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包括反光片、垂球、全站仪以及线绳;其中,线绳的一端与测距终点位置的矿房顶板相连,线绳的另一端与垂球相连,垂球自然下垂并拉紧线绳;全站仪架设在测距起点位置;在线绳上固定有与全站仪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反光片。利用上述实用新型能够省去架设棱镜的过程,节省大量时间,此外,还能够避免在对棱镜进行对中时出现对中误差,影响测距精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片、垂球、全站仪以及线绳;其中,所述线绳的一端与测距终点位置的矿房顶板相连,所述线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垂球相连,所述垂球自然下垂并拉紧所述线绳;所述全站仪架设在测距起点位置;在所述线绳上固定有与所述全站仪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反光片。
设计方案
1.一种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片、垂球、全站仪以及线绳;其中,
所述线绳的一端与测距终点位置的矿房顶板相连,所述线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垂球相连,所述垂球自然下垂并拉紧所述线绳;
所述全站仪架设在测距起点位置;
在所述线绳上固定有与所述全站仪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反光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光片靠近所述线绳的一侧设置有锁扣,所述反光片通过所述锁扣固定在所述线绳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光片上设置有供所述全站仪的镜头定位的刻度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绳包括三股涤纶线,所述反光片通过所述三股涤纶线夹紧固定在所述线绳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绳远离所述垂球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矿房顶板的中间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绳远离垂球的一端设置有吊钩,所述线绳通过所述吊钩与所述矿房顶板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钩为旋转吊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全站仪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三个支撑腿,所述全站仪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支撑腿的长度均可调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距装置设计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矿山井下测距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山井下作业时,经常需要对两点进行测距,进行测距时,首先在待测控制点架设棱镜,对架设的棱镜进行对中调整,然后在测距起点架设全站仪,在对全站仪进行对中、整平后,方可使用全站仪对准棱镜进行测距。
传统的矿上井下测距方法虽然能够实现对井下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但是在待测点架设棱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矿山作业效率,此外,井下通风对棱镜的对中精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这些问题,急需一种能够替换棱镜的新型装置来进行矿山井下测距。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山井下测距装置,采用这种装置,以解决传统矿山井下测距方法中的架设棱镜耗时长且需要对棱镜进行对中调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包括反光片、垂球、全站仪以及线绳;其中,线绳的一端与测距终点位置的矿房顶板相连,线绳的另一端与垂球相连,垂球自然下垂并拉紧线绳;全站仪架设在测距起点位置;在线绳上固定有与全站仪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反光片。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反光片靠近线绳的一侧设置有锁扣,反光片通过锁扣固定在线绳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反光片上设置有供全站仪的镜头定位的刻度线。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线绳包括三股涤纶线,反光片通过三股涤纶线夹紧固定在线绳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线绳远离垂球的一端连接在矿房顶板的中间位置。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绳索远离垂球的一端设置有吊钩,线绳通过吊钩与矿房顶板相连。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吊钩为旋转吊钩。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支撑架,全站仪固定在支撑架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活动连接在支撑板下表面的三个支撑腿,全站仪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上表面。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三个支撑腿的长度均可调节。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利用矿房顶板吊设反光片来代替原有的架设棱镜的测量方式,省去架设棱镜的过程,节省大量时间,此外,还能够避免在对棱镜进行对中时出现对中误差,影响测距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架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反光片11、刻度线111、锁扣112、垂球12、全站仪13、线绳14、吊钩15、支撑架16、支撑板161、支撑腿162、矿房顶板17。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的主视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包括反光片11、垂球12、全站仪13以及线绳14;其中,线绳14的一端与测距终点位置的矿房顶板17相连,线绳14的另一端与垂球12相连,垂球12自然下垂并拉紧线绳14;全站仪13架设在测距起点位置;在线绳14上固定有与全站仪13的镜头位置对应的反光片11,待线绳14停止摆动、稳定后,由于垂球12的作用,线绳14一定处于一条竖直线上,只要保证在安装时反光片11与线绳14垂直,这样就能够间接实现反光片11的竖直,通过这种方式既省去架设棱镜以及对棱镜进行对中调整的繁琐过程,又能够避免井下通风对棱镜对中产生误差,从而影响测距精度。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需要对全站仪13进行对中、整平,然后调整全站仪13的竖盘,将横丝调整至反光片11的中心位置,最后将全站仪13的测量模式调整至反光片模式后即可进行距离测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能够显著提高矿山作业的效率。
此外,在反光片11靠近线绳14的一侧设置有锁扣112,反光片11通过锁扣112固定在线绳14上,这种设计方法既能够通过对锁扣112进行简单的调整保证反光片11与线绳14垂直,又能够根据需求任意调整反光片11在线绳14上的位置,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测量精度。
具体地,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的侧视结构。
如图2所示,为了使全站仪13及镜头能够准确定位到反光片11的中心位置,在反光片11上设置有供全站仪13的镜头定位的刻度线111。
此外,反光片11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固定在线绳14上,线绳14包括三股涤纶线,反光片11通过三股涤纶线夹紧固定在线绳14上,一股涤纶绳在反光片11的前侧,两股涤纶绳在反光片11的后侧,在使用时只需要保证在反光片11前侧的一股涤纶线与反光片11上的竖直刻度线111重合,即可保证反光片11与线绳14垂直。
具体地,为使测得的距离即为待测施工段的实际距离,线绳14远离垂球12的一端连接在矿房顶板17的中间位置,在实际测量时也将全站仪13架设在测量起点处矿房的中间位置,这样能够避免在矿房截面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影响最终的测距结果。
此外,为方便将线绳14与待测点的矿房顶板17进行连接,在绳索远离垂球12的一端设置有吊钩15,线绳14通过吊钩15与矿房顶板17相连,这样不仅能够快速的将线绳14吊设在矿房顶板17上,而且拆卸方便,省去了打结的过程,提高效率。
具体地,使用的吊钩15选用旋转吊钩,由于旋转吊钩能够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缩短垂球12由于周向应力而旋转和摆动所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架16的局部放大结构。
结合图1和图3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还包括支撑架16,全站仪13固定在支撑架16上。
具体地,支撑架16包括支撑板161以及活动连接在支撑板161下表面的三个支撑腿162,由于矿山井下的地面一般不平整,为了保证支撑板161水平以确保测量精度,三个支撑腿162均可以以支撑板161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进行角度调节来实现支撑板161保持水平。
更为具体地,三个支撑腿162的长度均可调节,由于每次全站仪13要求的高度都不尽相同,通过对三个支撑腿162长度的调节能够实现对全站仪13高度的调节。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矿房顶板17吊设反光片11来代替原有的架设棱镜的测量方式,省去架设棱镜的过程,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在线绳14下端连接垂球12能够快速使垂球12处于竖直状态,能够显著提高整个装置的测量精度。
3、通过使用旋转吊钩15将线绳14与矿房顶板17的相连,能够显著缩短垂球12旋转和摆动所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矿山井下测距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2666.7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99984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G01C 15/00
专利分类号:G01C15/00
范畴分类:31B;
申请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85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定街1号B2座
发明人:王健;郝宪平;王凤旭;段超林;张生良;鞠占永;刘洋;黄晓东;吴子晓;王新宇
第一发明人:王健
当前权利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袁文婷;王迎
代理机构:113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