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基酸类递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基酸,谷氨酸,神经,脑缺血,纹状体,黄色素,成分。
氨基酸类递质论文文献综述
漆明[1](2019)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智力及癫痫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递质在癫痫(EP)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发现与EP关系密切的神经递质有抑制性氨基酸(IAAs)和兴奋性氨基酸(EAAs),两类神经递质在体内平衡的改变不但与EP的发生发展有关,还与EP患者的智力(IQ)缺损存在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EP的发生及智力损伤中的作用机理,本文就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IQ和EP的关系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赵丽萍,陈思邈,张琳成,韩进,王晨[2](2019)在《丹参水溶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参水溶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即丹参水溶性成分治疗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采用脑微透析技术采集脑脊液、HPLC测定氨基酸含量,观察各组在手术15~180 min内不同时间的脑脊液中Glu和GABA的含量动态变化过程,并观察各组损伤大鼠24 h后的神经功能和脑含水量。结果:MCAO大鼠脑脊液中Glu和GABA的含量分别在脑缺血15 min至再灌注后105 min、2 h内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丹参水溶性成分治疗组均能明显地降低各时间段的Glu和GABA的含量;且丹参水溶性成分治疗组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显着降低MCAO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可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动态平衡的恢复,抑制脑水肿,阻止神经元受损,发挥脑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潘璐佳,万海同,陈俊奎,诸佳珍,何昱[3](2019)在《谷红注射液中2种成分对脑缺血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协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协同作用。方法 Longa法建立改良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乙酰谷酰胺组(300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4 mg/kg)、谷红注射液组(10 mL/kg),通过微透析技术在海马区采样,联合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法测定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有量。结果脑缺血期间,4种氨基酸含有量明显升高;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Asp、Glu含有量和Glu/GABA比值显着降低(P<0.05,P<0.01),其中谷红注射液组Glu/GABA比值的降低程度更显着(P<0.01)。结论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维持脑缺血大鼠海马区兴奋-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平衡具有一定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04期)
刘艳春,韦彦锋,李家伟[4](2019)在《叁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疼痛状况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表达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的疼痛状况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6只与模型组16只,模型组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TM模型,对照组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与记录大鼠不同时间段的行为与疼痛状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谷氨酸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30 min内都出现挠头、爬笼、耳红等症状,对照组大鼠未出现上述行为变化,表明造模成功。在不同时间段内,模型组的挠头与爬笼次数显着多于对照组(P <0.05)。造模前两组大鼠痛觉反应阈值对比无显着差异(P> 0.05),模型组造模后3~7 d的痛觉反应阈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模型组大鼠叁叉神经节的细胞内谷氨酸蛋白的表达高于显着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 <0.05)。在模型组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造模后7d大鼠的谷氨酸蛋白表达水平与疼痛反应阈值呈正相关性(P <0.05)。结论 TN模型大鼠的疼痛状况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表达有显着相关性,谷氨酸可能与TN的痛觉传递过程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张宁[5](2019)在《活血通络利水方对兔视网膜急性缺血再灌注后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视网膜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活血通络利水方对兔玻璃体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活血通络利水方对视网膜组织水肿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重2-2.5kg的新西兰兔22只,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各11只,造模前7天开始灌胃,给药组灌胃活血通络利水方(21.3g/kg/d),每日2次,模型组则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1模型组和给药组各取6只,采用前方灌注加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并在视网膜缺血60min后,将眼内压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从而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动物模型。于造模前、造模后6h、12h、1d、2d、3d、5d各时间点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2从模型组和给药组各取5只,在玻璃体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用等渗磷酸盐缓冲液1.5μl/min的灌注速平衡60min后,每20min收集1次,收集3次,作为自身对照,120min后开始制作RIRI模型,从造模开始持续收集透析液,同样每20min收集1次,最后把从造模前,缺血过程中,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的透析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兔视网膜中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水平变化趋势。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造模前兔OCT像显示视网膜的层间结构清晰,界限明显,造模后的视网膜结构逐渐紊乱、层次模糊。造模后6h~3d时视网膜厚度逐渐增加,1d时厚度达到最大值;造模后第5d时视网膜厚度降低至造模前水平(P>0.05)。统计结果分析显示,造模后6h~3d给药组视网膜的增厚程度均较弱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高眼压开始天门冬氨酸(Asp)即出现一过性升高,随后恢复正常。模型组玻璃体液中的谷氨酸(Glu)在缺血后10min出现了急剧升高,随后下降至基线水平,再灌注后10min再次显着升高,达基线水平的289.2%,随后再次下降至基线水平。至再灌注3h后谷氨酸(Glu)水平再度出现攀升,在再灌注290min时达基线水平的643.7%。给药组谷氨酸(Glu)水平也出现了小幅升高,但升高幅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的升高幅度,在再灌注290min时达基线水平的330.2%。在再灌注270min、290min、310min时间点,给药组谷氨酸(Glu)水平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给药组玻璃体液中甘氨酸(Gly)、牛磺酸(Ta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变化不显着,在各时间点两组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通络利水方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视网膜水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视网膜中Glu的过量释放,来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从而发挥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对Asp、Gly、Tau、CABA等水平影响不显着。图27幅;表13个;参91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2)
武春阳,张丹参[6](2018)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疾病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是脑内重要的一类神经递质,调控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与神经元信息传递、营养发育、认知活动、学习记忆等过程有紧密的联系。氨基酸之间、氨基酸与葡萄糖之间的关系密切,γ-氨基丁酸(GABA)是叁羧酸循环中的谷氨酸(Glu)在谷氨酸脱羧酶(GAD)的诱导下生成;氨基酸的氧化又可以暂时弥补不同脑病中葡萄糖代谢的下降,这可能导致了疾病进展的毒性。以往研究表明,AD(阿尔茨海默病)、脑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天冬氨酸(As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ABA、甘氨酸(Gly)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疾病的治疗药物可以抑制这种明显的改变,同时改善疾病症状;一些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发挥不同的中枢作用。因此,深入了解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药物作用机制,这或许是脑部疾病治疗的新方向、药物研发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神经药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美玉,焦玥,刘洋,李玉娟,赵小亮[7](2018)在《川芎嗪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脑中枢敏化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坐骨神经部分损伤(S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痛敏行为的作用,并探讨其对脑腹内侧前额叶皮质(m PFC)和杏仁核中央核(Ce A)细胞外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NI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分别通过丘脑腹后外侧核(VPLNT,2.5μmol·kg~(-1))、鞘内(it,25μmol·kg~(-1))和静脉(iv,20 mg·kg~(-1))注射给予川芎嗪或生理盐水。采用纤维丝机械刺激法和冷喷法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和冷痛敏行为。应用颅内双位点同步微透析采集mPFC和CeA细胞外液,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检测细胞外液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SNI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着降低(P<0.01),冷痛敏评分显着升高(P<0.01),mPFC细胞外液中Glu和Gly及CeA细胞外液中Gly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P<0.01)。与SSNI模型组相比,iv注射川芎嗪(20 mg·kg~(-1))能明显升高SSNI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和降低冷痛敏评分(P<0.05);VPLNT,it和iv注射川芎嗪能显着降低SSNI模型大鼠mPFC细胞外液中Glu,Asp和Gly以及CeA细胞外液中Glu和Gly含量(P<0.05,P<0.01)。结论川芎嗪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大鼠脑mPFC和CeA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Glu和Gly的释放、调控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动态平衡及缓解Glu兴奋性毒性造成的中枢敏化效应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白晓红,王佳,刘芳,刘焯[8](2018)在《文静汤对抽动障碍小鼠的神经行为学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文静汤对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导的抽动障碍(T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对脑内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EAAT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泰必利组)、文静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IDPN腹腔注射450 mg/(kg·d)10 d诱导TD小鼠模型。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文静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中药汤剂56、28、14 g/(kg·d)、泰必利组予泰必利25 mg/(kg·d)灌胃治疗。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后进行刻板运动评分测定,并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纹状体内GLU、ASP、GAB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纹状体EAAT2蛋白含量表达水平。结果:①行为学检测:各组小鼠的刻板运动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末次观察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②脑组织GLU、ASP、GABA含量测定:模型组GLU、ASP含量最高、GABA含量最低(P<0.01),各组均能降低ASP和GLU含量,文静汤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升高GABA含量(P<0.01),但文静汤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差别不大。③EAAT2表达: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性升高(P<0.01);文静汤各组显着降低(P<0.01)。结论:实验表明文静汤可以抑制TD小鼠的刻板运动行为,其抗抽动效应可能与抑制纹状体GLU、ASP含量水平及激发GABA的兴奋作用以及降低EAAT2蛋白表达有关,并与泰必利效果相当。(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贾力莉,宋美卿,牛艳艳,仝立国,胡文卓[9](2018)在《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焦虑大鼠脑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对焦虑大鼠行为干预效果,并检测脑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探讨其抗焦虑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大鼠焦虑模型,观察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对焦虑大鼠行为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脑干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中、高剂量组及地西泮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及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ABA水平显着降低(P<0.01),GLU水平、GLU/GABA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中、高剂量组及地西泮组GABA水平显着升高(P<0.05),GLU水平、GLU/GABA值显着降低(P<0.05)。结论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有显着的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脑干GABA抑制性与降低GLU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调节二者比例平衡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10期)
梁丽涛,王桂莲[10](2018)在《孕期哺乳期染氟对仔鼠学习记忆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染氟在孕期哺乳期对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大鼠24只,对妊娠期和哺乳期(仔鼠生后3周)大鼠染氟,将孕鼠随机分组:对照组(正常饮食喂养),低氟组(5 mg/kg),高氟组(20 mg/kg),每组8只孕鼠。继续染氟喂养仔鼠至6周神经系统发育完全,每组保留25只仔鼠。仔鼠6周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跳台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г氨基丁酸GAB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检测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高氟组定位航行实验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组跳台实验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血清中Glu、GABA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氟组Glu、GABA、SOD比对照组明显降低,MDA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哺乳期染氟,导致子代学习记忆减退,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生育健康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氨基酸类递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丹参水溶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即丹参水溶性成分治疗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采用脑微透析技术采集脑脊液、HPLC测定氨基酸含量,观察各组在手术15~180 min内不同时间的脑脊液中Glu和GABA的含量动态变化过程,并观察各组损伤大鼠24 h后的神经功能和脑含水量。结果:MCAO大鼠脑脊液中Glu和GABA的含量分别在脑缺血15 min至再灌注后105 min、2 h内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丹参水溶性成分治疗组均能明显地降低各时间段的Glu和GABA的含量;且丹参水溶性成分治疗组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显着降低MCAO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可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动态平衡的恢复,抑制脑水肿,阻止神经元受损,发挥脑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基酸类递质论文参考文献
[1].漆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智力及癫痫的关系[J].医学信息.2019
[2].赵丽萍,陈思邈,张琳成,韩进,王晨.丹参水溶性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3].潘璐佳,万海同,陈俊奎,诸佳珍,何昱.谷红注射液中2种成分对脑缺血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协同作用[J].中成药.2019
[4].刘艳春,韦彦锋,李家伟.叁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疼痛状况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表达的相关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5].张宁.活血通络利水方对兔视网膜急性缺血再灌注后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9
[6].武春阳,张丹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疾病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神经药理学报.2018
[7].张美玉,焦玥,刘洋,李玉娟,赵小亮.川芎嗪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脑中枢敏化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8
[8].白晓红,王佳,刘芳,刘焯.文静汤对抽动障碍小鼠的神经行为学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8
[9].贾力莉,宋美卿,牛艳艳,仝立国,胡文卓.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焦虑大鼠脑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
[10].梁丽涛,王桂莲.孕期哺乳期染氟对仔鼠学习记忆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