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养成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养成

薛燕芬

(大连职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01)

摘要:本文从隐性素质概念出发,依据“素质冰山模型”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隐性素质进行剖析,进而重点阐述如何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隐性素质,即以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切入点,以职业态度指导作为关键点,以职业意识作为着力点来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

关键词:素质冰山模型;隐性素质;职业院校

时下,“隐性素质”一词在人力资源领域频频现身,俨然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成为现代企业更看重的一门考量科目。

什么是“隐性素质”?可以用“素质冰山模型”来解释一下。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冰山的尖角,而人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对素质的概念进行了非常形象和深刻的解释。他把人的素质模型形象地描绘成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人的“显性素质”,占冰山的1/8,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在职业活动中体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称之为“隐性素质”,占冰山的7/8。通常,我们把显性素质称为“职业技能”,而把隐形素质称之为“职业素养”。

学生的显性素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综合素质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隐性素质。

一、以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培养学生隐性素质的切入点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总和。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抓好几个相互关联的工作环节:

1.发挥德育课的作用。德育课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职业院校的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要更加体现职业特色,将职业指导、职业理想与德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加深对于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感情,养成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其全面提高德育素质的自觉性,达到德育培养的效果。

2.在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充分发掘专业课、文化课、实训课的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4.建设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校园文化,一方面它是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的软实力;另一方面它又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食粮,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职业院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还要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

二、以职业态度指导作为培养学生隐性素质的关键点

职业态度是指个人职业选择的态度,包括选择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简而言之,职业态度就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这是职业道德的关键因素,因而成为培养学生隐性素质的关键点。职业院校的学生选择职业之前的时间大多是在学校度过的,许多行为、价值观都是在学校养成的,因此,职业态度的养成亦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学校应开展职业辅导的工作,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一是对自己的了解。即了解个人的智力、兴趣、态度以及缺陷。

二是对各种职业成功的认识。提供有关工作上所需的态度、教育、训练、进度和报酬等数据。

三是阐明个人与职业的关系。合理地了解各种事实的关系,自己的工作潜能和环境。

“态度决定一切”,以上三项原则,无不与职业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端正的职业态度须从改善职业选择方法、工作取向、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等观念入手。职业院校应依照职业辅导三原则,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平时就对学生进行职业准备教育,临毕业前再进行职业选择、职业安置,继之以延续辅导,使学生都能认识、了解各种不同的工作实际,并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及目前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三、以职业意识作为培养学生隐性素质的着力点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岗位的认同、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它可以细化为学习意识、规责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企业文化意识等。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职业意识是职业态度的发端,更是职业道德的根本。因而,培养职业道德、端正职业态度必须以培养职业意识为着力点。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主要有:

1.培养学习意识。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结合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培养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其次是指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要成为人的内在需要。以“规则意识的三个层次”为指导,学校要让学生参与学校校规和班规的制订,再让学生行为跟进,要使学生养成在校就要遵守各项规则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采取相关的措施,以使规则深入人心,让学生服从这种管理模式,并形成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

3.培养责任意识。职业责任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具有明确的规定性,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同时具有法律及纪律的强制性。它是职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构成特定职业的基础,往往通过行政的,甚至法律方式加以确定和维护。对学校来说,应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教育和培训,引导学生自觉明确和认定自己的职业责任,树立职业责任。建立健全学生责任意识评价体系,完善各项实习实训岗位规章制度,以质量观念促进责任意识的培养。

4.培养团队意识。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引导学生寻找集体归属感,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开展各项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时间体验团队精神,比如进行相应的拓展训练。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企业的各个部门、车间参观学习,了解其工作规程、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从而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

5.培养企业文化意识。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主流意识,是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和。学校可以通过职业岗位操练、专业实习,到企业中经受实践锻炼等各种形式,在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意识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进而自觉自愿地这样做,持之以恒使之成为一种习惯,经过积淀,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作为职业院校,不仅要注重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养成。这样一来,职业竞争力自然可圈可点:学生在显性素质方面,知识丰富、技能纯熟;在隐性素质方面道德高尚、意识超前和态度端正。他们定能在职业生涯中奔跑得更快、更远、更高。

标签:;  ;  ;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养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