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源吸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换器,箔条,无源,干扰,光谱,复合材料,材料。
无源吸收论文文献综述
尹强,庞浩,王皓靖,杨国杰[1](2017)在《一种改进型的LCDD无源无损吸收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整流二极管侧加CDD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针对变压器次级侧整流二极管电压尖峰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型的LCDD无源无损吸收电路,分析了各参数变化对变换器的影响规律,设计了8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LCDD吸收电路可有效抑制电压尖峰,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贾菲,鲍红权,徐铭[2](2015)在《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传统无源干扰装备在作战使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膨胀石墨、泡沫云、改性纤维、吸收型箔条等几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的性能及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在波段覆盖、战术应用以及工程化制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贾菲,鲍红权,徐铭[3](2015)在《雷达波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传统无源干扰装备在作战使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研究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膨胀石墨、泡沫云、改性纤维、吸收型箔条等几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的性能及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在波段覆盖、战术应用以及工程化制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S1期)
贾菲,鲍红权,徐铭[4](2015)在《吸收型雷达无源干扰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传统无源干扰装备在作战使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研究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泡沫云、膨胀石墨、改性纤维、吸收型箔条等几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的性能及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在波段覆盖、战术应用以及工程化制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5年02期)
马延平,何国宝[5](2014)在《雷达波吸收型箔条无源干扰材料的制备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箔条质心式干扰是舰船反导重要的无源干扰方式,但由于传统箔条干扰物布放时诸多因素的影响,常规质心式干扰效果会受到影响。针对雷达制导武器的工作方式和质心式干扰原理,分析了吸收型箔条配合箔条质心式复合干扰的可行性,对符合干扰要求的吸收型箔条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作了分析和实验了仿真结果显示:低密度静态吸收型箔条在X频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比重和吸收特性初步满足了箔条质心及吸收型箔条复合干扰的要求,具备了吸收-质心式复合干扰的材料基础,是提高箔条质心式干扰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水雷战与舰船防护》期刊2014年01期)
王珂,杨秀芹,雷加智[6](2013)在《一种无源吸收的DC/DC变换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钒液流电池(VRB)并网与离网运行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无源吸收的DC/DC变换器,避免了电路谐振对电池端的影响,并抑制了开关器件的开关电压尖峰。详细分析了电路工作原理,并设计了电路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控制器的参数。实验结果证明了无源吸收的DC/DC变换器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3年11期)
王连符,冯培燕,孙晓华[7](2013)在《一种无源无损吸收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流器中的吸收电路能有效地抑制和吸收开关器件产生的尖峰电压和浪涌电流。改进L+RDC吸收电路拓扑结构,用电感器置换电阻,附加并联箝位二极管,可中止电容电压的谐波振荡。该结构能实现电容器储能的谐振馈能复位,避免因电阻发热引发的一系列故障,提高逆变器的效率和可靠性,改善功率器件的开关状态。吸收电路的参数不但影响吸收电路及开关器件的寿命,同时也影响最小脉宽的大小,是各种功率模块设计中的重要任务。基于吸收电路的换流过程,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给出该种吸收电路参数的优化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给出新型吸收电路在Boost电路的应用结果。(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谭中奇[8](2009)在《基于高品质光学无源腔的新型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光谱学一直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出现曾使得光谱学在光谱分辨率、探测灵敏度两个核心问题上获得突破,从而由经典光谱学进入激光光谱学时代。近二十年来,基于高品质光学无源腔的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出现再次使得光谱学发生变革,这类以腔衰荡光谱为代表的新型高灵敏度光谱技术结构更简单、灵敏度更高,目前已成为光谱技术中的标准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微量气态物质定性及定量分析的众多领域。除腔衰荡光谱(包括脉冲法和连续光波法)外,这类新型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还包括腔增强吸收光谱、相移腔衰荡光谱、腔输出积分光谱及新近产生的离轴腔输出积分光谱等等。在此,本文根据国内的研究状况,以腔衰荡光谱技术中的连续光波法为重点,就与该技术密切相关的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离轴腔输出积分光谱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数套等噪声测量灵敏度达~10-9cm-1量级的各类光谱测量系统,并应用这些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应用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得到的结论可以概括如下:(1)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及无源腔Q值的定义式,本文首先从一个新角度对连续波腔衰荡技术的测量原理进行了推导,并根据推导结果分析并模拟了入射光关断时间以及无源腔充光效率等因素对测量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随后,围绕影响连续波腔衰荡光谱技术测量灵敏度和精度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和研究。这些问题包括:激光与无源腔之间的模式耦合与频率匹配,以及探测器的响应特性对系统测量结果的影响等等。此外,为解释说明该技术应用中出现的一些奇异现象,本文还对多层介质规整高反膜的光谱特性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仿真。(2)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对连续波腔衰荡光谱系统的结构设计及软硬件实现进行了介绍。以DFB激光器为光源,以石英玻璃及超低膨胀系数微晶玻璃为腔体材料,建立起数套腔长不等、结构各异的高灵敏度连续波腔衰荡光谱系统。这些系统通过DFB激光器的电流调制实现激光的快速关断,由此节省了常规系统所需的光开关器件;通过光纤准直器的参数选择、无源腔的结构设计及峰值采样电路的应用保证了无源腔的基模衰荡,从而节省了常规系统所需的模式匹配镜;通过DFB激光器的温度及电流调谐简单地实现入射光的光谱扫描,进而节省了其它激光光源所需的波长扫描部件。通过对系统各部分性能的测试,得到激光的等效关断时间小于80ns、波长短期稳定度为~0.002cm-1;也获得了探测器PDA400不同增益设置时的响应时间。此外,还对腔衰荡光谱系统初期实验中出现的模拍现象及标准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合理论分析结果解释了这些现象的根源,提出了消除这些现象的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3)对调谐式、调腔式直腔形连续波腔衰荡光谱系统各自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所建立的调谐式石英玻璃直腔系统(腔长~360mm)以及调腔式微晶玻璃直腔系统(腔长~249mm)的等噪声测量灵敏度分别可达4.1×10-9cm-1和3.2×10-9cm-1。应用微晶玻璃直腔系统对笑气(N2O)、水汽(H2O)及甲烷(CH4)等分子的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并将测得的谱线参数与HITRAN2004数据库进行了对比,从中发现甲烷分子在6586.5~6595.5cm-1范围内数据库没有收录的48条弱吸收谱线。就该系统在气体浓度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笑气浓度的测量灵敏度可达ppm量级,对乙炔(C2H2)浓度的检测灵敏度可达ppb量级。此外,还应用该系统对DFB激光器电流调谐系数的标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腔衰荡光谱技术及HITRAN2004数据库的波长标定方法的精度要比传统的利用波长计进行标定的结果高2~3倍。(4)对腔体长~250 mm、总腔长~750mm的“Z”形光路折迭腔衰荡光谱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其等噪声测量灵敏度~1.5×10-7cm-1。对测试结果中出现的腔损耗谱纹波现象进行了深入地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确认该现象主要来自于标准具效应。在分析中也发现,光谱扫描时,折迭腔镜高反膜内的光波场出现周期性振荡现象,此发现对于高反膜各种类型损耗的分离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对腔体长~250mm、总腔长~1m的“8”形光路环形腔系统进行了测试,证实了折迭腔系统中有关腔损耗谱纹波现象得出的结论,并得到了调谐式、调腔式环形腔系统的等噪声测量灵敏度分别为1.02×10-8cm-1和6.6×10-9cm-1。此外,还就环形腔系统及直腔形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有关腔结构对系统测量精度影响的理论分析结果。(5)对离轴腔输出积分光谱及波长调制离轴腔输出积分光谱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光学无源腔的性质及信号与系统的有关原理,本文以一种新的方式对这两种新型光谱技术的测量原理及信号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并着重对波长调制离轴腔输出积分光谱技术中有关参数的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建立了一套等噪声灵敏度~2.8×10-9cm-1的低成本、紧凑型离轴腔输出积分光谱系统,应用该系统测量了6587~6595.5cm-1光谱范围内的水汽吸收光谱,并就测得的结果与连续波腔衰荡光谱及HITRAN2004数据库所提供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此外,还对波长调制离轴腔输出积分光谱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技术中有关问题的理论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10-01)
唐青松,吴强,曹怀志,车宪宁,彭方正[9](2007)在《一种采用无源软开关吸收电路技术的新型高效DC/DC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从4个方面叙述了采用无源软开关吸收电路技术70kW的DC/DC变换器,即(1)无源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2)PWM控制方式的选择和比较;(3)大功率高频变压器的设计步骤;(4)一次侧整流电路二极管过冲电压限制以及吸收电阻的选型分析。最后给出了试验波形和效率曲线。(本文来源于《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期刊2007年04期)
郑文娟,李晓帆,陈俊[10](2007)在《一种新型逆变桥臂无源无损耗吸收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适用于逆变桥臂的无源无损耗吸收电路。该电路采用了附加最少元件数的优化结构,把吸收能量集中传输至一个储能电容,再通过谐振过程将能量回馈至直流母线。该拓扑结构无源、无电阻相关损耗,主开关管的关断冲击电压和开通电流过冲都很小,且拓扑简单,性能良好。与之相对应,给出了换流分析、解析描述以及仿真、实验结果。由此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06期)
无源吸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传统无源干扰装备在作战使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膨胀石墨、泡沫云、改性纤维、吸收型箔条等几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的性能及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在波段覆盖、战术应用以及工程化制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源吸收论文参考文献
[1].尹强,庞浩,王皓靖,杨国杰.一种改进型的LCDD无源无损吸收电路[J].电力电子技术.2017
[2].贾菲,鲍红权,徐铭.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研究进展[J].四川兵工学报.2015
[3].贾菲,鲍红权,徐铭.雷达波吸收型无源干扰材料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5
[4].贾菲,鲍红权,徐铭.吸收型雷达无源干扰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J].舰船电子对抗.2015
[5].马延平,何国宝.雷达波吸收型箔条无源干扰材料的制备与特性[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14
[6].王珂,杨秀芹,雷加智.一种无源吸收的DC/DC变换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3
[7].王连符,冯培燕,孙晓华.一种无源无损吸收电路[J].电源技术.2013
[8].谭中奇.基于高品质光学无源腔的新型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9].唐青松,吴强,曹怀志,车宪宁,彭方正.一种采用无源软开关吸收电路技术的新型高效DC/DC变换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7
[10].郑文娟,李晓帆,陈俊.一种新型逆变桥臂无源无损耗吸收电路[J].电力电子技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