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戊酰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酰氯,头孢,戊酸,气相,精馏,毛细管,冷凝器。
特戊酰氯论文文献综述
杨铮,欧阳丽影,刘云飞,杨利红[1](2014)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酸中特戊酰氯的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头孢唑林酸中特戊酰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1(30 m×0.32 mm,0.25μm),柱温为70℃;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量1μl,分流比为10∶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特戊酰氯能够得到良好分离,在102.14~715.00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检出限为0.34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7.10%(RSD=4.43%,n=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头孢唑林酸中特戊酰氯残留量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4年07期)
傅娟,汤吉海,陈献,崔咪芬,周峰[2](2012)在《基于竞争因子的特戊酰氯光氯化反应宏观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内环流反应器进行蓝色光源引发的特戊酰氯光氯化反应实验和动力学研究,测定不同温度下氯化反应液中各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建立基于竞争因子的特戊酰氯光氯化连串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加入竞争因子的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比拟一级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特戊酰氯光氯化的反应规律,通过参数估计得到特戊酰氯生成一氯代特戊酰氯的活化能为1.98 kJ/mol,一氯代特戊酰氯生成β,β-二氯代特戊酰氯和β,β′-二氯代特戊酰氯的活化能分别为2.40和1.42 kJ/mol,二氯代特戊酰氯生成对应叁氯代特戊酰氟的活化能分别为4.83和4.82 kJ/mol。各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部较小,说明特戊酰氯的光氯化反应受Cl_2的气液传质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蒋卓良,余晖,蒋彪,洪华星[3](2005)在《气液反应精馏新工艺连续制备氯代特戊酰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连续气液两相氯化法生产氯代特戊酰氯新工艺,该工艺将氯化反应与精馏分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避免了深度氯化,从而在保持高选择性的同时,能大幅度提高特戊酰氯的单程转化率、大大简化工艺和设备,该技术对类似氯化装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05年05期)
甄小丽,韩建荣,李振朝,张红利,李丽娟[4](2003)在《氯代特戊酰氯的合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特戊酰氯为原料,采用气相反应,利用自行设计的气相反应装置,成功地实现底物β-H的气相氯代,合成了氯代特戊酰氯。并对该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氯气流速为13~15cm3/min、反应时间130min、反应温度由104.5°C升至166°C时,无须光照,产品最高收率为85%。(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3年12期)
蒋彪,蒋卓良,陈焕之[5](2003)在《连续液相氯化法合成β-氯代特戊酰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连续液相氯化法对一套间歇氯化法生产 β -氯代特戊酰氯的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装置运行情况表明 ,连续氯化法与间歇氯化法相比 ,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反应选择性提高 ,反应收率明显提高。该法可为相同装置或类似的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3年09期)
姚日生,张洪斌,邓胜松,尤亚华[6](2003)在《特戊酰氯在全回流填料塔内一氯化反应选择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全回流填料塔合成 3-氯特戊酰氯可避免或减少产物的深度氯化。考察了选择性一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光照有利于氯化反应速率的提高 ,在批量 15 0 g试验时 ,通氯速率小于 13.7g/ h和转化率不超过 95 %的范围内 ,特戊酰氯的一氯化反应选择性可达 97%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3年08期)
甄小丽,韩建荣,刘守信,李振朝,张红利[7](2003)在《氯代特戊酰氯的新合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特戊酸为原料经两次氯代合成氯代特戊酰氯。首先使特戊酸在气相条件下进行β-H氯代,氯气流量13~15mL/min、反应时间110min,氯代特戊酸收率为89.2%;后者在吡啶催化下与亚硫酸酰作用,n(氯代特戊酸):n(SOCl_2)=1:1.2、反应时间5h,氯代特戊酰氯收率为99.2%。该合成路线反应时间短,产品总收率达88.5%。(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03年02期)
尹翠英,白惠文,刘拢[8](2002)在《关于特戊酰氯检测方法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特戊酰氯开展了色级和澄清度 2个项目的检测 ,明确了检测标准 :色级为小于 15 #标准的铂 -钴色级 ;澄清度为小于 0 .5 #标准浊度液 .结果表明 ,这 2个检测项目适用于生产 .(本文来源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姜荣[9](2001)在《头孢唑啉废液的分离及合成特戊酰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物理 -化学结合法从头孢唑啉废液中分离出六种有效成份 :二氯甲烷、二乙胺、叁乙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和特戊酸 ,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然后用分离提纯后的特戊酸合成了头孢唑啉原料之一特戊酰氯 ,确定出最佳合成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01年01期)
耿斌[10](2000)在《β-氯特戊酰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特戊酰氯与氯气进行氯化反应的两种工艺的研究 ,给出了优化的反应条件 ,并对反应转化率与选择性的关系进行初探(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00年03期)
特戊酰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内环流反应器进行蓝色光源引发的特戊酰氯光氯化反应实验和动力学研究,测定不同温度下氯化反应液中各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建立基于竞争因子的特戊酰氯光氯化连串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加入竞争因子的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比拟一级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特戊酰氯光氯化的反应规律,通过参数估计得到特戊酰氯生成一氯代特戊酰氯的活化能为1.98 kJ/mol,一氯代特戊酰氯生成β,β-二氯代特戊酰氯和β,β′-二氯代特戊酰氯的活化能分别为2.40和1.42 kJ/mol,二氯代特戊酰氯生成对应叁氯代特戊酰氟的活化能分别为4.83和4.82 kJ/mol。各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部较小,说明特戊酰氯的光氯化反应受Cl_2的气液传质影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戊酰氯论文参考文献
[1].杨铮,欧阳丽影,刘云飞,杨利红.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酸中特戊酰氯的残留量[J].中国药师.2014
[2].傅娟,汤吉海,陈献,崔咪芬,周峰.基于竞争因子的特戊酰氯光氯化反应宏观动力学[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蒋卓良,余晖,蒋彪,洪华星.气液反应精馏新工艺连续制备氯代特戊酰氯[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
[4].甄小丽,韩建荣,李振朝,张红利,李丽娟.氯代特戊酰氯的合成方法研究[J].化学世界.2003
[5].蒋彪,蒋卓良,陈焕之.连续液相氯化法合成β-氯代特戊酰氯[J].化工进展.2003
[6].姚日生,张洪斌,邓胜松,尤亚华.特戊酰氯在全回流填料塔内一氯化反应选择性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
[7].甄小丽,韩建荣,刘守信,李振朝,张红利.氯代特戊酰氯的新合成方法[J].化学试剂.2003
[8].尹翠英,白惠文,刘拢.关于特戊酰氯检测方法的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9].姜荣.头孢唑啉废液的分离及合成特戊酰氯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1
[10].耿斌.β-氯特戊酰氯的合成[J].化学工程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