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踝足固定装置对脑卒中下肢偏袒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116例分析

自制踝足固定装置对脑卒中下肢偏袒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116例分析

于莹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6001

摘要:目的探究自制踝足固定装置对脑卒中下肢偏袒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7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治疗的232例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我科室自制的踝足固定装置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2周下肢惠东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2周,其踝关节活动度及EMA评分、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采用自制踝足固定装置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踝足关节运动能力,并对其下肢及平衡功能的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踝足固定装置;脑卒中下肢偏袒;运动功能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有约200万人[1],且该类患者经及时治疗后,多数患者出现下肢瘫痪等症状,并导致其足下垂及足内翻,并出现跨越步态或划圈等异常步态,严重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2]。而治疗后的常规护理,虽然对其进行相应运动指导,但临床经验表明其效果并不理想[3]。为此,我科室通过自制踝足固定装置,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一及神经外科二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偏瘫的238例患者,其中男性131例,女性107例,年龄(76.52±11.58)岁,全部患者均为脑卒中初次发病并导致其下肢瘫痪患者,且年龄为40-90岁,并排除一下情况:1、患者在就诊前伴有踝关节功能障碍;2、患者因病情变化而转至其他科室;3、患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无法对该治疗方法进行配合。按患者所在科室将其分为2组,在神经外科一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在神经外科二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122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75.29±13.74)岁,研究组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53例,年龄(77.64±9.52)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踝足固定装置的制作

1.2.1制作材料

宽皮筋2根(20cm×10cm)、牵引绳1根(30cm)、调节扣1个

1.2.2制作方法

将宽皮筋各自首尾相接,并后采用牵引绳将两者相连,并通过调节扣调整两皮筋间距离。

1.3研究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基于患者降压药物并控制器脑水肿情况,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治疗,并行抗凝、溶栓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常规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及踝关节功能训练,训练时间为30min,频率为2次/d[4]。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踝足固定装置辅助治疗,其具体方法为,使患者保持仰卧位或坐位,将2根宽皮筋分别缠绕与患者小腿部及足部,并保持牵引绳处于患者足背与小腿正面之间,并在其进行运动时摘除足踝固定装置,其余时间使患者进行佩戴。

1.4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后1周及2周,测量患者患侧踝关节主动活动最大幅度(踝关节背伸-跖曲间最大角度),采用Fugl-Meyer评分表(FMA)评价其下肢运动功能,并采用Berg评分表(BBS)评价其平衡功能。

1.5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2周,其踝关节活动度及EMA评分、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常由于颅内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其治疗后出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表现为足下垂,足内翻或其他异常步态,影响其治疗后运动能力,同时,该症状导致患者步行稳定性降低,使其容易在行动中跌倒,更进一步影响其治疗后生活质量[5]。因此针对该类患者,其治疗后护理工作意义重大,而常规护理工作仅注重在患者休息时使其保持正确体位或进行康复训练,而对患者日常休息时的关注度较低[6]。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我科室自制的踝足固定装置进行辅助治疗,以往治疗理论认为,对于该类患者应首先采取康复训练,当效果不明显后采集于踝足固定,但临床经验表明[7],早期使用踝足固定装置能够通过对患者卧床时不正确体位进行矫正,避免该情况导致的踝关节损伤,并有利于提高患者平衡能力,避免患者出现足下垂或足内翻,当患者步行时,该装置能够显著改善其运动协调能力并避免其患侧出现痉挛等症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其踝关节活动度达到(15.56±1.62)°与对照组的(10.26±1.42)°存在显著差异,且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装置对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具有确切效果。

另外,目前市面上多件多功能踝足固定装置,但临床使用发现,该装置过于笨重、繁琐且多适用与行走不稳等情况,并不适于患者卧床休息时及治疗早期佩戴[8],而本次研究中自制的踝足固定装置具有轻巧简单,使用方便且制作成本较低等优势,更适合临床使用。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采用自制踝足固定装置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踝足关节运动能力,并对其下肢及平衡功能的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威,陈政,章荣,等.自制踝足矫形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29(2):152-153

[2]刘仲书,李威,章荣,等.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171-174

[3]郭友华,朱乐英,陈红霞.自制踝足矫形带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及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4):267-268

[4]陈佩顺,钟陶,唐秀梅,等.功能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和肌张力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2):161-162

[5]赵胜挺,李顺萍,叶斌.脑梗偏瘫患者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治疗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7,1(8):150-151

[6]李丽.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78-79

[7]黄红红,王凌星,张泉香,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亚急性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1):838-841

[8]黄美玲,杨万章,范佳进,等.早期使用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影响的表明肌电信号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5):446-450

标签:;  ;  ;  

自制踝足固定装置对脑卒中下肢偏袒病人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11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