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北石山区论文_贺跃汉,刘凯,刘奥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桂西北石山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山,喀斯特,居民点,岩层,承载力,聚落,生态农业。

桂西北石山区论文文献综述

贺跃汉,刘凯,刘奥东[1](2011)在《桂西北石山区聚落分布及其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10000地形图和凌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踏勘资料和图件为依据,运用地图法、小尺度区域比较法等方法研究了桂西北石山区凌云县陇浩村的聚落分布及变化,得出以下结论:全村聚落分散,规模大小不等;各聚落内居民点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孤村、散村型聚落多;聚落分布受耕地、地形地貌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朱桂田,粟维斌,谢雨萍,孟凡钊[2](2008)在《桂西北喀斯特石山区石漠化产生的地质背景及治理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桂西北的都安、东兰、巴马、凤山、乐业等县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野外调查研究以及对岩石和土壤的采样、分析表明,桂西北喀斯特石山区的碳酸盐岩类总体上可分为可溶性较强的石灰岩类和可溶性较弱的灰质白云岩类。石漠化程度与地质背景条件的差异有关。石灰岩类的酸不溶物含量(1.7%)比白云岩类的(2.2%)低,对成土不利;前者的pH值为8.4,而后者的pH值为7.36,这种差别导致前者的植物种类和生长高度都不如后者;穹隆状背斜构造以及断裂裂隙发育地带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植被生长;峰丛地貌的锥峰地段以及地形坡度大于45°的陡坡地段的土壤和植被盖度一般均低于坡度小于45°的地段,坡度与土壤盖度和植被盖度通常为负相关关系。根据这些差异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防止石漠化发生的治理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08年04期)

朱桂田,粟维斌,孟凡钊[3](2008)在《碳酸盐岩岩层与石漠化关系分析——以桂西北喀斯特石山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桂西北碳酸盐岩石山区为例,采用野外地质特征调查和岩石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从碳酸盐岩岩层的厚度、倾角和岩性等方面来分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并结合反映石漠化程度的土壤和植被的盖度等相关数据,对岩层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与碳酸盐岩岩层的厚度、倾角和岩性等具有相关关系的结论,即岩层厚度大的地区石漠化程度更高,岩层厚度小的地区石漠化程度较低;中等岩层倾角岩层分布区有利于雨水的流动和成土,石漠化程度较低;岩石性质的差异对石漠化程度也有相关性,石灰岩类的酸不溶物含量较低,对成土不利,其植被的盖度相对也较低,相应的石漠化程度更高。相反,白云岩类岩层区的石漠化程度较低。(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08年06期)

杨勋林,章春华,蒋凌燕[4](2003)在《桂西北石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桂西北石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特征,阐述了桂西北石山区在新阶段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的,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的指导思想、原则、重点、方向以及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03年02期)

杨勋林[5](2003)在《基于GIS和SD模型的桂西北石山区生态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态承载力的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主流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动力学(SD)等定量研究方法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则是生态承载力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以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桂西北石山区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和SD模型,依据遥感和野外调查的数据,对桂西北石山区生态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并预测2000——2010年,在不同的生活消费水平增长方案下,生态系统资源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变化趋势。为制定石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移民,改变当地贫困落后面貌,实现桂西北石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从生态弹性指数、资源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叁个方面对桂西北石山区生态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桂西北石山区生态承载能力较低,生态弹性指数偏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差,承载压力比较大,而且区域内部地域差异比较显着,资源和人口空间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地区资源供应紧张,尤其是粮食生产严重不足,生态系统超载现象严重。 同时利用SD模型,模拟预测桂西北石山区保持现行政策不变,人口、资金和技术投入等按现行速度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在2000年——2010年期间,居民消费水平按四种不同方案增长的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资源承载能力以及承载压力的动态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显示,只有当居民生活标准保持现有的温饱消费水平,资源承载能力才是增大的,承载压力也是逐渐趋缓的;居民生活消费若按宽裕型增长,资源承载能力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资源承载压力也增大;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若按小康型和富裕型增长,资源承载能力减少而资源承载压力却是逐渐增大的;在预测期间内,耕地资源减少的比较快,粮食供应依然十分紧张,区域之间的差异没有多大改观,局部地区资源承载压力过大,生态系统依然处于超载状态。 针对桂西北石山区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桂西北石山地区生态承载能力的对策和措施;并指出目前该项研究工作的不足,提出了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1)

桂西北石山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桂西北的都安、东兰、巴马、凤山、乐业等县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野外调查研究以及对岩石和土壤的采样、分析表明,桂西北喀斯特石山区的碳酸盐岩类总体上可分为可溶性较强的石灰岩类和可溶性较弱的灰质白云岩类。石漠化程度与地质背景条件的差异有关。石灰岩类的酸不溶物含量(1.7%)比白云岩类的(2.2%)低,对成土不利;前者的pH值为8.4,而后者的pH值为7.36,这种差别导致前者的植物种类和生长高度都不如后者;穹隆状背斜构造以及断裂裂隙发育地带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植被生长;峰丛地貌的锥峰地段以及地形坡度大于45°的陡坡地段的土壤和植被盖度一般均低于坡度小于45°的地段,坡度与土壤盖度和植被盖度通常为负相关关系。根据这些差异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防止石漠化发生的治理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桂西北石山区论文参考文献

[1].贺跃汉,刘凯,刘奥东.桂西北石山区聚落分布及其变化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1

[2].朱桂田,粟维斌,谢雨萍,孟凡钊.桂西北喀斯特石山区石漠化产生的地质背景及治理措施研究[J].中国岩溶.2008

[3].朱桂田,粟维斌,孟凡钊.碳酸盐岩岩层与石漠化关系分析——以桂西北喀斯特石山区为例[J].矿产与地质.2008

[4].杨勋林,章春华,蒋凌燕.桂西北石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

[5].杨勋林.基于GIS和SD模型的桂西北石山区生态承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一3桂西北石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陇浩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自绘)波牛组下巴烂居民点的消亡(自绘)巴陇坳居民点的消亡(自绘)小拉号居民点的消亡(自绘)广西主体功能分区空间分布位置示意图

标签:;  ;  ;  ;  ;  ;  ;  

桂西北石山区论文_贺跃汉,刘凯,刘奥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