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人机,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于堃,单捷,王志明,卢必慧,邱琳[1](2019)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监测是管理部门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依据。无人机(UAVs)遥感技术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本部为例,进一步分析空间分辨率、航向和旁向重迭度等参数对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空间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数据能够满足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2级分类的需求。同一空间分辨率下,航向和旁向重迭度均为75%的无人机观测数据在图像拼接质量上要优于航向和旁向重迭度为70%和65%的无人机观测数据。2016-2018年研究区范围内4类地物面积减少,9类地物面积增加。其中,蔬菜地面积减少近55%,荒草地和园地面积分别减少约20%和10%,坑塘面积减少约7%;温室大棚面积增加超过70%,特殊试验田和护坡面积增加30%~40%,场地和林地面积增加14%~20%,道路面积增加略大于3%。(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汪心渝,贺奋琴,陈靖涛[2](2019)在《基于遥感影像的天津理工大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RS和GIS等相关理论及技术,获取天津理工大学2005年、2011年和2018年叁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提取各类地物信息,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度并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分析天津理工大学近14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津理工大学的土地利用在过去的14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未利用地的开发与建设日趋稳定,校园环境也发生了极大改变。(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19期)
徐肖,刘硕[3](2019)在《基于决策树分类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家对土地使用越来越重视,土地的划分越来越科学化、系统化,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及实现土地的合理分配,土地利用的遥感监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使用TM卫星数据,基于决策树分类法,应用ENVI、ArcG IS软件对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分类结果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动态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7期)
郎博宇[4](2019)在《基于定量化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自动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情况与我国的未来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目前我国普遍应用人工交互翻译体系进行遥感监测工作,这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作成本,还会浪费较多的时间。现如今行业内研发了一种新的自动检测方法,旨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利用科学的处理方法自动分析两个影像中的变化情况,深入研究不同之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7期)
郑怡鹏[5](2019)在《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综合分析,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应用,更好的解决了大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的难题。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利用影像融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法)以及谷歌地球目视解译和最大似然法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分类,采用Majority/Minority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处理,通过混淆矩阵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精度评估。运用遥感图像2001-2018年期间解译结果,对昆明市呈贡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做出分析,以及对2001和2018年分类结果进行变化检测,结果表明,2001-2018年呈贡新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着变化,城市建筑面积明显增多。(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9年06期)
李帆,包妮沙,何军浩[6](2019)在《草原露天煤矿区32年土地利用/覆盖及碳储量遥感变化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原露天煤矿区资源开采、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碳储量不断变化,利用遥感技术可实现准确、快速监测。本文基于1984—2016年共9期的Landsat多时相遥感影像,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决策树方法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信息,进一步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基于2016年分类结果进行变化监测,高覆盖草地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减少,景观形状指数增加;随着1999年排土场的生态复垦,近年来复垦与采矿区扩增速率基本保持一致;通过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建立碳密度估算模型,得到总体固碳-261.07×103t,表现为碳排放。总的来看碳储量出现降低现象,与草地面积转化为农田、采矿区等碳储量较少的土地类型有关,排土场复垦对减缓土地碳储量减少有一定作用。本研究表明:遥感技术可用于受采矿等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矿区土地利用/覆盖与碳储量变化特征实时、动态监测与分析,为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1期)
赵恒谦,贾梁,尹政然,蒋佳明,王丽萍[7](2019)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环境状况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城市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采用2006-2016年ETM+数据和Sentinel-2A数据,对北京市通州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和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6年北京市通州区耕地显着减少,建筑用地和城市绿化面积增加,水域面积稳中有升;生态环境质量在前5年有一定下降,而在后5年有了明显改善;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覆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政策与重大事件影响、人口与经济发展建设两方面因素,其中政策与重大事件影响在短期内作用显着,而人口与经济发展建设则对土地利用/覆盖和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长期且复杂的作用。该研究可对北京副中心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斌,蒋励,臧英斐[8](2018)在《基于定量化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自动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主要依赖于人工交互解译,存在成本高和耗时久的问题,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定量化处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土地利用变化自动监测方法。试验区两景Landsat 8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自动提取两景影像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较好。(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23期)
张哲,曾海波,杨凯钧[9](2018)在《北京二号卫星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二号民用商业卫星星座由叁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组成,是国家核准的民用商业遥感卫星,卫星自发射以来其民用应用有待开展,开展之前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测试,以测试影像本身质量及工程项目应用效果。本文以获取的湖南省常德市部分区域的北京二号原始影像为基础,研究其在国土资源部主导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遥感监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采用同等分辨率的高分二号作为对比数据源,依照遥感监测项目流程对其进行遥感解译提取地类图斑,最后从图斑个数、面积、属性等方面判别北京二号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北京二号卫星影像具备较高的地物识别能力以及提取面积精度,能够满足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1米级的监测需求。(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导刊》期刊2018年04期)
顾铮鸣,金晓斌,杨晓艳,赵庆利,蒋宇超[10](2018)在《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土地整治项目道路沟渠利用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客观监测和有效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设施建后利用情况,初步探讨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智能算法识别设施利用状态的可能性,该文选取典型项目,利用多旋翼无人机航拍获取高分辨率影像,提取田间道路和骨干沟渠影像网格切片,通过BoW模型构建典型地物样本特征库基于样本纹理特征进行分类,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研究区骨干线状基础设施利用状况进行识别,并依据目视解译和实地勘察对识别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无人机遥感方法可以初步识别研究区基础设施建后利用情况;研究区田间道路病害和骨干沟渠淤塞情况识别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0%和70%;田间道路分类误差主要来自通行不畅与路面裂缝,骨干沟渠分类误差主要来自轻度淤塞;提高影像精度情况下,田间道路利用状况识别精度有所提升但不显着,骨干沟渠通畅状况识别精度无明显变化,模型对宽度2 m以下沟渠识别结果精度较差。研究表明,基于无人机遥感对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设施利用情况进行自动分类识别具有可行性且效率较高,而监测精度有待于后期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RS和GIS等相关理论及技术,获取天津理工大学2005年、2011年和2018年叁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提取各类地物信息,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度并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分析天津理工大学近14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津理工大学的土地利用在过去的14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未利用地的开发与建设日趋稳定,校园环境也发生了极大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于堃,单捷,王志明,卢必慧,邱琳.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学报.2019
[2].汪心渝,贺奋琴,陈靖涛.基于遥感影像的天津理工大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J].价值工程.2019
[3].徐肖,刘硕.基于决策树分类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J].科技风.2019
[4].郎博宇.基于定量化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自动监测[J].科学技术创新.2019
[5].郑怡鹏.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J].软件.2019
[6].李帆,包妮沙,何军浩.草原露天煤矿区32年土地利用/覆盖及碳储量遥感变化监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7].赵恒谦,贾梁,尹政然,蒋佳明,王丽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
[8].刘斌,蒋励,臧英斐.基于定量化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自动监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9].张哲,曾海波,杨凯钧.北京二号卫星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评价[J].国土资源导刊.2018
[10].顾铮鸣,金晓斌,杨晓艳,赵庆利,蒋宇超.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土地整治项目道路沟渠利用情况[J].农业工程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