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区论文_徐东华,谭金石,苏一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露天矿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矿区,露天,容重,重构,土地,建模。

露天矿区论文文献综述

徐东华,谭金石,苏一丹[1](2019)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露天矿区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露天矿区地形复杂,传统常规测绘方法不能满足矿区监测任务需求,本文提出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露天矿区监测的技术方法,首先介绍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路线,然后通过具体的项目案例,从无人机航飞方案制定、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实景叁维建模等关键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对成果精度进行验证分析,满足《工程测量规范》中1∶500比例尺精度要求,最后对这项技术生产的成果在矿区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少外业工作量,降低安全风险,保证监测高精度,提供丰富的成果,有效提高了露天矿区的工作生产效率,为矿区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广州航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晨旭,胡引翠,王崇倡,田冰,王天宇[2](2019)在《基于TIN的露天矿区地形精细模型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构建露天矿区叁维地形模型,客观反映露天矿在开采过程中的地形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提高露天矿生产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露天矿地形特点,提出了以凸壳算法为基础的建模方法。该方法中,以空间特征为约束条件构建叁维地形精细模型。以叁维地形精细模型为基准,针对地理信息软件ArcGIS中叁维体积计算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土方量计算的改进算法。以宝日希勒露天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碎部点测绘数据,进行了叁维地形精细模型构建。研究表明:该建模方法提升了叁维地形模型的构建效率,同时以边为着眼点对叁维地形模型进行优化,提高了模型的几何精度。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露天矿叁维地形模型的体积变化和形状变化情况,可为露天矿开采动态量化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9期)

孟兴国[3](2019)在《汝箕沟露天矿区环境治理工程经营指标管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露天矿区环境治理工程与采矿生产一致,材料消耗、人工成本需要管控。采用现场工程实践与经营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融合工程与经营指标有效管控了环境治理成本。汝箕沟矿区长期的采矿生产导致环境破坏严重,矿区环境治理工程经济合理的实施是矿区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可见对露天矿区环境治理成本管控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谢谊[4](2019)在《露天矿区基坑边坡支护与安全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露天矿区规模逐渐扩大,边坡支护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基坑边坡支护应用更加广泛,在支护施工安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本文中分析了露天矿区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施工关键以及安全施工对策。(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2期)

黄雨晗,况欣宇,曹银贵,罗古拜,王舒菲[5](2019)在《草原露天矿区复垦地与未损毁地土壤物理性质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原露天矿区为例,对比神华北电胜利露天煤矿南、北排土场复垦地和原地貌未损毁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砾石含量和土壤质地等物理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拟合分析方法,研究复垦地与未损毁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性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复垦8 a的北排土场与复垦4 a的南排土场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砾石含量均高于未损毁地土壤,而南排土场与未损毁地均为砂质壤土,北排土场为砂质黏壤土,拟合分析发现土壤砾石含量与土壤质地影响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2)随着复垦年限延长,重构土壤容重、土壤砾石含量和砂粒含量呈现降低趋势,而土壤含水率、粉粒和黏粒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重构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粉粒和黏粒含量呈现升高趋势,而土壤砾石含量和砂粒含量呈现降低趋势。(3)总的来说,复垦8 a的北排土场土壤物理性质优于复垦4 a的南排土场,与未损毁地更为接近,其>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0~20 cm土层,这可能是因为煤矸石具有良好保水性能,利用表土和煤矸石分层构建土壤剖面可能是表土稀缺的草原矿区土地复垦较理想的土壤重构模式。(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罗古拜,曹银贵,白中科,黄雨晗,王舒菲[6](2019)在《露天矿区排土场复垦地土壤容重差异、GPR特征识别与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复垦地不同剖面土壤容重的总体特征和深度差异,以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探地雷达(GPR)图像特征分析土壤容重差异,构建介电常数与土壤容重之间的关系。分析方法采用环刀采样称重法、探地雷达探测法、方差分析法、拟合分析法等。结果表明:矿区排土场平台土壤容重大于边坡,边坡坡度越大,土壤容重越小。在土壤含水率较小时,各个剖面0~30 cm处有较多大振幅信号,土壤容重较小,探地雷达信号图上大振幅信号的多少与土壤容重大小成反比。土壤容重随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趋势,且二者拟合后的R~2值达0.813 9,相伴概率小于0.01。研究表明,矿区排土场不同位置及同一剖面不同深度土壤容重大小差异明显,通过探地雷达可对土壤容重差异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邹蕴[7](2019)在《锡林浩特市露天矿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文结合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容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草原区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构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体系,对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的西二矿评价区、胜利矿评价区及胜利矿排土场评价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适用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这一类型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结论如下:研究矿区不同研究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基础分析表明,受采矿及放牧等因素影响,草地退化程度较高。土壤容重和含水量与对照区相比显着降低。放牧压力大的研究区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对照区偏高。养分含量高可能与放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排泄物等因素有关。胜利矿排土场研究区为采矿废弃物堆垫样地,物种种类少,植被盖度低,有大量细沟分布,偶有浅沟出现,其他研究区水流侵蚀特征不明显。采用专家打分法评价叁个评价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其评价结果为西二矿评价区的健康综合系数为3.48,胜利矿评价区的健康综合系数为3.1461,胜利矿排土场的健康综合系数为3.2481。依据草原健康状况等级分类表划分,叁个评价区均为中等健康草地。综合分析该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叁个评价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其评价结果为西二矿评价区的模糊综合评价系数为0.6509,胜利矿评价区的模糊综合评价系数为0.6797,胜利矿排土场的模糊综合评价系数为0.9470。根据草地健康水平的等级划分,西二矿评价区和胜利矿评价区为亚健康草地,胜利矿排土场评价区为健康草地。但胜利矿排土场评价区的评价结果接近于健康草地,偏离实际。对比专家打分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打分法能够准确了解各项指标对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程度并附权重值,降低评价结果的偏差,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叁个评价区的草地健康结果显示,胜利矿排土场评价区的评价结果虽为健康草地,但是不符合健康草地所具有的自我修复可持续的特性,使结果有严重误差。因此,专家打分法的评价范围更广泛,适用于内蒙草原区各类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用评价草本植物群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舒菲,曹银贵,罗古拜,况欣宇,宋蕾[8](2019)在《黄土露天矿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差异及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以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剖面采样法、室内测试法、方差分析法、拟合分析法等,分析土壤不同深度典型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对植被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质量含水量总体上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容重介于0.87~2.00 g·cm~(-3)之间,土壤质量含水量的范围为1.19%~20.97%。各个土层之间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均有较明显差异,且土壤容重在30~60 cm土层差异最明显,土壤质量含水量在0~30 cm土层差异最明显。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的样地土壤容重均值为1.47 g·cm~(-3),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趋于10%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因素。研究区内重构土壤的容重、质量含水量在不同剖面以及不同土层之间存在较显着差异,表层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玉洁[9](2019)在《露天矿区煤粉沉降对周边植被的生理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露天煤矿的开采给我国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能源,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在天山北麓的新疆准东煤矿,露天开采产生的煤粉尘对大气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矿区附近植被的生境。为探索露天开采产生的粉尘对矿区植物的生理、生态以及生长的影响,确立研究区粉尘对植物的影响原因,以及煤粉沉降对周边植被的污染程度,为干旱地区露天矿区扬尘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矿区附近人工乔木植物白榆、本地灌木植物梭梭、柽柳,以及草本植物猪毛菜为研究对象,进行野外控制实验,研究有尘、无尘条件下四种植物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荧光成像等,并选择3个典型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RH)、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对Pn和I的测量值进行拟合,获取两组处理下的光合参数,且结合电镜微观图、气孔限制值分析等对煤粉沉降对植物的影响原因进行分析,探究煤粉尘沉降于植物叶片对煤矿附近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煤粉沉降致使白榆Pn降低了30.7%、Gs降低了33.2%、Tr降低了18%,非气孔限制是造成白榆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煤粉沉降导致白榆叶片Fv/Fm降低了1.12%、NPQ降低了4.7%、Fv'/Fm'下降了2.68%,煤粉沉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白榆叶片的叶肉细胞光合活性。因此,煤粉沉降对白榆的光合生理影响较大,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2)煤粉沉降致使梭梭Pn降低了28.3%、Gs降低了24.1%、Tr降低了16.7%;柽柳叶片Pn降低了18.6%、Gs降低了30.9%、Tr降低了39.1%,梭梭和柽柳的光合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梭梭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煤尘覆盖阻碍其对光的吸收,柽柳的光合速率下降有一定的气孔因素影响,但无法确定其主导因素;煤粉沉降会降低梭梭、柽柳叶片的叶肉细胞光合活性,导致梭梭同化枝Fv/Fm降低了1.25%、Fv'/Fm'下降了8.57%,柽柳叶片Fv/Fm降低了3.27%、NPQ降低了17.66%、Fv'/Fm'下降了0.17%。(3)煤粉沉降致使猪毛菜Pn降低了24.3%、Gs降低了42.1%、Tr降低了49.1%、Ci降低了24.3%,猪毛菜的光合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气孔受到的影响最大;猪毛菜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气孔因素;煤粉沉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毛菜叶片的叶肉细胞光合活性,煤粉沉降导致猪毛菜Fv/Fm降低了1.21%、NPQ降低了11.92%。因此,煤粉沉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白榆、梭梭、柽柳及猪毛菜的光合生理特性,会对其生长及发育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随时间推移煤粉沉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植被覆盖度降低。(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01)

邢龙飞[10](2019)在《基于GIS的露天矿区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是我国主要资源,露天开采在我国占重要地位。煤炭开采对景观生态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景观斑块破碎化、物种栖息地面积减少等。目前矿区修复主要集中于水、土和植被的改良等方面,而在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主要以内蒙古胜利露天矿区为例,根据遥感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空间分析方法识别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构建生态网络用以连接破碎化的斑块,促进物质流动和信息连通,进而提升景观功能。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在对景观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选取适宜景观格局指数,构建与景观斑块粒度的响应曲线,进行精度损失评价,得出研究区内最优景观粒度范围在30-40m,结合遥感影像初始分辨率,取最佳景观粒度为30m。(2)分析近30年的植被变化情况,提取植被改善区域以及高覆盖区作为前景数据,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前景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核心区斑块,为突出小型斑块的重要性,筛选景观连通性距离阈值范围为1200-1400m;根据景观连通性指数研究核心区斑块对整体景观连通性的贡献程度,将景观连通性指数均排在前50名的斑块识别为生态源地,共识别生态源地38块,大部分沿锡林河流域分布。(3)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水文分析原理识别生态关键区域,选取生态阻力因子,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赋予权重,加权求得景观阻力面;根据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77条生态廊道,采用水文分析原理识别39条辐射道;基于水文分析原理和电路理论模型共识别生态节点61个;依据生态阻力面模拟不同成本距离的低阻力通道,对生态廊道构建具有指导意义。(4)将生态廊道按照其功能分为物种迁移廊道、矿区内与矿区外的物质交流廊道、穿越城镇廊道、防护林生态廊道等;利用整体连通性指数分析生态节点重要性,识别现有节点14个,规划节点47个;随着距生态节点的距离增加,景观生态阻力随之减小,即生态节点在阻力较高的生态薄弱区。将排土场作为新增生态源地,识别生态廊道99条,生态节点72个,网络连接度指数皆有所增加,表明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皆有所提升;排土场修复可增加物质和信息在生态网络中的交流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露天矿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确构建露天矿区叁维地形模型,客观反映露天矿在开采过程中的地形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提高露天矿生产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露天矿地形特点,提出了以凸壳算法为基础的建模方法。该方法中,以空间特征为约束条件构建叁维地形精细模型。以叁维地形精细模型为基准,针对地理信息软件ArcGIS中叁维体积计算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土方量计算的改进算法。以宝日希勒露天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碎部点测绘数据,进行了叁维地形精细模型构建。研究表明:该建模方法提升了叁维地形模型的构建效率,同时以边为着眼点对叁维地形模型进行优化,提高了模型的几何精度。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露天矿叁维地形模型的体积变化和形状变化情况,可为露天矿开采动态量化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露天矿区论文参考文献

[1].徐东华,谭金石,苏一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露天矿区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9

[2].王晨旭,胡引翠,王崇倡,田冰,王天宇.基于TIN的露天矿区地形精细模型构建研究[J].金属矿山.2019

[3].孟兴国.汝箕沟露天矿区环境治理工程经营指标管控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19

[4].谢谊.露天矿区基坑边坡支护与安全施工[J].世界有色金属.2019

[5].黄雨晗,况欣宇,曹银贵,罗古拜,王舒菲.草原露天矿区复垦地与未损毁地土壤物理性质对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6].罗古拜,曹银贵,白中科,黄雨晗,王舒菲.露天矿区排土场复垦地土壤容重差异、GPR特征识别与反演[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7].邹蕴.锡林浩特市露天矿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8].王舒菲,曹银贵,罗古拜,况欣宇,宋蕾.黄土露天矿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差异及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9].李玉洁.露天矿区煤粉沉降对周边植被的生理影响[D].新疆大学.2019

[10].邢龙飞.基于GIS的露天矿区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某矿区水体污染遥感调查图安家岭矿排土规划年推进图滑坡区实测断面图边坡雷达系统监测原理金沙江流域(云南段)露天矿区空间...某露天矿区实景图

标签:;  ;  ;  ;  ;  ;  ;  

露天矿区论文_徐东华,谭金石,苏一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