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量,生长,干旱,密度,商陆,湿地松,格局。
生长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杨振,吴凯,李智,吴明晶,马祥庆[1](2019)在《炼山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炼山造林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所选取的平均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测定各营养器官的C、N、P、K含量,分析炼山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炼山对杉木人工林地生产力具有不利影响.尽管炼山在初期对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积极影响,但从第7年开始,不炼山的杉木林树高、胸径超过炼山后的杉木林,并且差距逐渐增大;至炼山后第27年,不炼山杉木林树高、胸径仍大于炼山杉木林.从生物量来看,不炼山处理林分生物量与炼山处理之间的差异虽未达显着水平,但叶、皮和根的生物量均明显大于炼山处理.未炼山的林分养分及C积累量均大于炼山处理后的林分,两种处理对于养分及C积累量的影响均无显着差异,对其他器官均未有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鹏远,周继磊,李辉,高兴云,秦永建[2](2019)在《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幼苗空间格局及生长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特征,对沂山林场刺槐人工林皆伐迹地上萌芽和萌蘖两种更新方式的幼苗种群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刺槐萌芽和萌蘖幼苗分别以聚集分布、均匀分布的形式出现,两种更新方式对刺槐幼苗地径、高度影响不同,萌芽更新的幼苗比萌蘖更新的幼苗生长量大,但是萌蘖幼苗更新频率高于萌芽幼苗.(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朱海霞,李秀芬,赵慧颖,于瑛楠,王晾晾[3](2019)在《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干旱时空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精细化诊断大豆生长季干旱,提高干旱评估的准确性,采用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指标来表征干旱,以累积的干旱持续天数将干旱分为5个等级,即无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并以干旱强度、干旱频率和干旱范围叁因子分析1971-2016年间大豆生长季的干旱时空特征。研究表明,1971-2016年间,在大豆生长季,松嫩平原西部的平均干旱强度最强,其中松嫩平原西南部干旱日数超过了90 d,但叁江平原东北角和黑河中部干旱强度气候倾向率高于2.5 d·10a~(-1),有明显的增强趋势,而牡丹江东南部干旱强度气候倾向率低于-2.5 d·10a~(-1),有较强的减少趋势;松嫩平原西部中度以上干旱频率超过90%,松嫩平原西南部重度以上干旱频率超过50%。1971-2016年中,1976年、1979年、1982年、1989年、1999年、2001年、2004年和2007年约56%~77%的气象观测站点表现为重度以上干旱,长达3个月的时间大豆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且2007年干旱范围和强度表现最典型。大豆生长季逐日干旱频率动态变化均以"V"形为主要特征,逐日干旱频率从大豆播种出苗期约60%~90%降低至开花结荚期40%以下,但鼓粒-成熟期又上升至40%~80%;从大豆安全性种植角度来评价地域差异,黑龙江省中部好于东部,东部好于西部,西部的北部好于西部的南部。(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宋鑫,李微,刘洪洋,贾越平,陈官滨[4](2018)在《双台子河口盐地碱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5年9月和2016年9月采样日的双台子河口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数据,分析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原因,研究其异速生长关系,选择幂函数构建盐地碱蓬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盐地碱蓬地上生物量远大于地下生物量,平均地上生物量与平均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为0.17,盐地碱蓬在高盐的恶劣条件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照资源,使其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地上部分;异速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13,经对数转换后的异速生长线性方程斜率不等于1,即盐地碱蓬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存在显着的异速生长关系(p<0.001);在两年采样日数据的独立模型检验下,2015年和2016年验证采样点的盐地碱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数据都基本分布在1∶1线附近,两者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28和0.89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307和7.550,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68和0.213,表明所建立的异速生长模型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和稳定性,可以用于估算盐地碱蓬地下生物量。(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竹万宽,揭凡,杜阿朋[5](2018)在《区域尺度相思、湿地松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及分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已出版或发表的我国不同地点的相思(主要树种:马占相思、黑木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肯氏相思等)和湿地松生物量数据进行收集、建库和分析,建立适用于区域尺度的相思、湿地松生物量估算相对生长方程。结果表明:树高作为单一变量的相对生长方程拟合相思树干(0.854)、树根(0.832)、地上(0.859)和单株(0.875)生物量效果较好,树枝(0.704)和叶片(0.678)生物量的拟合较差。胸径和树高作为组合自变量的相对生长方程拟合湿地松树干(0.975)、树枝(0.953)、树根(0.932)、地上(0.981)和单株(0.970)生物量时拟合优度高,叶片(0.641)生物量的拟合效果差。相思和湿地松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为树干最高,占比变幅叶片最大。综合分析表明,胸径单因子相对生长方程可以用于估算相思生物量,胸径和树高双因子相对生长方程可以用于湿地松生物量估算。(本文来源于《桉树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刘刚[6](2018)在《中科院在入侵植物生长繁殖与防御的纬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入侵植物通常在入侵地范围内占据广泛的栖息地,面临的气候条件和生物压力等显着不同。大地理尺度环境中的异质性可以促进入侵植物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理,同时也可能促进植物入侵后期的快速进化。研究入侵植物生长、繁殖和防御等性状的纬度梯度格局有利于增加人们对多种非生物和生物(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24期)
龚筱羚[7](2018)在《天童20公顷样地内基于生长的同种负密度制约格局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自然森林群落内同种植物的个体也不例外。这种同种聚集分布格局暗示着同种个体密度(Conspecific density)对种群及群落可能存在较强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聚集的同种个体可以通过资源竞争、天敌(如病原菌和食草动物)等对其他同种个体产生负相互作用,其作用强度可能与同种个体密度正相关(即同种负密度制约,Conspecific negative density dependence,CNDD)。当然,同种个体也可能通过共享有利生境、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等对其同种个体产生正相互作用,并且正相互作用强度可能与个体密度呈正相关(即同种正密度依赖,Conspecific positive density dependence,CPDD)。如果群落内稀有种比优势种受到更为弱的CNDD或更为强烈的CPDD时,就可以形成稀有种优势及群落补偿趋势(Community compensatory trend,CCT),在群落水平上促进物种共存,反之则反。所以,同种个体密度究竟以何种形式(CNDD、CPDD或完全无关)、何种程度影响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如物种多样性等)仍是当今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尽管已有很多关于森林植物群落CNDD、CPDD和CCT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3点主要缺陷。第一,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植物早期(包括种子的萌发、增补幼苗的存活或死亡)是否存在CNDD等,而较少关注植物的非幼苗阶段。但对于森林植物群落而言,非幼苗阶段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占据更长时间,且受到的主要生态过程可能与幼苗阶段有较大差异,导致该阶段的同种密度对种群动态、物种多样性等的影响不同于幼苗阶段。第二,已有研究通常通过参数模型假定CNDD等效应的具体形式,然而这种假设是否合理仍存有很多争议。第叁,已有研究一般选用种子和幼苗的存活率、死亡率来表征植物受到的CNDD等的作用强度,较少基于植物的生长进行研究。然而事实上,同种密度若要影响植物的存活或死亡,必然首先影响植物的生长。为解决这些缺陷,以此更好地回答亚热带森林群落内CNDD、CPDD和CCT在幼苗和非幼苗阶段是否存在、强度如何的问题,本论文从实验和观测两个角度分别对浙江天童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物种的幼苗和非幼苗阶段展开同种密度影响的研究。其中幼苗实验开展于2015-2017期间,选择了天童20ha样地内7个物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港柯Lithocarpus harlandii、紫楠Phoebe sheareri、木荷Schima superb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低密度和高密度2种不同的同种种植方式,采用接种高温杀菌和不杀菌的母树周围的土壤两种处理方式。针对非幼苗阶段,依据天童20ha样地5年(2010-2015年)的动态监测数据,基于80273株植物的相对生长速率,利用非参数化的点格局分析方法,定量衡量了样地内67个物种的目标个体相对生长状况与邻体密度的关系以及该关系随距离目标个体距离的变化格局。幼苗实验结果显示:(1)低密度下的幼苗相对生长状况显着优于同种高密度下的幼苗生长状况,说明CNDD在实验物种的幼苗阶段确实存在;(2)高温杀菌处理后,基于生物量的幼苗相对生长速率显着高于接种带菌母土的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P-value<0.05),说明实验物种幼苗阶段存在的CNDD是由病原菌介导的;只考虑高密度种植方式,接种带菌母土的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反而高于接种杀菌土的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边缘显着,P-value=0.06),说明在实验物种的幼苗阶段存在CPDD;(3)接种取自母树不同距离处的土对幼苗其生长状况没有显着差异,说明这实验物种在幼苗阶段可能不存在由病原菌介导的距离制约;(4)实验物种在幼苗阶段受到的CNDD强度与其物种相对多度存在正相关(R~2=0.40;边缘显着,P-value=0.07)。非幼苗阶段统计结果显示:(1)16个物种表现为CNDD,8个物种表现为CPDD;其余物种未检测到显着的邻体密度效应;(2)针对上述的16及8个物种,其CNDD或CPDD强度随距离的增加都逐渐降低;(3)对于存在CNDD的物种,其CNDD强度与物种相对多度存在负相关(R~2=0.17;边缘显着,P-value=0.06),即物种多度越大,物种受到的CNDD强度反而越弱;(4)对于存在CPDD的物种,其CPDD强度与物种相对多度不存在显着相关性。综上所述,在天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CNDD在植物的幼苗阶段和非幼苗阶段都存在,而且在非幼苗阶段检测到的CNDD强度随着离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带菌母土不存在距离制约的结果,暗示着这种CNDD受土壤病原菌影响较小,更可能是由于同种资源竞争导致;同时幼苗和非幼苗阶段结果都显示除CNDD外,还存在着CPDD,暗示着CPDD可能对种群的影响不容忽视;但CNDD和CPDD对种群的作用强度可能随物种的不同而不同;最后,幼苗阶段和非幼苗阶段的结果均与CCT相反,说明CNDD可能是稀有种个体较少的原因,而不是CCT中描述的稀有种优势的动力。当然,本研究还存在较多不足,例如幼苗实验涉及的物种较少、非幼苗阶段涵盖的时间尺度较短等。本研究仅是天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检验CNDD、CPDD和CCT的初步尝试,其结果有助于了解同种个体密度对该地区森林植物种群和群落的作用方式和强弱,为进一步检验CNDD、CPDD和CCT相关理论,预测种群动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等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30)
何诗霏[8](2017)在《大资管时代利空出尽迎利好》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针对资管业务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标准规制。由于涉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本文来源于《国际商报》期刊2017-11-27)
焦德志,王乐园,荣子[9](2017)在《不同降雨格局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棚栽法和人工模拟自然降雨,比较分析不同降雨格局对玉米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量对玉米幼苗的形态建成表现出明显的正、负2种效应.(2)降雨量低于平均降雨量(27.8 mm)时,10 d降雨频次优于5 d,降雨量高于平均降雨量时,5 d降雨频次优于10 d.对玉米苗期地上分株而言,最佳降雨格局为降雨量38.9 mm,降雨频次5 d;对地下根系而言,最佳降雨格局为降雨量16.7 mm,降雨频次10 d.(本文来源于《高师理科学刊》期刊2017年05期)
李道新,李果,沈泽昊,徐慎东,韩庆瑜[10](2017)在《植物生长型显着影响叁峡大老岭地区木本植物种子质量的海拔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种子质量(大小)是植物的关键生态功能性状,种子质量的海拔格局研究有助于理解物种分布的环境约束以及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联系。该研究通过野外收集长江叁峡大老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木本植物59科87属201种的成熟种子,并测量其种子质量和长度、厚度值,分析该地区木本植物种子大小的海拔格局及植物生长型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1)大老岭地区常见木本植物种子质量、长度和厚度值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质量值变异性最大(跨5个数量级)。种子质量、长度和厚度值之间均显着正相关。2)乔木和小乔木的种子质量显着大于灌木和木质藤本的种子质量;常绿阔叶种的种子质量显着大于落叶阔叶和针叶种。全部物种的种子质量随海拔上升而有较小但统计显着的减小趋势。3)不同生长型和叶性状的木本植物种子质量的海拔格局不一致。群落不同结构组分(按生长型和叶性状分)的木本植物种子质量(大小)海拔梯度格局差异意味着局域群落结构是理解宏观生态格局变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生长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比较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特征,对沂山林场刺槐人工林皆伐迹地上萌芽和萌蘖两种更新方式的幼苗种群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刺槐萌芽和萌蘖幼苗分别以聚集分布、均匀分布的形式出现,两种更新方式对刺槐幼苗地径、高度影响不同,萌芽更新的幼苗比萌蘖更新的幼苗生长量大,但是萌蘖幼苗更新频率高于萌芽幼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杨振,吴凯,李智,吴明晶,马祥庆.炼山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格局[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鹏远,周继磊,李辉,高兴云,秦永建.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幼苗空间格局及生长特征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朱海霞,李秀芬,赵慧颖,于瑛楠,王晾晾.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干旱时空格局[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4].宋鑫,李微,刘洪洋,贾越平,陈官滨.双台子河口盐地碱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模型[J].湿地科学.2018
[5].竹万宽,揭凡,杜阿朋.区域尺度相思、湿地松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及分配格局[J].桉树科技.2018
[6].刘刚.中科院在入侵植物生长繁殖与防御的纬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8
[7].龚筱羚.天童20公顷样地内基于生长的同种负密度制约格局及实验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8
[8].何诗霏.大资管时代利空出尽迎利好[N].国际商报.2017
[9].焦德志,王乐园,荣子.不同降雨格局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J].高师理科学刊.2017
[10].李道新,李果,沈泽昊,徐慎东,韩庆瑜.植物生长型显着影响叁峡大老岭地区木本植物种子质量的海拔格局[J].植物生态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