻、粳稻以及籼稻种子的贮藏蛋白组分。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电泳图的第Ⅲ,Ⅳ和Ⅴ区有相同的蛋白质组分;而在第Ⅰ区和第Ⅱ区,叁者间有特征性的差异。经鉴定,第Ⅰ区及第Ⅱ区的蛋白质主要是谷蛋白,因此谷蛋白的变异情况决定着野生稻进化成粳稻还是籼稻。(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9年04期)

水稻种子贮藏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水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胚乳,按溶解性可分为球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其中谷蛋白占胚乳总蛋白的80%,醇溶蛋白约为6%—18%。本文首先对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用紫外吸收法通过对8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系的醇溶蛋白的提取优化出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醇溶蛋白提取效率影响不大;在固液比为0.05g/mL(1∶2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2 h、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为10000r/min和10min时水稻醇溶蛋白已基本提取完全。随后又以4个不同的水稻品系为材料,分别采用6种不同的单一组分和复合组分的醇溶蛋白提取剂,在同一条件下提取水稻种子的醇溶蛋白。通过比较SDS-PAGE电泳图谱发现:单一组分提取剂中100%乙二醇效果最好,用此提取剂提取的醇溶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图谱中带型清晰,分辨率高,条带位置准确,是水稻醇溶蛋白理想的提取剂;5%2-巯基乙醇提取效果最差。紫外吸收法测得409个水稻醇溶蛋白含量主要在4 mg/g—12mg/g范围内,在这个范围的有288个品种,占所测水稻品系总数的70.44%,醇溶蛋白含量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144多倍;谷蛋白含量主要在20 mg/g—50 mg/g范围内,在这个范围的有361个品种,占所测水稻品系总数的88.26%。谷蛋白含量最高的和最低的也有8.7倍的差距。分别提取部分水稻品系的醇溶蛋白、谷蛋白和全蛋白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发现不论醇溶蛋白还是谷蛋白或全蛋白的电泳图谱在不同水稻品系间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系不仅在贮藏蛋白的组成上表现出相当大的多态性,而且在贮藏蛋白的总量、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的变化上也是相当明显的。综上所述,不同水稻品系之间贮藏蛋白存在很大的多态性。对水稻贮藏蛋白作更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可能为水稻种群的鉴定、禾谷类作物间的进化关系和醇溶蛋白的起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种子贮藏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诺,宾金华.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降解的研究概述[J].嘉应学院学报.2012

[2].杨宝峰.水稻种子贮藏蛋白的多态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

[3].刘巧泉,周丽慧,王红梅,顾铭洪.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8

[4].蒋冬花,杨宝峰,叶砚,李杰,黄大年.水稻种子贮藏蛋白总含量分布和多态性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7

[5].胡伟民,周祥胜,马华升,陈文岳.不同抑制物质处理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胚贮藏蛋白的影响[J].种子.2000

[6].张宪银,薛庆中.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2000

[7].张滨,刘莉丽,林炳承,张亚兵,盛海平.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水稻种子胚乳贮藏蛋白[J].应用化学.1998

[8].李建粤,黄剑清,许燕,史骏.大豆DNA导入水稻引起后代种子贮藏蛋白变异[J].上海农业学报.1997

[9].朱治平,沈瑞娟,唐锡华.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体的形成和贮藏蛋白的积累[J].种子.1990

[10].孙雪英,王志岩,洪志,柴常星,孙崇荣.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

论文知识图

2 36 个水稻品系醇溶蛋白的 SDS- PAGE ...110个供试水稻材料的种子贮藏蛋白含量...水稻材料贮藏蛋白SDS-PAGE电泳谱带的...一436个水稻品系醇溶蛋白的SDS一队GE图...水稻成熟期胚乳细胞的扫描电镜图(Ya...全蛋白SDS-PAGE带型

标签:;  ;  ;  ;  ;  ;  ;  

水稻种子贮藏蛋白论文_李诺,宾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