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研究不同恢复措施荒漠草原土壤结构及碳氮特征,本研究以深翻耕+补播(S)、浅翻耕+补播(Q)、免耕+补播(M)和封育(F)4个恢复措施及传统放牧草地(CK)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恢复措施荒漠草原0-40 cm 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在土壤剖面及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有机碳及氮素组分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恢复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结构及碳氮特征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各处理草地0-40 cm土层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优势粒径,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WR025)较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DR0.25)显著降低。0-40cm各土层土壤干筛DR025、MWD、GMD及10-30cm土层WR0.25均以浅翻耕草地最高。随土层加深,各处理草地<0.25 mm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破坏率降低,土壤结构趋于稳定。(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0-2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以浅翻耕处理草地最高,分别为9.93-14.90 g/kg和0.17-0.22 g/kg。0-40cm土壤碳氮储量以浅翻耕处理草地最高,分别为47.72和1.09 t/hm2。(3)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0-10cm土层均以放牧草地最高,变化范围为0.99-2.41g/kg;在10-40cm土层均以浅翻耕草地最高,深翻耕、免耕草地次之,封育和放牧草地较低。团聚体全氮含量在0-40cm 土层无规律性变化。各处理草地0-40cm各土层均以<0.05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的贡献率最大。(4)0-40cm土层,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均以翻耕草地较低,免耕、封育和放牧草地较高;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0-20cm土层以免耕草地较高;微生物量碳在0-30cm土层均封育草地最高,30-40cm土层以深翻耕草地最高。(5)0-40cm 土层,微生物量氮以浅翻耕草地最高,放牧草地最低,变化范围为73.19-47.57mh/kg;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以放牧草地最高;碱解氮含量以深翻耕草地最高。就本研究所做处理,浅翻耕+补播可促进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形成,增强团聚体稳定性。浅翻耕处理草地较免耕、深翻耕和封育措施更有利于荒漠草原土壤碳氮的积累。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于双
导师: 许冬梅
关键词: 荒漠草原,恢复措施,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全氮,碳氮组分
来源: 宁夏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宁夏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505)
分类号: S812.2
DOI: 10.27257/d.cnki.gnxhc.2019.000937
总页数: 57
文件大小: 4545K
下载量: 99
相关论文文献
- [1].阿拉善荒漠草原主要害虫的药剂防治技术研究[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10)
- [2].一种测定荒漠草原根系生物量的内生长土芯法[J]. 土壤 2017(02)
- [3].不同干扰方式对荒漠草原景观格局的影响综述[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04)
- [4].荒漠草原区驼绒藜资源及利用[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Z2)
- [5].围封与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7(01)
- [6].宁夏荒漠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粒径分形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 [7].奇台荒漠草原 风吹草原遍地花[J]. 中国地名 2014(11)
- [8].山地荒漠草原禽类生态饲养管理技术研究[J]. 新疆畜牧业 2014(07)
- [9].温性荒漠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向及主导生产项目选择[J]. 畜牧与兽医 2011(04)
- [10].提高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系统生产力综合试验简报[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Z1)
- [11].围封年限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与微生物量碳、氮等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6)
- [12].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植物营养价值研究[J]. 草原与草业 2020(03)
- [13].盐池四墩子荒漠草原拟步甲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 2013(06)
- [14].放牧强度对温性荒漠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 2012(05)
- [15].宁夏荒漠草原昆虫数据库系统[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33)
- [16].温性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锰和铜动态变化[J]. 草原与草坪 2014(05)
- [17].乌鲁木齐市温性荒漠草原禁牧的效益分析[J]. 新疆畜牧业 2011(05)
- [18].荒漠草原建群种及其枯落物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2)
- [19].短期氮磷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9(10)
- [20].荒漠草原拉土造田种植苜蓿技术[J]. 甘肃畜牧兽医 2015(05)
- [21].基于MODIS的河西走廊高平原荒漠草原区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02)
- [22].荒漠草原沙漠化对土壤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 [23].荒漠草原上的绿洲——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掠影[J]. 宁夏林业 2016(03)
- [24].内蒙古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 2010(24)
- [25].放牧对荒漠草原短花针茅繁殖特性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6].温性荒漠草原植物驼绒藜培育与栽培技术[J]. 青海草业 2020(02)
- [27].用生态摄影讲述中国荒漠故事[J]. 绿色中国 2018(05)
- [28].荒漠草原区不同畜种和畜产品生产成本及收益比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10)
- [29].围封对蒙古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0].河西荒漠草原花棒不同栽植密度旱作技术研究[J]. 草业科学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