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振光散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粒子,凝血酶,辛烷,等离子,乙基,颗粒。
共振光散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莉,吴飞,谭克俊[1](2014)在《全氟辛烷磺酸高灵敏共振光散射分析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H值为2.87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质子化的乙基紫(EV)结合生成离子缔合物,导致体系散射信号显着增强.增强的散射信号(ΔIRLS)与PFOS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PFOS的共振光散射(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RLS)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0.0μmol/L,检测限为2.0nmol/L.表征了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显微成像(SEM),优化了实验条件,并探讨了反应机理.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叁峡库区嘉陵江水样中PFOS的测定,相树标准误差小于等于4.5%.(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刘跃[2](2013)在《银和金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及暗场光散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纳米颗粒,特别是银和金纳米颗粒(AgNPs和AuNPs)具有与其自身及外界环境相关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光散射性质,因而成为非常好的光散射分析探针。因此,研究纳米颗粒的LSPR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光散射光谱分析探针用于生化分析领域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目前,贵金属纳米颗粒作为优良的光散射光谱分析探针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化分析领域。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具有高散射效率的AgNPs在分析研究中应用较少,而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缺乏简便的散射信号获取方法。所以,本文以AgNPs和AuNPs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贵金属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存在的不足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一步法合成DNA-AgNPs强光散射探针用于DNA的检测。在表面活性剂FSN-100的存在下,通过一步偶联化学将SH-DNA与强散射的AgNPs直接在1.0mol/LNaCl中孵育制备得到DNA-AgNPs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作为光散射探针用于HIV病毒DNA序列的分析检测。待测DNA序列与偶联在AgNPs表面的探针DNA1和DNA2通过叁明治杂交的方式使得单分散的AgNPs相互靠近发生聚集。聚集在一起的纳米颗粒发生等离子体共振耦合使得纳米颗粒的光散射性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可以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也可以通过肉眼进行判断实现可视化分析。检测结果表明,AgNPs作为光散射探针用于光散射分析检测有优良的灵敏度(195pmol/L)和选择性。2.单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研究用于筛选高灵敏分析传感单元。包含叁个方面内容:①合成了多种形态的AgNPs,结合暗场光散射成像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确定了AgNPs的形态与散射光颜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散射红、黄、青、蓝色的AgNPs分别为棒、叁角双锥、立方体、球。这个结果使得我们不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大型的仪器,仅利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即可判断纳米颗粒的形态。②通过单纳米颗粒光潜法考察不同形态AgNPs对折射率变化的响应灵敏度,结果为棒>叁角双锥>立方体>球。其中,银纳米棒具有最高的响应灵敏度,且银纳米棒的响应灵敏度随径向比增大而升高。③将这几种纳米颗粒用于研究巯基分子吸附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为我们在选择高灵敏的单纳米颗粒传感平台提供了理论基础。3.原位实时监测单个Ag@Hg纳米合金生长过程。Ag@Hg纳米合金的生长是将AgNPs与汞单质通过汞齐化作用而形成。将AgNPs置于生长液中,通过暗场光散射显微镜观察发现单纳米颗粒的散射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可能形成Ag@Hg纳米合金。我们进一步对形成的纳米颗粒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等一系列表征,结果证实了Ag@Hg纳米合金的形成,且生长期间可能涉及纳米颗粒元素的组成、形状、大小的变化。我们研究了四种不同形态AgNPs的生长过程。通过分析生长过程中单个纳米颗粒的散射光谱及形态变化,认为Ag@Hg纳米合金的生长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汞单质在AgNPs表面快速吸附;早期的汞齐化作用使得纳米颗粒的形态向球形转变;汞原子继续向AgNPs内部扩散最终形成Ag@Hg纳米合金。4.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的新方法。目前,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都需要依赖于单纳米颗粒散射光谱扫描系统,而单个纳米颗粒散射光谱的扫描过程非常繁琐、费时。我们利用Image Pro-Plus (IPP)软件通过叁原色(RGB)系统对单个纳米颗粒的散射光进行RGB编码,并以此建立单纳米颗粒RGB分析方法。为了证明单纳米颗粒RGB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我们首先考察了单个纳米颗粒散射光RGB值在不同折射率溶剂中的变化情况。之后,将RGB分析用于巯基分子在纳米颗粒表面吸附的研究。通过真彩色CCD相机拍摄巯基分子吸附前后纳米颗粒的暗场光散射成像照片,再将纳米颗粒的散射光通过软件转化为RGB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前后同一个纳米颗粒的散射光RGB值发生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可实现巯基分子吸附的检测。另外,在分子吸附引起纳米颗粒散射光移动的同时,纳米颗粒的散射光强度也在发生变化。由此,我们建立基于单个纳米颗粒散射光强度的分析方法。这两种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的仪器,在普通的实验室都可以完成,具有可推广性。总之,本文以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光散射性质为基础,以暗场光散射成像及单纳米颗粒光谱法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了不同形态AgNPs的LSPR性质,并以这些纳米颗粒为基础通过暗场光散射成像实时监测单个Ag@Hg纳米合金生长过程,之后建立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新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暗场光散射显微镜法实现对纳米颗粒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测,二是开发出简便易推广的单纳米颗粒分析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4-10)
郑莉,吴飞,谭克俊[3](2012)在《环境水样中PFOS的高灵敏共振光散射分析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PFOS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生物累积性、毒性及长距离迁移性,研究其分析方法对PFOS的环境监测及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2]。实验发现在pH为2.87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胡泊,黄承志,张立[4](2008)在《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盐酸四环素催化等离子体共振光散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在pH2.36的弱酸性条件下,当有还原性药物如盐酸四环素存在时多壁碳纳米管能催化还原氯金酸并生成金纳米微粒.通过检测反应生成的金纳米微粒的等离子共振光散射信号,建立了快速、简便的盐酸四环素催化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26μmol/L,相关系数(r)为0.9955,检出限(3σ)为6.0nmol/L.将该方法用于盐酸四环素片剂分析,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1.9%;用于尿液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8.3%~102.0%.(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化学)》期刊2008年07期)
李玉佩[5](2008)在《基于核酸适配体与金纳米粒子探针检测凝血酶的共振光散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承载着生物体完成各项生物功能的任务。因此,蛋白质的分析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诊断等领域。传统的蛋白质检测往往需要荧光标记、凝胶电泳和放射性自显影等繁杂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这些生命物质的深入研究。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如何对蛋白质进行快速、简便、高效分析,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凝血酶为研究模型,利用核酸适配体(aptamer)与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技术相结合制作生物传感器,以核酸适配体作为蛋白质识别元件,发展了蛋白质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单而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核酸适配体标记的金纳米粒子探针测定凝血酶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核酸适配体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寡聚核苷酸,它能与目标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药物等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目标分子的测定。以标记核酸适配体的金纳米粒子为探针,通过核酸适配体与凝血酶的特异性作用,金纳米粒子发生自组装,形成网状结构,导致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增强,从而定量测定了a凝血酶。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为蛋白质的检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第二部分:基于匹配DNA链标记的金纳米粒子探针与核酸适配体作用测定凝血酶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本文设计了两条与核酸适配体匹配的寡核苷酸链并将其分别标记到金纳米粒子上,当金纳米粒子探针与核酸适配体混合,此探针与核酸适配体的杂交导致金纳米粒子的聚集并引起共振光散射的强烈增强;而核酸适配体与凝血酶的特异性结合将抑制此探针与核酸适配体的杂交并导致共振光散射强度的降低,降低的程度与凝血酶的浓度有关,从而可以定量测定凝血酶。该方法只要改变核酸适配体和相应的探针序列,即可有望用于其它蛋白质的分析,为蛋白质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5-01)
赵小辉[6](2007)在《双嘧达莫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共振光散射法分别研究了双嘧达莫与甲基紫、藻红B和曙红Y相互作用体系中的共振光散射性质,发现甲基紫、藻红B和曙红Y对双嘧达莫均有不同程度的共振散射光增强作用,提出了在甲基紫、藻红B和曙红Y水溶液中测定双嘧达莫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法;该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16.1 nmol/L),在0.19~5μmol/L范围内共振光散射强度与双嘧达莫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07年S1期)
贺薇,李原芳,谭克俊,黄承志[7](2007)在《金纳米棒与肝素相互作用的表征及肝素的等离子共振光散射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等离子共振光散射(PRLS)、等离子共振吸收、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金纳米棒与肝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溶液中,金纳米棒呈分散状态,具有微弱的等离子共振光散射信号.但当其与肝素通过静电作用后发生明显的聚集,产生显着的增强PRLS信号,信号的增强程度与肝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基于金纳米棒聚集测定微量肝素的等离子共振光散射分析法.在60mmol/L NaCl和pH5.33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介质中,金纳米棒浓度为6.4×10-5mol/L时,测得肝素的线性范围为0.02~0.70μg/mL,检出限为(3σ)8.0ng/mL.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临床肝素钠注射液的测定.(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7年24期)
贾红霞[8](2007)在《纳米粒子探针的化学发光及共振光散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是重要的生命大分子,核酸的分析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它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核酸特殊序列及单碱基多态性(SNP)的检测,在临床诊断,病理分析,以及食品与药物检测,环境监测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发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快速、方便的DNA杂交检测方法显得越来越迫切。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关注。金属纳米粒子以其独特的光谱性质和生物兼容性被广泛应运于对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分析。在本文中,我们对标有寡聚核苷酸的银纳米粒子进行了定量测定,建立了一种标记寡聚核苷酸的银纳米粒子探针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定量检测标有寡聚核苷酸的银纳米粒子,其线性范围为5×10-91×10-g/mL,检出限(3σ)可达到2.0×10~(-9)g/mL,为进一步的DNA杂交分析奠定了基础。我们还利用共振光散射技术对吸附单链DNA(ss-DNA)和双链DNA(ds-DNA)的金纳米粒子进行了研究。发现ss-DNA和ds-DNA有着不同的静电性质:ss-DNA可以直接吸附在柠檬酸包被的金纳米粒子上,并且能增强金纳米粒子的稳定性,防止它在盐溶液中的聚集;而ds-DNA不能吸附到金纳米粒子上,不能阻止金纳米粒子在盐溶液中的聚集。基于这一现象,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利用杂交检测特殊DNA序列的共振光散射方法。该方法得出共振光散射强度与目标DNA浓度在2 nmol/L~30 n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8 nmol/L。并且通过控制变性温度,可以区分单碱基错配靶序列与完全匹配靶序列,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7-05-01)
崔朋娟[9](2007)在《磷及纳米量子点探针的共振光散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天然水和废水中,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广泛存在,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但水中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磷的检测在很多领域包括环境、临床及工业检测中至关重要。目前现有的磷测定方法虽各有优势,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此研究普遍适用性好、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磷检测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自7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具有高灵敏检测特点的荧光分析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可识别功能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特别是纳米荧光量子点分析技术的提出,在基因和蛋白质分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示出进一步的应用潜力。本文研究了水中磷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检测法,为水中痕量磷的测定提供了灵敏的检测手段;以纳米量子点为探针,测定了牛血清蛋白,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法和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磷钼蓝法利用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磷本文利用共振光散射技术,基于传统的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建立了检测磷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0.09 mol/L的硫酸溶液中,钼酸铵与磷酸根反应生成磷铝杂多酸并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磷钼蓝,磷钼蓝在340~550 nm波长范围内能产生强烈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基于此现象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检测磷的方法。线性范围是2.0~40.0 ng/mL,检出限(3σ)为0.76 ng/mL。本法灵敏度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提高一个数量级。第二部分:利用纳米量子点探针测定牛血清蛋白研究发现,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纳米量子点CdS在蛋白质模板上聚集,大的聚集体形成或聚集体中相邻粒子之间电子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共轭效应导致体系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共振光散射,在0.01μg/mL-1μg/mL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共振光散射强度同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此外量子点本身有荧光,与蛋白质静电结合导致荧光淬灭,在0.5μg/mL~5μg/mL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同蛋白质的浓度成反比,基于此现象我们建立了利用一种探针采用两种方法同时测定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实现了两种方法互相验证。(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7-05-01)
陈晓[10](2006)在《核酸探针的化学发光及共振光散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的分析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诊断等方面。核酸探针是一种通过与其靶分子进行特异性结合来检测靶分子的物质。它的靶分子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核酸,还包括蛋白质、药物等等。 本文研究了Cy5标记的核酸探针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为定量测定其靶分子提供了灵敏的检测手段;以金纳米粒子标记的DNA适配子为探针,测定了人α-凝血酶,建立了一种应用核酸探针与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本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Cy5标记的核酸探针的化学发光分析。 Cy5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荧光染料,被广泛用于标记核酸和抗体等生物分子。但是由于其stokes位移小,在荧光分析法中常常会受到激发光散射的干扰。本文研究了利用TCPO-H_2O_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Cy5标记的核酸探针的新方法,探讨了最佳分析条件。其线性范围为8.4×10~(-9)~2.8×10~(-6)mol/L,检出限为2.8×10~(-9)mol/L。建立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测定Cy5标记的核酸探针的新方法。 第二部分:利用金纳米粒子标记的DNA适配子为探针测定凝血酶的共振光散射分析。 DNA适配子是一种特殊功能的寡核苷酸,它能与目标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药物等物质特异性结合,从而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测定。本文选择了人α-凝血酶的两条不同的DNA适配子,将其标记上金纳米粒子,当其与人α-凝血酶相互作用时,金纳米粒子发生自组装,形成网状结构,导致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增强,从而定量的测定了人α-凝血酶。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为利用DNA适配子定量检测生物大分子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6-06-01)
共振光散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金属纳米颗粒,特别是银和金纳米颗粒(AgNPs和AuNPs)具有与其自身及外界环境相关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光散射性质,因而成为非常好的光散射分析探针。因此,研究纳米颗粒的LSPR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光散射光谱分析探针用于生化分析领域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目前,贵金属纳米颗粒作为优良的光散射光谱分析探针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化分析领域。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具有高散射效率的AgNPs在分析研究中应用较少,而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缺乏简便的散射信号获取方法。所以,本文以AgNPs和AuNPs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贵金属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存在的不足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一步法合成DNA-AgNPs强光散射探针用于DNA的检测。在表面活性剂FSN-100的存在下,通过一步偶联化学将SH-DNA与强散射的AgNPs直接在1.0mol/LNaCl中孵育制备得到DNA-AgNPs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作为光散射探针用于HIV病毒DNA序列的分析检测。待测DNA序列与偶联在AgNPs表面的探针DNA1和DNA2通过叁明治杂交的方式使得单分散的AgNPs相互靠近发生聚集。聚集在一起的纳米颗粒发生等离子体共振耦合使得纳米颗粒的光散射性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可以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也可以通过肉眼进行判断实现可视化分析。检测结果表明,AgNPs作为光散射探针用于光散射分析检测有优良的灵敏度(195pmol/L)和选择性。2.单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研究用于筛选高灵敏分析传感单元。包含叁个方面内容:①合成了多种形态的AgNPs,结合暗场光散射成像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确定了AgNPs的形态与散射光颜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散射红、黄、青、蓝色的AgNPs分别为棒、叁角双锥、立方体、球。这个结果使得我们不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大型的仪器,仅利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即可判断纳米颗粒的形态。②通过单纳米颗粒光潜法考察不同形态AgNPs对折射率变化的响应灵敏度,结果为棒>叁角双锥>立方体>球。其中,银纳米棒具有最高的响应灵敏度,且银纳米棒的响应灵敏度随径向比增大而升高。③将这几种纳米颗粒用于研究巯基分子吸附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为我们在选择高灵敏的单纳米颗粒传感平台提供了理论基础。3.原位实时监测单个Ag@Hg纳米合金生长过程。Ag@Hg纳米合金的生长是将AgNPs与汞单质通过汞齐化作用而形成。将AgNPs置于生长液中,通过暗场光散射显微镜观察发现单纳米颗粒的散射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可能形成Ag@Hg纳米合金。我们进一步对形成的纳米颗粒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等一系列表征,结果证实了Ag@Hg纳米合金的形成,且生长期间可能涉及纳米颗粒元素的组成、形状、大小的变化。我们研究了四种不同形态AgNPs的生长过程。通过分析生长过程中单个纳米颗粒的散射光谱及形态变化,认为Ag@Hg纳米合金的生长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汞单质在AgNPs表面快速吸附;早期的汞齐化作用使得纳米颗粒的形态向球形转变;汞原子继续向AgNPs内部扩散最终形成Ag@Hg纳米合金。4.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的新方法。目前,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都需要依赖于单纳米颗粒散射光谱扫描系统,而单个纳米颗粒散射光谱的扫描过程非常繁琐、费时。我们利用Image Pro-Plus (IPP)软件通过叁原色(RGB)系统对单个纳米颗粒的散射光进行RGB编码,并以此建立单纳米颗粒RGB分析方法。为了证明单纳米颗粒RGB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我们首先考察了单个纳米颗粒散射光RGB值在不同折射率溶剂中的变化情况。之后,将RGB分析用于巯基分子在纳米颗粒表面吸附的研究。通过真彩色CCD相机拍摄巯基分子吸附前后纳米颗粒的暗场光散射成像照片,再将纳米颗粒的散射光通过软件转化为RGB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前后同一个纳米颗粒的散射光RGB值发生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可实现巯基分子吸附的检测。另外,在分子吸附引起纳米颗粒散射光移动的同时,纳米颗粒的散射光强度也在发生变化。由此,我们建立基于单个纳米颗粒散射光强度的分析方法。这两种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的仪器,在普通的实验室都可以完成,具有可推广性。总之,本文以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光散射性质为基础,以暗场光散射成像及单纳米颗粒光谱法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了不同形态AgNPs的LSPR性质,并以这些纳米颗粒为基础通过暗场光散射成像实时监测单个Ag@Hg纳米合金生长过程,之后建立单纳米颗粒光散射分析新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暗场光散射显微镜法实现对纳米颗粒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测,二是开发出简便易推广的单纳米颗粒分析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振光散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郑莉,吴飞,谭克俊.全氟辛烷磺酸高灵敏共振光散射分析测定[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刘跃.银和金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及暗场光散射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郑莉,吴飞,谭克俊.环境水样中PFOS的高灵敏共振光散射分析测定[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2012
[4].胡泊,黄承志,张立.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盐酸四环素催化等离子体共振光散射分析[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8
[5].李玉佩.基于核酸适配体与金纳米粒子探针检测凝血酶的共振光散射分析[D].河北大学.2008
[6].赵小辉.双嘧达莫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法[J].分析试验室.2007
[7].贺薇,李原芳,谭克俊,黄承志.金纳米棒与肝素相互作用的表征及肝素的等离子共振光散射分析法[J].科学通报.2007
[8].贾红霞.纳米粒子探针的化学发光及共振光散射分析[D].河北大学.2007
[9].崔朋娟.磷及纳米量子点探针的共振光散射分析[D].河北大学.2007
[10].陈晓.核酸探针的化学发光及共振光散射分析[D].河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