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包括分料输送带,分料输送带上沿其输送方向设置间隔设置维持组件,维持组件包括两立状布置的夹板,夹板的宽度方向与分料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夹板包括固定板体和活动板体,活动板体设置在两夹板相向布置的板面上,活动板体与固定板体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更换不同活动板块调节夹板之间的间距。上述分料输送带可有效实现一个人对多台设备的自动快速的投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料输送带(330),分料输送带(330)上沿其输送方向设置间隔设置维持组件(331),维持组件(331)包括两立状布置的夹板,夹板的宽度方向与分料输送带(330)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夹板包括固定板体(3311)和活动板体(3312),活动板体(3312)设置在两夹板相向布置的板面上,活动板体(3312)与固定板体(3311)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更换不同活动板块调节夹板之间的间距。
设计方案
1.一种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料输送带(330),分料输送带(330)上沿其输送方向设置间隔设置维持组件(331),维持组件(331)包括两立状布置的夹板,夹板的宽度方向与分料输送带(330)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夹板包括固定板体(3311)和活动板体(3312),活动板体(3312)设置在两夹板相向布置的板面上,活动板体(3312)与固定板体(3311)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更换不同活动板块调节夹板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板的一外侧分别设置有挡板(332),挡板(332)固定在机架上,挡板(332)的布置范围与环形件在分料输送带(330)上输送的轨迹范围保持一致,环形件立状约束在夹板和挡板(332)围合的夹持区域内,出料端处的挡板(332)上设置供维持组件(331)内的环形件移出的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组件(333),出料组件(333)调节出料口的启闭状态,活动板体(3312)远离出料口一侧的端部向背离固定板体(3311)的一侧延伸设置折板段,折板段用于阻碍环形件从该侧滑出和调节夹持区域在分料输送带(330)带宽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维持组件(331)内的分料输送带(330)上设置有约束环形件在分料输送带(330)上滚动的安放潜槽,安放潜槽内的环形件与挡板(332)呈分离状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安放潜槽为条形件(334)构成,条形件(334)靠近设置出料口的一侧与分料输送带(330)铰接连接,条形件(334)的中部设置成弧口向上的弧形,条形件(334)的另一端延伸至维持组件(331)的外侧,条形件(334)具有绕其铰接轴进行转动的自由度,出料口相对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条形件(334)进行转动的推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动件为一顶杆(3338)构成,顶杆(3338)与升降件(333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料件(3337)和顶杆(3338)分别固定在升降件(3334)的两端,滚轮和升降件(3334)之间设置有行程放大杆(3335)上,行程放大杆(3335)的中部与机架转动配合连接,行程放大杆(3335)呈倾斜状布置,行程放大杆(3335)与升降件(3334)垂直布置,行程放大杆(3335)的低端与升降件(3334)铰接连接,滚轮转动安装在行程放大杆(3335)的高端,触发块安装在分料输送带(330)的内带面上,驱动斜面的高度沿着分料输送带(330)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维持组件(331)内能排布m个环形件,m个环形件沿输送带的带宽方向呈一排布置,m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m=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体(3311)上设置卡条,活动板体(3312)上设置卡槽,活动板体(3312)和固定板体(3311)通过卡条和卡槽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活动板体(3312)和分料输送带(330)的带面呈分离状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板体(3312)为轻质材料组成,分料输送带(330)为链板输送带,链板输送带两端的驱动链轮与各触发块呈避让状态布置,挡料板为一档杆或开有通孔的挡板(332)构成,挡料件(3337)上移至高位,轴承外圈从出料口滚出,挡料件(3337)处于低位,轴承外圈无法从出料口滚出。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的钢圈作为加工轴承的内外、圈的坯件,轴承厂采购的坯件需要进行抛光处理。传统抛光处理是操作人员在抛光设备的一侧投加轴承外圈坯料,经过抛光的轴承外圈坯料由另一侧的操作人员进行收集,这样一台抛光设备就需要两个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而单台设备的抛光速率有限,因此,劳动力利用率低,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可以实现一人对多台抛光装置的进料,降低轴承的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料输送带,分料输送带上沿其输送方向设置间隔设置维持组件,维持组件包括两立状布置的夹板,夹板的宽度方向与分料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夹板包括固定板体和活动板体,活动板体设置在两夹板相向布置的板面上,活动板体与固定板体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更换不同活动板块调节夹板之间的间距。
具体的方案为:夹板的一外侧分别设置有挡板,挡板固定在机架上,挡板的布置范围与环形件在分料输送带上输送的轨迹范围保持一致,环形件立状约束在夹板和挡板围合的夹持区域内,出料端处的挡板上设置供维持组件内的环形件移出的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组件,出料组件调节出料口的启闭状态,活动板体远离出料口一侧的端部向背离固定板体的一侧延伸设置折板段,折板段用于阻碍环形件从该侧滑出和调节夹持区域在分料输送带带宽方向的尺寸。
维持组件内的分料输送带上设置有约束环形件在分料输送带上滚动的安放潜槽,安放潜槽内的环形件与挡板呈分离状布置。
安放潜槽为条形件构成,条形件靠近设置出料口的一侧与分料输送带铰接连接,条形件的中部设置成弧口向上的弧形,条形件的另一端延伸至维持组件的外侧,条形件具有绕其铰接轴进行转动的自由度,出料口相对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条形件进行转动的推动件。
推动件为一顶杆构成,顶杆与升降件相连接。
挡料件和顶杆分别固定在升降件的两端,滚轮和升降件之间设置有行程放大杆上,行程放大杆的中部与机架转动配合连接,行程放大杆呈倾斜状布置,行程放大杆与升降件垂直布置,行程放大杆的低端与升降件铰接连接,滚轮转动安装在行程放大杆的高端,触发块安装在分料输送带的内带面上,驱动斜面的高度沿着分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
单个维持组件内能排布m个环形件,m个环形件沿输送带的带宽方向呈一排布置,m为正整数。m=1。
固定板体上设置卡条,活动板体上设置卡槽,活动板体和固定板体通过卡条和卡槽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活动板体和分料输送带的带面呈分离状布置。
活动板体为轻质材料组成,分料输送带为链板输送带,链板输送带两端的驱动链轮与各触发块呈避让状态布置。挡料板为一档杆或开有通孔的挡板构成,挡料件上移至高位,轴承外圈从出料口滚出,挡料件处于低位,轴承外圈无法从出料口滚出。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上述分料输送带可有效实现一个人对多台设备的自动快速的投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分料输送带的俯视图;
图2为分料输送带的侧视图;
图3 为出料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侧视图;
图6为图3的右视图;
图7为出料调节件和维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右视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330-分料输送带、331-维持组件、332-挡板、333-出料组件、334-条形件、3311-固定板体、3312-活动板体、3331-触发件、3332-随动件、3334-升降件、3335-行程放大杆、3336-弹簧、3337-挡料件、3338-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用于轴承生产的分料输送带330,分料输送带330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分料输送带330上沿其输送方向设置间隔设置维持组件331,维持组件331包括两立状布置的夹板,夹板的宽度方向与分料输送带330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夹板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挡板332,挡板332固定在机架上,挡板332的布置范围与环形件在分料输送带330上输送的轨迹范围保持一致,环形件立状约束在夹板和挡板332围合的区域内,出料端处的挡板332上设置供维持组件331内的环形件移出的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组件333,出料组件333包括对挡料件3337和出料调节件,出料调节件调节挡料件3337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挡料件3337对出料口进行关闭的挡料位,其二为:对环形件从出料口处的卸出进行避让的避让位。这样被自动输送的环形件就可以被自动的分配至各个抛光装置中进行加工,实现自动分配进料。
具体的,出料口在分料输送带330的出料端间隔设置,实现对多台设备的自动进料。出料口呈等间距状排布,出料口之间的间距为维持组件331之间的间距的n倍,n正整数,具体可设置n=1。各出料口在分料输送带330的同侧挡板332上开设。维持组件331内的分料输送带330的带面呈倾斜状布置,该倾斜状布置使得维持组件331内的环形件具有从出料口滚出的趋势,这样打开出料口后,环形件就可自动的滚出分料输送带330,实现快速可靠的卸料。
进一步的方案为:出料调节件包括随动件3332和触发件3331,触发件3331安装在分料输送带330上,挡料件3337安装在随动件3332上,触发件3331沿着分料输送带330的帯长方向间隔设置,触发件3331与随动件3332接触传动调节挡料件3337处于避让位。挡料件3337与复位件相连接,复位件驱使挡料件3337由避让位转向挡料位。触发件3331上设置有驱动斜面,挡料件3337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机架上,驱动斜面与随动件3332组成调节挡料件3337进行升降的斜面驱动机构。分料输送带330的卸料端设置有x个出料口,各出料口处均分别设置挡料件3337和随动件3332,触发件3331包括输送带上间隔设置的触发单元,触发单元由沿着分料输送带330的输送方向间隔布置的x个触发块组成,x个触发块上均分别设置驱动斜面,x个触发块分别与x个随动件3332组成相互独立的斜面驱动配合,各触发块之间的间距、各出料口之间的间距、各维持组件331之间的间距均保持一致。随动件3332为滚轮构成,驱动斜面和滚轮组成斜面驱动配合,随动件安装在升降件3334上,升降件3334与机架沿铅垂方向滑动配合连接,挡料件3337与升降件3334相固接。升降件3334设置在分料输送带330的上下层带体之间,升降件3334的两端与机架分别滑动安装,升降件3334沿着分料输送带330的带宽方向布置,各随动件3332沿着升降件3334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同一触发单元内的各触发块与各随动件3332分别相对应布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从而实现输送带输送到位后,可在不设置检测组件情形下,实现环形件的准确自动卸载,且分料均匀,降低生产设备的制造成本和提高分料的准确可靠性。
实施例2
如图3、4、5、6、8所示,一种多尺寸轴承生产用输送装置,包括分料输送带330,分料输送带330上沿其输送方向设置间隔设置维持组件331,维持组件331包括两立状布置的夹板,夹板的宽度方向与分料输送带330的宽度方向保持一致,夹板包括固定板体3311和活动板体3312,活动板体3312设置在两夹板相向布置的板面上,活动板体3312与固定板体3311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更换不同活动板块调节夹板之间的间距。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多种型号的环形件的可靠输送。
夹板的一外侧分别设置有挡板332,挡板332固定在机架上,挡板332的布置范围与环形件在分料输送带330上输送的轨迹范围保持一致,环形件立状约束在夹板和挡板332围合的夹持区域内,出料端处的挡板332上设置供维持组件331内的环形件移出的出料口,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组件333,出料组件333调节出料口的启闭状态,活动板体3312远离出料口一侧的端部向背离固定板体3311的一侧延伸设置折板段,折板段用于阻碍环形件从该侧滑出和调节夹持区域在分料输送带330带宽方向的尺寸。维持组件331内的分料输送带330上设置有约束环形件在分料输送带330上滚动的安放潜槽,安放潜槽内的环形件与挡板332呈分离状布置。避免环形件移动过程中与外侧的挡板332接触,降低设备的噪音。
安放潜槽为条形件334构成,条形件334靠近设置出料口的一侧与分料输送带330铰接连接,条形件334的中部设置成弧口向上的弧形,条形件334的另一端延伸至维持组件331的外侧,条形件334具有绕其铰接轴进行转动的自由度,出料口相对位置处设置有调节条形件334进行转动的推动件。推动件为一顶杆3338构成,顶杆3338与升降件3334相连接。挡料件3337和顶杆3338分别固定在升降件3334的两端,滚轮和升降件3334之间设置有行程放大杆3335上,行程放大杆3335的中部与机架转动配合连接,行程放大杆3335呈倾斜状布置,行程放大杆3335与升降件3334垂直布置,行程放大杆3335的低端与升降件3334铰接连接,滚轮转动安装在行程放大杆3335的高端,触发块安装在分料输送带330的内带面上,驱动斜面的高度沿着分料输送带330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单个维持组件331内能排布m个环形件,m个环形件沿输送带的带宽方向呈一排布置,m为正整数。m=1。固定板体3311上设置卡条,活动板体3312上设置卡槽,活动板体3312和固定板体3311通过卡条和卡槽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活动板体3312和分料输送带330的带面呈分离状布置。活动板体3312为轻质材料组成,分料输送带330为链板输送带,链板输送带两端的驱动链轮与各触发块呈避让状态布置。挡料板为一档杆或开有通孔的挡板332构成,挡料件3337上移至高位,轴承外圈从出料口滚出,挡料件3337处于低位,轴承外圈无法从出料口滚出。升降件3334的两端滑动安装在导向杆上,导向杆上设置有驱使升降件3334复位的弹簧3336。触发件3331安装在链板输送带的链板上。
这样在打开出料口的同时,抬升条形件334,使得环形件从出料口准确可靠的滚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2733.9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396408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B65G 17/06
专利分类号:B65G17/06;B65G17/30;B65G47/34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合肥捷鑫轴承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合肥捷鑫轴承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汤口路2910号车工三分厂101
发明人:冯严;何再俊;张武新;陈松
第一发明人:冯严
当前权利人:合肥捷鑫轴承有限公司
代理人:鲍文娟
代理机构:34154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