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谷氨酰胺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酰胺,转录,细胞,代谢物,谷氨酸,星形,挥发性。
谷氨酰胺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Ivens,S,?al??kan,G,Papageorgiou,I,Cesetti,T,Malich,A[1](2019)在《青少年应激引起腹侧海马长时程增强的持续增加:星形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童年期创伤是引发与压力有关的精神病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例如创伤后压力障碍或抑郁。尽管已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递质释放和突触可塑性中发挥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星形胶质递质代谢在这种应激诱导的精神病理学中所起的作用。在啮齿动物,可以通过青少年应激暴露来模拟童年逆境,从而导致焦虑加剧以及成年后应对压力的能力下降。我们描述了这种幼年应激大鼠,无论成年期是否有其他应激,都会导致腹侧CA1(v CA1)Schaffer侧支的突触效力降低,而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增加。我们通过阻断星形胶质谷氨酸降解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测试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是否引起青少年应激后可塑性的持久变化。用蛋氨酸亚砜亚胺对正常大鼠的切片中GS的药理抑制的确模仿青少年应激对vCA1-LTP的影响,而提供谷氨酰胺足以使LTP正常化。评估在青少年、成年期或青少年/成年联合应激后,vCA1辐射层中的稳态mRNA水平揭示了GS、星形细胞谷氨酸和谷氨酰胺转运蛋白表达的明显变化。尽管青少年应激后GS mRNA表达水平持续降低,但GS蛋白水平保持稳定。本研究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和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在介导青少年应激对vCA1(与焦虑和情绪记忆处理有关的区域)的可塑性的长期影响中起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9年11期)
罗晓庆,李彦华,徐卫红[2](2019)在《纳米钾肥对大白菜营养品质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pp.)为材料,探究纳米钾肥对其氮代谢相关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N)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明确纳米钾肥调控大白菜营养和风味品质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为钾肥高效利用及优质大白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供试大白菜品种为‘丰抗90’和‘新太原二青’,供试纳米钾肥为纳米硅酸钾,粒径为20~70nm。供试土壤pH 6.80,有机质13.9 g·kg-1,全氮0.777 g·kg-1,碱解氮53.3 mg·kg-1,有效磷17.1mg·kg-1,速效钾84.8 mg·kg-1。2016年10月—2017年1月在西南大学1号玻璃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设4个纳米钾水平(K2O),分别为100、150、200和250 mg·kg-1,并设普通钾肥和不施钾空白对照。采用塑料盆(上口直径25 cm,下底直径15 cm,高17 cm)装土5 kg,每盆移栽生长一致的叁叶一心大白菜幼苗3株。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底肥施入尿素CO(NH2)2 180 mg·kg-1,磷酸二氢铵(NH4H2PO4)100 mg·kg-1。氮肥以60%为基肥,40%分2次追施。用称重法使盆栽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70%。大白菜生长65 d收获。‘丰抗90’和‘新太原二青’地上部鲜质量均随着纳米钾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以250 mg·kg-1钾水平时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58.1%和71.8%,较普通钾肥处理提高了22.9%和8.94%。纳米钾肥促进了大白菜糖组分从茎到叶的转运,降低了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提高了地上部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大白菜可溶性蛋白随纳米钾施用量的增加亦呈逐渐上升趋势,非可溶性蛋白随纳米钾施用量的增加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大白菜地上部主要检测出53种挥发性代谢物,分为醛、醇、烷烃、酯、酮、酸、腈和酚等8类,其中醛类14种,烷烃类13种,醇类和酯类各9种,酮类4种,酸类和腈类各1种,酚类2种。大白菜挥发性代谢物主要成分为(E)–2–己烯醛、(E)–4–己烯–1–醇和异硫氰酸丁酯。纳米钾肥提高了大白菜醛类、烷烃类、酯类、酸类、腈类和挥发性代谢物(VMs)总量,降低了醇类、酮类和酚类含量。以150 mg·kg-1处理时大白菜钾肥利用率最高。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大白菜GLN家族基因在不同处理下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差异,纳米钾肥对叶、根和茎中GLN家族基因具有明显的上调效果,其中根和茎的上调效果极显着优于普通钾肥,且以300 mg·kg-1纳米钾处理上调幅度最大。大白菜GLN家族基因表达与糖、氨基酸和挥发性代谢物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杨帆,秦嘉欣,彭琦,张杰,朱延明[3](2019)在《苏云金芽胞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的转录调控和过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氮代谢对细菌生存至关重要,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盐在细菌氮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苏云金芽胞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的转录调控及过表达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glnR基因的缺失突变株及glnA基因启动子融合lacZ基因的表达载体,测定突变株中glnA启动子活性,发现在胞外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转录因子GlnR负调控glnA基因。同时在glnR基因苏云金芽胞杆菌缺失突变株中过表达glnA基因。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菌株杀虫活性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汪滢,尚俊军,茅文俊,王莹,鲍大鹏[4](2019)在《不同氮源对刺芹侧耳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酶活力及基因表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谷氨酰胺合成酶(GS)是真菌氮素代谢的关键酶之一。为探究氮源的类型和浓度对其活性的调控,采用添加单一氮源成分(硫酸铵、硝酸钠、尿素)的基本培养基培养了刺芹侧耳国森一号菌株,并对培养过程中菌丝生物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酶活力进行了测定。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尿素和NH_4~+均可以抑制GS基因表达水平以及GS酶活力; NO_3~-可以提高GS基因表达水平和GS酶活力,但是刺芹侧耳利用NO_3~-氮源生产菌丝生物量的能力较差。(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徐煜,蒋德意,韩迪[5](2019)在《植物乳杆菌Lp-G18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发酵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乳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益生菌,其中缓解肌肉疲劳和损伤能力的运动保健功能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这与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活力相关,目前尚缺乏对植物乳杆菌GS发酵工艺研究的报道。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L-谷氨酸、调整碳源以及改变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等方式提高植物乳杆菌Lp-G18发酵后的GS活力。得到优化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0 g/L(222 mmol/L)、七水硫酸镁4.92 g/L(20 mmol/L)、一水硫酸锰0.025 g/L、L-谷氨酸8.82 g/L(60 mmol/L)、蛋白胨10 g/L、牛肉浸粉10 g/L、酵母膏5 g/L、磷酸氢二钾2 g/L、柠檬酸氢二胺2 g/L、乙酸钠5 g/L、吐温-80 1 g/L。采用优化培养基发酵得到的GS活力比原基础MRS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的酶活力提高了1.4倍。(本文来源于《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王嘉文,吴刚,徐云敏[6](2019)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在植物氮同化及再利用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和果实产收的关键必要元素,植物氮同化及再利用过程中,无机氮(NH4+)必须先被转化为谷氨酰胺(Gln)这一有机态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ase, GS, E.C.6.3.1.2)是植物中无机氮到有机氮同化利用的关键催化酶。植物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由家族基因编码,植物间谷氨酰胺合成酶编码基因的信息、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缺失及过表达的表型、蛋白定位、氮同化及再利用的功能行使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本综述阐述了不同物种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氮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4期)
任天棋,牛俊奇[7](2019)在《抑制单核细胞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恢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据《Gut》2018年12月报道】题:抑制单核细胞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恢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作者Korf H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循环池中的单核细胞功能障碍,因而患者很容易发生细菌感染。来自比利时的Korf等研究了ACLF患者单核细胞功能障碍的潜在发病机制及恢复新陈代谢是否可以使单核细胞恢复吞噬和炎症反应功能。在表型鉴定之后,分别对ACLF和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CD14+CD16-单核细胞进行了RNA测序。此(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孙敏红,吴炼,谢深喜[8](2018)在《铵硝营养对枳橙幼苗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铵硝配比营养液对枳橙(Citrus sinensis×Poncirus trifoliate)幼苗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枳橙幼苗叶片GS酶活性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有一定增加,其中NO_3~-、NO_3~-:NH4+=7:3、NO_3~-:NH_4~+=1:1和NO_3~-:NH_4~+=3:7处理的GS酶活性大小无显着差异, NH_4+处理最小。各处理幼苗根系的GS活性显着高于叶片,其中NO_3~-:NH_4~+=7:3和NO_3~-:NH_4~+=1:1最高。3个GS相关基因CitGln 1.3、CitGln HZ、CitGln 2在幼苗各部位中均有表达。其中根系中CisGln HZ的表达量最高,叶片中CisGln HZ和CitGln 2表达量显着高于CisGln 1.3。由此推测CisGln HZ是存在于幼苗根系和叶片中GS酶的主要组成基因,并且受到氮素形态及配比的调控,对该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GS1家族功能最为相近。(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卢志杰,叶成凯,Sarath,Babu,V,张晓君,刘晓丹[9](2019)在《罗氏沼虾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S)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动植物体内的酶,并参与细胞多种代谢调控。在甲壳动物中,GS在能量代谢和渗透压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克隆了罗氏沼虾GS基因。GS基因cDNA全长1 965 bp,开放读码框(ORF)为1 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aa),分子量大小为40.75 ku,等电点为5.81。进化树分析发现,罗氏沼虾GS基因与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GS聚为一支,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5%。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罗氏沼虾GS属于无脊椎动物分支的GSⅡ群,有5个保守区域。实验对罗氏沼虾GS蛋白进行表达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罗氏沼虾蜕壳前后的不同组织GS表达进行检测。qRT-PCR结果显示,GS基因在所检测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蜕壳前,其相对表达量顺序为:肝胰脏>肌肉>胃>肠>鳃>心脏>脑>血淋巴。蜕壳后和蜕壳前GS基因在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比较结果显示,除了在肝胰脏表达下调外,其他7个组织都表达升高,其相对表达量的差异顺序为:脑>鳃>胃>肠>肌肉>心脏>血淋巴。Westernblot结果显示,蜕壳后GS蛋白在鳃和肌肉组织表达量上调,与其mRNA表达一致。此外,罗氏沼虾蜕壳后肝胰脏GS酶的活性和谷氨酰胺的含量下调,而其在鳃、肌肉和血淋巴中上调,结果与其基因表达一致。研究表明,G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可能和罗氏沼虾的能量代谢、渗透压调节有关。(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琳,李丹,张忠臣,金正勋[10](2018)在《水稻灌浆不同时期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表达特性与其启动子结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氮素的同化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生理过程,无机氮必须同化为有机氮才能为植物体所吸收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G1utamine synthetase,GS)是参与这一同化过程的关键酶。GS活性大小或基因表达量与植物蛋白质含量高低有密切关系。启动子作为基因转录水平上重要调控元件,控制着基因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因此,深入了解GS基因启动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和变异机理及其与转录水平上的调控机理和阐明表观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选用四个粳稻品种系选1号、通769、东农1601、东农1624和一个籼稻品种马尾占共五个蛋白质含量有显着差异的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其抽穗后10d、20d、30d取籽粒为样本。测定分析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谱等多个生理指标及利用GS基因启动子克隆和GS同工型基因mRNA表达量测定等分子育种方法解决基因mRNA表达量及GS同工型基因启动子序列和结构变化及其与转录表达量间的关系;【结果与分析】蛋白质含量差异显着的品种间杂交后代通过定向选择可以获得超亲变异的后代。蛋白质含量高的基因型在灌浆各个时期积累的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基因型,基因型控制籽粒蛋白质积累量的高低。灌浆不同时期籼稻品种在籽粒和功能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较超亲变异系子代及亲本高,并且籽粒蛋白质含量超亲子代及亲本均比蛋白质含量低的子代和亲本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籽粒和叶片中GS酶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在灌浆不同时期都呈正相关,籽粒GS1;1基因mRNA表达量与蛋白质含量间的灌浆前期和中期都呈正相关,在灌浆不同时期叶片GS1;1和GS2及籽粒GS1;3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蛋白质含量间都呈正相关,灌浆中期的叶片GS1;2基因mRNA表达量对籽粒蛋白质积累影响很大。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着差异的品种间GS同工型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品种间有性杂交子代GS同工型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可发生碱基的变化,但没有导致启动子核心元件发生变化。在调控元件数量和功能上GS同工型基因的启动子保守性很强,启动子在结构和功能上不易发生遗传变异,籽粒GS同工型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受GS基因启动子的调控影响很小;【结论】GS同工型基因启动子结构并不完全一致,不同基因启动子在调控元件数量上有明显的差异,但不同品种间GS同工型基因启动子结构非常一致,GS同工型基因的表达与否和程度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谷氨酰胺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pp.)为材料,探究纳米钾肥对其氮代谢相关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N)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明确纳米钾肥调控大白菜营养和风味品质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为钾肥高效利用及优质大白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供试大白菜品种为‘丰抗90’和‘新太原二青’,供试纳米钾肥为纳米硅酸钾,粒径为20~70nm。供试土壤pH 6.80,有机质13.9 g·kg-1,全氮0.777 g·kg-1,碱解氮53.3 mg·kg-1,有效磷17.1mg·kg-1,速效钾84.8 mg·kg-1。2016年10月—2017年1月在西南大学1号玻璃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设4个纳米钾水平(K2O),分别为100、150、200和250 mg·kg-1,并设普通钾肥和不施钾空白对照。采用塑料盆(上口直径25 cm,下底直径15 cm,高17 cm)装土5 kg,每盆移栽生长一致的叁叶一心大白菜幼苗3株。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底肥施入尿素CO(NH2)2 180 mg·kg-1,磷酸二氢铵(NH4H2PO4)100 mg·kg-1。氮肥以60%为基肥,40%分2次追施。用称重法使盆栽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70%。大白菜生长65 d收获。‘丰抗90’和‘新太原二青’地上部鲜质量均随着纳米钾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以250 mg·kg-1钾水平时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58.1%和71.8%,较普通钾肥处理提高了22.9%和8.94%。纳米钾肥促进了大白菜糖组分从茎到叶的转运,降低了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提高了地上部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大白菜可溶性蛋白随纳米钾施用量的增加亦呈逐渐上升趋势,非可溶性蛋白随纳米钾施用量的增加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大白菜地上部主要检测出53种挥发性代谢物,分为醛、醇、烷烃、酯、酮、酸、腈和酚等8类,其中醛类14种,烷烃类13种,醇类和酯类各9种,酮类4种,酸类和腈类各1种,酚类2种。大白菜挥发性代谢物主要成分为(E)–2–己烯醛、(E)–4–己烯–1–醇和异硫氰酸丁酯。纳米钾肥提高了大白菜醛类、烷烃类、酯类、酸类、腈类和挥发性代谢物(VMs)总量,降低了醇类、酮类和酚类含量。以150 mg·kg-1处理时大白菜钾肥利用率最高。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大白菜GLN家族基因在不同处理下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差异,纳米钾肥对叶、根和茎中GLN家族基因具有明显的上调效果,其中根和茎的上调效果极显着优于普通钾肥,且以300 mg·kg-1纳米钾处理上调幅度最大。大白菜GLN家族基因表达与糖、氨基酸和挥发性代谢物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氨酰胺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Ivens,S,?al??kan,G,Papageorgiou,I,Cesetti,T,Malich,A.青少年应激引起腹侧海马长时程增强的持续增加:星形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
[2].罗晓庆,李彦华,徐卫红.纳米钾肥对大白菜营养品质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杨帆,秦嘉欣,彭琦,张杰,朱延明.苏云金芽胞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的转录调控和过表达[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4].汪滢,尚俊军,茅文俊,王莹,鲍大鹏.不同氮源对刺芹侧耳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酶活力及基因表达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9
[5].徐煜,蒋德意,韩迪.植物乳杆菌Lp-G18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发酵工艺优化[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9
[6].王嘉文,吴刚,徐云敏.谷氨酰胺合成酶在植物氮同化及再利用中的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9
[7].任天棋,牛俊奇.抑制单核细胞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恢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抗感染能力[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8].孙敏红,吴炼,谢深喜.铵硝营养对枳橙幼苗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8
[9].卢志杰,叶成凯,Sarath,Babu,V,张晓君,刘晓丹.罗氏沼虾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水产学报.2019
[10].朱琳,李丹,张忠臣,金正勋.水稻灌浆不同时期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表达特性与其启动子结构关系分析[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