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水务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在小流域综合理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只有通过相关综合治理,才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针对丘陵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典型措施进行分析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龙马潭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位于长江、沱江北岸两江交汇处,总幅员面积332.64km2。区内地形多以浅山丘陵为主,平均海拔300m左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142.3mm左右,主要集中在5-10月。区域内有长江、沱江、濑溪河和龙溪河等大小河流11条,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面积有177.81km2,占幅员面积的53.5%。龙马潭建区以来依托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高标准农田整治等生态环境工程,对区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了综合治理。一些小流域乡镇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来提高河流防洪能力们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龙马潭区双加镇仁和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例,来阐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和重要性。
1.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仁和溪小流域位于双加镇松滩桥水库库区及水库下游,小流域面积18.5km2。小流域内平坝、丘陵交错,丘包大多浑圆坡缓,山坡自然坡度10~35°,相对高差20~70m。槽谷一般开阔平坦,多已辟为水田。以2000年遥感资料为依据,结合国土和林业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和林业发展现状和现场实地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5.11km2,以面蚀为主。如何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恢复和发展当地的土地生产力,提高仁和溪及上级河流濑溪河的防洪能力,成为治理工程的主要目标,而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
2.项目区小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双加镇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和计算,对当地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发现双加镇仁和溪小流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流域本身先天不足,属于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容易断流,河道生态环境差;二是小流域内的坡耕地、疏幼林地和荒山荒坡,普遍具有土壤粒径不均、松软破碎,有机胶结物质较少,加之汛期雨量充沛降雨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三是小流域内的农业耕作方式落后且多坡耕地,长期以来,农民对坡耕地采取顺坡耕种,耕作粗放,无排水蓄水拦沙设施,一遇暴雨,任其冲刷,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四是小流域内开山采石、烧制砖瓦等对地表破坏性开发建设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且只注重开发建设,忽视水土保持工程的同步建设,造成了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3.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本项目设计采用的整治措施分三类,一是水土保工程措施,二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三是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4.项目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本次仁和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措施是核心,本文主要对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区布置和具体设计。在本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分在污染控制防线的生态治理区,主要布设坡改梯措施,并合理配套梯田截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措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分布在水生态修复防线生态缓冲治理保护区,主要布设植物措施,乔、灌、草结合,重点选用匍匐类灌、草,能够有效实现对入河泥沙、污浊物的过滤。水土保持其他措施分布在预防保护防线的生态自然修复区,防止人为扰动破坏。
4.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水平梯田(坡改梯)
梯田防御暴雨标准,按照1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标准进行设计,田面平整度一般应小于5°,改后土层厚度不小于30cm。梯田的断面设计一般是地面坡度越陡,田面宽度越小,相应的田坎高度越大,坡度越缓则相反。本次设计土埂梯田取地面坡度7°断面定型设计。
(2)蓄水池
蓄水池一般布设在宽阔台地或两山之间的低洼之处,并与排水沟、沉沙池形成水系网络,以满足农、林、人畜用水的需要。本项目中蓄水池按10年一遇24h最大暴雨标准设计,均采用浆砌块石砌筑池墙、采用砼现浇池底、水泥砖砌砂浆栏杆,蓄水池采用圆形断面设计。
(3)沉沙池池
沉沙池布设在两渠交结、渠水进池、渠道末端之处,兼作消力池,本项目沉砂池设计成矩形断面,墙体采用浆砌块石砌筑、池底采用砼现浇。沉沙凼的形状大小取L×B×H=150cm×100cm×100cm。式中:L—池长、B—池宽、H—池深。
(4)截水沟与排水沟
在设计坡面水系平面布局时,蓄水池、截水沟一般可均匀布设于受灌梯田上部。对以坡改梯为主的坡面水土保持工程上方有较大来水的,应在来水区域紧靠坡面水土保持工程处,布设横向排洪沟,并可分层选择相对平缓处修建蓄水池,拦蓄排洪,灌溉结合。综合考虑小流域地面坡度、植被等具体情况,结合排洪及灌溉需要,本项目渠道采用30×30cm断面,浆砌块石砌筑渠墙,砼现浇渠底的方式进行建设。
4.2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1)水土保持林
按照林草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选择树种,以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或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水保林主要选用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栽植成活率较高的本地优势树种桉树、香樟、珍楠等。栽植方法采用“穴植”,种植时将好土先填入树穴的1/3并将填土踏实,而后再将剩余局部填实。种植好后,以树干为中心,比树穴边沿大一圈为一圆,将士扎成堆,并且拍实,便于积水也防倒。大树苗在种植后马上浇第一遍水,5d左右浇第二遍水,10d后浇第三遍水。
(2)经果林
主要布置在坡度较大,土层薄,集中连片,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坡耕地上。结合本项目区土地、气候情况,适宜小流域的经济果木林树种选择品种主要有:桃树、樱桃、荔枝等。造林时间可在当年3至4月上旬或当年10至11月上旬栽植。采用2年生营养壮苗,采用穴状整地方式,穴径80cm,深80cm,并施足底肥。果木林栽植的株行距5.0×5.0m,每公顷定植数量365株。
4.3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1)封育治理
封禁治理布设在郁闭度0.1-0.3之间的疏幼林、灌木林及乔木林地,对生长较差、破坏较为严重的实行全封禁。对当地水热条件较好,原有树木破坏较轻,植被恢复较快地区,采取季节封禁;并对疏幼林定期检查树木生长情况,加强病虫害防治,建立封山育林技术档案。人工管护实施3年。建立封禁管护范围标志碑记,修建围栏,防止人畜进山损害林草植被,以利于保水保土。
(2)保土耕作
在小流域未实施坡改梯、经果林的坡耕地中,推行免耕、横坡耕种以及提高复种指数等农耕农艺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提高粮食单产。保土耕作设计以等高沟垄耕作、间作、套种作为典型进行设计。设计垄埂高30cm,宽70cm;垄沟深30cm,宽20cm。措施实施坡面为15°以下、最大不超过20°的坡耕地。同时和间作、套种紧密结合,并进行深耕,合理密植。
结语
龙马潭区仁和溪小流域水土流失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综合治理后,小流域的年蓄水总量达47.70万m3,年保土量达12.45万t,蓄水、保土效益明显,这对减轻下游河道淤积,提高濑溪河防洪能力由重大意义,而且本工程的治理,可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5km2,减轻洪水流量和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度,增强土壤涵养水能力和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稳产增收,促进双加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总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要坚持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以水土保持措施为技术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植树造林,强化水资源保护,才能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2008
[2]《龙马潭区2015年-2030年水土保持规划》龙马潭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