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舵机装置,通过设置壳体、传动套件、变速从动齿轮组及输出齿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采用驱动马达、蜗杆和传动组件作为驱动的方式,在驱动马达驱动蜗杆转动的情况下,与蜗杆相啮合的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后续的变速从动齿轮组和输出齿轮转动。由于蜗杆上设置有螺纹齿牙,蜗杆的传动比相比于普通齿轮的传动比要大的多,同时,蜗杆的设置,还让新型舵机装置具备的自锁的功能,防止外界驱动力的驱动下强行改变了新型舵机装置的转向,造成相应的运行事故;再者,蜗杆会使得新型舵机装置的运行更加具有连续性,即新型舵机装置不会因为使用年限的增长而导致噪音增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传动套件,所述传动套件包括驱动马达、蜗杆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轴连接,所述蜗杆上设置有螺纹齿牙,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杆、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外齿牙,各所述外齿牙均用于与所述螺纹齿牙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齿牙;变速从动齿轮组,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各所述传动齿牙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用于驱动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转动;及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相啮合,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转动时用于驱动所述输出齿轮转动。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传动套件,所述传动套件包括驱动马达、蜗杆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轴连接,所述蜗杆上设置有螺纹齿牙,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杆、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外齿牙,各所述外齿牙均用于与所述螺纹齿牙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齿牙;
变速从动齿轮组,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各所述传动齿牙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用于驱动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转动;及
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相啮合,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转动时用于驱动所述输出齿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包括顺序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在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中,位于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端的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各所述传动齿牙相啮合,位于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出端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开设有马达放置槽,所述马达放置槽的底部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马达放置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放置槽的底部上开设有三个所述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驱动马达的所述转动轴的端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舵机装置还包括PCB板和角度电位器,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角度电位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角度电位器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输出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角度电位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舵机装置还包括锁紧件,所述PCB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件的端部穿设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锁紧件的端部螺合于所述螺纹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舵机装置包括两个所述锁紧件,所述PCB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两个所述螺纹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舵机装置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顶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输出齿轮的部分露置于所述通孔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舵机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舵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舵机,是指在自动驾驶仪中操纵飞机舵面转动的一种执行部件。分有:电动舵机,由电动机、传动部件和离合器组成。接受自动驾驶仪的指令信号而工作,当人工驾驶飞机时,由于离合器保持脱开而传动部件不发生作用。液压舵机,由液压作动器和旁通活门组成。当人工驾驶飞机时,旁通活门打开,由于作动器活塞两边的液压互相连通而不妨害人工操纵。此外,还有电动液压舵机,简称“电液舵机”。舵机的大小由外舾装按照船级社的规范决定,选型时主要考虑扭矩大小。如何审慎地选择经济且合乎需求的舵机,也是一门不可轻忽的学问。舵机是一种位置,即角度的伺服的驱动器,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在高档遥控玩具,如飞机、潜艇模型,遥控机器人中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舵机是船舶上的一种大甲板机械。舵机的大小由外舾装按照船级社的规范决定,选型时主要考虑扭矩大小。在航天方面,舵机应用广泛。航天方面,导弹姿态变换的俯仰、偏航、滚转运动都是靠舵机相互配合完成的。舵机在许多工程上都有应用,不仅限于船舶。
在现有的舵机中,多数依靠的是马达与齿轮的配合完成舵机的运转,但采用马达与齿轮的运转方式存在较多的缺陷,一是若要舵机完成大传动比的运转,必须采用齿牙数目较多的齿轮与马达进行配合,传动比受到齿轮齿牙数目的限制;二是采用马达与齿轮的运转方式并不具备自锁功能,在某些特定的运用场合中无法适用,实用性不高;三是采用马达与齿轮的运转方式,运转流畅度不高,导致在使用一定的年限后,舵机的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传动比大的,具备自锁功能的及噪音较小的新型舵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舵机装置,包括:
壳体;
传动套件,所述传动套件包括驱动马达、蜗杆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轴连接,所述蜗杆上设置有螺纹齿牙,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杆、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外齿牙,各所述外齿牙均用于与所述螺纹齿牙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齿牙;
变速从动齿轮组,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各所述传动齿牙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用于驱动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转动;及
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相啮合,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转动时用于驱动所述输出齿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包括顺序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在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中,位于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端的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各所述传动齿牙相啮合,位于所述变速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出端的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开设有马达放置槽,所述马达放置槽的底部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马达放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马达放置槽的底部上开设有三个所述散热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驱动马达的所述转动轴的端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舵机装置还包括PCB板和角度电位器,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角度电位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角度电位器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输出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角度电位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舵机装置还包括锁紧件,所述PCB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件的端部穿设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锁紧件的端部螺合于所述螺纹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舵机装置包括两个所述锁紧件,所述PCB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两个所述螺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舵机装置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顶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输出齿轮的部分露置于所述通孔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舵机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舵机装置,通过设置壳体、传动套件、变速从动齿轮组及输出齿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采用驱动马达、蜗杆和传动组件作为驱动的方式,在驱动马达驱动蜗杆转动的情况下,与蜗杆相啮合的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后续的变速从动齿轮组和输出齿轮转动。由于蜗杆上设置有螺纹齿牙,蜗杆的传动比相比于普通齿轮的传动比要大的多,同时,蜗杆的设置,还让新型舵机装置具备的自锁的功能,防止外界驱动力的驱动下强行改变了新型舵机装置的转向,造成相应的运行事故;再者,蜗杆会使得新型舵机装置的运行更加具有连续性,即新型舵机装置不会因为使用年限的增长而导致噪音增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新型舵机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新型舵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传动套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一种新型舵机装置10包括壳体100、传动套件200、变速从动齿轮组300及输出齿轮400。
如此,壳体100起到保护传动套件200、变速从动齿轮组300及输出齿轮400的作用;同时,壳体100也起到给传动套件200、变速从动齿轮组300及输出齿轮400安装空间的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传动套件200包括驱动马达210、蜗杆220和传动组件230,驱动马达210设置于壳体100内,蜗杆220与驱动马达210的转动轴连接,蜗杆220上设置有螺纹齿牙221,传动组件230包括转动杆231、主动齿轮232和传动齿轮233,转动杆231转动设置于壳体100内,主动齿轮232与转动杆231连接,主动齿轮232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外齿牙,各外齿牙均用于与螺纹齿牙221相啮合,传动齿轮233与主动齿轮232连接,传动齿轮233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齿牙。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采用驱动马达210、蜗杆220和传动组件230作为驱动的方式,在驱动马达210驱动蜗杆220转动的情况下,与蜗杆220相啮合的主动齿轮232转动,带动传动齿轮233转动,进而带动后续的变速从动齿轮组300和输出齿轮400转动。由于蜗杆220上设置有螺纹齿牙221,蜗杆220的传动比相比于普通齿轮的传动比要大的多,及扭矩更大;同时,蜗杆220的设置,还让新型舵机装置10具备的自锁的功能,防止外界驱动力的驱动下强行改变了新型舵机装置10的转向,即动力只能由内而外,无法由外而内,造成相应的运行事故;再者,蜗杆220会使得新型舵机装置10的运行更加具有连续性,即新型舵机装置10不会因为使用年限的增长而导致噪音增高。
请再次参阅图2,变速从动齿轮组300分别与传动齿轮233的各传动齿牙相啮合,传动齿轮233用于驱动变速从动齿轮组300转动。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变速从动齿轮组300起到变速的作用。
请再次参阅图2,输出齿轮400与变速从动齿轮组300相啮合,变速从动齿轮组300转动时用于驱动输出齿轮400转动。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输出齿轮400用于将传动套件200的动力输出至外部。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2。在一实施方式中,变速从动齿轮组300包括顺序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310,在变速从动齿轮组300中,位于变速从动齿轮组300的动力输入端的从动齿轮310分别与传动齿轮233的各传动齿牙相啮合,位于变速从动齿轮组300的动力输出端的从动齿轮233与输出齿轮2331相啮合。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当变速从动齿轮组300工作时,顺序啮合的从动齿轮310依次将动力输入至输出齿轮400上,再通过输出齿轮400输出至外部。
进一步地,请参阅4。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00内开设有马达放置槽110,马达放置槽110的底部上开设有散热孔111,驱动马达210设置于马达放置槽110内。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马达放置槽110起到限位驱动马达210的作用;散热孔111起到散热的作用。具体地,马达放置槽110的底部上开设有三个散热孔111。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4。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00内设置有限位部120,限位部120上开设有限位槽,驱动马达210的转动轴的端部位于限位槽内。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槽的开设可以限制驱动马达210的转动轴的端部在限位槽内,防止驱动马达210的转动轴的端部偏移限位槽,造成新型舵机装置10无法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新型舵机装置10还包括PCB板和角度电位器,PCB板设置于壳体100内,角度电位器设置于壳体100内,且角度电位器与PCB板电连接,输出齿轮的转动轴与角度电位器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PCB板起到控制的作用,PCB板的控制原理不再详细阐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角度电位器起到识别输出齿轮400转动角度的作用,当输出齿轮400转动预定的位置处时,角度电位器输出信号至PCB板中。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新型舵机装置10还包括锁紧件,PCB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壳体100上开设有螺纹孔,锁紧件的端部穿设安装孔,且锁紧件的端部螺合于螺纹孔内。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锁紧件起到安装PCB板的作用。具体地,新型舵机装置10包括两个锁紧件,PCB板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壳体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1。在一实施方式中,新型舵机装置10还包括顶板500,顶板500与壳体100连接,顶板500上开设有通孔,输出齿轮400的部分露置于通孔外。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顶板500起到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1。在一实施方式中,新型舵机装置10还包括底板600,底板600与壳体100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底板600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舵机装置,通过设置壳体、传动套件、变速从动齿轮组及输出齿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采用驱动马达、蜗杆和传动组件作为驱动的方式,在驱动马达驱动蜗杆转动的情况下,与蜗杆相啮合的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后续的变速从动齿轮组和输出齿轮转动。由于蜗杆上设置有螺纹齿牙,蜗杆的传动比相比于普通齿轮的传动比要大的多,同时,蜗杆的设置,还让新型舵机装置具备的自锁的功能,防止外界驱动力的驱动下强行改变了新型舵机装置的转向,造成相应的运行事故;再者,蜗杆会使得新型舵机装置的运行更加具有连续性,即新型舵机装置不会因为使用年限的增长而导致噪音增高。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5823.7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50521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B63H 25/24
专利分类号:B63H25/24;B64C13/50
范畴分类:32D;27D;
申请人:刘辉华;莫日新
第一申请人:刘辉华
申请人地址:523716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塘兴路8号永发商务大厦1栋705室
发明人:刘辉华;莫日新
第一发明人:刘辉华
当前权利人:刘辉华;莫日新
代理人:刘羽
代理机构:4424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