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燃烧论文-周力行,李科

湍流燃烧论文-周力行,李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湍流燃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曳力,油滴燃烧,湍流,尾涡效应

湍流燃烧论文文献综述

周力行,李科[1](2019)在《燃烧油滴的曳力和尾涡造成的湍流变动的数值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烧油滴/颗粒的曳力和尾涡造成的湍流变动反映了燃烧油滴/颗粒和气体湍流的相互作用.关于燃烧对颗粒曳力的影响,文献中曾报导,燃烧的煤粒增大了曳力,但是燃烧的焦炭粒减小了曳力.至于燃烧油滴的曳力,文献中报导了增大或减小曳力的相反结果.在液雾燃烧数值模拟中往往采用无燃烧的固体颗粒的曳力规律.关于颗粒尾涡导致的湍流变动,众所周知,大颗粒的尾涡效应会增强湍流.但是燃烧油滴的尾涡造成的湍流变动至今不清楚.本文给出了气体绕过燃烧的单油滴和油滴群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指出,单个燃烧油滴的曳力比等温流动中固体颗粒的曳力小得多,而且燃烧油滴群的曳力比单个燃烧油滴的更小.与固体颗粒尾涡增强湍流效应相反,本文发现燃烧的单个油滴的尾涡效应是降低湍流.同时,随着气体相对速度的增大,燃烧油滴群的尾涡效应一开始是降低湍流,但是后来却是增强湍流的.(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再刚,孔文俊[2](2019)在《湍流燃烧模拟中化学反应的加速算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湍流燃烧数值模拟中化学反应机理计算的加速方法,讨论了动态自适应化学(Dynamic Adaptive Chemistry,DAC)方法和Krylov子空间近似的指数格式的应用情况。在湍流火焰大涡模拟中,使用DAC简化可以加速化学反应计算。然而,在并行燃烧数值模拟中,处理器核心的负载极度不平衡,加速效果有限。而Krylov子空间近似的指数格式的加速效果可以作用于每个处理器核心,更有利于整体计算效率的提高。在同等精度下,相比于隐式格式耦合DAC和MTS加速方法,Krylov子空间近似的指数积分格式对化学反应计算的加速效果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再刚[3](2019)在《面向湍流燃烧大涡模拟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加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是提高湍流燃烧大涡模拟(LES)精度的重要途径,但这将使燃烧化学反应常微分方程组(ODE)的求解耗时增大。一方面是因为详细化学反应机理中组分和基元反应数量庞大,导致需要求解的化学反应ODE的数量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化学反应ODE刚性很大,需要使用刚性ODE求解方法。因此,本文针对以上两方面困难,探究用于湍流燃烧LES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加速算法。研究加速算法,有利于实现高精度和高时效性的湍流燃烧数值模拟,从而指导高效率、低污染工业燃烧器设计。针对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规模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化学反应机理简化的方法来降低机理中组分和基元反应数量。本文将自相关动态自适应化学(CoDAC)简化算法耦合到本课题组的燃烧数值模拟程序,并应用于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的数值模拟和湍流射流火焰(Sandia Flame-D)的LES。对比了使用和不使用CoDAC简化得到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加速性,并分析了CoDAC在湍流燃烧场中的特性。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CoDAC简化可以准确模拟氢气和合成气复杂的的反应极限变化特性,其计算准确性和计算速度与简化阈值相关,计算误差随简化阈值的增大而增大,计算时间随简化阈值的增大而减小。湍流射流火焰的LES结果表明CoDAC可以准确模拟湍流非预混湍流火焰的速度、温度分布特性以及重要自由基和中间组分的变化。CoDAC简化的加速效果与当地燃烧特性有关。在LES中使用CoDAC可以使化学反应ODE计算时间总体下降29%,这与带配对混合的部分搅拌反应器(PaSR)模型预测的时间减少量基本相同(28%),但明显小于CoDAC在自着火问题中的减少量(71%),这主要是由于在并行LES中,化学反应的计算负载不均衡,且CoDAC在火焰反应区加速效果下降的原因导致的。具体地说,CoDAC在燃烧化学反应不活跃的地方加速效果好,而在反应活跃的地方加速效果差,导致不同处理器核心负载不均匀程度加剧,浪费计算资源。提高刚性ODE的求解速度可以全面加速燃烧数值模拟中化学反应问题的计算。本文基于指数积分格式和Krylov子空间近似方法发展了适用于燃烧数值模拟的EIKS(Exponential Integrator in Krylov Subspace)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自着火数值模拟,对比了EIKS和燃烧数值模拟中广泛使用的使用向后差分格式的刚性ODE求解器DVODE的准确性和加速性。结果表明EIKS相比于DVODE有显着的加速效果,当耦合多时间尺度法和CoDAC算法时,加速因子可达7.26,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EIKS的准确性受舍入误差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针对EIKS的舍入误差控制进行了改进,引入Schur分解,发展了EISKA(Exponential Integrator with Schur-Krylov Approximation)方法。将EISKA应用于带配对混合的PaSR模型数值模拟和湍流射流火焰(Sandia Flame-D)的LES,验证了其相比于DVODE的准确性和加速性,并分析了EISKA在湍流燃烧场中不同区域的加速效果。结果表明EISKA方法相比于DVODE在可以在同等精度下实现化学反应计算加速。在带配对混合的PaSR模型问题中,对于改进的Li机理、GRI-Mech 3.0机理和USC Mech Ⅱ机理,在保证相同精度的情况下,EISKA的加速因子最高分别可达1.99、2.61和2.19。在Sandia Flame-D的LES中EISKA方法相比于DVODE化学反应ODE的加速因子为2.35,并降低了并行计算中各个处理器核心之间负载的差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秦思雨[4](2019)在《可变湍流下甲烷高压喷射及预混燃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排放污染与石油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应对排放污染与石油短缺问题上,气体燃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而言,天然气在高压喷射下的射流特性以及缸内的湍流燃烧特性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性。因此,本文开展了湍流环境下甲烷高压喷射射流特性以及甲烷-空气预混湍流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为气体燃料发动机的优化提供试验数据。本文依据湍流的产生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湍流营造系统,采用进气射流结合射流碰撞的方法在定容燃烧弹内营造持续可调控的各向均匀同性湍流环境。根据守恒方程、湍流模型、容弹以及湍流营造系统的工作原理,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湍流定容燃烧弹的数值模拟模型,对湍流定容燃烧弹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湍流定容燃烧弹内部流场的分析,验证湍流定容燃烧弹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湍流燃烧试验平台的功能进行分析,完成了湍流燃烧试验平台的总体设计。完成了试验平台各个子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的设计,对各个子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求解计算以及理论论证,开发了定容燃烧弹内湍流测量系统,利用其对容弹中心湍流强度进行了测量与标定,对湍流强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了定容燃烧弹内湍流环境的各向均匀对称特性以及可调控性。基于开发的试验平台,开展了甲烷高压喷射射流特性的试验研究。基于MATLAB软件编写了高速摄影拍摄的射流发展照片的图像处理程序。研究了喷射压力、湍流强度、环境背压等参数对甲烷高压喷射射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湍流对甲烷高压喷射射流的径向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对轴向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射流主体阶段;湍流加强了射流对周围介质气体的卷吸作用,有利于甲烷射流与介质气体的混合。开展了甲烷-空气预混湍流燃烧试验研究,对预混湍流燃烧的相关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湍流强度、当量比等参数对甲烷-空气预混湍流燃烧的火焰传播特性以及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甲烷-空气预混湍流燃烧,湍流可以加速火焰传播,增大燃烧放热速率,缩短燃烧持续时间。(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毕钰帛[5](2019)在《浮力主导的丙烷/氮气湍流扩散火焰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黑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可吸入的碳黑颗粒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燃烧过程中,碳黑对火焰的形态及传热特性有重要的影响。浮力主导的湍流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燃烧形式,探究其火焰的碳黑特性、燃烧特性特性与燃料性质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其燃烧过程以及碳黑排放控制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使用丙烷/氮气混合燃料,通过改变丙烷比例的方式改变燃料性质,使用近年来发展的激光诱导白炽光技术探究不同燃料性质下的碳黑特性,并探究其火焰形态与辐射特性,揭示其与燃料性质的关系,并基于理论分析建立相应预测模型。1.浮力主导的丙烷/氮气湍流扩散火焰的碳黑面特性研究搭建了激光诱导白炽光实验系统,开展了白炽光信号标定实验,并应用于浮力主导的丙烷/氮气湍流扩散火焰的碳黑面特性研究。通过将碳黑面进行等效处理,研究了碳黑面数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碳黑面的数量、面积、位置及内部碳黑体积分数均与丙烷比例相关。随着丙烷比例减小,火焰内碳黑面数量减小,且其分布规律发生变化,同时等效椭圆长轴和短轴的平均值在高度较低区域随丙烷比例减小而减小,而在较高位置的值呈相反趋势,且碳黑面整体远离火焰轴线,碳黑面内的碳黑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在火焰内部,碳黑面等效椭圆长轴概率密度函数呈现双峰的形状,短轴概率密度函数呈单峰形状,函数峰值所对应的的长度表明碳黑面主要以尺度很小以及狭长的尺度较大的两种状态存在,丙烷比例对二者概率密度函数的形状基本无影响,仅对函数峰值有较小的影响。2.浮力主导的丙烷/氮气湍流扩散火焰的碳黑体积分数特性研究应用激光诱导白炽光实验平台对浮力主导的丙烷/氮气湍流扩散火焰的碳黑体积分数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丙烷比例对碳黑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基本无影响,仅对部分特征参数值有影响。湍流火焰的间歇性使得碳黑体积分数平均值低于瞬时值,二者值均随丙烷比例减小而减小。碳黑体积分数平均值与均方根的分布规律相同,丙烷比例能够影响二者在轴线附近处的值,而对距离较远的位置影响较小。碳黑间歇率随丙烷比例的减小而增大,表明氮气降低了碳黑出现的几率,且碳黑间歇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碳黑体积分数的平均值和均方根。而碳黑体积分数波动强度与丙烷比例无关,且与碳黑体积分数的平均值和均方根无明显的相关性。丙烷比例对碳黑体积分数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规律基本无影响,仅对函数值有影响。归一化概率只与碳黑体积分数相关而与位置及丙烷比例无关,并符合e指数衰减的模式。火焰内部碳黑总体积随丙烷比例的减小而减小,基于碳黑生成理论推导了火焰碳黑体积分数与燃料性质的无量纲模型。3.浮力主导的丙烷/氮气湍流扩散火焰的形态及传热特性研究研究了丙烷/氮气火焰的火焰形态、火焰脉动、火羽流温度及火焰辐射分数与燃料中丙烷比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火源热释放速率一定时,火焰总高度和火焰直径与丙烷比例无明显的相关性,而蓝色火焰高度随丙烷比例的减小而增大。引入蓝色火焰高度分数对蓝色火焰高度进行定量分析,在前文建立的碳黑体积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蓝色火焰高度分数的无量纲预测模型。其次,丙烷比例影响火焰脉动频率。基于前人提出的无量纲数,结合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火焰脉动频率的经验公式,并与前人数据进行比较。随着丙烷比例的减小,火焰下部的火焰温度降低,而火焰上部及羽流的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氮气对温度的两种相互竞争作用造成的。随丙烷比例的减小,碳黑生成量减小导致火焰的辐射分数降低。基于碳黑生成理论及辐射传热理论,建立了火焰辐射分数的无量纲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30)

于洲[6](2019)在《基于详细化学建表方法的湍流气相燃烧大涡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烧作为重要的能源转化方式,在当今社会的能源结构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燃烧设备中,如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内燃机、工业炉等,其中的燃烧形式在大部分情况下均为湍流燃烧。湍流燃烧耦合了两大复杂物理化学问题,一是多尺度的湍流问题、二是多尺度的燃烧问题,将很大程度决定着燃烧设备的工作效率、污染物排放,甚至能否安全稳定运行。优化燃烧器设计、合理组织燃烧方式均有赖于数值模拟的开展。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通过过滤操作精确求解大尺度结构,而小尺度信息采用模型模化,是模拟湍流燃烧的常用手段。但在湍流燃烧的大涡模拟中有两个问题需特别注意:一是如何在大涡模拟网格尺度下捕捉厚度较薄的火焰结构;二是如何考虑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影响。解决上述问题均需引入亚网格(sub-grid scale,SGS)燃烧模型,因此亚网格燃烧模型是直接影响湍流燃烧大涡模拟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开展若干典型湍流燃烧过程的大涡模拟研究,包括湍流预混/分层火焰、湍流非预混火焰、湍流MILD燃烧等,旨在发展亚网格燃烧模型、分析湍流燃烧特性、探讨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基于代数火焰面密度(flame surface density,FSD)模型耦合火焰面生成流形(flamelet generated manifolds,FGM)方法对Cambridge/Sandia系列火焰中的无旋预混(SwBl)及分层(SwB5)火焰进行大涡模拟研究。耦合模型(FSD-FGM)通过FSD模型描述湍流与火焰的相互作用,同时通过FGM方法确定燃烧场的主要标量信息。统计结果表明FSD-FGM模型可正确描述预混/分层火焰的矢量及标量的变化。从SwB5分层火焰的当量比、定向角概率密度分布可以分析,当地火焰在上游主要属于预混燃烧模式,而在下游主要属于back-supported火焰模式。(2)采用加厚火焰(artificial thickened flame,ATF)模型耦合火焰面生成流形方法对湍流预混值班火焰——湍流本生灯火焰F3进行大涡模拟研究。基于层流火焰结构分析,耦合模型采用两种火焰指数分别追踪尺度不同的扩散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除此之外,为避免假设湍流运动和火焰面变化平衡,采用动态皱褶因子模型表征湍流涡旋引起的火焰面面积变化,其对耦合模型的影响也在相应模拟中探讨。统计结果表明静态耦合模型可以准确预测F3火焰的速度、温度分布,但在组分信息预测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而动态耦合模型仅以计算耗时微弱增加为代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进下游火焰锋面内的温度分布预测结果及上游径向速度预测结果,这表明动态模型可以更好地保证预混火焰传播特性。(3)分别采用两种亚网格燃烧模型,即火焰面密度模型耦合火焰面生成流形方法、加厚火焰模型耦合火焰面生成流形方法(FSD-FGM、DTF-FGM)对Cambridge/Sandia系列火焰中的低旋流数中等分层(SwB6)及强分层(SwBl0)火焰进行大涡模拟。统计结果表明,DTF-FGM模型的表现更优,尽管其无法完美预测CO质量分数分布,但仍可以准确预测CO质量分数的峰值位置及大小。通过当地旋流数表征燃烧对湍流的影响,由于冷态工况中钝体产生的回流区长度较长且强度较大,在燃烧器出口至下游的一段区域内,其当地旋流数增大。而在分层火焰中,因受到长度较短且强度较弱的回流区及流场径向膨胀的共同影响,当地旋流数沿轴向方向减小。采用应变率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定性表征湍流对火焰锋面的作用。结果表明,针对本文研究的两个分层火焰,湍流对火焰锋面的作用主要以压缩效应为主。(4)采用火焰面生成流形方法耦合叁种假定概率密度函数(presume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PDF)模型考虑湍流与火焰的相互作用,对Sandia系列湍流非预混火焰中的Flame D和E开展大涡模拟研究。除此之外,通过求解附加的NO输运方程模拟污染物NO的生成,并分析不同NO模型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假定PDF均可合理描述湍流与火焰的相互作用,其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模拟NO分布。ATF模型可用于模拟NO生成,但需要发展更合理的皱褶因子模型和火焰指数。由火焰数据的散点分布可得,Flame D和E的高温区及NO质量分数较大的区域均主要分布在当量混合线及富燃侧附近。但相比于Flame D,Flame E的局部熄火现象更加明显,同时相应的NO生成较少。两个火焰的NO质量分数在标量耗散率空间首先快速衰减,随后近似不变,其峰值主要集中在标量耗散率很小的区域。(5)选用两种典型的详细化学建表方法,即良搅拌反应器(perfectly stirred reactor,PSR)模型与均质封闭反应器(closed homogeneous batch reactor,AI)模型,耦合假定概率密度函数模型描述湍流与火焰的相互作用,对阿德莱德高温伴流射流火焰系列中的HM1火焰和HM3火焰开展大涡模拟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对于本文研究的MILD燃烧,两个化学建表方法的结果相近,不同组分的最适假定概率密度函数存在不同。由Budget分析可得,HM3火焰基部主要以自点火过程为主,而在HM1火焰基部,混合过程和反应过程均有重要作用。HM3火焰和HM1火焰核心区内的NO分布规律大体相近,低氧含量的HM1火焰的NO质量分数比HM3火焰的NO质量分数小约一个量级,说明降低氧含量可以很好地减少NO生成。由物理量与NO质量分数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可知,对于HM3火焰,混合物分数与温度对NO的影响程度相近;而对于HM1火焰,相比于温度,混合物分数与NO之间的关联度大大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祥[7](2019)在《大梯度剪切混合层的湍流燃烧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梯度剪切混合流动是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燃烧室中的主要流态。为提高这种液体燃料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精度,本文在稳态层流火焰面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火焰面时间尺度模型,为发动机性能CFD计算提供可靠方案。稳态层流火焰面模型的突出优点是实现了湍流流动与化学反应的解耦,能够将湍流与燃烧分别求解。然而,对于碳氢液体燃料大梯度剪切混合中的相对慢速燃烧区,稳态层流小火焰模型的局限性较为突出,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差较大。为研究非定常化学动力学因素对层流扩散火焰的影响,本文利用FlameMaster求解器求解了非稳态航空煤油/空气层流对撞火焰,将其与稳态层流对撞火焰的计算结果对比后发现:在反应起始阶段,前者主要进行的是航空煤油中大分子量组分的分解反应,随后开始小分子量组分的快速化学反应。在达到化学平衡之后,非稳态层流扩散火焰的反应产物质量分数低于稳态解,化学反应区较厚。说明即使考虑了有限化学反应速率对燃烧的影响,稳态层流扩散火焰的控制方程仍然会高估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产物的质量分数。为提高对大梯度剪切混合燃烧预测的准确性,考虑非定常化学动力学因素对湍流燃烧的影响,同时保留稳态层流火焰面模型的优点,本文建立了火焰面时间尺度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为:液体燃料在高速流体中的燃烧可以模化为非稳态层流扩散火焰的系综,湍流燃烧由一系列嵌入在湍流流场中的非稳态层流扩散火焰表示。同时,燃烧完成度,即层流火焰的非稳态过程,由输运、耗散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叁部分的时间总和决定。在该模型中,湍流与火焰的相互作用体现为:大于化学反应区特征尺寸的湍流旋涡对非稳态层流火焰面进行随机输运;能够深入到反应区内部湍流旋涡减缓化学反应速率,此时湍流燃烧过程受化学动力学因素控制。为验证火焰面时间尺度模型对大梯度剪切混合燃烧的预测性能,本文基于OpenFOAM框架,开发了该模型的的求解程序,采用BFGS算法建立流场火焰面时间尺度与燃烧室进口边界和燃烧室关键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随后采用RANS方法进行火焰面时间尺度模型的计算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火焰面时间尺度模型能够从实验数据反推模型参数,较好地模拟了大梯度剪切流动下的复杂化学反应过程。在本文涉及的物理场景中,火焰面时间尺度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稳态层流小火焰模型,能够将计算误差控制在15%以内。(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冯译方,谢辉,陈韬,赵华[8](2019)在《缸内湍流运动对复合燃烧燃料活性分布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缸内受限条件下燃料与湍流的相互作用是燃料分层控制复合燃烧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向缸内直喷高活性燃料二甲醚(Dimethyl ether,DME),形成高活性燃料浓度分层。基于光学可视化发动机实验平台,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Rayleigh散射、Mie散射以及高速摄影结合放热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燃烧这一缸内受限空间下的流动及燃烧过程进行了观测,并通过叁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s,CFD)仿真手段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缸内存在大范围逆时针涡流场,DME的蒸发和扩散过程受到流场的作用;在流场的作用下,缸内燃烧过程呈现DME集聚区域自燃-火焰传播-多点自燃放热特征。(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9](2019)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向发动机的湍流燃烧基础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是战机、舰艇、坦克、导弹、航天器等装备的"心脏",发动机自主研制是国家意志和战略需求。燃烧是发动机的动力来源,发动机面临的污染物排放、喷嘴积碳、叶片烧蚀、慢车熄火、高空再点火、爆震、振荡燃烧等一系列问题均可归因于湍流燃烧问题,其核心是湍流与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安恩科,张瑞,韩益帆,刘栋[10](2018)在《多相湍流燃烧数值模拟的网格无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燃油锅炉的燃烧过程为对象,在前期多相湍流燃烧收敛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值模拟的网格无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炉膛最高温度不再随网格数目的增加而变化的方法判定网格收敛性与采用网格收敛指数(GCI)判定网格独立性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本模型计算当网格数目大于510万以后,数值模拟的计算值与网格数目无关。(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湍流燃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湍流燃烧数值模拟中化学反应机理计算的加速方法,讨论了动态自适应化学(Dynamic Adaptive Chemistry,DAC)方法和Krylov子空间近似的指数格式的应用情况。在湍流火焰大涡模拟中,使用DAC简化可以加速化学反应计算。然而,在并行燃烧数值模拟中,处理器核心的负载极度不平衡,加速效果有限。而Krylov子空间近似的指数格式的加速效果可以作用于每个处理器核心,更有利于整体计算效率的提高。在同等精度下,相比于隐式格式耦合DAC和MTS加速方法,Krylov子空间近似的指数积分格式对化学反应计算的加速效果更为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湍流燃烧论文参考文献

[1].周力行,李科.燃烧油滴的曳力和尾涡造成的湍流变动的数值研究(英文)[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2].刘再刚,孔文俊.湍流燃烧模拟中化学反应的加速算法研究进展[J].实验流体力学.2019

[3].刘再刚.面向湍流燃烧大涡模拟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加速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

[4].秦思雨.可变湍流下甲烷高压喷射及预混燃烧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毕钰帛.浮力主导的丙烷/氮气湍流扩散火焰燃烧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于洲.基于详细化学建表方法的湍流气相燃烧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张祥.大梯度剪切混合层的湍流燃烧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8].冯译方,谢辉,陈韬,赵华.缸内湍流运动对复合燃烧燃料活性分布的作用机制[J].实验流体力学.2019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向发动机的湍流燃烧基础研究”简介[J].实验流体力学.2019

[10].安恩科,张瑞,韩益帆,刘栋.多相湍流燃烧数值模拟的网格无关性分析[J].锅炉技术.2018

标签:;  ;  ;  ;  

湍流燃烧论文-周力行,李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